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上海大学 > 参考书目

上海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参考书目-070208 无线电物理

  本校无线电物理博士点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无线电物理学科是上海市教委的重点学科,是我校“211”建设的重点之一。本学科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微波铁氧体物理学家鲍家善教授,他在我国最早提出超导与微波相结合,开辟了“微波超导”的研究领域,创立了我国“超导电子学”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现在的学科带头人是王奇教授。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十余名。采用近代物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研究从微波到光波的电磁频谱内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利用现代实验技术和固态电子学的新近研究成果来研究信息的发生、传输、分配、交换、处理和存储等过程。
  本学科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共15项。国家863高科技项目3项,每年平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篇以上,大部分为SCI、EI、ISTP所收录。目前本学科与美国、日本、芬兰、德国、英国、丹麦等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科研成果分别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优秀著作奖和优秀教材奖。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已培养许多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曾获上海市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
  本学科点已建立了信息材料物性实验室,微结构光学实验室,微波超导实验室,从事应用基础的研究。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沈学础 (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兼职教授。1981年起任红外物理研究室主任,1985年至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年至1993年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起任该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并担任多种国际学术团体与刊物的领导职务。主要研究领域:凝聚态光谱和光电子物理研究。发展了光学补偿双光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发现了声学局域模;发展了傅里叶变换光热电离谱方法,使硅中浅杂质检测灵敏度有数量级的提高;提出和首次实现了带间跃迁、激子跃迁诱发并共振增强调制和回旋共振光谱方法;发展了高压下调制吸收光谱测量方法。对超晶格量子阱、半磁半导体和非晶半导体光谱等作了大量研究。著有《半导体光学性质》、《半导体光谱和光学性质》等著作。
  联系方式:************ (O)

  王 奇 (男)教授,博士。专业:无线电物理。主要研究领域:电磁场理论、非线性导波理论、非线性动力学理论。92年获英国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获奖:上海市科技进步贰等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五项。目前承担的课题:非相干光在非局域介质中的传输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非相干光束与非局域介质的相互作用(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2名。
  联系方式:************ (O)

  周世平 (男)教授,博士。专业:无线电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领域:超导电性、固体中电子输运、动力学系统非线性与混沌。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2完成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5-1997年度)和2000年度宝钢优秀教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 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目前主持的课题:介观超导涡旋电荷及磁通涡旋态相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介观超导磁通涡旋态动力学(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2名。
  联系方式: ************(O);E-mail: spzhou@staff.shu.edu.cn

  李春芳 (男)教授、博士。专业:无线电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领域:多年来一直从事电磁场理论、光学和量子物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1999年主持了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2001年主持了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2003年主持了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跟踪项目,2004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年入选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主持了题为“微结构中波束(包)的反常传输”的研究项目;2006年主持承担了题为“有限波束光学及微结构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 & E、Euro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Optics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B、Physics Letters A、Chinese Physics Letters、物理学报等上发表论文70余篇。1992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6年被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和上海市人事局列入“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现为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上海市重点学科“信息物理”主要负责人。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2名。
  联系方式:电话:66132523; E-Mail:cfli@shu.edu.cn

  张金仓 (男)教授,博士。专业:凝聚态与材料物理。主要研究领域:凝聚态物性、电子结构与相变;电子输运、磁性与热性质;超导物理;自旋电子学与器件物理、纳米结构与介观物理;巨磁电阻与磁性材料;电相关功能陶瓷材料与物理。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数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专利3项。曾主持和在研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纳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多项。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2名。
  联系方式:************(O);E-Mail:jczhang@shu.edu.cn

  徐克西 (男)教授,博士。专业: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从事高温超导电性,高温超导材料物理和制备、高温超导微波器件物理等领域的研究。 在熔融织构高温超导大尺寸单畴块材制备技术研究方面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国内超导材料界有一定影响。 正在与国际先进实验室合作从事新一代轻稀土高温超导单畴材料的制备研究。
  联系方式:021-66132515,66132516,E-Mail:kxxu@staff.shu.edu.cn

