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上海财经大学 > 专业介绍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历史系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系成立于2005年。现有博士点1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硕士点2个(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有研究机构1个(历史学研究所)。历史系教师队伍中,在职教师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均拥有中国知名高校的历史学博士学位。在今后五年将围绕学科学位点和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人才8位左右,使历史系成为力量精干、特色鲜明的教研队伍。历史系原负责人为著名学者、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专家盛邦和教授。现负责人为徐国利教授。

  历史系在学科发展上,努力将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社会经济史及文化史、中外文明比较研究等史学及相关学科相结合,凸显学科发展特色,努力将之建设成为上述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中心。具体而言:1、以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为先导。注重以历史的原在性、历史进步的价值指向和历史思维的审美原则为反思对象,探究“历史—当下—未来”中国社会巨大变革的客观规律与趋势,为实现当代中国历史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必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研究新范式。2、以中国文化史、特别是思想史的反思为向度。注重从历史文化流变中的人性变异、感觉文化、宗教情怀,揭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神性与俗性、理性与欲望的冲突和转换,力求深层次地还原和呈现文化本质特征和思想发展路向。3、以中国近世以来的社会经济史和现代化研究为重点。力求从中国近世史、特别是近现代社会转型的变革中,深层次地揭示历史被社会经济驱动的原理机制,还社会历史生活的真实性与实践性,以更好地阐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4、重视中外文明史的研究。以中西文明、中日文明、儒家文化与东亚文明现代化的关系等为重点,在全球史的视野和人类文明史的视域来揭示中外文明和现代化发展的本质与路向。

  历史系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中文核心期刊和海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5部、教材6部和译著5部,主持国家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8项。

  历史系教师介绍

  盛邦和教授

  一、个人简历


  盛邦和,男,1949年生,江苏省靖江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专家,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博士生导师,历史系原主任,历史学所原所长。曾赴日本爱知大学法学部从事研究,获博士后研究证书,又任日本东京大学国际关系论研究室外国人研究员、访问教授。历任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日本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和思想文化委员会副会长、上海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及历史学分会召集人、上海日本研究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国与东亚发展精神史、亚洲价值与区域经济、东亚文化与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留日期间先后主持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小林节太郎学术基金、日本霞山学会学术基金、日中文化研究会合作基金等多项研究。归国后又承接中华基金、中国国家社科基金、“211”工程基金(史学卷)等多项中国国家级研究项目,均为项目负责人,曾获上海哲学社科优秀奖等多项奖项。现主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国与日本:近现代思想历程中的亚洲认识》。出版专著6本,在《历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二、主要科研和教研成果

  著作:

  《黄遵宪史学研究》(1987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1988年,上海学林出版社;1993年,台湾博远出版社;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东亚:走向近代的精神历程--近三百年中日史学与儒学》(199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透视日本人》(1997年,文汇出版社)

  《解体与重构:中国现代史学与儒学思想演进》(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亚洲与东方学研究》(2011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徐国利教授

  一、个人简历


  徐国利:1966年5月生,男,安徽祁门人。1987年6月,获安徽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6月,获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0年6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学位。1990年-2015年在安徽大学工作,1999年晋升副教授;2003年晋升教授,历史系和哲学系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历史系主任、历史学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社会学术任职主要有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口述史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先后到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等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文化思想史、史学史及史学理论、徽学等。先后独著和合著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中国现代史》、《明清史》和《教育史》等全文转载12篇。获省部级社科一等奖1项(重要参与者),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和教育部项目3项;主持省级教研项目和省级精品课2项。

  二、主要科研和教研成果

  (一)学术著述


  1.《钱穆史学思想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一代儒宗——钱穆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史学理论和区域文化研究论丛——徐国利学术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5年版。

  4.《回读百年――二十世纪中国人文社会思潮论争》(第四卷的第1编著者,第一卷、第五卷的第2编著者),郑州,河南大象出版社1999年初版,2009年第2版。

  5.瞿林东主编《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下卷《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繁荣》(合著,撰写10万余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徽学》(第1编著者,撰写15万字),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7.《安徽大学简史》(合著,撰写3.5万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安徽省史学会编《安徽六十年》(撰写6万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张岱年主编《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撰写5万字)。

  10.《影响历史的100个安徽第一》,第一执行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二)学术论文

