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上海财经大学 > 考研经验

一个三跨考生三战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的考研经验


  今年上财提前复试,于是乎紧紧张张地赶到上海参加复试,完了之后忐忑地等待结果,于3月27日收到录取通知,心里石头终于落地。回想这么些年,楼主也算有些经验,觉得就这么自己带走也有些不舍,于是乎有了下面这些东西,当然,所有观点纯属个人意见,非喜勿喷,谢谢。
  先说一下楼主的经历,本科是会计,几乎没学过数学,高数线代概率全是60+过,成绩单我就不贴了,这个楼主没必要瞎说。英语还算不错,6级550+。因为是跨专业,所以专业课就没有可比性了,上财6本书,只学过公司金融和一部分投资学,宏微观、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都是白板。

  工作一年之后考研,几乎是从0开始。第一年从8月开始准备,第二年从7月开始准备,第三年从7月开始准备。
  第一年:政治67, 英语67, 数学124 ,专业85 ,总分343 ,复试线 368。
  第二年:政治65, 英语74, 数学118 ,专业101 ,总分358 ,复试线 372。
  今年:政治59,英语74,数学148,专业126,总分407,复试线 374。
  我之所以要说这些,就是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我并不是什么大牛,我前两年的分数,是一个大部分人都能够达到的分数,我是一个跟你们没有什么区别的普通人。所以,我个人认为我的经验适合大多数人,我既经历过从0开始的痛苦,又经历过触到瓶颈的苦闷,还有最后突破自我的方法和经验,希望我说的这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知己篇】
  考研其实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话说20多岁正好是一个人应该有所建树的年龄,不仅你自己为了考研读研会放弃掉多少不错的工作机会,而且你的家庭也会为此承担上不小的压力,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如上所说,楼主工作一年,考研3年,最后一年的时候大学同时期毕业的同学几乎都已经小有成就,出门聚会的感觉,那种发自内心的自卑感,相信大家都能想象到。而且,连续的作战会极大地影响你的长远规划,我每一年都在想要是考上了之后,要怎么怎么样,但是到头来,总是重复地在一个循环中走,计划的好多事情总是不了了之。
  所以,一定要充分的估计自己,包括周围所有的资源。

  首先,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能力。
  能力分两种,一是天赋,二是意愿。天赋我就不谈了,这毕竟是一个选拔考试,如果太没有天赋,那是肯定不行的,不过如前面所说,楼主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只要意愿够强烈,这能够弥补掉天赋上的一部分缺失。再就是意愿了,你是真的很想考还是周围的人都在考,还是家庭环境逼迫着你考?我认识一个浙大数学系的博士,他提到他的考研经历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叫绝望感,就是他完全不知道他如果考不上明年何去何从,这种绝望感会激发出人所有的潜能,让你有所超越。他从4月开始准备,一直到考前累积休息不超过1个星期(注意,是累积,也就是说270天,休息不超过7天),一次成功,我很佩服。

  其次就是你周围的资源。
  如果你的家庭够牛B,能让你直接上,请你跳过此处,当然我相信这等高富帅也不会纠结于此。那如果家庭还不错,能让你上线即录取,那恭喜你,你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你的准备之路会轻松很多。如果你家人很支持,无论经济精神,那你只需专心对抗学习这个BOSS。如果你的家人很反对,认为考研无用,那很不幸,你不仅要抗争知识,你还要抗争命运,如果你成功,那你是最强者。不要小看这些东西,因为考研是单调重复的,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点小插曲,都会在不断的重复中被放到无限大,尤其是在最后一个月攻坚的过程中,心智不够强的人,会被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瑕疵所击倒。楼主在最后一个月的过程就被楼上每晚的一点小动静,吵扰的不能入睡,所幸并无大影响。

  再次就是时间。
  准备考几年,准备花几个月,是否除了考研完全没有别的事情,能否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考研之上。要知道,四个零散的星期,和一整月,在时间上是相等的,而在作用上却差距甚远,如果想要有所突破,没有连续的重复强化过程,这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为什么我特别强调2个阶段的作用,1是暑假,2是12月。
  经济学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资源有限,那么我相信如果准备充分,大家肯定是想考更好的学校,所以,在考试之前你就要充分地估计你所处的位置,你所拥有的资源,你对这个事情的重视程度,那么才能做到知己。

