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师范大学 > 导师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导介绍:许燕

许燕.jpg

 

  姓名:许燕
  职称:教授 心理学院院长
  研究领域: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测评。职业人的工作压力与心理枯竭、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趋势、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鉴别与预防、灾后心理研究、领导干部心理特征与测评、领导团队匹配度研究、心理绑架等方面。
  电 话:************
  Email:xuyan@bnu.edu.cn
 

  学习经历

  1978年10月-1982年7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习, 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86年9月-1989年6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1年9月-1995年6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2年8月-1984年12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党委青年部工作。
  2004年1月-2007年12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工作, 兼任组织部部长。
  1984年 12月- 2001年4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院)工作, 曾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
  2007年7月至今, 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
  2009年,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建设研究院副院长
 

  教学工作

  本科生:人格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概论、大学心理学、广告心理学
  研究生:人格理论、人格研究方法、实用人格测评技术、人格心理学进展、心理学进展
 

  社会工作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2005至今)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2至今)
  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5至今)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2002-2007)
  北京心理学会副理事长(2008-)
  北京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2008-)
  Editor of The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98-2000)
  《心理学探心》编委, (2003-)
  《心理学报》编委, (2010-)
  国家减灾委员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专家(2009-)
  中日合作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培养项目专家领导小组组长,全国妇联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2009.6~2014.6)
  中共北京市委党的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2005-)
  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专家团成员,(2010-)
  全国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2009—)
 

  科学研究

  主持项目:
  非常规突发事件对公众心理影响规律及心理重建策略(2010.0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项目
  我国若干重点职业人群心理压力和职业枯竭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2010.01-2012.12),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
  高校领导团队的人格与领导风格匹配规律研究(2010-2011),北京教育科学规划委托项目
  汶川灾后环境保护软实力影响分析评估——环境心理的评估与分析(2008-2009),环境保护部项目
  高校学生隐性自杀行为的鉴别与危机干预(2006-2008),教育部规划项目
  高校教师职业枯竭预警机制的研究(2006-2008),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首都高校人才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2005),北京市委组织部
  教师心理枯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2001-2005),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重点项目
  大学生人格优化的实验研究(2001-200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大学生人格优化的实验研究(2001-200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大学生人格教育实验研究(2000-2002),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研究基金
  大学生个性教育环境的研究(1997-2000),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重点项目
  跨世纪社科人才的心理品质与培养机制(1996-2000),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大学生个性教育环境的研究(1997-2000), 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重点项目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性研究(1996-1997),香港大学研究基金
  
  参与项目:
  人脑前额皮质、颞叶前部损伤后人格改变的神经基础研究(2007-2008),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运动员身体、心理及技术诊断研究(2002-2004), 奥运科技专项
  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00-2003),世界银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项目
  学生人格特征的测量与评价(2000-2002),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与提高教师相应实施素质的评价研究子课题, 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师范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1997-2001), 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项目
  21世纪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1995-1999),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重点项目
  师范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1997-2001),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项目
  
  教改项目:
  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00-2003),世界银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项目
  普通心理学创名牌课程(1998-2000),教育部
  21世纪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1995-1999),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重点项目
  《人格心理学》(2001-2003),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人格心理学》(2006),教育部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培训交流

  1996年11月-1997年2月, 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做研究学者。
  1998年9月-1999年9月, 在美国莱特州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9年9月-2001年9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咨询博士课程班学习。
  2006年1月, 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第一期管理干部培训。
  2007年1月, 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第二期管理干部培训。
  2008年1月, 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第三期管理干部培训。
  2009年10月29日-11月16日,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创新培训。
 

