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招生专业简介
001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070101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专业于 199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当年招收了硕士生。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质和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能在数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001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070101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专业于 199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当年招收了硕士生。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质和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能在数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础数学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该重点学科有悠久的历史,前身是始建于 1923 年的原河南大学数理系和创建于 1951 年的平原师范学院数学系。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 95%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各专业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企业、政府管理机构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070102 计算数学
应用数学专业于 200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生。该专业是由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理科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 95%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各专业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经济金融、政府信息中心对计算数学研究生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 200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本专业是上个世纪迅速发展的学科,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中各种类型数据的科学的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方法。本专业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 95%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070104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专业于 1998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质,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应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数学是校级重点学科,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 95%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各专业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企业、政府管理机构、国防部门等从事数学应用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 2005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当年招收了硕士生。运筹学与控制理论作为近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学科,研究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实际课题,这些课题涉及解决油藏勘探与开发、交通规则、经济评价、经济发展规划、计算机管理及人造卫星舱布局等,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专业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 95%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于 1999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本专业培养培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完成本专业研究和高等院校及中学的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本专业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有关科学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本专业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毕业生考博与就业率超过 95% 。
002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070201 理论物理专业 —— 河南省名牌专业 / 省级重点学科
理论物理学科于 1978 年开始培养研究生, 1986 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 1988 年以来连续六届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戴元本院士 已应聘每年来物理学院工作三个月,指导该学科的学术研究。在理论物理前沿领域的研究中,该学科树立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成效卓著,为理论物理学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该学科经过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形成了治学严谨、刻苦勤奋、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优良学风,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研究生教学中,该学科为中科院、北大、清华等单位输送了许多优秀博士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在国内享有很好声誉,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已毕业的研究生中,有 1 人承任河南省副省长,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入选国家百人计划 2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省级特聘教授 2 人, 3 人获日本 JSPS (日本文部省特别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 人,河南省优秀专家 4 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3 人,省“ 555 人才” 1 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5 人,河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1 人, 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 人,曾在国外留学或合作研究 20 人。
研究方向: 粒子物理理论 ; 高能对撞机实验的物理分析; 场论及其应用 。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 —— 河南省重点学科
该学科研究的放射性核束( Radioactive Nuclear Beams, RNB )物理是当今核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目前美国正兴建第三代 RNB 装置 FRIB ,已有的 RNB 装置也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升级改造,给核物理研究提供更好的束流品质和更多的束流种类,也推动着核物理研究不断的向前发展。利用 RNB 装置开展物质不对称原子核(丰中子核与丰质子核)的重离子核反应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探索核反应的同位旋效应依赖和物质不对称原子核的状态方程。这些研究对于核物理、核天体物理等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学科研究组在中能区(
研究方向:丰中子核反应中的同位旋效应与实验观测;丰中子核反应观测量与状态方程相关物理量研究;重离子属性和性质的实验测量;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 —— 河南省重点学科
该学科于 1995 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十多个硕士点之一和国内该学科最高学术组织 —— 原子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之一。该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并重,符合河南省发展的需要。该学科是国际热门、国内薄弱、河南省唯一且在全国已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可称为是特色性优势学科。国家在学位点评审时将原子与分子物理规定为物理学科三个优先增设的博士点学科之一,这为实现博士点建设目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该学科具有一只年富力强、知名度较高的导师队伍。
研究方向: 原子分子碰撞 ; 原子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 ; 原子对电子的局域化作用机制及其在固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原子与激光光谱 。
070205 凝聚态物理专业 —— 河南省重点学科
该学科从 1978 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8 年成为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并连续三届成为河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一系列的重要科研成果,已在国际著名刊物和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其中 SCI 源刊上一百多篇,主持完成和在研了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也为我国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主持完成和在研了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该学科经过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及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配备有较完善的计算室、工作室,特别是近年来利用实验室建设贷款基金及国内外赠送设备,建立了有相当规模和较好条件的实验基地 , 现有正电子谱仪,穆斯堡尔谱仪,红外拉曼光谱仪,光学多道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X 射线衍射仪,连续流恒温器等大型仪器。研究生教学管理日益规范,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多来来该学科为中科院、南大、复旦等单位输送了许多优秀博士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在国内享有很好声誉,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研究方向: 超晶格、微结构与强关联体系 ; 固体表面与界面 ; 陶瓷材料物性与结构 ; 电子材料的物性 。
070207 光学专业 —— 河南省重点学科
该学科从 1996 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2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学术队伍的特点是博士多、学缘广、年富力强,学科组成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学科相继购置了 YAG 高能激光器、染料激光器等一批进口先进仪器设备,建立了有相当规模和较好条件的实验基地,配备有完善的计算研究工作室。经过多年学科建设,形成了一套对科研项目以及研究生教育科学完善的管理办法。学科成员多数在国内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与国内外同行有着密切的学缘和合作关系。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8 篇,其中 SCI/EI 收录论文 43 篇,获国家专利 3 项。特别是留学归国成员及新获博士学位回校人员在国内外原所在单位承担了重要科研任务、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绩。该学科点与加拿大滑铁泸大学、日本富山大学和横滨国立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中科院物理所、武汉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著名大学的相关学科建立了良好、稳定合作关系。在 “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 、 “ 激光器件与激光物理 ” 、 “ 谱分析与光学技术 ” 、 “ 量子光学于量子信息学 ” 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研究方向: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 激光器件与激光物理 ; 谱分析与光学技术 ; 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学 。
077001 教育技术学专业 —— 校级重点学科
该学科是 2003 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河南省第一个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4 年被确定为河南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共有 23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5 人,博士 5 人、硕士 12 人。近年来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 30 余项,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河南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等奖励 20 余项,在《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教育评论》、《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90 多篇。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 河南省重点学科
该学科是一门建立在现代凝聚态物理基础上的新兴学科,是物理、化学和材料等构成的交叉学科。该学科以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固体化学等为理论基础,应用现代物理与化学研究方法和计算技术,从分子、原子、电子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结构和物理性能,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功能设计,研究材料科学中的物理与化学问题,着重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转变规律,以及它们与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规律改进材料性能,研制新型材料,发展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探索从基本理论出发进行材料设计,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理工科结合的学科。
