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考研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初复试经验分享

  摘要:考研是一段很磨练心志的过程,当你完完整整地走下来,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强大的多~楼主为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准备超全的初复试经验,各位考研er们快来借鉴一下吧!

  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校:中国人民大学

  初试基本情况:

  政治72,英语75,汉语言基础117,语言学基础130,总分394分,初试排名第二。

  ►【初试准备】

  ⇒1、政治:


  政治和英语我当时报了某文考研班(此处没有故意打广告),我是从8月底开始学的,在这之前我一点都没有碰过政治。

  政治最好就是把近代史和毛中特放在一起学习,就是把历史和党的相关领导人作出的政策相结合,一起学习就能够理解得更加透彻。然后思修和法律基础、马哲这两块不用太担心,我当时几乎都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准备这两块,临考前就是背王飞老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导论》当中的相关内容,这本书里有很多的大题模板,都是干货。

  政治的习题我做了很多本,每个月有每个月的计划,一定会完成。3-4月肖秀荣1000题(我没做,当时老师是说这个用作三四月份打基础),9月《大纲解析1600题》(是一本红色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一个姓高的老师编著的),10月任汝芬《模拟试题》(是一本绿色的,这本一直都没有更新了,就停留在2017年,但是老师说这本题目很好,可以参考),11月肖秀荣《八套》,12月肖秀荣《四套》以及当时在辅导班老师出的各种试卷。

  我政治考了72分,总的来说还不错,感觉自己学习下来最大的一点体悟就是一定要有主线和逻辑。以近代史为例,其实就是随时间推进,各个领导人各个阶级在一个时代作出的各种反应和措施。其实这时候政治重点也能够猜到,就像我们这一年考试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20年这一届的考点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相关的内容。

  然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要把各个领导人的政策和思想整理起来,并且要相互联系,因为各个领导人的政策和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分割不开。

  ⇒2.英语:

  我自己本身英语底子比较好,所以并不是特别担心英语,也没有花特别多的时间在英语上面。我考的是英语一,75分不算太好。准备工作就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背单词;第二,做阅读理解;第三,准备作文;第四,琢磨题型解法。

  第一个背单词,选的是什么单词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一直坚持。背单词一开始要撒大网,往大的范围背,大概是6000-6500这样的范围。这时候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要害怕自己会背完一遍就忘记,因为现在还有时间,你可以来回滚动很多遍,到后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单词都记住了。然后到11月份的时候基本上要开始缩小范围,把单词缩小到2500-3000的范围。我当时用的是百词斩,每天早上大概会花30-40分钟的时间背单词。(百词斩上面会有考研词汇和考研核心词汇这两个项目,按照上面的背就可以了)小范围的单词背诵也是同理,不用担心自己会忘记,反正就是来回滚动,一定不会忘记的。

  第二个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有技巧,不是通篇阅读,而是找考点句子。考点句无非就是找关键词,锁定答案。可以给大家一个公式:题干+空格=考点句(考点句中可能会出现同义代换等情况)。真题我反复做了起码3遍。有人会问我,做那么多遍不是都记住答案了吗,有什么意思。我觉得答案是什么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是如何找到考点句的,这样的题型是什么,是否可以推此即彼,用到其他相似类型的题型上。

  第三个作文,我本身功底比较好,所以只是考试前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准备作文,背了一个大作文的模板,小作文因为也不知道会出什么样的题目,所以只是准备了一下格式。(如果需要可以私信我要作文模板和格式)

  第四个就是题型。考试毕竟是应试,除了基础扎实之外,还应该讲究技巧,什么样的题目应该用什么样适合自己的技巧去解决,这一点也是需要自己去琢磨的。

  这里提一下我的英语做题顺序:阅读理解,作文,新题型,翻译,完形。主要是因为阅读理解和作文总分就70了,先把大头拿下,而且刚开始做题的状态比较好,做到后面都累了。这次考完我反省了一下自己,感觉就是因为作文和阅读理解做的好,几乎没有扣分,今年翻译和新题型真难啊,估计几乎没有分数,完形倒是还可以,不是很难。