  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心理枯竭研究:
  毕帼英、张姝玥、许燕(2008). 幼儿教师工作特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97(7),87-92
  王芳、许燕 (2007). 日记式追踪研究高校教师职业枯竭的产生原因及内容关系. 心理学探新, 27(4), 42-47.
  张姝玥、许燕、王芳 (2007). 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对警察的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预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5(1), 14―17.
  张姝玥、许燕、蒋奖 (2006). 警察的工作倦怠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和身心健康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4(4), 391-392.
  许燕、王芳、蒋奖 (2006). 职业枯竭:研究现状与展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5, 7-11.
  许燕 (2006). 工作是美丽的, 健康是幸福的--关于职业枯竭的讲演. 书摘, 6,94-97.
  许燕 (2006). 现代职业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世纪大讲堂(第11辑),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 1-5.
  张姝玥、许燕、蒋奖 (2006). Maslas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在警察中修订及应用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 85-88.
  蒋奖、许燕 (2006). 应激的资源守恒理论.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3), 1, 24-26.
  蒋奖、张姝玥、许燕 (2005). 警察工作倦怠的调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3(1), 4-8.
  许燕. (2005). 让工作带来健康与幸福. 中国记者, 12, 63-64.
  许燕、王芳 (2005).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看教师的职业压力. 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 论文出版社, 100-108.
  许燕、王芳、张西超、蒋奖、张姝玥 (2005). 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警察、职业经理人三个职业的比较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 53-58.
  许燕、王芳、张西超. (2005). 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警察、职业经理人三个职业的比较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3, 39-45.
  许燕 (2005). "职业枯竭"不容忽视. 现代商业银行(青年版), 3, 42-44.
  许燕 (2005). 职业枯竭点击职业人. 解读心灵--心理健康手册. 东方出版社, 9,1-17.
  许燕 (2005). 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青年记者, 10,35-37.
  许燕 (2005). 让工作带来健康与幸福. 中国记者, 12, 63-64.
  Xu, Y. & Jiang, J.(2004), Job burnout among bank employee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39 (5-6), 455-455.
  蒋奖、张西超、许燕 (2004). 银行职员的工作倦怠与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的探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8(3),197-199 .
  蒋奖、许燕、林丹瑚 (2004).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性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 27(2),364-366.
  蒋奖、许燕(2004). 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4(1),2, 119-121.
  蒋奖、许燕、张西超(2004). 银行职员职业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水平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2(2),178-180.
  蒋奖、许燕 (2004). 心理健康工作者枯竭的研究进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4(31),87-90.
  王芳、许燕 (2004).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 36(5),568-574.
  蒋奖、许燕、张姝玥、陈浪 (2004). 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8(12), 854-856.
  高山、许燕 (2004).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抑郁的关系. 中国特殊教育, 9, 46-49.
  许燕 (2004). 职业枯竭:当工作变成心理负担. 北大商业评论, 10(5),156-162.
  许燕、王芳、高山 (2004).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特征的研究.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5-203.
  许燕、王芳 (2003). 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病. 中国教师, 3, 5-6.
  许燕. (2003).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2002年学术前沿论丛: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4-213.
  价值观研究:
  许燕(2008).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及相关因素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首善之区的实践研究文集,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编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87-300
  许燕 (2006).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社会取向. 科学时报, 1, 17.
  许燕、蒋奖、刘嘉、王芳 (2005). SARS期间北京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特征的研究. 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3-212.
  许燕、刘嘉、蒋奖、王芳、郑跃忠、付涛 (2004). SARS突发病害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历程. 心理学探新, 3(24), 35-39.
  许燕 (2003). 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系统与价值取向的研究, 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汇编, 295-300.
  许燕、刘嘉、蒋奖. (2003).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及相关因素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年专刊, 5-18.
  许燕 (2001). 北京和香港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心理学探新, 21(4), 40-45.
  许燕 (1999)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其教育建议. 教育研究, 5,33-38.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1999, 7, 全文转载
  许燕、吴志功 (1996). 研究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青年研究, 8,7-14.
  许燕 (1995). 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及其与专业兴趣关系的研究. 北师大学报, 2,87-9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1995, 5, 全文转载.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