该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 5 名,每年可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10 人。经过河南省重点学科和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投资建设,该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条件得到极大发展。现有薄膜制备与检测所需的千级超净间、超高真空多靶磁控溅射镀膜系统、电子束真空镀膜系统、高温电弧炉、太阳能电池光谱测试系统等多台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密设备,同时具有由多台服务器和几十台高档微机组成的材料设计计算平台,为研究生开展高水平实验研究工作和材料模拟计算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研究方向: 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薄膜材料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和功能陶瓷材料;材料的电子与信息技术。
080901 物理电子学专业 —— 河南省重点学科
该学科是近代电子学、光电子学、激光技术、应用物理学以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成为本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基石。该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和参与大型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能够适应国家在科学技术、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独立从事该学科前沿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近五年来,共承担纵向、横向项目 15 项,获得各类奖励 11 项,在核心期刊以上杂志发表论文 60 余篇。
该学科于 2003 年由国务院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院士 1 人,教授 4 人,副教授 5 人,形成了以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术队伍。
该学科依托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供研究生培养和教师科研的主要大型设备有:光学多道分析仪、 YAG 脉冲激光器、超高真空多功能磁控溅射系统、红外线二氧化碳检测仪、多功能频谱分析仪、无线电通讯分析仪等。
研究方向:电波传播与通信工程;新型激光技术与信息通信光电子学;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电路系统与新型显示技术。
080901 电路与系统专业
该学科以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为基础,主要对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内的电路与系统设计、开发、应用、制造等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坚实电子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现代信息与通信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基础,能在科研单位、产业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该学科于 2005 年由国务院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院士 1 人(中国工程院 张明高院士),教授 4 人,副教授 5 人。导师队伍中 5 人具有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结构合理的导师学术团队。该学科依托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量仪器设备可供研究生培养和教师科研使用,科研教学力量强、学术气氛浓厚。目前承担包括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近五年来,共承担纵向、横向项目十多项,获得多项各类奖励,在核心期刊以上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 研究方向: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电路系统设计及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与应用。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物理教学论)
该学科是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和物理学的综合学科。该学科培养掌握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能够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具有独立从事物理教育研究能力和熟练物理教学技能的高等和中等物理教育高层次人才。
该学科于 1998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9 年开始招生。该学科依托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校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现有教授 2 人,副教授 1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2 人,形成了以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术队伍。
该学科近五年来,主持及参与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 13 项,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 主编和参与编写物理学与物理教学论等教材和著作 9 部,在教育学和物理学类核心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发表论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0 篇,二等奖 12 篇。
研究方向: 物理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物理实验设计与教学;物理教材和教学方法。
003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070301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专业 1986 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1990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 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校级优秀重点学科, 2008 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本专业现有教授 6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 名),副教授 5 人, 12 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河南省优秀专家 1 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1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3 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1 人, 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获得者 1 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 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4 人。
本专业有着优良的教学和科研传统,在老一辈著名化学专家留日学者姚从工教授、扈康廷教授、刘恩周教授、留德博士龙成寿教授、留日博士金斗满教授、娄全龄教授等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下,目前本专业教学及科研实力雄厚,每年都有突出的科研成果产生。
本专业现有 生物无机化学、纳米材料、仿生材料、配位化学和无机功能材料五个 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生物功能材料的合成与修复、纳米材料、发光材料、电池关键材料、气敏材料、光催化材料以及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近 5 年以来承担国家 “973” 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 项,教育部项目 2 项,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高校创新人才基金、省 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基金 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40 余项。在 ADV. MATER., J. PHYS. CHEM. B, CHEM. COMMUN., CHEMBIOCHEM, J. POWER SOURCES, SENSORS ACTUATORS B, J. MOLECULAR CATALYSIS A, ELECTROCHIM. ACTA, J. INORGAN. BIOCHEM., J. AGRICUL. FOOD CHEM. 等 SCI 源期刊以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0 余篇,出版教材、专著 5 部,取得省级成果鉴定 14 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奖 4 项,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无机化学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本专业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100 余名,毕业生多数考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其余毕业生多数分配到高校和科研单位工作。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正发挥着突出作用。
070302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专业于 1982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3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两个专业之一,现为校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7 人,高级实验师 1 人,讲师 1 人,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 8 人,已形成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在科学研究方面, 近 5 年以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 及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 25 项。分别于《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 》、《 ANALYTICAL CHIMICA ACTA 》、《 THE ANALYST 》、《 TALANTA 》等 SCI 源期刊及核心期刊以上共发表研究论文 350 余 篇,目前具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生物电化学分析,环境和材料分析化学,分离富集新方法研究,分子发光分析。
070303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学科点从 1981 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8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4 年开始与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目前该学科点已经是第 六 届被确认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点。培养研究生总数 256 名,其中已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的 186 名。该学科点有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是:有机合成研究、药物研究和金属有机化学研究。近五年来在这三个研究方向上先后承担了 1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新药基金项目、一项国家生命科学部项目、两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共 54 项。 主编或参编高校教材 6 部,其中三部被收入全国高校教材征订目录。 本学科点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基础研究方面,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其中 SCI 源期刊论文 236 篇,部分论文发表在国际上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 ANGEW. CHEM. INT. ED. ; J. AM. CHEM. SOC.; J. MED.CHEM.; CHEM. COMMUN.; GREEN CHEM. 以及有机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又有机化学杂志《 J.Org.Chem . 》 和有机化学快报 《 Org. Lett . 》 ; 在应用研究方面,获得三项新药证书,有十四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生产,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 两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发明专利 三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一项。
该学科现有教授 6 名,副教授 7 名,讲师 4 名,助教 1 名,其中 国家教学名师 1 名 ,省级特聘教授与校级特聘教授各一名,在国外留过学和正在留学人员 5 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 名,全国模范教师 1 名,河南省教学名师 1 人,省管优秀专家 2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 人;河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人,河南省优秀中青骨干年教师 3 人。学术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 9 人,硕士学位的 5 人。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均合理的朝气蓬勃的学术队伍。
1 、药物研究方向:
药物研究是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该研究方向优势突出,第一学术带头人渠桂荣教授多年从事药物与药物中间体研究,在药物的应用基础及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完成了 12 项科技成果鉴定; 六 项国家发明专利已经授权三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一项;近期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现了我校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突破。
2 、有机合成研究
该研究方向是本学科点的龙头研究方向,在国内处于前沿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一学术带头人张贵生教授,在北京大学师从张礼和院士获得博士学位。 2006 年 1 月回国,并被聘为有机化学学科点的省级特聘教授。 近期连续获得两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河南省特聘教授计划资助以及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以上充足的研究经费展示了该研究方向强劲的发展后劲。张贵生教授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其中包括国际上药物化学的顶级杂志 J. AM. CHEM. SOC. 和 J. MED. CHEM. 上发表论文 6 篇。论文他引近 200 次。
3 .金属有机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是发展速度较快的、也是发展后劲很大的一个研究方向。第一学术带头人范学森教授是浙江大学毕业的博士,在美国博士后研究三年,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合物、碳环核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在 J. MED. CHEM., ANTIVIRAL RES., BIOORG. & MED. CHEM., CAN. J. CHEM. 等 SCI 源期刊上发表论文 40 多篇,论文被他引 200 多次。 近期连续获得两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资助。这些都孕育着更好的研究成果。
