研招网 > 河南研招网 > 河南师范大学 > 院校资讯

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001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070101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专业于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当年招收了硕士生。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质和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能在数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础数学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该重点学科有悠久的历史,前身是始建于 1923 年的原河南大学数理系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数学系。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95%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各专业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企业、政府管理机构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070102计算数学

应用数学专业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生。该专业是由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理科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95%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各专业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经济金融、政府信息中心对计算数学研究生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本专业是上个世纪迅速发展的学科,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中各种类型数据的科学的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方法。本专业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95%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070104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专业于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质,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应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数学是校级重点学科,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95%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各专业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企业、政府管理机构、国防部门等从事数学应用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当年招收了硕士生。运筹学与控制理论作为近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学科,研究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实际课题,这些课题涉及解决油藏勘探与开发、交通规则、经济评价、经济发展规划、计算机管理及人造卫星舱布局等,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专业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95%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于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本专业培养培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完成本专业研究和高等院校及中学的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本专业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有关科学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本专业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95%

002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070200物理学

物理学专业是国家首批特色专业,河南省名牌专业,也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9人,副教授19名,其中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3人,校特聘3人,博士生导师8人。该专业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在研项目18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目前在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中理论物理、原子分子物理2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光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理论物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从事物理学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能够胜任物理教学和科研的高校师资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其他物理学高级专门人才。

077001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始建于1988年,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博士7人、硕士19人。该专业设有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三个研究方向,近5年来主持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系统工程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6项,在《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河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等奖励60余项,培养的研究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点于2007年度获准招生,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7人,其中4人为留学回国博士,承担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是一个由较高研究水平的人员组成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学科点。本学科点具有超高电压绝缘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和超晶格与材料表面三个研究方向,分别开展超高压高分子绝缘材料与高分子复合材料应用,固体电子材料、液晶材料等功能性光电材料物理性质等实验研究以及超晶格与材料表面性质的理论计算研究。将开设材料物理学、计算材料学、固体物理实验导论、固体理论等主要课程。

080901物理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专业于200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现有双聘院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6人、留学回国教师2人。该专业设有电磁场与微波遥感技术、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三个研究方向。分别开展微波遥感技术、激光技术在军事、气象、海洋、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微波雷达、激光空间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等。近五年来,承担国家“863”“973”、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及省部级科技攻关光电子与激光技术,主要研究激光与大气的相互作用,激光器和光电子测量设备研制等。现代通讯技术:主要研究无线电波在地、海、大气中的传播及其在雷达、通讯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研究光在地面、空间的传播技术等。

080902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主要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本专业主要有如下三个方向:

电路系统设计及应用:主要研究现代电路理论;射频电路、新型传感器研究;模拟、数字电路设计;新型电子测量技术等。

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微弱信号的检测技术;模拟、数字、图像等信息识别和处理技术等。

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智能化控制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工业控制、过程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具有较强物理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的中学和大学物理教育研究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基础和高等物理教育研究,包括中学和大学物理课程教材教法、物理教育心理学、物理教育学研究。

2)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包括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物理实验设计与仪器开发。

3)物理教育技术研究,包括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物理教育中的HPS(科学历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教育研究,包括物理学史和方法论教育研究。

003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070301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专业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校级优秀重点学科。本专业现有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副教授5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本专业有着优良的教学和科研传统,在老一辈著名化学专家留日学者姚从工教授、扈康廷教授、刘恩周教授、留德博士龙成寿教授、留日博士金斗满教授、娄全龄教授等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下,目前本专业教学及科研实力雄厚,每年都有突出的科研成果产生。

本专业现有生物无机化学、纳米材料、无机功能材料、配位化学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生物功能材料的合成与修复、纳米材料、发光材料、电池关键材料、气敏材料、以及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97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在ADV. MATER., J. PHYS. CHEM. B, CHEM. COMMUN., CHEMBIOCHEM, J. POWER SOURCES, SENSORS ACTUATORS B, J. MOLECULAR CATALYSIS A, ELECTROCHIM. ACTA, J. INORGAN. BIOCHEM., J. AGRICUL. FOOD CHEM.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5部,取得省级成果鉴定14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奖4项,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无机化学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毕业生多数考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其余毕业生多数分配到高校和科研单位工作。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正发挥着突出作用。

070302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专业于198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两个专业之一,现为校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人,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7人,已形成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在科学研究方面,自2002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5项。分别于《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ANALYTICAL CHIMICA ACTA》、《THE ANALYST》、《TALANTA》等SCI源期刊及核心期刊以上共发表研究论文270多篇,目前具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生物电化学分析,环境和材料分析化学,分离富集新方法研究,分子发光分析。