  1.胡适实用主义在五四新变化时期广泛传播原因之探析,《安徽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2.胡适功罪评说,《学术月刊》1992年第4期。

  3.清代中叶皖北的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载张珊著《捻军史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4.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学术月刊》1994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5年第4期全文转载)。

  5.试论胡适女子教育思想的生成和发展,《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6.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概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7.浅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作用和意义,《安徽史学》199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1997年第1期转载)。

  8.胡适与白话文教育改革,《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9.关于“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几个问题,《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2期。

  10.胡适的大学教育思想叙论,《教育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1.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2.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初探——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疏论,《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后修改为《钱穆先生心性合一的历史本体论思想》,发表于台湾钱穆先生纪念馆编《钱宾四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专刊》年刊第8期,2000年12月。)

  13.钱穆论史体与史书,《史学史研究》2000年第4期。

  14.为国学大师再立碑传,《上海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15.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教育思想的演变,《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

  16.钱穆的人文历史认识思想述论,《求是学刊》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2年第5期转载,又收入王雪萍主编《传统与现代: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7.钱穆的中西史学比较观,《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1期。

  18.面向世界、走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9.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及其意义,《炎黄文化研究》第9期(2002年11月)(收入方克立主编《中西会通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换》(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版)。

  20.钱穆的史学方法论思想(第2),《史学月刊》2002年第10期。

  21.严守学术规范彰扬人文特色,《学术界》2002年第5期。

  22.钱穆的历史文化构成论及其中西文化比较观,《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3.从实用主义史观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陈独秀研究》第二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24.清代中叶安徽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5.关于新时期史学与现实关系讨论的回顾与总结,《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

  26.真实、全面和生动地再现历史,《安徽史学》2004年第2期。

  27.对史学价值观与历史本体观关系的历史考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8.陈独秀的民众史观初探,郭德宏主编《中国现代民众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3月版。

  29.钱穆的圣贤史观,《安大史学》第一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0.梁启超民族主义史学的建构及其意义——对梁启超新史学的再认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4—2005年卷。

  31.当代中国的口述史学理论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1期。

  32.中国当代的徽州文书研究,《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

  33.中国当代抗战口述史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学术研究》2005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5年9月“篇目辑览”收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4.陈独秀“伦理革命”思想的再认识——兼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和中心内容,《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

  35.胡适论在华教会教育(第2),《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6.徽州文书的理论研究与整理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7.钱穆的学术方法与史识——义理、考据与辞章之辨,《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5期。

  38.美国大学的历史教育与历史研究侧记,《安大史学》2005年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39.钱穆学术思想研究的重要推进,《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40.胡适的史学思想再认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6年卷,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1.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口述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42.钱穆的考据学思想,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历史文献研究》第25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43.程朱理学的“圣王”君主论,《朱子学刊》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12月版。

  44.《胡适的历史观及其思想特征》,2006年获安徽省首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安徽崛起:传承·创新·发展》,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5.中国现代史家论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及其史学实践,《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1期。

  46.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47.从区域史及区域的界定看皖江文化研究,《皖江文化研究与东向发展——“第二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8.中国古代国家观的新发展,《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2期。

  49.20世纪年代以来的历史认识主体研究,《史学月刊》2008年第8期。

  50.赵翼的良史观(第1),《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7辑,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1.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论文史关系(第1),《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52.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论风俗、教化和国运兴衰,《齐鲁学刊》2009年第1期;

  53.近代徽州与安庆地区文化人物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比较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54.阳明心学的世俗化伦理观与明清徽商伦理思想的转换与建构,《安徽史学》2009年第4期。

  55.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理论研究述评,瞿林东、葛志毅主编《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56.历史·传统·哲学——冯友兰新理学的历史本质论,《江淮论坛》2009年第4期。

  57.安徽近代文化人物的地理分布与特征(第2),《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4辑。

  58.维柯论历史学的科学性及历史研究——兼论维柯史学思想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研究》2010年第2期。(《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3期,“史学史精粹”摘录)

  59.传统与现代二元教育和安徽现代文化名人的成长,《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60.中国史学与现实关系研究二十年(第1),《河北学刊》2010年第3期。

  61.钱穆、余英时时的章学诚学术思想研究(第1),《史学月刊》2010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62.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论史家修养(第1),《安徽史学》2010年第6期(《史学史研究》“史学史精粹”摘录)。