  【知彼篇】
  接下来就是定目标。

  首先,你已经决定要考研了,那不可能完全没有目标,但是我想说的是,目标一定要清晰化和具体化。什么意思呢,就是战略目标,战术目标,和操作目标。因为你最终的目标是考上XX大学,而你日常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看书、做题,而它们之间就需要靠这些目标彼此地关联起来,让你能够从一个看到另一个。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想考清华,这叫战略目标,那么假设需要390分,你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把这个390分拆开,比如政治75,英语70,数学135,专业110。
  以数学为例,为了达到135,你需要做2遍全书,2遍660,4遍真题和各种模拟题,这叫战术目标。再往下,如果从4月开始,那么4-6月第一遍全书,6-7月第一遍660,7-8月第一遍真题,8-9月第二遍全书和660,9-10月第二遍真题和模拟题,10-11月错题本,11-12月第三遍真题和模拟题,12-1月第四遍真题,模拟题和错题本。那么每一个星期该看多少,每一天该看多少,看多少小时,我就不具体往下做了,这就叫操作目标。只有操作目标才是清晰和具体的,而通过战术目标会关联到你的终极目的。这才叫清晰化和具体化的目标,而不是笼统的说一句想考XX大学。

  目标定好了,那就是信息收集。
  首先是招生人数,然后是推免人数,这样你就能算出来到底招多少人,这样你自己就会明白到底要超越多少人才能够达到目标。再就是专业课的考试范围,通常每个学校的网站上都会给出招生简章和当年大纲,而这些在论坛上也是能够找到的。当学校信息和考试范围都知道了之后就是教材的问题了。去淘宝,京东,当当,亚马逊看看吧,点到你的专业的分类,你就会看到当月卖的最好的书,相信市场,那多半都是最好的教材和教辅。
  当以上这些都有了之后,知彼就算差不多了。那么前期的考研准备工作到此为止,以下就要进入操作部分。

  【操作篇】
  首先是自习室。

  固定的自习室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暑假和最后一个月如此重要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暑假大学放假,教室很好找,而最后一个月课程不多,教室也还算好找。那如果你准备的大学坑爹的要死,每天早上6点就得去排位置,节哀。

  其次是节奏。
  人有一个很奇怪的特性,叫做生物钟。这是一柄双刃剑,在你开始准备的时候,它会阻止你开始这个过程,而你一旦进入了节奏,它又会阻止你停下来。我的经验,刚开始准备的第一个星期是最难的,那真的是度日如年,在自习室就浑身不自在,看书就犯困,回寝室就清醒,晚上还睡不着觉。那没有关系,一定要坚持做完一个星期,之后你就会发现,早上你比闹钟醒的还早,到了自习室就精神抖擞,回到寝室就犯困,偶尔休息的时候还不习惯的不行,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到了学习的节奏当中,请你保持。

  再就是坚持。
  同上,使你继续下去的是生物钟,而使你停下来的,叫做疲劳。人又不是机器,疲劳感是会周期性的产生的,这种时候,心理情绪一定不要波动,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实在不行那就休息,但是连续休息不要超过2天。有一个有效的办法能够延长这种波动出现的时间,那就是锻炼,每天留1个小时出来跑步、健身,所得一定超乎你的预期。
  如果上面的东西你都能做到,那么你离成功已经不远了,其他的不说,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能体会到超越自我的快乐,那么无论结果如何,你已经在成长了,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成熟。

  【经验篇】
  上面讲了整体,下面分学科再讲一讲我从前辈大牛那里接收过来,并且认为有效的经验。

  一、政治
  这个我就不讲了,看了我的分数,估计你们也没有想听的欲望。但是我想说,这一门是不能放弃的,我同样花了非常多的心思和汗水,这也说明了辛苦是不一定有收获的。

  二、英语
  之前就说过,我就英语还算有基础,可是第一次67也不算多高的分。英语我感觉最重要的还是单词,至于单词怎么背,死背,没有任何的捷径。当你拿到真题阅读发现只有几个无关痛痒的名词不认识的时候,相信你内心会很淡定,什么长难句,什么不定式,全都是浮云了。说白了,语法这种东西,变来变去都只会考那么些的,若真的是考难了,那也没有区分度了,没人会的。想找虐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英文原著,保证会有长句所有单词你都认识,就是不明白在说啥。

  三、数学
  我想重点说一下这一门。其实我数学一直还算不错,大学成绩不好那是因为没怎么学。我个人感觉,要想稳定在130分以上,不管数3还是数1,0基础开始的话,起码要9个月。所以,如果你是0基础准备,那么请你现在就开始。数学考试有2个要点,第一个是知识结构,第二个是考试技巧。