070303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学科点从1981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开始与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目前该学科点已经是第四届被确认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点。培养研究生总数222名,其中已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的156名。该学科点有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是:有机合成研究、药物研究和金属有机化学研究。近五年来在这三个研究方向上先后承担了七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新药基金项目、一项国家生命科学部项目、两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共49项。本学科点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基础研究方面,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206篇,部分论文发表在国际上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J. MED.CHEM.; CHEM. COMMUN.; GREEN CHEM.; 在应用研究方面,获得三项新药证书,有十二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生产,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发明专利两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一项。

该学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7名,讲师4名,助教1名,其中省级特聘教授与校级特聘教授各一名,在国外留过学和正在留学人员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骨干年教师3人。学术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9人,硕士学位的5人。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均合理的朝气蓬勃的学术队伍。

1、药物研究方向:

药物研究是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该研究方向优势突出,第一学术带头人渠桂荣教授多年从事药物与药物中间体研究,在药物的应用基础及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完成了12项科技成果鉴定;四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一项;近期还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答辩,实现了国家奖的突破。

2、有机合成研究

该研究方向是本学科点的龙头研究方向,在国内处于前沿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一学术带头人张贵生教授,在北京大学师从张礼和院士获得博士学位。20061月回国,并被聘为有机化学学科点的省级特聘教授。近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河南省特聘教授计划资助以及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以上充足的研究经费展示了该研究方向强劲的发展后劲。张贵生教授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国际上药物化学的顶级杂志 J. AM. CHEM. SOC. J. MED. CHEM. 上发表论文6篇。论文他引近200次。

3.金属有机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是发展速度较快的、也是发展后劲很大的一个研究方向。第一学术带头人范学森教授是浙江大学毕业的博士,在美国博士后研究三年,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合物、碳环核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在J. MED. CHEM., ANTIVIRAL RES., BIOORG. & MED. CHEM., CAN. J. CHEM.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论文被他引100多次。近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资助。这些都孕育着更好的研究思路即将实施。

070304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学科点是由已故著名化学家、原院长李俊甫教授建立,历经前校长卢锦梭教授、王键吉教授等领导下发展起来的。1978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学科点之一,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以来连续7届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溶液化学、生物量热学、应用电化学和计算化学四个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物理化学的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成为我省物理化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地。

10年来,学科点的四个研究方向结合生命、材料、资源和环境科学中的主要问题开展工作,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重大项目19项,共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项目 72项,经费总量950万元, 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2部,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97篇,被SCIEI收录论文共212篇,有28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省部级奖38项。目前本学科点最明显的特色是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并重。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已达到在国际最著名的物理化学杂志:J. PHYS. CHEM. J. CHEM. PHYS., J. CHEM. SOC. FARADAY TRANS., Z. PHYS, CHEM等连续发表论文的水平;在高新技术方面,学科点在氢镍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上已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目前,学科点现有教师21, 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4人,博士13人。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管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河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人,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获得者1人,河南省新世纪人才培养对象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杰出人才创新工程计划获得者1人,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学科组成员中除3人外年龄都在50岁以下,绝大多数为30-45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强、充满生机的学术队伍。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学科近几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要研究方向有:(1)功能高分子,该方向主要从事环境响应型高分子凝胶的合成及其在药物输送或分离方面的应用、高分子在仿生合成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2)高分子纳米材料,该方向主要从事靶向高分子纳米药物的研究。

研究生毕业后多数考取了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等的博士研究生,一部分到高校、科研单位或外资企业等单位工作,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077501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环境在人类活动强烈干预下所发生的变化和为了保持这个系统的稳定性所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在宏观上研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和积累的过程及其运动规律,探索其对生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本学科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以来,已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目前唯一拥有环境类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本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系统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事业及有关学科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微生物学。

077901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学科是河南师范大学重点支持的学科之一。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药物化学学科点依托80年代成立的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医药研究所逐步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精神好、工作认真负责、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队伍,在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各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本学科正在开展的金属有机药物合成和应用、天然产物化学及应用、分子工程学、生物有机分子合成与应用、手性药物的合成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均属药物化学研究领域的特色研究内容,发展势头强劲。该学科点研究方向明确,各方向学术带头人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中,已形成了稳定、坚实并具有特色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学科点成员先后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新药基金2项。获国家一类新药临床批件、国家新药证书、国家发明专利等。多项技术成果成功在珠海丽珠医药集团、河南天方药业、拓新生化公司等医药企业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珠海丽珠医药集团、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制药企业签订了一类新药的研究开发项目。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与香港大学的合作研究成果枸橼酸铋钾的结构及作用机制研究” 2003年发表于国际化学界权威刊物J. AM. CHEM. SOC.,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在J. AM. CHEM. SOC.CHEM. COMMUN. J. INORG. BIOCHEM.MACROMOL. BIOSCI.SCI源期刊和核心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被SCI收录3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研发成功腺苷生产新工艺尿苷生产新工艺胞苷生产新工艺系列核苷生产新工艺等成果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并在河南拓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得到应用。其中,腺苷生产新工艺”2003年获得由国家科技部、国家商务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授予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药物化学专业培养的硕士生考取博士生的比率在90%以上,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基础牢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强而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有不少毕业生先后考取中科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继续深造,不少人已成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业务骨干。

