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考研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摘要:考研一点也不难,难就难在坚持。楼主一战跨专业,成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在此分享自己的这段经历,不仅是为帮助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也为自己曾经为梦想而努力留个纪念。

  可能没有开场白。

  本人一战。跨专业。总分411,英语78,政治71,专业课一126,专业课二136。

  我总体的流程和时间安排是这样:

  去年三月份结束前期的院校了解和资料搜寻工作,四月份正式开始复习。

  四月到七月,每天早上复习英语,下午和晚上复习专业课。

  八月到十二月,早上英语,下午到晚上十点专业课,十点到十二点看政治。

  *关于英语

  四五月份一直在背单词。因为我词汇基础比较薄弱,心想得先把词汇积累积累再去做真题,才不至于一脸懵逼。用的是何凯文的那本1575,过了两遍。这本书单词量不多,但有例句帮助理解,前期刚刚开始背的话比较容易上手。后来我用张剑真题附赠的那本考研英语大纲词汇加以补充,量比较多也比较全,规规矩矩比较枯燥。我从六月开始每天早上花一个钟在背,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份。单词会遗忘是正常的,所以要反复记忆,并且在做题中加以巩固。

  六月份开始做真题。用的是张剑黄皮书。(这里必须提醒一句,真题一定要早做!八九月份才开始你要后悔)我先做了18年和17年这两套来熟悉题型,事实证明死伤过半,尤其是新题型,妈耶什么鬼完全做不来。留下16年和15年的两套作为考前模拟,2005年之后的题目(除了作文)都做了两遍,另外十月份开始我补充了2000-2004年的题目,每天一两篇阅读,对错没有关系,主要是保持做题的感觉。

  关于阅读理解,建议看看新东方唐迟的阅读专项课。我个人是在四月份先看了之后才开始大量做真题(看的是17年的,公众号找的资源)。对于新手来说,唐迟的这个课可以说解燃眉之急,能大概了解考研英语阅读的出题风格和套路,不同题型的解答方法。当然如果没有足够的做题量的话,看起来可能会感到抽象,但没有必要死记硬背,后来题目越做越多,自然熟练了。阅读理解这种东西,主要就是搞清套路,最关键是每次做完题目一定要多花时间探究自己错题的原因,总结出来。做另一套新题之前,可以先翻翻这些错题,脑中带着这种意识去做题,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作文我是九月份开始的。作文也是个trouble,绝对需要慢慢积累。我个人是一开始先看了王江涛的基础班和强化班视频,了解大概情况。之后一直在用他那本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值得一提的是,王江涛一直强烈要求学生背诵范文,而我并未这样做。小作文来说,在掌握不同书信的不同格式和写法的基础上,我只是分别背诵了一些重要句型和表达(比如道歉信、感谢信和邀请信等等,每一种书信都有各自适用的句式)。大作文方面,我单独用了一本子来做笔记。王江涛总结了常考的八大话题,我陆陆续续把作文书里五个部分的范文全部过一遍之后,将其中一些单词短语和精彩的句式摘抄到笔记本里,按照八大话题进行分类,最后自己再总结出每一种话题的模板。所以我考前并没有背什么范文,只是一直在背诵自己笔记本里的素材。19年大作文考的是人生哲理,所谓毅力和坚持不懈之类,这个主题其实已经反复考过了。我套用了自己所背诵的表达,写起来还是比较轻松。另外,王江涛作文还有配套的音频,可以下载来没事的时候听听,我是每天晚上洗澡的时候当做bgm的,加强印象还是比较有效。

  *关于政治

  政治复习我从八月份开始(还是那句话,要趁早,最好七月份就开始,九月十月再开始会很紧张)。全程跟着肖秀荣走,八月到十月,我把精讲精练和1000题过了两遍,看得很慢。十一月份在看形势与政策,做真题,并开始背诵马原。十二月份就是肖八肖四,然后背背背。当时背诵我还结合了徐涛的小黄书,然而上了考场,我发现最靠谱的还是肖大大。所以我想说,政治大题最重点还是肖八肖四,如果有时间就背背肖秀荣考点预测背诵版。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大题别方,大家这个时候都是靠编,政治大题分数拉不开差距的,能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阿!!!我政治71,很普通的成绩,因为选择题实在错太多了,光是多选题就错了6道,尤其是时政,几乎全军覆没。希望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选择题要高度重视,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掌握,另外考前一定多做时政题,尽量全面一点,不该丢的分数千万别丢,如果疏忽的话就是像我这种下场。

  *关于专业课

  我分三轮来进行。四月到七月过教材,八月到十月整理笔记,十一月到十二月反复背诵。(其实只用两个月来大量记忆还是比较紧张,建议预留三个月会比较稳妥。)