  ⇒3.专业课:

  我看过的专业书:朱德熙《语法讲义》(4遍)《语法答问》(2遍)(当时专业课老师推荐我读这个,说这是必读的,我自己感觉这本书用来搭建语言学基本认知还是很不错的。第一遍读的时候几乎把半本书的书角都折起来了,但是第二遍看就都把书角给放下了,能够很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进步。)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3遍)(我简直太喜欢这本书了,我太喜欢陆爷爷了,强推这本书)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2遍)(当时作为补充陆爷爷的《教程》来看的,这本书更加深一些,沈阳老师的思维逻辑也很清爽,写得很容易看懂,所以也很推荐)

  黄廖《现代汉语》(1遍)(打基础用的,就看了上册语音部分,看了一遍就没看了,如果跟北大版本的有冲突以北大版本的为准,毕竟一个是教学语法,一个是专业语法,北大的比较靠谱儿)

  北大版《现代汉语》(1遍)(陆爷爷的书看多了结果没时间看这本了,但是这本书真的是我看过的所有版本的现代汉语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如果需要我还有这本书的习题答案)

  齐沪扬《现代汉语》(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版本,我还是觉得北大版的最最最好)

  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个人感觉我不是特别擅长古汉,好在人大古汉的题分数占比也就三分之一,平时还是要多读文选,培养自己的语感,然后系统地去整理通论的部分)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数不清多少遍了,十几遍吧)

  专业课准备很纠结的一件事情就是学校没有确定,不知道应该去准备什么样的专业课的书。我当时好像没有太纠结这个事情,只是确定了专业之后查询了很多学校相关专业的考试科目和学姐学长们在准备这个学校考试的时候看的一些书,列出来,寻找各个学校交叉的书目,然后开读。

  我认为既然每个学校的这个专业都会考这本书,足以证明这本书的重要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识就是必须要明白学校不是为了考察你这本书是否熟悉,这本书是不是背熟了,而是考察你这门专业的基本素质和你在这门专业上的可塑性。

  人大这个专业不提供任何的参考书目,当时一次在浙师大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我有幸能够找住机会和一个人民大学的老师交谈了几句,那个老师告诉我说,我们学校的考试没有范围,就看你自己读了什么有什么思考。所以在准备我自己的专业课的学习的时候我并没有把两门专业课分化的太清楚,因为在我看来两门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的,应该以一个综合的眼光去看待两门专业课。换句话说,专业课一定不是各自孤立的,要用联系的眼光去看去思考。

  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读不懂又没有人可以帮助你。我想说的第一点是处理好自己的心态问题。

  研究生考试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没有人能够在第一遍读书的时候就把所有的东西都读懂读明白,要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有句话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在准备考试期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总的来说就是一遍认真读了读不懂,没关系,放过他,接着往下读其他的内容,给自己读不懂的做一个标记,第二遍还是读不懂,没关系,放过他,继续往下读,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第六遍还是读不懂,没关系,放在那儿,等到第20遍30遍的时候就会明白了。明白的原因就在于你不明白的点总是和其他相关的内容相联系的,当你明白了其他的相关的内容,总有一天你自己会想明白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当然如果你跟我一样幸运有一个全程指导帮助的专业课老师的话,尽早去问清楚,并且做好自己的笔记,请不要觉得害羞,问到的东西都是你自己的,老师也会喜欢善于思考爱读书的小孩,一定会好好给你答复的,这里我说到善于思考,意思就是别去问老师太基础的东西,你问的问题最好是自己好好思考过的,别去浪费老师的时间。