080502材料学

材料、能源、信息构成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信息、航天、生物工程、微电子等新一代科学技术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80年代以来,我们先后太阳能材料、固体电解质材料、储氢合金材料、电极材料、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发光材料、气敏材料、矿化仿生合成以及生物功能材料、特种结构和形貌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等领域开展研究。2003年经河南省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与河南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河南省新能源材料工程中心。2005年,以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学科为主力,获得材料学硕士授权点。

目前,该学科现有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7人,15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6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1)生物材料:主要研究矿化仿生合成以及生物功能材料,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生物体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功能材料,是生物学、医学、材料学和化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2)新型能源及其关键材料:固体电解质材料、电极材料、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燃料电池;(3)纳米材料:主要研究特种结构和形貌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4)发光材料、气敏材料以及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特种结构和形貌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等领域开展研究,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2000年以来,该方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8项,其中包括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1项、省高校创新人才基金1项、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项,获得纵向资助总额360万元。在ADV. MATER. J. PHYS. CHEM. BCHEM. COMMUN.CHEMBIOCHEM, J. POWER SOURCES SENSORS ACTUATORS B J. MOLECULAR CATALYSIS AELECTROCHIM. ACTAJ. INORGAN. BIOCHEM.SOLID STATE IONIC,等SCIEI期刊发表论文200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081704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学科是我校为数不多的从事应用研究的学科之一。它所依托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应用化学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该学科现有教授3人(其中博导1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0人,已形成了一支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向上的的学术队伍。主要研究方向有: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研究、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材料化学及应用、化工热力学,此外在表面工程、涂料及洗涤剂等领域均有所研究。近年来该学科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通过省级项目鉴定8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EI 收录80余篇,申请及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争取到各种经费100余万元。废电池再资源化研究卓有成效,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福建东南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

该学科承担的主要课程有:《化工原理》、《化工基础》、《化工热力学》、《工程制图》、《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学过程开发及工艺设计基础》、《热分析》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此外还担着《化工原理》、《化工基础》、《化工综合》等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室及科研室面积近500㎡。

083002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是把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原理相结合,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治与控制等方面有关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的科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控制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技术原理和工程学方法,开发污染治理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探求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新途径。本学科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内最早设立的环境类专业之一。以本学科为依托,先后建立有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河南省目前唯一拥有省、部级环境类重点实验室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能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在环境工程和环境保护事业及有关学科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监测技术。

004 生命科学学院

071001植物学

河南师范大学植物学硕士点,在第一学术带头人李春喜教授的带领下,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原则,在河南省农作物高产优质与加工转化、园艺花卉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理生态、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形成了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是小麦生理生态植物生理药用植物学。目前本学科点有硕士生导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主要导师有:李春喜教授、刘萍教授、李明军教授、李景原教授、王太霞教授、姜丽娜教授等。本学科点自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植物学专业高级人才的任务,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目前在读研究生47人。现每年面向全国招收1520名硕士研究生。

本学位点所在学科于200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获得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1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1人,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科研创新工程等20余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现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部)级10项,科研经费达到600余万元。建立了产学研科研基地11个,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作物学报》、《生态学报》、《园艺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等SCI源期刊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30篇,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7部,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开设的主要课程除英语、自然辩证法等公修课外,还有高级生物生化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学大实验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麦类栽培生理多元统计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化控技术原理及应用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保护及利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十余门专业课程。

071002动物学

动物学学科点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连续五届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河南省动物学会挂靠在本学科点。学科点拥有一支团结向上、拚搏进取的学术团队。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经过长期奋斗,凝练出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中国淡水涡虫资源及涡虫再生分子机理两个相对稳定并富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在第一学术带头人陈广文教授的带领下,围绕该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基金等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40多项。河南省昆虫资源考察、鉴定及区系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蝗虫种类及综合防治研究、狭胸天牛幼虫期虫态的发现及其分类地位的研究、太行山猕猴人工饲养繁殖研究、微量蛋白电泳及超敏感染色技术等10项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河南鱼类志、河南昆虫志鳞翅目、河南昆虫志鞘翅目、河南珍稀濒危动物、河南啮齿动物志、中国灵长类生物地理与自然保护、河南省志动物志、河南地理志动物地理篇等著作、教材20余部。此外还有百余篇论文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动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昆虫分类学报、实验生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兽类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其中包括新种、新亚种20多种,并建立肥鲵属等三个新属。近年来,在中国淡水水母、中国淡水涡虫、太行山猕猴和两栖动物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桃花水母属全世界记录11种,其中9种分布在我国,9种中的6种是由本学科和振武先生予以命名,所提出的淡水水母种间分类依据已为国内外同行所接受。发现淡水涡虫7新种,改写了中国淡水涡虫由日本人研究的历史,使学科点成为我国淡水涡虫研究与模式标本保藏中心,应邀参加了贝时璋院士和宋大祥院士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和汪松、解焱主编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编写。