  (一)先说知识结构。
  所谓的知识结构,就是你不仅知道知识点,你还要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就如同为什么先极限在微分一样,这是一个递进和深入的关系。这没什么好说的,大量的做题吧,从全书到660,从真题到各种专题训练,如果时间允许,尽量的多做题。在这个阶段,不要去管错题,没啥用,因为你根本就分不清楚到底是知识点不熟练,还是自己粗心,或者是计算能力不够,或者是时间太紧迫于压力的错误。练到什么时候为止呢?练到你做真题的时候,拿到题不用想做法,只用计算为止。这么说可能有点模糊,那就是真题给予你的压力不大,你并不感觉到难度上的问题导致你丢分为止。闭上眼睛,脑子里面能有一个大纲的整体印象,能大概的感知某类考点会出什么样类型的题目。我觉得这样子,就算是知识结构过关了,可以往下走了,但这也是数学的瓶颈所在,能达到这个阶段的人不在少数,就如同我前两年一样,124、118,这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分数。

  (二)那么更为重要的考试技巧就派上用场了。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为什么会需要考试技巧,我们大多数人的做题顺序都是按题号,1-23,问题在于题目的难度却并非按题号分布。所以说,完全有可能真题里面最难的题是选择题第一题,但是请相信命题专家,他们对整体难度的把握还是非常到位的,我考了3年试,数学整体难度的变化是不大的。所以遇到了难题,很有可能要花去你非常多的时间,但是它有可能仅仅是一道选择填空4分,所以就非常的不划算。那么考试的技巧就叫做,选择性的放弃。问题是你怎么才知道你放弃的是真正的难题而不是你知识点的缺陷呢,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先讲知识结构的原因,只有知识结构过关的人,才知道这是常规题,还是有区分度的题目。听来很简单,不外乎就是跳着题号做么,里面可是有文章的,试想,考试的时候,人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时间也有压力,当你心里觉得前面还空着题目没做的时候,你怎么能够安心的往下做。
  再说,任何数学题目,大概都能往前走一两步,如何从中及时抽身,把时间投入到会做的题目上,这也需要大量的训练。铺垫了这么多,下面就是重点,这也是我在刷微博的时候偶然看见一位大牛分享的经验,该大牛考了两年,每年数学都在140以上,苦于陷入瓶颈希望有所突破的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了试,效果我就不说了,分数你们能看到,所以我觉得是特别好的方法,能够拿出来分享一下,希望大家一起进步。
  其实方法很简单,12月份一共有31天,我计时练习了28套模拟题,含真题。那位大牛貌似是练了31套,自愧不如。
  当然不是单纯的练习,事后也会拿出来分析,看看到底错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这里再顺便说一下400题的作用,好多人说难,真题不会考,没必要练,我想说,确实难,我练400题平均分可能只有120+,最差的一套卷子不到100分,不过因为练习的原因,我发现不会的一律跳过,于是在做真题的时候,我跳过题目异常的淡定,因为我平时就这么做的,我已经习惯前面有空着的题目了。更何况我分析过400题的难题,几乎没有超纲的内容,基本都是把好几个知识点揉到一起了,这样对于知识结构的熟练更是有所裨益的。所以说,简单的题,如真题有真题的作用,而难题也有难题的作用。请不要鄙视我,要知道我考了3年,真题我几乎做过10遍以上,最后连答案都能背下来了,所以我认为简单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就是我最终数学学科上突破瓶颈的方法和经验,其实总结起来不外乎就是多练,是啊,要相信在大量密集的练习面前,才能够在考场上保持镇定。要知道,真题可比平时练习的模拟题简单多了。不瞒你们说,今年我提前半小时就把真题做完了,而我去年和前年那都是到响铃的时候还有半道大题没写。

  四、专业
  专业其实大家相去甚远,可比性也不大,但是我主要是想强调一下习题册的作用,别以为文科专业背书就行了,该练习题目就得练习题目,我们专业分为3个大部分,经济学部分,宏观金融部分,微观金融部分。第一年就是没做过题的分数,第二年是做了经济学题目的分数,第三年是做了所有题目的分数,相信你们也能看到。只要肯下工夫,分数就是最好的回报。
  说了这么多,我当然是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我知道文章有点长,排版也非常不科学,但是如果你能够一字一句的细细读来,我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提高。不过说到底,马哲告诉我们,这些经验教训都只是外因,决定事情成败的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
  看过一句话,考研就像在漆黑的房间洗衣服一样,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洗干净了没,只有努力不停地洗。当灯打开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结果。所以不要抱怨,不要苦恼,你只需要努力的往前走就可以了,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相信你能得到至高无上的充实感。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4903805p1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来源:考研论坛bbs.kaoyan.com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