  *关于所用教材

  *关于所用辅导书

  *关于文学基础


  对于一个跨专业考研狗来说,文学基础简直是噩梦,要背的实在太多太多了。一穷二白的我,从四月份开始,作乖巧状,一科一科过课本。这一轮尽量看得全面,没有做笔记,结合辅导书写写划划,对知识点有基本的了解,明了整体的框架和前后时间逻辑,。另外每一科我都有在看作品选。前后花了四个月,实在过于久了,学弟学妹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别像我一样蹉跎。

  八月份开始第二轮,此时真题应当充分利用起来。反复看真题,不难总结出重点,然后在课本上相应的地方标示,心中有数。除了文学基础的题,我还分别看了每一科历年真题,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关于做笔记,我是参考从学姐处买的资料,结合辅导习题集,自己再加以补充总结(处女座加强迫症,总嫌弃别人写的不够完整全面…捂脸)。当然事事躬行是很耗时间和精力的,笔记一直整理到十月份。第二轮可以说是最繁杂和痛苦的一个阶段,一方面知识点多到爆,另一方面随着政治复习开始,时间带来的紧迫感让整个人越来越慌。一定要稳住自己,佛系的我,每天都在发挥迷之淡定的精神[捂脸]。

  十一十二月份,最后的背诵阶段。这时候真题还是不能离手,反复看,对重点时刻记挂,另外还得查漏补缺。抛开课本,以资料和笔记为主来记忆。我是一科一科背的,一科背完再背另一科,背另一科的时候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回头复习背过的那科,没有别的办法,遗忘太快,只能反复反复。十一月份一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内心除了习以为常的焦虑,还会很直观地感到害怕,毕竟大敌当前,人之常情。相信我,这时候能做的只有马不停蹄地背诵,背着背着,心情自然会沉稳,瓶颈期是短暂的。

  必须提醒的一点!虽然这话大家都不爱听,但我真心建议考前最好进行两次模考。为什么呢,你知道10个名词解释最少花去40分钟的时间吗?(蠢蠢的我两门专业课的名词解释都花了将近一个钟…)你明白上了考场发现题目都会做,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最后的论述题只能草草结束的那种痛苦吗?[大哭]比如19年,专业课二的论述题,一道考20世纪文论,一道考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非理性因素,都是偏基础的题,但我写到最后真的不够时间了,没办法充分展开,答得都比较肤浅和简略,考完内心真的郁闷许久。希望学弟学妹们引起重视,人大的题量真的很大。

  *关于外国文学与文论

  西方文学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梳理起来不算困难。只是对于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生来说,要背的知识点更为精细。关于做笔记,我以崇文书局的外国文学史辅导习题集为基础,以人大出版社曾艳兵老师的那本作补充。对文学基础来说,启蒙文学、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重点,对于一个跨专业的小白来说,这几个时期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一开始真的很容易搞混,后期随着做笔记和大量背诵,理解加深之后,记忆起来就轻松很多了。在专业课二的考察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又是重中之重,论述题考得宽泛而博大精深。因此在明了每个流派及代表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之后,在宏观上加以把握更为关键。比如可以思考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荒诞意识、神话倾向、反英雄等等。

  西方文论,好惨。我最先看的是杨慧林老师的《西方文论概要》,这本书第一遍看的时候随缘就好,文风太高深不求看懂,内容太简略也没办法做笔记,主要是以此框架作为基础,来把握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和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我个人是认为这三本教材足够了。刚开始看不懂是正常的,比如康德论美与崇高,从字面上理解都很困难。而且,看了一两遍之后,虽然每个时期和单独的知识点都懂,但是一时之间可能仍然没有办法贯通古今,作高瞻远瞩的追寻。比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两大文论传统,康德论美与崇高对后世文学文论影响,叔本华唯意志论和尼采超人意志的非理性色彩对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启发,20世纪形式主义的发展潮流等等。还是那句话,不要心急,反复啃才能化抽象为具体。最麻烦的是,市面上没有西方文论的参考书和习题集,做笔记全靠自己,没有捷径可走,我当时整理的时候真的很惨。

  总而言之,对于人大这种注重基础的试题来说,没有什么比扎实更重要。外国文学与文论的考察,近年来题目灵活多变,难度有所上升,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毕竟知识学来学去就是那些。平时踏踏实实积累,在考场上哪怕遇到难题也能急中生智,信手拈来地调动知识,会人品大爆发的。

  最后按照国际惯例,撒一波鸡汤。备考的大半年时间里,我并未出现过诸如情绪崩溃的状况。我的压力更多地体现在我的生物钟上,七八月份开始,我每天一点多睡觉,十一十二月份的时候,将近两点半才睡,而且我睡前还一定要看半个小时的动漫来缓解心情,逃避压力。这个小秘密说出来好像影响很坏…但讲真,这一点任性的做法,可能最后反而让我保持了无知而无畏的迷之淡定。考研是场持久战,个性一点,无论是学习、作息还是心态调整,请找到你自己的方法。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番番孰,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