学科点注重教学改革,承担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4项,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河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有两位教师荣获河南省和河南师范大学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以及首届河南省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学科组承担的《动物学》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已培养硕士研究生百余名,其中张合彩等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河南省第一届优秀硕士论文,多数研究生应届毕业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单位的博士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已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坚力量。

学科点特别重视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5周年学术大会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五届常务理事会暨秘书长会议河南省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三次学术会议。

作为教学科研基地,学科点拥有猕猴养殖场、实验动物繁育中心和5个野外实习基地。除此之外,尚有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标本馆,馆藏动物标本2000多种,60000余号,1990年被收入《中国博物馆志》,2005年纳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入国家级标本馆建设行列,为本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技术依托力量,经过多年考察使河南省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豫北黄河故道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等),该领域的研究已显示和发挥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071003生理学

生理学硕士点现有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博士生导师1人。研究方向:

1)细胞增殖分化的内分泌调控。主要研究保幼激素拮抗物(又称抗保幼激素)对经济甲壳动物(虾、蟹等)生长发育的调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该类物质促进动物生长的机理。该方面的研究先后获省级重大项目、省自然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出版专著1部,在SCI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从事该方向研究的宁黔冀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理学硕士点牵头人。

2)分子生理学。主要研究哺乳动物消化道肿瘤癌前病变的分子机理,该方向在世界上首报野生太行山猕猴食管癌,受到了美、英、法、德、日、阿根廷等国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关注,被国际著名刊物医学索引美国哺乳类动物研究中心收录和转载。从事该方向研究的张红绪教授,现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省部共建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学出版社教材筹备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共七项,省师德标兵。已出版著作和教材六部,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课题近二十余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五十余篇。

3)细胞损伤与修复和细胞衰老与凋亡研究。主要研究斯钙素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及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茶多酚诱导癌细胞凋亡和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从事该方向研究的李卫国教授, 2004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细胞生物学专业(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已在《Life Sciences》、《Electrophoresis》、《分子细胞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报》、《动物学研究》、《生理科学进展》等国内外SCI源期刊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研科研课题四项。李卫国教授注重产学研结合,已同相关制药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生产实践。

071004水生生物学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生物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围绕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资源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河南水生生物资源,特别是在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河南名贵水产的遗传育种等方面,形成了水生生物资源与保护利用、鱼类发育遗传学、鱼类功能基因组及其系统演化、蓝藻生态毒理学等几个有特色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点现有教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11人具博士学位。学科点五年来在包括SCI源期刊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4项,河南省教学成果奖3项。近3年争取到科研经费126.8万元,目前承担的名类研究项目2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重大科研项目4项。

071005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专业2000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此之前该学科曾联合培养硕士生6名,是我院培养硕士研究生历史较长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现有教授、研究员4人,副教授3人,讲师、助教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5人,河南省生物研究所是该学科点的共建单位。

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环境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三年来,该学科点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硕目16项,已完成10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

微生物生态群落分析、微生物酶资源开发及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微生物对环境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在国内环境微生物研究方面达到领先水平,某些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工业菌种选育及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其中麦迪霉素、Z-40菌株、HSOXY-16菌株、XC898黄原胶工程菌及发酵工艺、小麦抗营养因子降解酶菌株开发、苏云金杆菌抗噬菌体菌株、苹果酒、酸奶新工艺和高档香槟酒研制等10项成果已转化或被企业采用,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该学科点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源期刊21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

目前,该学科点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相结合,加快理论创新和科技成果专化,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较重大的贡献, 同时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微生物学高层次科技人才。

071007遗传学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和带头学科。我院遗传学专业是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1983-1992年就培养了12名硕士研究生,1987年该学科就成为省级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点有教授5名,副教授3名,高级实验师1名,讲师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每个导师都具有博士学位。近五年来该学科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10项,厅局级项目8项,每年科研经费达40多万元。曾获多项省级科技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出版专著教材10部,在国外SCI、国内一级学报、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0多篇。该学科点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动物分子遗传及生物技术和植物分子育种三个方向的研究。该学科点卢龙斗教授、周延清教授研究培育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玉米等已在大田推广,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并获省级科技成果奖。常重杰教授、杜启艳教授在鱼类性别决定基因的克隆和鱼类分子育种方面已作出了突出成绩,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好评。该学科点已经培养了50多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1/2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中科院系统和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目前,该学科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5—20名。学科点全体导师欢迎青年学子报考我们遗传学专业,加盟遗传学领域的研究。

