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福建研招网 > 厦门大学 > 导师介绍

厦门大学法学院导师简介:徐崇利


  7、《人道主义干涉:道德与政治“合法婚姻”的产儿?——以北约空袭利比亚为例的分析》,《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
  8、《决策理论与国际法学说——美国“政策定向”和“国际法律过程”学派之述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2011年第1卷;
  9、《晚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实践之评判:“全球治理”理论的引入》,《法学家》2010年第3期;
  10、《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与中国的责任》,《国际经济法学刊》2010年第2期;
  11、《自由主义国际经济法律秩序下“中国搭便车论”辨析》,《法学》(沪)2010年第4期;
  12、《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之跨学科研究:历史与现状》,《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11期;
  13、《公平与公正待遇:真义之解读》,《法商研究》2010年第3期;
  14、《战后“国际宪政秩序”的神话---评<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第17辑;
  15、《构建国际法之“法理学”——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之学科交叉》,《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4期;
  16、《“政治性国际贸易争端”的裁判解决》,《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
  17、《国际社会的法制化:当代图景与基本趋势》,《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5期;
  18、《“最大空间吸引力原则”:整合多维正义的一种冲突法新说》,《中国法学》2008年第6期;
  19、《利益平衡与对外资间接征收的认定及补偿》,《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6期;
  20、《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国际投资法中的“帝王条款”?》,《现代法学》2008年第5期;
  21、《“保护伞条款”的适用范围之争与我国的对策》,《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2、《WTO贸易议题与社会政策连结的内在途径--以农业“多功能性”为例的分析》,《法律科学》2008年第3期;
  2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潮落与中国的立场》,《国际经济法学刊》2008年第2期;
  24、《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法原理》,《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第16辑;
  25、《冲突法基本路径的经济分析——双边主义对单边主义》,《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5期;
  26、《国际投资条约中的“岔路口条款”:选择“当地救济”与“国际仲裁”权利之限度》,《国际经济法学刊》2007年第2期;
  27、《从实体到程序: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之争》,《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
  28、《我国冲突法立法应拓展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2期;
  29、《中国的国家定位与应对WTO的基本战略——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科交叉之分析》,《现代法学》2006年第6期;
  30、《中美法学教育模式之比较:“法官型”人才v.“律师型”人才》,《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第11辑;
  31、《“体系外国家”心态与中国国际法理论的贫困》,《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32、《冲突法之本位探讨》,《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
  33、《跨政府组织网络与国际经济软法》,《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4期;
  34、《冲突法之悖论:价值取向与技术系统的张力》,《政法论坛》2006年第2期;
  35、《经济全球化与跨国经济立法模式》,《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6、《补偿额的估算:关于外资征收问题最终层面之争议》,《国际经济法学刊》2006年(第13卷)第1期;
  37、《国际经济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视角》,《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6期;
  38、《国际经济法律冲突与政府间组织的网络化——以WTO为例的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9、《走出误区的“第三条道路”:“跨国经济法”范式》,《政法论坛》2005年第4期;
  40、《经济全球化与外国判决承认和执行的互惠原则》,《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第8辑;
  4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经济法的研究范式》,《清华法治论衡》2005年第6辑;
  42、《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法中“社会立法”的勃兴》,《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
  43、《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性质新探》,《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44、《中国外资管理立法的转型》,《法学家》2004年第4期;
  45、《多边投资协定谈判议题与中国的基本立场分析》,《法律科学》2004年第4期;
  46、《多边投资多边机构的十五年发展历程》(译文),《国际经济法学刊》2004年第9卷;
  47、《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法律体制的构建》,《国际经济法学刊》2004年第8卷;
  48、《全球化趋势与“跨国法学”的兴起》,《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
  49、《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性质及立法设计》,《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第5辑;
  50、《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博弈论分析》,《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3年第6卷;
  51、《<世贸组织协定>的解释制度评析》,《中外法学》2003年第2期;
  52、《经济自由化、全球化、一体化与世贸组织法律体制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53、《“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中国国际法年刊》2002/2003年合刊;
  54、《经济一体化与当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法律科学》2002年第5期;
  55、《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比较优势及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56、《从规则到判例:世贸组织法律体制的定位》,《厦门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57、《双边投资条约的晚近发展评述》,《国际经济法论丛》2002年第5卷;
  58、《我国合同领域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方法探讨》,《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第3辑;
  59、《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及自由化与国际经济条约谈判方式的创新》,《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3期;
  60、《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经济立法域外适用的理论与实践评判》,《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第1辑;
  61、《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的管辖权制度评述》,《当代法律评论》2001年第3期;
  62、《被告财产所在地涉外民事管辖规则的适用问题》,《法律科学》2000年第4期;
  63、《冲突规则的回归:美国现代冲突法理论与实践的一大发展趋势》,《法学评论》2000年第5期;
  64、《规则与方法:欧美国际私法立法政策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国际法年刊》2000卷;
  65、《从中外合营企业到中外合资公司:内部组织机构体制的多样化》,《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
  6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款条件的利益分析与法律性质》,《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6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及基本走向》,《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68、《试论我国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的问题》,《国际经济法论丛》1998年第1卷;
  69、《“九七”之后国际经济条约如何继续适用于香港》,《中外法学》1997年第1期;
  70、《从南北纷争焦点的转移看国际投资法的晚近发展》,《比较法研究》1997年第1期;
  71、《对外资准入与经营的法律管制及其立法取向》,《法学杂志》1997年第5期;
  72、《论世界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经济法律体制的影响》,《国际商务》1997年4期;
  73、USactsillegalunderinternationallaw,CHINADAILY,March28,1997;
  74、《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概念新探》,《厦门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75、《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晚近国际经济立法的发展趋势》,《法商研究》1996年第5期;
  76、《外资准入的晚近发展与我国的实践》,《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
  77、《“九七”之后国际投资条约继续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问题的争议》(与赵德铭副教授合撰),JournalofChinese&ComparativeLaw,Vol.2,No.1,1996年第2期;
  78、《外商投资企业协议、合同和章程的法律效力问题探讨》,《现代法学》1995年第2期;
  79、《市场经济与我国涉外经济立法导向》,《法学研究》1994年第6期;
  80、《国际投资法中的重大争议问题与我国的对策》,《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英文缩写稿发表于SocialSciencesinChina,Vol.14,No.2,1995;
  81、《中外民事管辖权冲突的产生及解决方法》,《政治与法律》1993年第5期;
  82、《全面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完善我国冲突法立法的一大抉择》,《法学》(沪)1993年第2期;
  83、《论涉外经济合同管制立法的适用问题》,《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4期;
  84、《论西方各国涉外经济管制立法的域外适用问题》,《外国法译评》(现已改名为《环球法律评论》)1993年第3期;
  85、《论双边保护协定的缘起》,《厦门大学学报》1993年法学专号;
  86、《新视角:从南北矛盾看国际经济法》,《厦门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87、《我国涉外经济合同纠纷管辖权制度的新发展》,《厦门大学学报》1992年法学专号;
  88、《我国冲突法欠缺之补全问题探讨》,《法学杂志》1991年第5期;
  89、《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的新发展》,《厦门大学学报》1991年法学专号;
  90、《美国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建立与发展》,载于董立坤主编:《国际法走向现代化》,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0年版。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理事
  中国法学会世贸组织法研究会理事
  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厦门大学法学院
  邮编:361005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