070304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学科点是由已故著名化学家、原院长
近 5 年来,学科点的 六 个研究方向结合生命、材料、资源和环境科学中的主要问题开展工作,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8 项,省部级重大项目 19 项,共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项目 35 项,经费总量 600 万元 , 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 4 部,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 180 篇,被 SCI 、 EI 收录论文共 102 篇,有 14 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省部级奖 20 项,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 目前本学科点最明显的特色是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并重。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已达到在国际最著名的物理化学杂志: J. Am. Chem. Soc., J. Phys. Chem., J. Chem. Phys., J. Chem. Soc. Faraday Trans., Green Chem. 等连续发表论文的水平;在高新技术方面,学科点在氢镍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上已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目前,学科点现有教师 23 人 , 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7 人,博士 21 人。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 5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 人,省管专家 2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 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 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 人,河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2 人,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获得者 1 人,河南省新世纪人才培养对象 1 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杰出人才创新工程计划获得者 1 人,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6 人。学科组成员中除 3 人外年龄都在 50 岁以下,绝大多数为 30-45 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强、充满生机的学术队伍。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2 人,学科近几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2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60 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主要研究方向有:( 1 )功能高分子,该方向主要从事环境响应型高分子凝胶的合成及其在药物输送或分离方面的应用、高分子在仿生合成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2 )高分子纳米材料,该方向主要从事靶向高分子纳米药物的研究。
研究生毕业后多数考取了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等的博士研究生,一部分到高校、科研单位或外资企业等单位工作,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
河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设有 “ 环境科学 ” 、 “ 环境工程 ” 两个二级硕士点, 1985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3 年获得 “ 环境科学 ” 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 年获得 “ 环境科学 ” 博士学位授予权和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目前唯一拥有环境类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自 2002 年起,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培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点现有教师 24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9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16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16 人,形成了一支以具有博士学位和高职称人才为主体,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工作认真负责、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队伍。
近五年来,学科点成员获得科研成果奖励 50 余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7 项。发表论文 539 篇,其中,在 SCI 、 EI 源期刊、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527 篇,被 SCI 、 EI 收录 247 篇。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 150 余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 余项,河南省重大 / 重点科研项目 80 余项。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其中授权 5 项。
本学科点拥有包括 Agilent 6890-5973N 气质联用仪、 HP 1100 高效液相色谱仪、 HP3DCE 毛细管电泳仪、戴安 DX-500 离子色谱仪、 Z-5000 原子吸收光谱仪、 Agilent 6890 气相色谱仪、 X 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在内的一批大型仪器,以及 TOC 测定仪、多功能水质分析仪、土壤呼吸测定仪、毒性测定仪、超浓缩工作站等一批中小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 2800 余万元。一些新购的大型仪器与国内一些重点院校相比,设备性能处于先进,具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条件。
1 、 077501 环境科学
该学科点现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微生物学。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环境化学方向主要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化肥重金属等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生态毒理效应和污染修复方法。环境分析化学方向以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中污染物测试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将化学、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原理相结合,通过实验研究,寻求较佳的治理和控制污染的工艺技术。环境微生物学主要利用微生物、生态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以及利用微生物手段治理污染新技术的开发。目前,学科点已主持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前沿与计划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 50 余项,在 Environ. Sci. Technol. 、 Green Chem. 、 J. Chromatogr. A 、 Anal. Chim. Acta 等重要 SCI 源期刊以及《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等本领域核心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本学科点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系统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事业及有关学科领域从事科研、管理、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 083002 环境工程
该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监测技术。学科点主要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及社会服务应用研究,研究控制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技术原理和工程学方法,开发污染治理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探求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新途径。目前,学科点主持承担国家 863 子课题、国家 973 子课题、河南省重大公益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 40 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余项,授权 5 项;在 J. Hazard. Mat. 等 SCI 源期刊以及《环境工程学报》、《水处理技术》、《工业水处理》、《中国给水排水》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能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在环境工程和环境保护事业及有关学科领域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077901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学科是河南师范大学重点支持的学科之一。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药物化学学科点依托 80 年代成立的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医药研究所逐步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精神好、工作认真负责、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队伍,在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各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本学科正在开展的金属有机药物合成和应用、天然产物化学及应用、分子工程学、生物有机分子合成与应用、手性药物的合成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均属药物化学研究领域的特色研究内容,发展势头强劲。该学科点研究方向明确,各方向学术带头人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中,已形成了稳定、坚实并具有特色的 两个 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学科点成员先后主持承担国家 863 计划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项、国家新药基金 2 项。获国家一类新药临床批件、国家新药证书、国家发明专利等。多项技术成果成功在珠海丽珠医药集团、河南天方药业、拓新生化公司等医药企业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与 河南三生药业合作,建立药物绿色合成研究所,用于支持成果转化。 与珠海丽珠医药集团、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制药企业签订了一类新药的研究开发项目。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与香港大学的合作研究成果 “ 枸橼酸铋钾的结构及作用机制研究 ” 2003 年发表于国际化学界权威刊物 J. AM. CHEM. SOC. ,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在 J. AM. CHEM. SOC. , CHEM. COMMUN. , J. INORG. BIOCHEM. , MACROMOL. BIOSCI. 等 SCI 源期刊和核心刊物发表论文 80 余篇,被 SCI 收录 35 篇。获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2 项。其中, “ 腺苷生产新工艺 ”2003 年获得由国家科技部、国家商务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授予的 “ 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 。
药物化学专业培养的硕士生考取博士生的比率在 90% 以上,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基础牢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强而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有不少毕业生先后考取中科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继续深造,不少人已成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业务骨干。
080502 材料学
材料、能源、信息构成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信息、航天、生物工程、微电子等新一代科学技术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 80 年代以来,我们先后太阳能材料、固体电解质材料、储氢合金材料、电极材料、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发光材料、气敏材料、矿化仿生合成以及生物功能材料、特种结构和形貌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等领域开展研究。 2003 年经河南省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与河南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河南省新能源材料工程中心。 2005 年,以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学科为主力,获得材料学硕士授权点。