  龚尚庆 (男)教授(兼职),博士。专业:无线电物理。主要研究领域:多年来一直从事激光物理学,量子信息学及强光光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分别于1997年在中英交流基金资助下到英国帝国理工Blackett 实验室P.L.Knight教授(著名激光物理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ournal of Modern Optics主编)处作一年访问学者,2000年在著名的德国洪堡基金资助下到凯撒斯劳腾大学物理系K.Bergmann教授和 M.Fleischhauer教授处工作20个月。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A, Apply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及物理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已发表60余篇高质量研究论文。其中SCI收录45篇,EI收录37篇。被海内外科学家他人引用160多篇次。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有很深厚的研究基础,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1996年荣获第三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2002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并获得2002年“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专项资金”资助。
  联系方式:************(O),************(H);E-mail: sqgong@yahoo.comsqgong@mail.siom.ac.cn

  曹世勋 (男)教授,博士。专业: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主要研究领域: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电子结构与相变;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质的电磁输运与热输运特性;自旋电子学、磁性与超导电性。2001年从日本回国被引进到上海大学工作。2003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学者。曾获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博士后)基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2007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Chinese Physics Letters》特约评审,《低温和超导》编委。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等课题。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2名。
  联系方式:************(O); E-Mail: sxcao@shu.edu.cn

  许晓明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无线电物理。主要研究领域: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在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中的多个课题开展了研究,《核内核子的夸克结构与相对论多体理论研究》项目获1991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2名。
  联系方式:************(O)

  杨国宏 (男),教授,博士。专业:无线电物理,主要研究领域: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长期从事拓扑场论及其在广义相对论和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和高能物理中的应用。1997年兰州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博士毕业,1999年复旦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任上海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被SCI收录30余篇。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会员,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协联成员,《Chinese Physics Letters》特约评审人,Membership in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理学部主任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实验室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十项。获国家教育部“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即原“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大学“十佳杰出青年”、“王宽诚育才奖”等奖项多项。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2名。
  联系方式:021-66134974;66134403;E-Mail:ghyang@mail.shu.edu.cn

  马国宏 (男)教授,博士。专业:无线电物理。主要研究领域:光与凝聚物质相互作用的超快过程,纳微结构材料的超快光子学和超快非线性光谱学,太赫兹波的产生和相干控制,电子自旋的光学相干操控。首批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浦江学者,美国光学学会会员,新加坡材料研究会会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主持国家教委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和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东方学者”人才项目。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2名。
  联系方式:************(O);ghma@staff.shu.edu.cn

  曹 清 (男)教授,博士,及高于博士的德国Habilitation。专业:无线电物理。1989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光学博士学位;2007年于德国哈根大学获高于博士学位的Habilitation学位(该学位被国家教育部翻译为“有教授资格的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先为博士后,后为副研究员。2000年至2001年在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光学研究所做博士后;2001年至2008年在德国哈根大学工作,为科技雇员,及Private Dozent (自2007年12月)。2008年回国后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2月评定);后于2009年春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到上海大学,在理学院物理系工作。在纳米光学与光子学,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以及光学成像的一些前沿研究方向上做出过多项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与高度评价。截止到2009年4月,发表杂志论文41篇, 其中第一作者杂志论文38篇;论文被他人SCI引用446次,平均每篇论文被他人SCI引用约11次;单篇论文被他人SCI引用超过(含达到)20次的有5篇,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论文。特别地,那篇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8, 057403 (2002)的第一作者论文在大约七年时间内单篇被他人SCI引用了190次。许多SCI引用论文的作者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 加州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军事研究实验室,空军科学研究院,亚利桑那大学的光学科学中心, 中心佛罗里达大学的光学学院;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德国亚琛大学;以及丹麦玻尔研究所等世界一流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光学与光子学,表面等离激元,光学成像, 衍射光学, 太赫兹波导, 激光束传输。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2名。
  联系方式: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邮政编码:200444。Email: qcao@shu.edu.cn ,电话:************。


  研究方向:01 微波超导
       02 非线性动力学与信息传输
       03 微波、毫米波理论技术与应用
       04 信息光子学和电子学
       05 微波系统的信号处理
  指导教师:沈学础院士、王奇教授、周世平教授、李春芳教授、张金仓教授、徐克西教授、龚尚庆教授、曹世勋教授、许晓明教授、杨国宏教授、马国宏教授、曹清教授
  招生人数:8
  考试科目:1.英语
       2.数学物理方法
       3.电磁场理论 或 激光原理 或 高等量子力学(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
  参考书目:《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版)梁昆淼,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张克潜,电子工业出版社报1994年
       《激光原理》(第四版)周炳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
       《量子力学》 卷I (第三版)曾谨言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