071008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学位点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部分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发育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前沿和热门学科之一,该学科整合了胚胎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活动的根本奥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发育生物学又是一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学科,其成果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和生物学难题的基础。目前该学位点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4人。近年来,该学位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要围绕细胞分化调控、胚泡与母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分子免疫学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在SCI、国家一级学报及其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出版有《神经细胞培养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组织细胞化学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人体组织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免疫学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人体组织解剖学课外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多部学术著作和教材。学科点全体导师热忱欢迎广大青年学子踊跃报考发育生物学专业,加盟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071009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该硕士点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导师队伍中7人获博士学位,2人获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称号,1人获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称号。学科带头人主要有徐存拴教授、王云龙教授、李芬教授、梁卫红教授、李玉昌教授、杨军英博士、张倩博士、樊晋宇博士、姬生栋高级实验师。本硕士点已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11项;目前在研项目16项,包括国家973前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项目2项,其他项目1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6项。

经过多年的凝练和发展,细胞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化调控、模式生物发育分子机理及调控、(肝)再生生物学、(肝病)药物设计与筛选、细胞及组织工程、(作物)分子育种等七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具备从事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完善的实验条件和技术平台。

该硕士点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人,其中有25人考取国内重点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是培养细胞生物学高级人才的摇篮。本硕士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多人,热忱欢迎热爱细胞生物学的莘莘学子们报考。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是研究生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从事科研与教学,又可到工厂和公司从事生物技术工作。目前该专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酶的结构与功能,该方向一方面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酶,一方面应用酶工程改造和分离纯化酶进行应用研究,该方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河南省、新乡市科技攻关等多项科研项目。另一个方向是应用生物化学,相对于纯理论研究,该方向强调将生物化学的研究与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结合起来,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基因工程表达具有经济价值的蛋白质,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天然蛋白质,疫苗工程,人工生物材料研究等。

071012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学术骨干年富力强,成果丰富,在污染与恢复生态、作物生态、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动物环境响应及分子生态等方面具有较深厚的研究积累和突出的研究能力,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星火奖多项,发表了一批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高质量研究论文。

1、污染与恢复生态

主要开展受污染生态系统,尤其是受污染水体的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研究。包括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的原理、方法,以及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实施等。理论与实践并重,瞄准目前社会对水污染生态修复的热点需求,进行相应的修复工艺和机理研究,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工程实践,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作物生态

利用生态学理论和现代生物学技术,以小麦等农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高产优质高效作物的生理生态特点、重金属污染等不利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修复技术等,以达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

3、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要通过形态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面上对生物的种质资源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机理和技术。

4、动物环境响应及分子生态学

主要研究水生动物对不同生态环境及环境胁迫下产生的响应机制。从细胞、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响应所进行的生理调节和分子调控。利用分子生态学方法和原理探讨水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子适应机制。为水生动物环境响应、物种消长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090801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学硕士点于2000年由国务院学位办审定批准设立,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水产专业唯一的硕士点,肩负着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培养水产专业科研和生产专门人才的重任。本学位点在李效宇博士、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一个年轻有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目前该硕士点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 5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在读研究生30余人,已经有6人分别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点主要开设有高级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健康养殖鱼类遗传育种与苗种工程水生动物营养学等专业课程,该学科点目前主要从事藻类学、鱼类学、鱼类遗传育种、养殖学和鱼类营养与饲料学等方面的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学科带头人主要有李效宇教授、乔志刚教授、李学军教授和聂国兴教授等。藻类学方向着重淡水资源保护、蓝藻水华发生机理和控制以及蓝藻毒素的毒理学研究,尤其在蓝藻毒素的生态和环境毒理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居国内外同行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同时,在河南省鱼类系统分类与土著鱼类的养殖、鱼类生态学、鱼类种质资源与良种培育、养殖鱼类的营养与饲料学以及养殖鱼类疾病学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绩。建立了我省鱼类种质资源库,为培育鱼类优良品种,促进我省的渔业生产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学科点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级重点攻关项目8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6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源和国家一级学报论文40余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在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等方面获得显著成绩。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生物)硕士点于1998年获授予权,是该专业在河南省唯一具有学位授权资格的学位点,承担着提高我省中学生物教师的学位层次,培养研究型生物学教师以及为国家输送生物教育研究领域高级人才的任务。本学位点坚持立足于服务生物学教学,服务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原则,在河南省高水平生物学教师的培养及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学位点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博士1人、硕士2人。导师组成员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有创新教育、成功教育、能力培养、教育生态、教师专业化、新课程改革、生物教育比较、奥林匹克竞赛、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生物学教材建设等。近年来,该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项目15项,11项已通过鉴定,9项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反思式教育实习》获教育部教研项目二等奖、《全程分步定点教育实习新模式》获省教育厅一等奖。出版专著5本、中学生物教材及教辅材料15本、编写高校教材10多本、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教育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生物教育学》、《教育研究和论文写作》、《生物教育比较研究》等。学科点全体老师,欢迎有志于生物教育研究领域的学子或有意于专业发展的在职生物教师报考、加盟。