目前,该学科现有教授 8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 名),副教授 7 人, 15 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河南省优秀专家 1 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2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5 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1 人, 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获得者 2 人, 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6 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生物材料:主要研究矿化仿生合成以及生物功能材料,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生物体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功能材料,是生物学、医学、材料学和化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 2 ) 新能源材料 :固体电解质材料、电极材料、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燃料电池;( 3 )纳米材料:主要研究特种结构和形貌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 4 ) 功能材料:主要研究 特种结构和形貌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等领域开展研究,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近 5 年以来,该方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 项,省部级项目 28 项,其中包括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 项、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 1 项、省高校创新人才基金 1 项、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 1 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3 项,获得纵向资助总额 360 万元。在 ADV. MATER. , J. PHYS. CHEM. B , CHEM. COMMUN. , CHEMBIOCHEM, J. POWER SOURCES , SENSORS ACTUATORS B , J. MOLECULAR CATALYSIS A , ELECTROCHIM. ACTA , J. INORGAN. BIOCHEM. , SOLID STATE IONIC ,等 SCI 和 EI 期刊发表论文 200 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项。
081704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学科是我校为数不多的从事应用研究的学科之一。它所依托的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专业于 1994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0 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 “ 应用化学 ” 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8 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该学科现有教授 3 人(其中博导 1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5 人,博士及在读博士 10 人,已形成了一支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向上的的学术队伍。主要研究方向有: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 材料化学及应用、 金属腐蚀与防护 ,此外在表面工程、涂料及洗涤剂等领域均有所研究。近年来该学科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 16 项,通过省级项目鉴定 8 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80 余篇,其中被 SCI 、 EI 收录 80 余篇,申请及获得中国发明专利 10 余项,争取到各种经费 100 余万元。废电池再资源化研究卓有成效,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福建东南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
该学科承担的主要课程有:《化工原理》、《化工基础》、《化工热力学》、《工程制图》、《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学过程开发及工艺设计基础》、《热分析》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此外还担着《化工原理》、《化工基础》、《化工综合》等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室及科研室面积近 500 ㎡。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化学 )专业于 1999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本专业培养培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扎实的 化学 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完成本专业研究和高等院校及中学的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 本专业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有关化学史与化学教育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本专业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教授 12 人、副教授 15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 16 人。本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除考博外有较广阔的就业前景,就业范围包括高等院校、出版社、各省市教研室、中学等。目前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已全部就业。
420106 学科教学(化学)
学科教学(化学)专业于 1999 年获得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化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化学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化学教师。本专业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有关化学史与化学教育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本专业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教授 12 人、副教授 15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 16 人。
004 生命科学学院
071001 植物学
河南师范大学植物学硕士点,在第一学术带头人李春喜教授的带领下,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原则,在河南省农作物高产优质与加工转化、园艺花卉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理生态、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形成了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是“小麦生理生态”、“植物生理”、“药用植物学”。目前本学科点有硕士生导师 12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6 人,主要导师有:李春喜教授、刘萍教授、李明军教授、李景原教授、王太霞教授、姜丽娜教授等。本学科点自 1982 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植物学专业高级人才的任务,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100 余人,目前在读研究生 47 人。现每年面向全国招收 15 ~ 20 名硕士研究生。
本学位点所在学科于 2004 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获得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 1 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1 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1 人,全国模范教师 1 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 1 人,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科研创新工程等 20 余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现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课题) 40 余项,其中国家级 13 项,省(部)级 10 项,科研经费达到 600 余万元。建立了产学研科研基地 11 个,在《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作物学报》、《生态学报》、《园艺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等 SCI 源期刊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130 篇,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 7 部,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1 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开设的主要课程除英语、自然辩证法等公修课外,还有“高级生物生化”、“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学大实验”、“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麦类栽培生理”、“多元统计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化控技术原理及应用”、“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保护及利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十余门专业课程。
071002 动物学
动物学学科点 199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连续五届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河南省动物学会挂靠在本学科点。学科点拥有一支团结向上、拚搏进取的学术团队。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6 人。经过长期奋斗,凝练出“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中国淡水涡虫资源及涡虫再生分子机理”两个相对稳定并富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在第一学术带头人陈广文教授的带领下,围绕该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基金等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 40 多项。河南省昆虫资源考察、鉴定及区系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蝗虫种类及综合防治研究、狭胸天牛幼虫期虫态的发现及其分类地位的研究、太行山猕猴人工饲养繁殖研究、微量蛋白电泳及超敏感染色技术等 10 项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河南鱼类志、河南昆虫志•鳞翅目、河南昆虫志•鞘翅目、河南珍稀濒危动物、河南啮齿动物志、中国灵长类生物地理与自然保护、河南省志•动物志、河南地理志•动物地理篇等著作、教材 20 余部。此外还有百余篇论文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动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昆虫分类学报、实验生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兽类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其中包括新种、新亚种 20 多种,并建立肥鲵属等三个新属。近年来,在中国淡水水母、中国淡水涡虫、太行山猕猴和两栖动物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桃花水母属全世界记录 11 种,其中 9 种分布在我国, 9 种中的 6 种是由本学科和振武先生予以命名,所提出的淡水水母种间分类依据已为国内外同行所接受。发现淡水涡虫 7 新种,改写了中国淡水涡虫由日本人研究的历史,使学科点成为我国淡水涡虫研究与模式标本保藏中心,应邀参加了贝时璋院士和宋大祥院士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和汪松、解焱主编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编写。
学科点注重教学改革,承担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改项目 4 项,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3 项,河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2 项。有两位教师荣获河南省和河南师范大学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以及首届“河南省教学名师”和“全国模范教师” 等荣誉称号。学科组承担的《动物学》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已培养硕士研究生百余名,其中张合彩等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河南省第一届优秀硕士论文”,多数研究生应届毕业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单位的博士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已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坚力量。
学科点特别重视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 6 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动物学会成立 65 周年学术大会”、“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五届常务理事会暨秘书长会议” 和“河南省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三次学术会议。
作为教学科研基地,学科点拥有猕猴养殖场、实验动物繁育中心和 5 个野外实习基地。除此之外,尚有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标本馆,馆藏动物标本 2000 多种, 60000 余号, 1990 年被收入《中国博物馆志》, 2005 年纳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入国家级标本馆建设行列,为本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技术依托力量,经过多年考察使河南省 5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豫北黄河故道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等),该领域的研究已显示和发挥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071003 生理学
生理学硕士点现有 7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1 人;具有博士学位 2 人;博士生导师 1 人。研究方向:
( 1 )细胞增殖分化的内分泌调控。主要研究保幼激素拮抗物(又称抗保幼激素)对经济甲壳动物(虾、蟹等)生长发育的调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该类物质促进动物生长的机理。该方面的研究先后获省级重大项目、省自然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省科技进步奖 1 项,出版专著 1 部,在 SCI 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从事该方向研究的宁黔冀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理学硕士点牵头人。
( 2 )分子生理学。主要研究哺乳动物消化道肿瘤癌前病变的分子机理,首报了太行山猕猴食管癌,受到了美、英、法、德、日、阿根廷等国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关注,被国际著名刊物“医学索引”和“美国哺乳类动物研究中心”收录和转载。从事该方向研究的张红绪教授,曾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省部共建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学出版社教材筹备委员会委员。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共七项,省师德标兵。已出版著作和教材六部,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课题近二十余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五十余篇。