  63.钱穆先生“守旧开新”学术思想和文化复兴论,(台湾)《鹅湖》2010年第10期;

  64.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65.钱穆的儒家人文主义史学观及其意义,黄兆强主编《钱穆研究暨当代人文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东吴大学2010年11月版。

  66.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原则与方法,高翔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10-2011)》(社会科学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版。

  67.朱子伦理思想与明清徽州商业伦理的转换与建构,《安徽史学》2011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8.从明清徽州家谱看明清徽州宗族的职业观,《河北学刊》2011年第6期。

  69.对陈寅恪史学“真了解”精神与方法的新解读——兼论陈寅恪的“通识”思想(第1),《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

  70.民国时期社会传统职业观的革新与保守——以民国徽州家谱的族规家训所见职业观为例,《民国档案》2012年第1期。

  71.孙中山民本史观的道德价值取向初探,《江淮论坛》2012年第2期。

  72.“守旧开新”的国学大师:钱穆传略,尚小明、杨琥主编《史学大家风范》(西南联大名师),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73.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的发展及其特征,《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74.陈垣历史人物研究的成就与特点(第1),《河北学刊》2012年第6期。

  75.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及其理论价值与困境(第1),《求是学刊》2012年第6期。

  76.中国当代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研究述评(第1),《军事历史》2012年第6期。

  77.历史诠释与西方现当代人本主义历史哲学的发展,陈祥明主编《诠释学的理论与实践》,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78.陈独秀的全民抗战思想,沈寂主编《陈独秀研究》第四辑,黄山书社2013年1月版,第212-221页。

  79.抗战时期林同济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述论(第1),《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80.我记忆中的皖南上海小三线,《世纪》2013年第6期。

  81.明清徽州新儒贾观内涵与核心价值取向的再探讨,《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明清史》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

  82.陈寅恪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方法和理论特征(第1),《南开学报》2014年第1期。

  83.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家对传统史学的新书写——以钱穆前期的传统中国史学研究为例,《河北学刊》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84.从《李鸿章传》看梁启超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1),载何峰主编《淮军与刘铭传研究——2013·(合肥)海峡两岸首届淮军与刘铭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版。

  85.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述评,《史学月刊》2014年第12期,12月25出版。

  86.《新儒学视野下中国传统史学的阐释与建构——柳诒徵的中国传统史学观述评》,《中国史研究》(韩国)2015年第1期(韩国核心期刊)。

  87.再论安徽历史文化的特点及其成因,《理论建设》2015年第1期。

  88.钱穆新史学理论的创建及其与传统史学的关系,鲍绍霖、黄兆强、区志坚主编《北学南移——港台文史溯源(学人卷Ⅰ)》,台北市: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5年4月版。

  89.柳诒徵论中国传统史学的治史原则与方法(第1),《安徽史学》2015年第5期。

  (三)主持或参加的重要课题和教研项目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新史学与文化思想变革关系研究”,安徽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01JW140,主持人。

  2.“新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整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2001年重大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1JAZJD770001,第3主持人。

  3.“‘中国近现代史和国史’教育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改革”,安徽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XN2003101,主持人。

  4.“清史·类传·妇女传(200506-200912),国家清史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0510120304007,子课题“女学者和农民起义领袖”负责人。

  5.“安徽现代文化名人群的区域性研究——以徽州地区和安庆地区为中心”,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AHSK05-06D17,主持人。

  6.“《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教学与建设”,入选2006年安徽省精品课,主持人。

  7.“传统职业变迁与徽州社会人口流动”,教育部2007年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07JJD770112,主持人。

  8.“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史学转型关系研究”,安徽大学首批(“211”三期)杰出青年科学研究培养基金(2010年),主持人。

  9.“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2012-201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2BZS002,主持人。

  10.“明清至近代徽州家谱中族规和家训的整理研究”,2014年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主持人。

  (四)获奖情况

  1.《关于“抗战争时期高校内迁”的几个问题》,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陈忠联人文科学奖”三等奖。

  2.《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初探——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疏论》(《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2001年获安徽省第五届(1998-2000)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胡适的历史观及其思想特征》,2006年获安徽省首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4.《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2009年,获安徽省2007-2008年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社科类)论文三等奖。

  5.瞿林东主编《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上、中、下)》(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2012年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重要参与者。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地址:上海市国定路777号