005 外国语学院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已毕业8届研究生,该学科点现有研究生49人。

该硕士点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他们当中博士学位者4人,其余皆为硕士学位,其中包括在读博士1人。

该硕士点从20014月到20064月,获得过河南省及省政府各部门各类奖励13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该硕士点从2001年到2008年共承担科研项目57项, 其中主持国家社科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河南省及省政府各部门项目43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共有科研经费10万元。

20014月到20064月,该学科点共出版专著9部;出版教材共5部,其中包括1本研究生教材;共在国内各类正式期刊发表论文58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26篇,一篇论文被AHCI检索收录篇。

外国语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同时积极与国内外的著名大学(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建立活跃的学术联系,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知名专家来我院讲学。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组建于1999年, 2000年,本学科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并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2003年,本学科点被评为河南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校级重点资助学科。如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已发展为拥有7个研究方向、成功培养七届硕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及教学方面独具特色的学科点。目前,本学科点导师队伍拥有教授8人、副教授8人,校外兼职导师5人;学术团队中获得博士学位者10人,在读博士2人,其他后备梯队成员均具有硕士学位;团队中拥有全国师德标兵1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本学科点目前在读研究生60余人,在读教育硕士50余人,设有校级研究中心语料库与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及学院成立的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翻译研究所对比语言学研究所。各研究中心与学科点研究方向互为依托,相互支撑,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独具优势的学术研究态势。

本学科点秉承包容、凝聚、自由、创新的学术思想,在学术交流中坚持囊括大典,网络众家的精神,在学科建设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服务定位:面向河南基础外语教育,密切结合河南本体外语教育环境和实际需求,服务河南当地教育发展;2)学科定位:融通西方语言文化及教育研究理论和成果,以中国本土文化价值观念为核心,立足中国本土语言及外语运用与语言教育实践,把中国文化和思想在国际的传播定位为外语学习的基本目的和价值;3)学术定位:以应用研究为取向,坚持学术研究为学科教育教学服务;4)发展定位:以自身学科优势,开展学科交叉,建立以学术前沿研究为龙头,以教育技术及网络外语教育技术开发为支撑,以学科教育教学应用为基础的学科结构。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已经形成了以下特色和优势:1)优秀强势的学术团队:本学科学术团队学缘结构良好,成员构成学术优势互补,已形成一支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并在国际享有良好声誉的学术团队。本学科点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团队以其领先的学术思想、独创的技术开发、以及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为国内外同道所称赞。2)高效运行的学科教育研究职前教育在职学历教育校本培训基地化社会服务模式。自2002年始,本学科点率先提出校本培训理念,开创性地对河南地方基础外语教育进行介入式培训,首倡教师发展学校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与培训基地,至今已在全省建立1个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与培训基地、4个教师发展学校,已完成50余场培训和研讨,参与培训的中学教师达2000人。3)开放的平台化学术交流机制,宽松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近3年,本学科点主持、参与、合作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平均2030场次/年,其中语料库语言学周外语名家论坛语料库语言学论坛日语语言文化教学国际研讨会以及学院内的学科论坛已成为体制化活动。

006 体育学院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导师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其中博士2人。现招收体育社会学和体育管理学两个方向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培养了一批硕士研究生毕业都分配到了省内外高校工作。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河南师范大学于2003年设置了河南省唯一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生源足质量高。本专业重在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研究生主要学习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实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3人,国际级裁判1人。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方向齐全,本专业为河南师范大学名牌专业和重点学科,目前正在申请省级名牌专业。自1999年以来,培养了一批硕士研究生且毕业都分配到了省内外高校工作。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体育学的二级学科,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学学科之一,在河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注重传统理论与现代化科学理论相结合,并博采众长,使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逐渐多元化、科学化;深入开展传统体育健身理论与实践以及健身价值的研究,在挖掘、整理和创新使之发扬光大,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教学论)是体育学院2007年新增专业。本方向在着重研究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研究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探讨学校体育,直接面对体育教学改革。目前体育课程论人才缺乏,欢迎喜爱体育与课程论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

007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校具有较长历史和较强优势的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4人。本学科下设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理论;道德哲学研究三个研究方向。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1项,省一般项目2项,可支配经费达25万元。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入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毕业生适合到高等学校和政府机关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010105伦理学