( 3 ) 细胞凋亡与癌变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斯钙素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及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茶多酚诱导癌细胞凋亡和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促进伤口愈合中的应用。从事该方向研究的李卫国教授, 2004 年 7 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细胞生物学专业(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已在《 Life Sciences 》、《 Electrophoresis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报》、《解剖学报》、《动物学研究》、《生理科学进展》等国内外 SCI 源期刊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在研科研课题四项。李卫国教授注重产学研结合,已同相关制药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生产实践。
071004 水生生物学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生物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围绕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资源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河南水生生物资源,特别是在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河南名贵水产的遗传育种等方面,形成了水生生物资源与保护利用、鱼类发育遗传学、鱼类功能基因组及其系统演化、蓝藻生态毒理学等几个有特色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点现有教师 15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2 人,教授 6 人,副教授 6 人, 11 人具博士学位。学科点五年来在包括 SCI 源期刊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6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10 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 4 项,河南省教学成果奖 3 项。近 3 年争取到科研经费 126.8 万元,目前承担的名类研究项目 2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重大科研项目 4 项。
071005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专业 2000 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此之前该学科曾联合培养硕士生 6 名,是我院培养硕士研究生历史较长的专业之一。该学科点目前有导师 5 名,教学和研究人员 12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6 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环境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 1 )环境微生物学方向:导师:杨清香、王振宇。
本方向主要从事工业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研发、难降解污染物的高效微生物降解菌剂和酶制剂的研发、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态与功能解析、污染环境与微生物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该方向是微生物学与环境科学与工程相交叉的前沿科学,涉及到两大领域的应用与机制研究。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 973 计划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以及横向联合项目多项。
该方向目前有硕士生导师 2 名,其他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3 名,在《 Process Biochemistry 》、《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60 余篇,发明国家专利 2 项, 2008 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项,出版著作 8 部。
( 2 )微生物遗传学方向:导师:周延清
该方向主要包括三方面研究内容:( 1 ) 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 : 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植物和植物病原菌基因组学及植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例如,克隆微生物抗病虫害基因(如 BT 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克隆植物抗病基因(如转录因子基因和 商陆抗病毒蛋白 ( PAP ) 基因 )和代谢关键酶基因(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 fad ),构建工程菌,将基因转入动植物细胞,进行动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和代谢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利用 DNA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创制新品质(如怀地黄、大豆和花生),应用于农业生产。( 2 )优良菌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利用诱变技术、 DNA 分子标记技术、 杂交、转导和转化等技术 、代谢控制和基因工程技术选育优良菌种,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农业、环境和化工能源等方面。( 3 )人类和动植物病毒检测及其病毒病机理与防治: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对病毒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和防治,对病毒病发病机理进行探讨。例如,中国乙肝病毒基因分型试剂盒研制,怀地黄病毒病和昆虫病毒病机理与防治研究。
本研究方向现有教师 4 名,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和讲师各一名;具有博士学位者 2 名,具有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者各一名;硕士生导师 2 名。 先后承担国家 863 子课题和省、市级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项目 10 多项,在以下三个方面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在《 DNA Sequence 》、《 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 》、《 Israeli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和《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 等 SCI 期刊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70 余篇,出版《生物遗传标记及其应用》等著作 8 部,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项奖励 7 项。
( 3 )应用微生物学方向:导师:刘国生、张建新
主要开展核苷类微生物生物制药研究,微生物酶制剂的开发与利用,化学药物合成中的微生物催化研究,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产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利用,以及工业废水处理和环境修复等研究。
071007 遗传学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和带头学科。我院遗传学专业是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 1983-1992 年就培养了 12 名硕士研究生, 1987 年该学科就成为省级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点有教授 5 名,副教授 3 名,高级实验师 1 名,讲师 2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1 人,硕士生导师 8 人。每个导师都具有博士学位。近五年来该学科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省级科研项目 10 项,厅局级项目 8 项,每年科研经费达 40 多万元。曾获多项省级科技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出版专著教材 10 部,在国外 SCI 、国内一级学报、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40 多篇。该学科点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动物分子遗传及生物技术和植物分子育种三个方向的研究。该学科点卢龙斗教授、周延清教授研究培育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玉米等已在大田推广,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并获省级科技成果奖。常重杰教授、杜启艳教授在鱼类性别决定基因的克隆和鱼类分子育种方面已作出了突出成绩,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好评。该学科点已经培养了 50 多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 1/2 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中科院系统和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目前,该学科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15 — 20 名。学科点全体导师欢迎青年学子报考我们遗传学专业,加盟遗传学领域的研究。
071008 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学位点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20 余名,部分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发育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前沿和热门学科之一,该学科整合了胚胎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活动的根本奥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发育生物学又是一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学科,其成果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和生物学难题的基础。目前该学位点有教授 3 名,副教授 2 名,讲师 4 人。近年来,该学位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课题 10 余项,主要围绕细胞分化调控、胚泡与母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分子免疫学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在 SCI 、国家一级学报及其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出版有《神经细胞培养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组织细胞化学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人体组织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免疫学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人体组织解剖学课外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多部学术著作和教材。学科点全体导师热忱欢迎广大青年学子踊跃报考发育生物学专业,加盟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071009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专业于 1982 年开始招硕士研究生,是我校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之一,现在还是培养博士生、博士后人才的专业。硕士生导师有徐存拴教授、王云龙教授、李芬教授、梁卫红教授、杨军英博士、樊晋宇博士、李德明博士、刘晓刚博士、姬生栋高级实验师等。
本专业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徐存拴教授是该专业的首届硕士毕业生,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理科(生物)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科研团队带头人,荣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本专业依托省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等科研平台,在( 1 )细胞分化调控;( 2 )发育与再生的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3 )表观遗传修饰与基因表达调控;( 4 )细胞信号转导及生理功能;( 5 )细胞工程与组织工程;( 6 )重大疾病的药物设计与筛选等六个方向卓有成效地开展研究工作,其中,肝再生机理研究、水稻发育分子机理与育种、表观遗传学与重大疾病防治等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已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 11 项;目前在研项目 26 项,包括国家 973 前期项目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省部级重大项目 4 项,其他项目 16 项。发表论文 400 多篇,其中 SCI 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 12 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8 项,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 6 项。
本专业是培养细胞生物学高级人才的摇篮,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 120 余人,其中 37 人和 25 人考取了国内、外重点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 60 多人已成为国内、外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学术骨干。本专业每年约招收 30 名硕士研究生、 10 名博士研究生、 5 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热忱欢迎有志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莘莘学子报考。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是研究生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从事科研与教学,又可到工厂和公司从事生物技术工作。目前该专业有四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酶的功能与应用 ,该方向一方面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酶的功能,一方面应用酶工程改造和分离纯化酶进行应用研究,该方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河南省、新乡市科技攻关等多项科研项目,近年来在 Gene,J. Food & Agric.Chem, 等 SCI 源期刊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第二个方向是应用生物化学 , 主要从事医药、生物制品等方面的应用及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疫苗、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蛋白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三个方向是 环境生物化学, 主要开展在干旱、盐害和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及植物对环境因子应答的分子机理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 第四个方向是 分子生物学, 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植物或动物重要生物学现象和生理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表达。 第五个方向是 生物材料, 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具有生理及生化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性质、分离与提取;从仿生学角度合成和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物质功能的生物材料。 该学科点已经培养了 40 多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 1/2 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中科院系统和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目前,该学科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10 — 20 名。学科点全体导师欢迎青年学子报考我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加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071012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学术骨干年富力强,成果丰富,在污染与恢复生态、作物生态、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动物环境响应及分子生态等方面具有较深厚的研究积累和突出的研究能力,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星火奖多项,发表了一批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高质量研究论文。
