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天津研招网 > 天津理工大学 > 专业目录

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1、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
  2、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
  3、焊接工艺及拼焊板成形性能研究
  4、材料成形技术与组织控制
  5、聚合物成型过程中的形态控制技术           
  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主要是依据材料加工的基础理论结合工程应用,借助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展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从材料结构、组织的变化到复杂变形过程的一系列数值计算结果,为成型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新工艺的制定、新产品设计开发以及相关装备提供必要的理论分析基础。
  材料成形工艺及设备主要针对材料成形设备液压机、模具及相应的成形工艺方法,采用先进的集成制造技术完成对新型成形设备的开发、制造,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所使用的模具和成形工艺进行理论研究,为各行业提供先进的材料成形设备与工艺技术。
   焊接工艺及拼焊板成形性能研究主要研究轻型材料的拼焊工艺及成形后零件的组织、结构、形貌及性能。研究拼焊板料变形后关键部位微观结构的形貌和局部形变织构,预测对拼焊板成形件整体质量的影响。模拟焊接接头运营环境进行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性能测试,进而为其耐蚀性研究提供基础。
   材料成形技术与组织控制主要研究材料及工艺因素对成形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试验及材料成形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CAE)等方面的研究,优化材料成形工艺,实现材料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控制、性能预报与优化,建立材料成形系统理论,开发加工新技术。
   聚合物成型过程中的形态控制技术主要研究加工过程中聚合物形态结构的演变,采用创新方法在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中引入各种外场,改变聚合物凝聚态结构,从而改变聚合物的结晶度、取向度、晶粒尺寸、晶胞参数,以期得到高强度、高模量的制品,实现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变学,建立利用加工中应力场、温度场等控制聚合物链结构新技术,研制新型聚合物加工设备。
  开设的主要课程:应用数学基础、材料成形力学、材料成型技术、新材料导论、材料表征技术分析、材料力学性能、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理论和现代设计方法等。
  以上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可从事材料加工领域的技术科学研究、工艺设计、新产品研制开发及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1、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的模拟与组织控制
  2、材料成型工艺、过程控制及设备
  3、焊接工艺及拼焊板成形性能研究
  4、新型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
  5、能源材料
  材料工程是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工程的领域,同时研究上述材料的成形工艺过程、成形模具及成形装备。
  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的模拟与组织控制研究方向:依据材料加工和成形的基础理论结合工程应用,借助数值模拟计算和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CAE),实现材料加工和成形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组织控制、性能预报与优化。
  材料成型工艺、过程控制及设备研究方向:对于金属材料将采用先进的集成制造技术完成对新型成型设备的开发、制造,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所使用的模具和成型工艺进行理论研究。对于聚合物材料,通过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引入各种外场,改变聚合物凝聚态结构,研究加工过程中聚合物形态结构的演变,以期得到高强度、高模量的制品。
  焊接工艺及拼焊板成形性能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轻型材料的拼焊工艺及成形后零件的组织、结构、形貌及性能。研究拼焊板料变形后关键部位微观结构的形貌和局部形变织构,预测对拼焊板成形件整体质量的影响。模拟焊接接头运营环境进行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性能测试,进而为其耐蚀性研究提供基础。
  新型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超低碳高强韧新型金属材料、记忆合金、新型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以及侧重于力-电、热-电功能转换的无机非金属基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开发传统材料的替代材料。
  能源材料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电解质材料、锂电池用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材料、新兴储氢材料和新型二次电源开发。运用材料科学,固体物理和电化学等基础理论,分析电极过程动力学,离子输运特性,提高材料的电学等性能。
  以上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可从事新材料以及材料加工的技术科学研究、工艺设计、新产品研制开发及管理工作。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80800电气工程
  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3、电机与电器
  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能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了极广泛的应用,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该方向近几年来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以及系统控制所涉及的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今后将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紧紧跟踪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在智能控制、数字电力系统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力电子电路、装置、系统及其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先进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谐波抑制、无功补偿、电能质量控制、新电能变换新技术)等研究领域。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将集中在研究和应用高电压、大电流、可关断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方面,进一步探讨其先进的控制策略。
  电机与电器研究方向集中于计算机控制以及新能源发电、电力变换技术与装置方面,包括新型电机及其控制技术、高效能源变换技术、机电动力设备运行时的动态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机电动力设备运行的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技术、电气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安全运行、电机调速与运动控制技术、新型电器装置及其控制技术等四个方向。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电气工程领域中电磁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该方向主要承担电网络、电磁场和电工新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任务;它既是电气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又可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本方向将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网络理论分析与电力信息分析、现代电磁测量、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基础等研究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生物技术导论、线性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分差理论与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电网络理论、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工与电力系统新进展、数字电力系统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优化与管理,在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公司、高等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4、新能源控制理论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描述与分析对象和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控制科学与各领域具体问题的密切结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对环渤海以及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方向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主要从事有关先进控制理论及其在复杂系统的控制、优化以及智能化控制、网络化控制、新型功率变换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在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混沌控制、网络控制、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承担了大量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和重大横向课题,具备了较强的研究实力和技术水平,为我国和天津市的海洋发展战略做出了贡献。该研究方向还与美国、荷兰等国高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究方向从事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及仪表智能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将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机器视觉等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自动检测和监测系统。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几何量、机械量及其它物理量的现代检测方法和技术、工业过程参数的检测技术、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研究开发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方向从事信息的采集、处理与特征提取,模式识别与分析,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系统的设计。研究领域包括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图象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以及认知、自组织与学习理论等。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复杂信号的提取与分析,智能信息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学等。
