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上海电力大学 > 考研调剂

上海电力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15年考研调剂信息-材料、环境、化工、化学

  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第四版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第四版

高鸿宾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第六版

华东理工大学等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上、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第三版

华东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2 第三版

赵品、谢辅洲 等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第二版

戴树桂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第四版

奚旦立


  学校简介
  上海电力学院是与华北电力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齐名的全国仅有的三所以“电力”命名的本科院校之一,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一万余人。
  学校创建于1951年,1985年3月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计划2015年申请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管、理、经、文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学校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含华东电力继续教育中心)共十二个二级学院,以及社会科学部、体育部两个直属学部。
  学校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等二十九个本科专业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高职专业。学校目前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共八个硕士点独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超过80%,博士比例超过3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超过40%。
  近年来,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长足发展。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德国、澳大利亚、越南、南非、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的交流关系,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办学等实质性合作协议;同时,我校每年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和科技专家来校讲学及合作科研,聘请国外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分期分批的接受国外学生到学校学习或实习;每年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赴各国访问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校还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澳大利亚、德国等大学合作,共同培养具有适应我国电力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新的形势下,上海电力学院将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电力行业和上海市快速发展的机遇,朝着我国电力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重要基地、有一定国际影响、高水平有特色的电力大学目标砥砺奋进。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由原电厂化学专业发展而来的,有近60年历史,是我校的特色与优势学科,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设有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工程和环境化学工程四个二级学科。本学科是我国特别是华东地区电力人才培养、电力科学研究和电力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目前华东地区电力行业中80%以上化学化工专业人员为我校毕业生。
  学科拥有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部级)重点实验室、上海高校电力腐蚀控制与应用电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热交换系统节能、上海电力能源转换、上海防腐蚀新材料和上海发电环保四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从事电厂化学专业教学和科研起步较早。本学科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23名,硕士生导师30名,多人获得国家杰青、国家青年千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及浦江人才等称号。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近5年,学科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近200余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某些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曾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十多项。

  招生专业及骨干教师介绍
  (1)化学工艺(081702)
  化学工艺学科,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制以及相关工艺过程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设计和模拟优化等研究工作;从事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研究。已在新型缓蚀剂、烟气脱硫脱硝等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l骨干教师
  邵立冬:博士,教授,国家“青年千人,”上海市“东方学者”。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在德国马普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在Angew.Chem.Int.Ed.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目前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功能材料、表面催化等。
  (2)应用化学(081704)
  应用化学学科,主要从事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电厂热交换系统阻垢缓蚀节能、纯水处理、冷却水处理以及污水回用及水平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的研究;从事电力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机理、电力储能技术研究;从事绿色水处理药剂、化学电源材料、纳米材料以及防腐蚀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已在腐蚀电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研制开发了多种绿色水处理药剂,并将有关成果应用于电力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l骨干教师
  成旦红:博士,教授,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现任上海电力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承担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委等13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培养研究生26名。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腐蚀与防护、纳米材料应用和化学电源等。
  徐群杰:博士,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和“青年科技启明星”,现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电化学委员会委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项。曾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研究方向为电厂化学、化学电源与材料防腐蚀等。
  葛红花:博士,教授。上海热交换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及电力企业项目等70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研究方向为电厂水处理、金属腐蚀与防护等
  刘海梅:博士,上海电力学院“光明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储能材料和电化学储能等。
  张大全:博士,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科委等60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1部。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研究方向为电厂水处理、金属腐蚀与防护等。
  廖强强:博士,教授。承担上海市科委及电力企业等20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研究方向为腐蚀电化学、电力能源转换等。
  (3)材料化学工程(0817z1)
  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结合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应用电化学、储能电池、能源转换技术、环境保护开展理论研究和新材料开发,解决材料腐蚀与防护、储能技术、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燃料电池、环境污染治理等应用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注重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新型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
  l骨干教师
  姚伟峰:博士,教授,上海市“东方学者”、“青年科技启明星”和“曙光学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教委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获美国专利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纳米材料等。
  张俊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理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以及上海市科委等20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材料等。
  (4)环境化学工程(0817z2)
  环境化学工程学科,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及废物资源化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研究;从事污染治理工艺过程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设计和模拟优化等研究工作;从事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已在废水处理过程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过程数学模拟与运行优化、温室气体减排、污染物光催化治理以及初期雨水治理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l骨干教师
  李和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Appl.Catal.B副主编及CurrentCatal.、Catal.Commun..等编委、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稀土功能材料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稀土学会理事长、全国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化学化工学部委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及863专项、973预研、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在NatureCommun.、JACS、Angew.Chem.、Adv.Mater.发表论文13篇,ESI论文6篇,应邀为Chem.Sci.和Chem.AnAsianJ.等撰写综述;授权专利41件,转让7件;出版著作11部。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催化。
  王罗春:博士,教授,现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863”子课题和上海市科委等10余项科研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5部,编写教材5部。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方向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废水处理及资源化等。
  周笑绿:硕士,教授。承担煤炭工业部、上海市科委和煤炭企业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出版教材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废弃物资源化和煤矿防治水等。
  周振:博士,副教授,上海市“晨光学者”。现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主任。承担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17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教材3部。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污泥减量技术。


>>>更多考研调剂信息               >>>发布考研调剂意向

【相关推荐】
2015年考研调剂新闻  | 调剂经验 | 调剂交流 |  考研调剂中心 
复试英语面试  | 历年考研复试分 数线  | 复试备考全攻略 | 论坛交流入口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