1 、污染与恢复生态
主要开展受污染生态系统,尤其是受污染水体的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研究。包括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的原理、方法,以及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实施等。理论与实践并重,瞄准目前社会对水污染生态修复的热点需求,进行相应的修复工艺和机理研究,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工程实践,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 、作物生态
利用生态学理论和现代生物学技术,以小麦等农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高产优质高效作物的生理生态特点、重金属污染等不利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修复技术等,以达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
3 、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要通过形态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面上对生物的种质资源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机理和技术。
4 、动物环境响应及分子生态学
主要研究水生动物对不同生态环境及环境胁迫下产生的响应机制。从细胞、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响应所进行的生理调节和分子调控。利用分子生态学方法和原理探讨水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子适应机制。为水生动物环境响应、物种消长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090801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学硕士点于 2000 年由国务院学位办审定批准设立,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水产专业唯一的硕士点,肩负着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培养水产专业科研和生产专门人才的重任。本学位点在李效宇博士、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一个年轻有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目前该硕士点拥有教授 5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4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 5 人,硕士学位者 5 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20 余人,在读研究生 30 余人,已经有 6 人分别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点主要开设有“高级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健康养殖”、“鱼类遗传育种与苗种工程”、“水生动物营养学”等专业课程,该学科点目前主要从事藻类学、鱼类学、鱼类遗传育种、养殖学和鱼类营养与饲料学等方面的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学科带头人主要有李效宇教授、乔志刚教授、李学军教授和聂国兴教授等。藻类学方向着重淡水资源保护、蓝藻水华发生机理和控制以及蓝藻毒素的毒理学研究,尤其在蓝藻毒素的生态和环境毒理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居国内外同行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同时,在河南省鱼类系统分类与土著鱼类的养殖、鱼类生态学、鱼类种质资源与良种培育、养殖鱼类的营养与饲料学以及养殖鱼类疾病学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绩。建立了我省鱼类种质资源库,为培育鱼类优良品种,促进我省的渔业生产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学科点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级重点攻关项目 8 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 6 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源和国家一级学报论文 40 余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在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等方面获得显著成绩。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生物)硕士点于 1998 年获授予权,是该专业在河南省唯一具有学位授权资格的学位点,承担着提高我省中学生物教师的学位层次,培养研究型生物学教师以及为国家输送生物教育研究领域高级人才的任务。本学位点坚持立足于服务生物学教学,服务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原则,在河南省高水平生物学教师的培养及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学位点现有教授 1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1 人、博士 1 人、硕士 2 人。导师组成员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有创新教育、成功教育、能力培养、教育生态、教师专业化、新课程改革、生物教育比较、奥林匹克竞赛、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生物学教材建设等。近年来,该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项目 15 项, 11 项已通过鉴定, 9 项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反思式教育实习》获教育部教研项目二等奖、《全程•分步•定点教育实习新模式》获省教育厅一等奖。出版专著 5 本、中学生物教材及教辅材料 15 本、编写高校教材 10 多本、在 CN 刊物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教育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生物教育学》、《教育研究和论文写作》、《生物教育比较研究》等。学科点全体老师,欢迎有志于生物教育研究领域的学子或有意于专业发展的在职生物教师报考、加盟。
005 外国语学院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从 1999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已毕业 9 届研究生,该学科点现有研究生 81 人。
该硕士点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5 人,他们当中博士学位者 4 人,其余皆为硕士学位,其中包括在读博士 1 人。
该硕士点从 2001 年 4 月到 2006 年 4 月,获得过河南省及省政府各部门各类奖励 13 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该硕士点从 2001 年到 2008 年共承担科研项目 57 项, 其中主持国家社科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河南省及省政府各部门项目 43 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2 项,共有科研经费 10 万元。
从 2001 年 4 月到 2006 年 4 月,该学科点共出版专著 9 部;出版教材共 5 部,其中包括 1 本研究生教材;共在国内各类正式期刊发表论文 68 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 32 篇,多篇论文被 AHCI 检索收录篇。
外国语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同时积极与国内外的著名大学(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建立活跃的学术联系,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知名专家来我院讲学。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组建于 1999 年,该学科点现有研究生 71 人。 2000 年,本学科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并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 2003 年,本学科点被评为河南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 2005 年被评为校级重点资助学科。如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已发展为拥有 7 个研究方向、成功培养 8 届硕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及教学方面独具特色的学科点。目前,本学科点导师队
本学科点秉承“包容、凝聚、自由、创新”的学术思想,在学术交流中坚持“囊括大典,网络众家”的精神,在学科建设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服务定位:面向河南基础外语教育,密切结合河南本体外语教育环境和实际需求,服务河南当地教育发展; 2 )学科定位:融通西方语言文化及教育研究理论和成果,以中国本土文化价值观念为核心,立足中国本土语言及外语运用与语言教育实践,把中国文化和思想在国际的传播定位为外语学习的基本目的和价值; 3 )学术定位:以应用研究为取向,坚持学术研究为学科教育教学服务; 4 )发展定位:以自身学科优势,开展学科交叉,建立以学术前沿研究为龙头,以教育技术及网络外语教育技术开发为支撑,以学科教育教学应用为基础的学科结构。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已经形成了以下特色和优势: 1 )优秀强势的学术团队:本学科学术团队学缘结构良好,成员构成学术优势互补,已形成一支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并在国际享有良好声誉的学术团队。本学科点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团队以其领先的学术思想、独创的技术开发、以及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为国内外同道所称赞。 2 )高效运行的“学科教育研究 — 职前教育 — 在职学历教育 — 校本培训”基地化社会服务模式。自 2002 年始,本学科点率先提出校本培训理念,开创性地对河南地方基础外语教育进行介入式培训,首倡“教师发展学校”、“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与培训基地”,至今已在全省建立 1 个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与培训基地、 4 个教师发展学校,已完成 50 余场培训和研讨,参与培训的中学教师达 2000 人。 3 )开放的平台化学术交流机制,宽松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近 3 年,本学科点主持、参与、合作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平均 20 ~ 30 场次 / 年,其中“语料库语言学周”、“外语名家论坛”、“语料库语言学论坛”、“日语语言文化教学国际研讨会”以及学院内的“学科论坛”已成为体制化活动。
006 体育学院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导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河南师范大学于 2003 年设置了河南省唯一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生源足质量高。本专业重在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研究生主要学习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实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现有教授 9 人,副教授 4 人,其中博士 2 人,国际级裁判 1 人。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方向齐全,本专业为河南师范大学名牌专业和重点学科,目前正在申请省级名牌专业。自 1999 年以来,培养了一批硕士研究生且毕业都分配到了省内外高校工作。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体育学的二级学科,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学学科之一,在河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注重传统理论与现代化科学理论相结合,并博采众长,使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逐渐多元化、科学化;在挖掘、整理和创新方面,使之发扬光大,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教学论)是体育学院 2007 年新增专业。本方向在着重研究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研究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探讨学校体育,直接面对体育教学改革。目前体育课程论人才缺乏,欢迎喜爱体育与课程论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
420112学科教学(体育)
学科教学(体育)是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体育学院 2009 年新增全日制招生专业 . 本专业在着重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研究特色是教育实践能力,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新的教育教学工作。
540100 体育硕士
体育硕士是体育学院 20 10年新增 全日制招生专业 专业,本专业在着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顺利进行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较高层次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研究特色是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007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校具有较长历史和较强优势的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3 人,其中博士 4 人。本学科下设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理论、道德哲学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1 项,其它省级项目 3 项,可支配经费达 25 万元。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入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毕业生适合到高等学校和政府机关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010105 伦理学