  邮编:200433电子邮箱:glxu6651@163.com;

  王志明教授

  一、个人简历


  王志明,安徽枞阳人,1983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在该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系、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教育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任教,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清代政治制度史,出版专著《雍正朝官僚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二、主要科研和教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主要有


  1、《雍正帝整饬福建粮仓与吏治》,《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办)21卷4期,2009年12月出版;

  2、《雍正年间的邪教邪术》,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2年12月号,并被该刊2003年1月电子版收录;

  3、《雍正帝选官人事权》,《清华学报》(新竹)新三十三卷第二期,2003年12月出版;

  4、《明清家族社会认同准则》,《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6期;

  5、《清雍正帝面试术》,《史林》2002年4期;6、《雍正朝保举题补制度》,《清史研究》2003年1期;

  7、《雍正反腐败的政治极限》,《江汉论坛》2004年4期;8、《雍正引见绿营武官地理分布及相关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4期;

  9、《雍正年间的“老农”》,《古今农业》2005年1期;10、《清代督抚保题绿营武官的人事权》,《安徽史学》2005年5期;11、《康熙雍正时期捐纳考》,《中华文史论丛》79期,2005年2月出版;

  12、《雍正朝选官制改革强化了中国的官僚体制》,《探索与争鸣》2006年10期;

  13、《雍正朝引见文官地理分布试析》,《历史档案》2007年3期;

  14、《刁奸盗贼匪——对<清实录>中民众称谓话语的计量分析》,《黑龙江史志》2008年23期;

  15、《清代乡会试的磨勘、复试与举人罚科》,《历史档案》2009年4期;

  16、《中国近现代政治不和谐成因辨》,《探索与争鸣》2009年12期;

  17、《乾隆朝引见文官籍贯、出身及相关问题分析》,《清史研究》2011年2期;

  18、《<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索引>校正》,《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1期;

  19、《雍正朝京官与地方官双向任职分析——清代知府与京官一体化倾向》,《史学集刊》2012年6期;

  20、《也论“青年历史教育苍白”》,《探索与争鸣》2012年9期;

  21、《试析清代乡居进士对地方行政和社会管理的影响》,《史林》2015年1期。22、《嘉庆朝引见文官分析——兼与乾隆朝引见文官比较》,《北大史学》第19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3、《雍正、乾隆朝引见绿营武官分析》,《安徽史学》2015年5期。

  24、《光绪朝引见文官分析——兼与嘉庆朝引见文官比较》,《中华文史论丛》2015年4期。

  (二)课题项目主要有

  1、《清代中下层官员的出身、迁转与国家权力控制——以清代官员履历档案为中心》(批准号:09BZS01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2、《清代乡居进士与官府交往活动研究》(批准号:07JA770011),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3、《雍正朝吏治整饬研究》(批准号:2015BLS005),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2015年立项;

  4、《历科进士表》(编号:200410220403001),国家清史纂修项目,主要参加者。科研获奖情况:博士论文《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获2004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和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专著《雍正朝官僚制度研究》2008年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三、教学情况

  为博士研究生讲授“中国近现代制度与文化”,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为本科生讲授通识课“现代国家政治制度比较”、选修课“国史概要”、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联系邮箱:wangzhimingqing@163.com

  章益国副教授

  章益国,男,1975年11月出生于浙江缙云。2003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华东师大研究生会主席、华东师大研究生院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助理、《华东师大研究生学刊》主编等。2003年——2004年在上海市委办公厅督察室工作。在《学术月刊》、《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经获上海市“三好学生标兵”、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年会优秀论文奖等。

  汪堂峰讲师

  一、个人简历

  汪堂峰,男,1972年生,安徽太湖人,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部主任助理、讲师,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

  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至上海财经大学任教。

  研究志趣: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外交政策、西方政治思想流变、世界历史与近现代中国

  学习经历:

  1990年9月——1994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

  1998年9月——2001年7月:复旦大学历史系世界史,硕士。

  2001年9月——2004年7月:复旦大学历史系世界史,博士。

  工作经历:

  1994年9月——2001年7月:安徽省宿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

  2004年9月——2006年6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

  2006年6月——上海财经大学任教。

  二、科研成果

  (一)主持课题:

  1.《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经商状况与统战政策》,上海市统战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项目,2008年。该项目获得“上海市统战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

