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介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前身为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1950年建于南京,1956年定名为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前身为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1950年建于南京,1956年定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1957年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南疟疾研究站合并,迁址上海,1983年划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领导。2002年1月23日更名组建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全所现有职工188名,其中科技人员156名,科技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56名。曾获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合作项目及其他渠道资助出国留学、进修、培训的30名回国人员,正在发挥学术带头人或科技骨干的作用。
现设血吸虫病室,疟疾室,丝虫病、黑热病、包虫病室,土源性、食源性寄生虫病室,媒介控制室,药物室,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重点实验室,新技术室,健康教育咨询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10个业务科室。
1980年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1992年被批准为卫生部寄生虫病学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1996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医学贝类中心”,同年获美国NIH资助为 “热带医学研究中心”。
疾病控制
本所是全国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指导中心,主要职责是配合卫生部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组织开展寄生虫病疫情监测、防治工作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交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及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等;同时,为卫生部疾控局制定全国各类寄生虫病防治策略、规划、方案、试点实施及推广等提供技术支持,并在实施过程中承担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等。本所作为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全国寄生虫病标准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拥有强大的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专家队伍。近年来,我所专家在各类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的论证、现场防治、组织实施以及寄生虫病突发疫情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了全国血吸虫病、疟疾、土源性线虫病的监测;血吸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健康教育试点;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中部地区疟疾疫情回升防控、援非疟疾防治工作;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包虫病防治试点等多项防治任务;承担了大量技术支持和指导工作,主要参与完成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4-2008年)》、《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全国疟疾监测方案》、《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和方案的论证与制定工作,承担完成了《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血吸虫病诊断标准》、《丝虫病诊断标准》、《疟疾诊断标准》、《黑热病诊断标准》、《包虫病诊断标准》等国家标准或卫生行业标准的论证和制定任务,积极推进我国各类寄生虫病控制的进程。
科学研究
根据防治需要,应用流行病学、病原与媒介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学及药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和现代技术,开展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黑热病、食源性和土源性等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传播规律、防治策略、控制与监测、免疫诊断技术、基因工程疫苗、防治药物等应用研究以及寄生虫与媒介的遗传变异、种群分化、宿主免疫、药物作用机制等寄生虫学基础研究。
目前在研的重大研究项目保持在20余项,均为国家与部级重点或国际合作项目,其中血吸虫病、疟疾约占70%;应用研究占80%以上。
历年来获奖成果70余项。其中包括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品系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尾蚴钻穿宿主皮肤的研究、血吸虫病治疗药物、蒿甲醚预防日本、曼氏和埃及血吸虫病的应用及基础研究、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技术、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规律和干预措施研究、控制和阻断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对策研究、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的影响及干预措施研究、抗疟药磷酸咯萘啶、我国抗氯喹恶性疟的地理分布及其抗性程度与变化、海南省及其重点开发区疟疾流行潜势的调查研究、当前我国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传疟作用的比较研究、中华按蚊为媒介地区疟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学新特点和监测方案研究、嗜人按蚊地区疟疾流行潜势及控制暴发流行的研究、丝虫病防治后期低密度微丝蚴血症的传播作用的研究、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陇南川西北阻断犬内脏利什曼病传播的研究、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的研究以及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等。以上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指导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14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项获得“杜邦科技创新奖”。
教育培训
本所承担着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寄生虫病专业骨干和培养专业人才的职能,主要是通过重大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展、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开放、举办各类防治技术培训班、进修班、继续教育班等方式进行培训。先后承担30余次WHO和卫生部委托举办的有关寄生虫病防治技术专题讲习班、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培训班,举办了全国人体寄生虫病、医学昆虫学进修班。
同时,本所设立医学寄生虫学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先后为我国培养了硕士以上学位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共计85名,在读29人。
信息交流
本所承担了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及科学技术信息的交流职能。主办专业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编印《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信息简报》。建立我所对外交流的信息平台,分别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主页”、“中国寄生虫种质资源网”、“特色医学寄生虫种质资源网”、“亚洲血吸虫病防治网”、“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网”、“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网”、“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主页”。建立了图书馆电子借阅管理系统。
有关专家主编或承担了主要编写任务的学术专著有《分子寄生虫学》、《实用钉螺学》、《中国消除淋巴丝虫病报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历程与展望--纪念血吸虫病在中国发现一百周年文选》《寄生虫病应急处理手册》、《寄生虫病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寄生虫病诊断与治疗》、《重要寄生虫病诊治指南》。
本所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分会、上海市寄生虫学会的挂靠单位。
国际合作与交流
1980年本所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以来,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先后有6位专家任WHO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多位专家分别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和培训特别规划署(WHO/TDR)改进抗疟药使用特别工作组成员;WHO被忽视热带病策略和技术咨询专家组成员;WHO/TDR热带病研究创新与知识应用网络顾问委员会成员。
目前,与国际组织或国家专业机构协作的国际合作项目有8个,保持与WHO、UNICEF、FAO、亚洲疟疾培训网络、亚洲血吸虫病及重要蠕虫病网络、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比利时、意大利、泰国、韩国、加拿大、法国、德国、丹麦、荷兰、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曾参与规划和组织实施寄生虫病控制与研究国际项目,如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全球基金中国高疟区疟疾控制项目、中韩肠道寄生虫病控制项目等。自1996年开始,连续二轮获美国NIH资助“热带医学研究中心”项目。
近几年,我所每年约有30人次的科研人员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培训班或开展合作研究,接待100多人次的国外同道来访。
- 2021-10-01.........
- 2021-03-01南京财经大学812
- 2020-10-21求国际商务资料
- 2020-07-21美学
- 2022-01-16安师大
- 2020-04-03浙大材料科学基础第1前辈的经验分享十初试复试
- 2020-04-03浙大教育学综合高分学长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浙大832机械设计基础最新复试初试资料
- 2020-04-03浙大药学基础综合第1学姐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21浙大法学专业硕士高分学长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