伦理学依托本校名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学术梯队合理,研究特色鲜明的重要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3人。伦理学下设伦理学原理;发展伦理学;科技伦理学等三个研究方向。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社科项目一项,省级项目2项,可支配经费达15万元。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熟练掌握和深入研究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并且使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能够推动社会道德的基本和个人人格的完善。毕业生适合到高等学校和政府机关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1984年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独立招生。本学科自2000年以来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导师队伍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9人。导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骨干教师1人。本专业至今已招收培养2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19届。本专业立足学科前沿,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科研能力。近3年来导师共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6项。学生在参加导师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中,学习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掌握了研究方法、强化了实践技能。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

030201政治学理论

本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本学位点目前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结合现在的师资力量与将来的发展前景考虑,学位点设置政党政治、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三个研究方向。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0多项,可支配科研经费15万元。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其具有扎实的政治学理论功底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毕业后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中高级理论研究或实际管理工作。

030204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学科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我校历经几十年积累的优势学科,2004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当代政治文明研究三个特色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博士后1人。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社科项目3项,省级社科项目10余项,地厅级项目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将7项,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20多项,可支配科研经费28万元。研究生管理机制完善,培养目标明确,基本定位是素质全面、专业基本功扎实、知识结构合理、适应面宽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主要到学校、党政机关及其它社会事业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008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0774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经费充足,旨在培养具有较深软件理论知识和较强软件开发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科研与教学人才。该专业是校级重点学科,近三年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其中,承担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1项,河南省教改重点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2项,通过省级鉴定5项。有多项成果获省厅级奖励。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经费充足,旨在培养具有宽厚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科研、教学、软件开发能力,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高层人才。拥有智能信息处理校级重点实验室,近三年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项,承担地厅级科研项目26项,横向项目6项。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鉴定14项,有多项成果获省厅级奖励。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计算机教学论是计算机专业和校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相结合,旨在培养从事计算机教学论专业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009 文学院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该专业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7年开始招生。该专业有成员6位,教授2位,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人。该专业03年以来主持国家项目2项(结项1项,在研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厅级科研项目8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5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10部,在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该专业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招收3届研究生,共27人。该方向点有成员6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1人。该方向03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厅级科研项目3项;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3部,在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该专业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7年开始招生。该专业有成员8人,教授4位,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6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人。该方向03年以来主持国家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厅级科研项目10项;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5项,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5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8部,在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该专业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2年开始招生 。目前已经招收6届研究生。该方向有成员8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人。该方向03年以来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结项1项,在研1项);省部级项目6项,厅级项目5项;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新乡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5部,在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该学科为河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99年开始招生,是河南省高校唯一招收、培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人。本学科科研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教学和科研成绩显著,近年来,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文章学与语文教育》、《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等论著8部,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

010 教育科学学院

040101教育学原理

该专业主要培养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教学和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主要招生方向为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德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史。该专业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和在读博士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

047003教育经济与管理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及教育法律与政策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主要招生方向为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律与政策。该专业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博士和在读博士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课程、教学论、教学心理学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主要招生方向为课程论、教学论、教学心理学。该专业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和在读博士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

011 社会发展学院

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该专业结合高师院校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特点,以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宽的中外史学理论素养,能从事独立研究的史学高素质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有关基础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能承担政策和理论研究以及宣传、文教、出版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060104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是社会发展学院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形成的一个研究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富、专业特色明显、在省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学科。本硕士点在重视传统文献学研究的同时,更重视文献文化资源的应用学研究和文献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发掘历史文献特别是中原文献的当代价值。本专业为我院传统的优势学科,下设中原文献与中原文化,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研究,历史文献与学术史等研究方向,推出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

060105专门史

本学科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经形成一个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团队,带头人具有突出的学术地位。在研究方向上各有专攻,特色突出,形成了互为补充的合理布局,近年来,先后承担六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已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其中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主要从业领域为: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

060108世界史

世界史硕士点授权点与2006年获得批准,现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充满发展潜力的学术梯队。在硕士导师后备人员中有已获得与其研究相关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具有较好的学术基础。该专业旨在培养世界史方面的高层次教学、科研、管理人才以及外事部门、文化部门的专门高级人才。本专业下设有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等研究方向,在学术视野、研究方法与手段上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012 美术学院

050403美术学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美术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视野开阔,能够把握国内外美术发展最新动态,有较强从事美术学科研究、艺术创作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成为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学位课程有:艺术美学、艺术史、美术教育学、造型基础研究、美术批评与理论研究、中国画技法研究、油画技法研究、课程(专业)教学研究等。    

一、美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向:(中国画、油画)

1、侧重于中国画绘画语言的研究,立足中原文化大背景,广泛汲取中原优秀传统绘画语汇营养,系统研究、探索中国绘画语言的地域性特征和时代特征,并将其有机结合迹化与绘画创作之中。