  2.《关于海外华人文化认同与文化统战问题的研究》,上海市统战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项目,2009年。

  3.《新形势下团结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途径和方法研究》,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委托项目,2009年7月28日。

  4.《多元社会思潮的生成机制、对大学生的影响路径及其引导研究》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项目,2013年。

  5.《中国梦视阈下中国近现代史叙事范式创新研究》,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项目,2015年。

  (二)著作:

  1.《剑桥拉丁美洲史》,第六卷(下)(译著,参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2.《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译著,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编注,独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待版

  4.《亚洲与东方学概论》(执行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5.《走出“亚细亚”回归“亚细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6.《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第四章》,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

  (三)论文:

  1.《论法国大革命前夕贵族同王权的斗争》,《复旦大学研究生学报》2000.1。

  2.《肯尼迪用人的得与失》,《现代领导》2001.3。

  3.《试论美国和南越吴庭艳政权的战略村计划及其失败》,《东南亚纵横》2003.5。

  4.《试论“中庸”观念的历史地位——“适度”意义上中国和古希腊“中庸”观念的比较》,《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1949-1950年间美国卷入对越干涉的再考察》,《复旦学报》2004.4。

  6.OntheAttractionandPenetrationof“DemocraticPeace”(American—ChineseSociety&Culture,Vol.7,No.2,December,2004.)。(“民主和平论”堡垒缘何久攻不破?)

  7.《走近越战泥沼: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美国对越政策的演变》,《宿州学院学报》2005.1。

  8.《自证预言和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美越敌对关系的形成》,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当代中国:转型·发展·和谐》,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9.《“多米诺理论”之解剖——对一种流行观点的置疑》,《安徽大学学报》2006.1。

  10.《罗斯福政府印度支那政策评析(1941-1945)》,《世界历史》,2007.4。

  11.《论“印马对抗”事件的双重本质》,《东南亚之窗》2008.2(2008年9月)。

  12.《机遇与挑战》,载张雄、鲁品越主编:《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追求发展与和谐的统一——改革开放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13.《和平发展——一个值得期待的自证预言》,载马钦荣、刘永章主编:《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师生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14)《从中美关系的演化看新中国六十年的成就》,载马钦荣、刘永章主编:《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以来理论与实践思考——上海财经大学师生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15)《论马克思主义的引进、中国化及其曲折的必然性》,载马钦荣、刘永章主编:《探索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师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论文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1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如何讲“故事”?——以“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例的考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教学研究专辑),2013.2

  17.《共生与互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自觉生成机制研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

  18.《论社会思潮生成过程中的学理化机制》,《思想理论教育》,2014.2

  19.《中国梦主题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与<纲要>教学》,《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教学研究专辑),2014.2

  (四)《现代领导》专栏文章:

  1.《默克尔:“我愿意为德国效力”》,2007.1

  2.《查韦斯:“华盛顿共识”失败了》,2007.2

  3.《内贾德:“无法信任西方”的草根总统》,2007.3

  4.《布莱尔:十年阁遭遇“逼宫”之痛》,2007.4

  5.《“僧侣”拉米》,2007.5

  6.《萨科齐:“与过去决裂”?》,2007.6

  7.《佩雷斯:以色列政坛老树开新花》,2007.7

  8.《佐利克:让世行回归"正轨"》,2007.8

  9.《帕蒂尔: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历史》,2007.9

  10.《霍华德:澳洲政坛常青树》,2007.11

  11.《居尔:一波三折的总统之路》,2008.1

  12.《费尔南德斯:“没什么比得上做你自己”》,2008.3

  13.《梅德韦杰:当代俄罗斯的“曹参”》,2008.5

  14.《李明博:商而优则仕》,2008.7

  15.《奥巴马:“碰巧是生为黑人的竞选人”》,2008.9

  16.《麻生太郎:鹰派人物的成功转型?》,2008.11

  17.《阿披实:一个偶像派政治家的漫漫前路》,2009.1

  18.《临危受命的冰岛看守总理》,2009.3

  19.《纳吉布:重任在肩的马来西亚新总理》,2009.6

  20.《塞拉亚:被逐总统路在何方?》,2009.8

  21.《鸠山由纪夫:日本的“奥巴马”》,2009.10

  22.《苏西洛:迈向“金砖第五国”》,2009.12

  23.《欧盟总统范龙佩:“小人物”当权》,2010.2

  24.《卢拉:功成名就的草根总统》,2010.4

  25.《卡梅伦:保守党的布莱尔》,2010.6

  26.《菲律宾总统:胜选容易治国难》,2010.8

  27.《澳大利亚:吉拉德的总理轨迹》,2010.10

  28.《巴西首位女总统的传奇人生》,2010.12

  29.《卡恩的任职轨迹》,2011.2

  30.《希腊总理:使命远未结束》,2011.4

  31.《李显龙:见证新加坡政治“新时代”》,2011.6

  32.《泰国首位女总理英拉》,2011.8

  33.《拉加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位女总裁》,2011.10

  34.《丹麦新任女首相》,2011.12

  35.《学而优则仕的意大利总理蒙蒂》,2012.1

  36.《野田佳彦:在愿景和现实之间》,2012.2

  37.《法国总统候选人奥朗德》2012-03-08,2012.3

  38.《德国新任总统高克:我不是“救世主”》,2012.4

  39.《普京:不断转变角色的总统》,2012.5

  40.《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2012.6

  41.《罗姆尼:挑战奥巴马的商人》,2012.7

  42.《萨马拉斯:希腊乱象“终结者”?》,2012.8

  43.《穆尔西:埃及新任民选总统》,2012.9

  44.《金墉:美国公共外交的经典力作》,2012.10

  45.《韩国总统候选人朴槿惠: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2012.11

  46.《墨西哥当选总统捏托》,2013.1

  三、访学经历

  2011年,美国怀俄明大学,“中国当代文明的源起及其世界意义”。

  四、教授主要课程

  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西方政治思想史

  MPA: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硕士研究生:中外史学名著精读、中国近现代经济与社会研究、世界近现代化进程研究

  博士研究生:世界历史与近代中国

  五、教学评价

  上海财经大学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10年。

  上海财经大学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12年。

  第三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013年。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013年。

  联系电话:021-65901134

  电子信箱:wangtangfeng2002@sina.com

  韩炯讲师

  一、个人简介:


  韩炯,男,1973年生,河南固始人。2004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专业,获历史学硕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史学理论专业,获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讲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哲学、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西方史学史等。先后在《史学理论研究》《山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获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历史学)论文一等奖。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

  研究兴趣:唯物史观与当代史学理论、历史哲学。

  二、主要科研和教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


  1.《吉登斯社会分层理论述评》,《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6);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3)全文转载;

  2.《本质直观与诗性的历史哲学——评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载《山东社会科学》2009(2);(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09(3)转载。

  3.《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从<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说起》《史学理论研究》2009(1)。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5)全文转;

  4.《克里奥无从回避真理——后现代历史哲学新发展的思考》,《史学理论研究》2010(1);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0(5)全文转。

  (二)著作

  1.《白金帝国:英国皇室》,韩炯、姜静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

  2.参著:《世纪之交的西方史学》姜芃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3.编著:《亚洲与东方学概论》盛邦和主编,韩炯执行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4.译著:(1)(德)奥斯瓦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编译)北京出版,2008年;(2)(美)杰克逊J.斯皮瓦克《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下册),(“经典教材系列”)(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英)西蒙?冈恩著《历史学与文化理论》,(独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英)罗伯特?拜德勒克斯、伊恩?杰弗里斯著《东欧史:危机与变迁》(上、下册,主译),东方出版社,2013。(5)(荷)赫尔曼?保罗《海登?怀特》,(独译)商务印书馆(待出)。

  (二)主持或参加的重要课题和教研项目

  1.校211项目基础学科发展研究课题“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校基本科研项目课题“元历史学的逻辑预设与海登?怀特的史学研究”。

  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07&ZD002),负责撰写“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与重大意义”,主持人张雄教授。

  5.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世纪之交的西方史学》(07ZD002),负责撰写“后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与海登?怀特史学思想”部分,主持人:姜芃研究员。

  三、教学

  本科生《哲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联系方式电话:************邮箱:maple1010han@163.com

  历史系招收博士生、硕士生。

  一、招生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博士生(导师:徐国利教授、王志明教授)

  二、招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徐国利教授、王志明教授、韩烔博士)

  三、招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徐国利教授、王志明教授、章益国副教授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