伦理学依托本校名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学术梯队合理,研究特色鲜明的重要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4 人。其中博士 4 人。伦理学下设伦理学原理、发展伦理学、科技伦理学等三个研究方向。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社科项目 1 项,省级项目 3 项,可支配经费达 15 万元。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熟练掌握和深入研究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使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能够推动社会道德的基本和个人人格的完善。毕业生适合到高等学校和政府机关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1984 年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独立招生。本学科自 2000 年以来连续三届被评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导师队
030201 政治学理论
本专业于 2007 年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本学位点目前拥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4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3 人。结合现在的师资力量与将来的发展前景考虑,学位点设置政党政治、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三个研究方向。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项目 1 项,省级项目 3 项,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4 项,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10 多项,可支配科研经费 15 万元。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其具有扎实的政治学理论功底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毕业后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中高级理论研究或实际管理工作。
030204 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学科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我校历经几十年积累的优势学科, 2008 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三个特色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 8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 5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7 人,博士后 1 人。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社科项目 3 项,省级社科项目 2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15 部,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9 项,可支配科研经费 38 万元。研究生管理机制完善,培养目标明确,基本定位是素质全面、专业基本功扎实、知识结构合理、适应面宽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主要到学校、党政机关及其它社会事业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008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0774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经费充足,旨在培养具有较深软件理论知识和较强软件开发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科研与教学人才。该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近三年共承担省级科研项目30项,其中,承担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1项,河南省教改重点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2项,通过省级鉴定5项。有多项成果获省厅级奖励。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经费充足,旨在培养具有宽厚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科研、教学、软件开发能力,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高层人才。拥有“智能信息处理”校级重点实验室,近三年共承担省级科研项目20项,承担地厅级科研项目26项,横向项目8。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鉴定20项,多项成果获省厅级奖励。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计算机教学论是计算机专业和校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相结合,旨在培养从事计算机教学论专业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近三年共承担省级科研项目 10 项,承担地厅级科研项目 6 项,通过省级鉴定 6 项,教改项目 8 项。
009 文学院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该专业 200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 2007 年开始招生。该专业有成员 6 人,教授 2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2 人,其中博士 3 人,硕士 2 人。该专业 03 年以来主持国家项目 2 项(结项 1 项,在研 1 项),省部级以上项目 3 项;厅级科研项目 8 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河南省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 5 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 10 部,在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该专业为河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 200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 年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招收 3 届研究生,共 27 人。该方向点有成员 6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1 人,讲师 2 人。该方向 03 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项目 1 项,省部级以上项目 2 项;厅级科研项目 3 项;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 3 部,在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文学院的省级精品课程。该专业 200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 年开始招生。该专业有成员 12 人,教授 2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4 人,其中博士 8 人,在读博士 2 人。该方向 03 年以来主持国家项目 1 项,省部级以上项目 7 项;厅级科研项目 10 项;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5 项,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 2 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 8 部,在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1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2 年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招收 6 届研究生。该方向点有成员 14 人,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 5 人。其中博士 7 人,硕士 5 人。该方向 03 年以来主持国家级项目 4 项(结项 2 项,在研 2 项);省部级项目 6 项;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3 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 9 部,在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该学科为河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 1998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9 年开始招生,是河南省高校唯一招收、培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点。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2 人。本学科科研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教学和科研成绩显著,近年来,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文章学与语文教育》、《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等论著 8 部,主持国家级项目 2 项,省部级项目 5 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2 项。
420103学科教学 ( 语文 )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 ( 语文 )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所培养的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语文教育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中学语文教育和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010 教育科学学院
040101教育学原理
该专业主要培养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教学和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主要招生方向为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德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史。该专业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1 人,副教授 9 人,博士和在读博士 10 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
047003教育经济与管理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及教育法律与政策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主要招生方向为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律与政策。该专业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6 人,副教授 3 人,博士和在读博士 4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课程、教学论、教学心理学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主要招生方向为课程论、教学论、教学心理学。该专业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3 人,副教授 7 人,博士和在读博士 3 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420101教育管理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及教育法律与政策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主要招生方向为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律与政策。该专业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3 人,副教授 14 人,博士和在读博士 11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011 社会发展学院
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该专业结合高师院校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特点,以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宽的中外史学理论素养,能从事独立研究的史学高素质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有关基础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能承担政策和理论研究以及宣传、文教、出版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060104 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是社会发展学院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形成的一个研究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富、专业特色明显、在省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学科。本硕士点在重视传统文献学研究的同时,更重视文献文化资源的应用学研究和文献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发掘历史文献特别是中原文献的当代价值。本专业为我院传统的优势学科,下设中原文献与中原文化,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研究,历史文献与学术史等研究方向,推出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
060105 专门史
本学科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经形成一个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团队,带头人具有突出的学术地位。在研究方向上各有专攻,特色突出,形成了互为补充的合理布局,近年来,先后承担六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已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其中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主要从业领域为: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
060108 世界史