  新能源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能源动力系统分析、模型建立、管理策略、先进自动控制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能源动力系统领域,将能源动力系统与先进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研究各类能源动力系统的管—控一体化实现的技术与理论。
  开设的主要课程:应用数学基础、随机过程、系统建模与辨识、、线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原理与应用、DSP原理与应用、网络控制、人工智能、CIMS与CIPS技术及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数字图像处理、现代工业过程建模、大系统理论、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等。
  本专业毕业生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上掌握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毕业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本学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种类型的公司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5207电气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3、 电机与电器
  4、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该方向近几年来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以及系统控制所涉及的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今后将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紧紧跟踪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在智能控制、数字电力系统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发电机晶闸管励磁控制系统、高压直流输电(HVDC)和快速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电能质量控制和电能变换新技术等研究领域。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将集中在研究和应用高电压、大电流、可关断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方面,并进一步探讨其先进的控制策略。
  电机与电器研究方向集中于计算机控制以及新能源发电、电力变换技术与装置方面,包括新型电机及其控制技术、高效能源变换技术、机电动力设备运行时的动态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机电动力设备运行的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技术、电气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安全运行、电机调速与运动控制技术、新型电器装置及其控制技术等四个方向。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电气工程领域中电磁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该方向主要承担电网络、电磁场和电工新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任务;它既是电气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又可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本方向将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网络理论分析与电力信息分析、现代电磁测量、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基础等研究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生物技术导论、线性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电力市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电网络计算机仿真、微机接口与通讯技术、电工与电力系统新进展、数字电力系统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优化与管理,在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公司、高等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85210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1、计算机控制与管理
  2、传感技术与自动检测系统
  3、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4、新能源控制理论与技术
  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研究方向主要将传统的计算机控制应用从现场控制、监视,升级为管—控一体化、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实现工业控制的智能化、网络化。该研究方向所进行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对解决我国工业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社会经济意义。 该方向已在系统控制与集成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开发基础,取得了显著进展。
  传感器技术与自动检测系统研究方向从事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及仪表智能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将信号处理、数据融合、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理论应用于自动检测和监测系统。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各种几何量、机械量及其他物理量的现代检测方法和技术,各种自动化仪表的设计与标定,工业过程参数的检测技术,基于智能控制策略的复杂系统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研究,基于光电检测及计算机视觉的工业检测,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技术等。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方向以电力、冶金、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复杂工业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智能控制和集成优化为重点,研究和发展复杂工业系统控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在同步电机励磁控制技术、智能电弧炉炼钢控制技术、板坯连铸关键设备故障诊断与漏钢预报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特色。
  新能源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以新能源汽车能源变换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典型功率变换器故障预报与诊断机理和先进控制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能源变换与控制技术、动力系统控制技术及汽车电子智能技术若干关键基础理论;大功率变流系统建模以及控制策略、故障预报与故障诊断机理、电磁兼容性等研究;面对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的要求,重点研究面向海洋石油开发与生产的控制系统、变流控制系统及其他工业控制系统。
  近几年控制工程方向承担并完成了科技部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等纵向及横向课题。
  开设的主要课程: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线性系统理论、计算机控制、智能控制、DSP原理与应用、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系统、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电力系统分析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自动化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优化与管理,在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公司、高等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研究方向 
  1、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
  2、光纤通信理论与技术
  3、光纤传感理论与技术
  4、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
  我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包含“信息与通信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系统”是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拥有“天津市薄膜电子与通信器件重点实验室”和 “光电器件与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初步建立了通信理论技术、传感技术、和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比较完备的研究体系,形成了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光纤传感以及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四个研究方向。
  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移动信道估计,频偏估计,信号检测,干扰抑制等关键问题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以及高速移动网络覆盖关键技术研究。
  光纤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光纤通信器件与传输技术的研究。研究定位于高速、大容量波分复用光纤通信技术面临的色散补偿、窄信道间隔,网络结点技术等;下一代时分复用光纤通信技术面临的窄脉冲激光器、脉冲延时器;各类光栅传感技术等。
  光纤传感理论与技术方向主要从事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解决信号获取与处理,光纤光栅传感应用、解调技术以及新型光子晶体和特种光纤光栅传感及应用的研究。
  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方向主要从事多媒体通信中的信源编解码算法及码率优化控制,研究各种信息变换、特征提取、分类和识别所需的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
  开设的主要课程:第一外国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应用数学基础、生物技术导论、随机过程、通信网体系结构、扩频通信、滤波器理论与设计、宽带无线数字通信、信号检测与估值、现代信号处理、宽带接入技术、光纤通信、信息论与编码、光电子学、学科前沿讲座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