2、侧重于油画绘画语言的研究,重点研究中国当代油画语言创新、变革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研究将传统材料与技法和时代观念有机的融合的有效方式,探索创作具有民族文化内在精神的、时代感强的绘画作品。  

二、美术文化与史论研究方向

 侧重于中国绘画体系的研究,从中国绘画所涉及的形式观、文化观、宗教观、哲学观、美学观入手,深入地研究中国画体系的形成要素和发展规律,并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变革与发展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中外美术文化和哲学的比较,系统研究美术批评对促进美术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从社会学、文化学和哲学的层面对美术批评进行理论的阐述和探讨。  

 三、设计教育方向

 系统地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分析研究设计教育自身内在的规律,侧重于设计与教育关系的研究,构建有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设计教育理论体系;侧重于设计课程与设计创作的研究,通过对当代中外设计教育的比较与研究,进一步明确设计教育与设计创作的目标与方向。

013 法学院

030107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于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拥有教授、副教授12人,有博士、硕士学位(含在读)的教师23人。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90篇;出版学术著作23部;由我院教师作为主持人先后获得省级一等奖等科研奖励7项,厅级奖50余项。法学院高度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聘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家福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梁慧星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国华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马俊驹教授,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沈四宝教授,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田土城教授、肖乾刚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开国教授等著名法学专家担任我院兼职教授。

014 音乐学院

050402音乐学

音乐学专业2009年在以下四个特色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1、键盘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

该专业是指在钢琴演奏(或手风琴演奏)方面,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习,能够具备演奏中外大型钢琴(或手风琴)作品的能力,以及钢琴(或手风琴)伴奏的能力;在教学研究方面,能够胜任钢琴(或手风琴)课的教学与钢琴(或手风琴)演奏艺术科研能力。

2、中国音乐史

该专业是指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对中国音乐史专业的学习,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全貌。使专业学生基本具备独立进行音乐史现象的梳理和研究能力。能够胜任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3、声乐演唱艺术与教学研究

该专业是指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使其基本具备掌握中外大型声乐作品的演唱能力,并能够胜任声乐教学与研究工作。

4、合唱指挥艺术与教学研究

通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合唱指挥与排练工作,具备对中外大型合唱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并能够胜任合唱与指挥教学工作。

0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020101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专业于1994年开始与河南大学联合招生,1997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开始单独招生,至今已招收10届,200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本学位点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企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本硕士点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在读博士5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5人。近年来,共获省部级、厅局级奖励30余项;承担科研项目共6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河南省及省政府各部门项目4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60余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1部。获得教学成果奖2项。

本学位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次就业率为100%,毕业生大部分在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有多位同学考取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020201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专业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生,现有两个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运行国际投资理论与政策

本硕士点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0人。近年来,共获省部级、厅局级奖励30余项;承担河南省及省政府各部门科研项目共3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40余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4部。

本硕士点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在各级政府部门、经济研究机构和大中型企业培养从事经济决策、经济预测与分析工作。

020205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专业于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生,现已招收6届硕士研究生。2004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三个比较稳定,特色明显,具有一定优势的研究方向: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研究规制经济学企业制度与企业组织

本硕士点共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在读博士5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5人。近年来,共获省部级、厅局级奖励30余项;承担科研项目共5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河南省及省政府各部门项目3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50余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5部。获得教学成果奖3项。

本学位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次就业率为100%,大部分在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有多位同学考取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120202企业管理

河南师范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生,现有三个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理论研究营销管理与咨询策划知识与技术创新管理

本硕士点共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硕士学位者7人。近年来,共获省部级、厅局级奖励30余项;承担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共3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60余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部。

本硕士点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在各级领导岗位、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金融证券机构里工作。

018 公共事务学院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该专业200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现有导师5人,其中博士3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该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三个研究方向。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遵循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突出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思维视野较广、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有自觉跟踪学术前沿动向研究的敏锐力,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以及理论宣传和党政实际工作方面的人才。近三年来,导师组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在《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5部。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该专业2006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现有导师6人,其中博士4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该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载体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化研究三个研究方向。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够担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者。近三年来,导师组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在《求是》、《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8部。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该专业200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现有导师6人,其中博士3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该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三个研究方向。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近三年来,导师组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导刊》、《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6部。

032 成人教育研究所

040107成人教育学

2005年新增的全日制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授权点是目前我国仅有的23个全日制成人教育学专业授权点之一。本专业所设的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成人教育基本原理、成人远程教育与比较成人教育。本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由我校4名教授与2名副教授组成,其中博士5人(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1人。这些导师均具有较高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与丰富的成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近年来承担了多项省级及其以上成人教育研究课题,具备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特色。此外,本硕士点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有专用电脑与资料室。本专业硕士点以终身教育为理念,以培养具有较高成人教育理论与研究水平及较强的成人教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以满足我国构建学习化社会对成人教育高层次专业人才稀缺的需要。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