世界史硕士点授权点与 2006 年获得批准,现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充满发展潜力的学术梯队。在硕士导师后备人员中有已获得与其研究相关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具有较好的学术基础。该专业旨在培养世界史方面的高层次教学、科研、管理人才以及外事部门、文化部门的专门高级人才。本专业下设有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等研究方向,在学术视野、研究方法与手段上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012 美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050403 美术学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美术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视野开阔,能够把握国内外美术发展最新动态,有较强从事美术学科研究、艺术创作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成为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学位课程有:艺术美学、艺术史、美术教育学、造型基础研究、美术批评与理论研究、中国画技法研究、油画技法研究、书法篆刻技法研究、课程(专业)教学研究等。
一、美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向:(中国画、油画、书法)
1 、侧重于中国画绘画语言的研究,立足中原文化大背景,广泛汲取中原优秀传统绘画语汇营养,系统研究、探索中国绘画语言的地域性特征和时代特征,并将其有机结合迹化与绘画创作之中。
2 、侧重于油画绘画语言的研究,重点研究中国当代油画语言创新、变革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研究将传统材料与技法和时代观念有机的融合的有效方式,探索创作具有民族文化内在精神的、时代感强的绘画作品。
3 、 该专业方向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的表现能力。通过对书法史论、书法现象、古文字与篆刻、书法美学等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二、美术文化与史论研究方向
侧重于中国绘画体系的研究,从中国绘画所涉及的形式观、文化观、宗教观、哲学观、美学观入手,深入地研究中国画体系的形成要素和发展规律,并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变革与发展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中外美术文化和哲学的比较,系统研究美术批评对促进美术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从社会学、文化学和哲学的层面对美术批评进行理论的阐述和探讨。
三、设计教育方向
系统地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分析研究设计教育自身内在的规律,侧重于设计与教育关系的研究,构建有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设计教育理论体系;侧重于设计课程与设计创作的研究,通过对当代中外设计教育的比较与研究,进一步明确设计教育与设计创作的目标与方向。013 法学院
030107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于 2007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拥有教授、副教授 12 人,有博士、硕士学位(含在读)的教师 23 人。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 1 项,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 20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 90 篇;出版学术著作 23 部;由我院教师作为主持人先后获得省级一等奖等科研奖励 7 项,厅级奖 50 余项。法学院高度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聘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家福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梁慧星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国华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马俊驹教授,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沈四宝教授,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田土城教授、肖乾刚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开国教授等著名法学专家担任我院兼职教授。
014 音乐学院
050402 音乐学
音乐学专业 2010 年在以下四个特色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1 、键盘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
该专业是指在钢琴演奏(或手风琴演奏)方面,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习,能够具备演奏中外大型钢琴(或手风琴)作品的能力,以及钢琴(或手风琴)伴奏的能力;在教学研究方面,能够胜任钢琴(或手风琴)课的教学与钢琴(或手风琴)演奏艺术科研能力。
2 、中国音乐史
该专业是指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对中国音乐史专业的学习,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全貌。使专业学生基本具备独立进行音乐史现象的梳理和研究能力。能够胜任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3 、声乐演唱艺术与教学研究
该专业是指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使其基本具备掌握中外大型声乐作品的演唱能力,并能够胜任声乐教学与研究工作。
4 、合唱指挥艺术与教学研究
通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合唱指挥与排练工作,具备对中外大型合唱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并能够胜任合唱与指挥教学工作。
0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020101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专业于 1994 年开始与河南大学联合招生, 1997 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 年开始单独招生,至今已招收 10 届, 2004 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本学位点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 和 “ 企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 。
本硕士点共有教授 5 人、副教授 9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4 人,在读博士 5 人,具有硕士学位者 15 人。近年来,共获省部级、厅局级奖励 30 余项;承担科研项目共 60 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3 项,河南省及省政府各部门项目 40 余项,获得科研经费 60 余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 11 部。获得教学成果奖 2 项。
本学位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次就业率为 100% ,毕业生大部分在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有多位同学考取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020201 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专业于 2005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 年开始招生,现有两个研究方向: “ 宏观经济运行 ” 和 “ 国际投资理论与政策 ” 。
本硕士点共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6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2 人,在读博士 3 人,具有硕士学位者 10 人。近年来,共获省部级、厅局级奖励 30 余项;承担河南省及省政府各部门科研项目共 30 余项,获得科研经费 40 余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 14 部。
本硕士点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在各级政府部门、经济研究机构和大中型企业培养从事经济决策、经济预测与分析工作。
020205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专业于 2001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2 年开始招生,现已招收 6 届硕士研究生。 2004 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三个比较稳定,特色明显,具有一定优势的研究方向: “ 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研究 ” 、 “ 规制经济学 ” 和 “ 企业制度与企业组织 ” 。
本硕士点共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11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5 人,在读博士 5 人,具有硕士学位者 15 人。近年来,共获省部级、厅局级奖励 30 余项;承担科研项目共 50 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 项,河南省及省政府各部门项目 30 余项,获得科研经费 50 余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 15 部。获得教学成果奖 3 项。
本学位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次就业率为 100% ,大部分在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有多位同学考取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120202 企业管理
河南师范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于 2005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 年开始招生,现有三个研究方向: “ 企业管理理论研究 ” 、 “ 营销管理与咨询策划 ” 和 “ 知识与技术创新管理 ” 。
本硕士点共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5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2 人,在读博士 3 人,具有硕士学位者 7 人。近年来,共获省部级、厅局级奖励 30 余项;承担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共 30 余项,获得科研经费 60 余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8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 10 部。
本硕士点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在各级领导岗位、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金融证券机构里工作。
018 公共事务学院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该专业 2003 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现有导师 5 人,其中博士 3 人、教授 2 人、副教授 3 人。该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三个研究方向。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遵循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突出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思维视野较广、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有自觉跟踪学术前沿动向研究的敏锐力,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以及理论宣传和党政实际工作方面的人才。近三年来,导师组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3 项,在《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 30 多篇,出版专著 5 部。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该专业 2006 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现有导师 6 人,其中博士 4 人、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该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载体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化研究三个研究方向。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够担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者。近三年来,导师组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5 项,在《求是》、《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 30 多篇,出版专著 8 部。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该专业 2003 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现有导师 6 人,其中博士 3 人、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该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三个研究方向。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近三年来,导师组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4 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导刊》、《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 30 多篇,出版专著 6 部。
032 成人教育研究所
040107 成人教育学
2005 年新增的全日制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授权点是目前我国仅有的 23 个全日制成人教育学专业授权点之一。本专业所设的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成人教育基本原理、成人远程教育与比较成人教育。本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由我校 4 名教授与 2 名副教授组成,其中博士 5 人(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 1 人。这些导师均具有较高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与丰富的成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近年来承担了多项省级及其以上成人教育研究课题,具备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特色。此外,本硕士点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有专用电脑与资料室。本专业硕士点以终身教育为理念,以培养具有较高成人教育理论与研究水平及较强的成人教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以满足我国构建学习化社会对成人教育高层次专业人才稀缺的需要。
- 2021-01-14河师大小学教育专硕 考研经验
- 2021-01-14学科教学英语经验贴
- 2020-09-25河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经验贴
- 2020-07-0926大龄,专科,辞职在家复习,四个月考上河师大学科英语
- 2020-04-152019河南师范大学333真题回忆版
- 2020-04-15河南师范大学学科语文考研真题回忆
- 2020-04-1519河师大858回忆版
- 2020-02-192018河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86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2019-12-08883环境保护概论
- 2019-03-04河师大19考研真题858回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