  我想说的第二点就是读书的逻辑问题。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框架。我在读专业课的时候都是第一遍精读,不去整理框架,第二遍之后开始慢慢梳理,慢慢搭建框架,并且要把相互之间有联系的考点做好标记,好好思考。第一门专业课我我准备的没有特别特别充分,考了117分,今年现代汉语100分,古代汉语50分,我特别怕古代汉语,现汉应该答的还不错,所以分数没有特别低,第二门语言学基础那本书我前后翻了十几二十遍肯定是有的,并且整本书背了3遍,基本熟悉到随便挑一个专业术语我能告诉你这个术语在哪几章哪几节出现过,跟什么其他的东西有关这样的程度。所以第二门专业课即使试卷比前几年都要灵活,就是没有理论背诵题,都是实际应用分析题,我还是觉得题目很好答,没有卡壳儿的感觉。

  我想说的第三点是学校真题使用的问题。真题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弄清楚该校老师出题风格和套路;第二,弄清老师出题的方向;第三,查漏补缺;第四,帮助你控制时间。你可以把真题卷看做是你和老师之间的一次交流对话,也即你是否能够回答出老师问你的问题,你是否喜欢这个老师询问你的方式。这是最重要的。我当时就是根据每个学校的真题卷来确定自己是不是喜欢或者适合考这个学校的。真题卷都是考研帮上面找的,这点真的很棒,如果觉得老师出问题的方式你不太能接受,就先看看别的学校吧。

  我的专业课老师当时跟我说,你考得上人大可是未必考得上浙师大,考研跟高考不一样,还是要挑选适合自己的。当我考完所有的专业课的时候,我才去看了老师的研究方向,后来才发现,老师出这些题都是有原因的,因为那都是他们的研究方向。好在我准备的很充分,没有感觉哪里没有复习到。所以在选好学校了之后你可以看看老师的研究方向,对应自己的参考书有重点的去准备自己的考试。

  ►【复试准备】

  复试每个学校的情况都不一样。中国人民大学主要是分四个模块,专业课笔试、英语笔试、专业课综合面试,英语面试。分数分别为100分,50分,150分,50分。

  专业课笔试一个是考察实际运用,一个是考察你对学校老师研究方向的了解程度,今年的题是“语言变异”的了解程度,还有一个就是你看了什么样的学术论文并且写出其中一篇的基本观点、典型用例等等。

  英语考试堪比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就是属于题目不难但是题量非常大的情况,20个同义词辨析,一篇500字的中翻英,加上一篇大作文,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很有可能就会做不完试卷,如果说英语没达到30分,复试就不能被录取了,准确地说是四门中只要有一门没及格就不能被录取了,如果专业课面试都及格了却死在了英语笔试上,那就非常非常可惜了。

  专业课综合面试这个随机性很大,要看老师怎么给你挖坑,我认为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第一,专业课功底扎实,条理清晰;第二,谦虚;第三,表明自己爱学习和爱这个专业的态度;第四,诚实,不会就是不会,知识性的东西不会可以学,如果老师发现你不会却说自己会场面会十分尴尬的,要做一个诚实的小孩哦。专业课面试我抽到的题目是“说一说语言成分的合法性”,然后导师还问了我其他问题,具体都是根据我的自我介绍来展开的,他们让我自己分析自己的说话特点……

  英语面试第一个就是要自信;第二,准备好自我介绍,我们学校没有,但是我知道很多学校会有;第三,好好练练自己的语音,我很庆幸啊,我一个汉语言的学生大学四年没少参加英语口语竞赛,英语口语还是很不错的,这也是我面试的时候最大的底气;第四,准备自己的专业英语。我手气很“好”抽到了一个专业课的英语面试题请你说说:“描写”和“规定”的区别,describe and prescribe;然后我提到了索绪尔,老师继续追问了我“语言”和“言语”,language and parole;第三个问题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你认为人们能不能摆脱语言的束缚,好在我前期准备了,能够很流利的回答出来,这反倒成了我的优势。

  现在最终的录取名单还没出来,还在焦急的等待……但是初试的这些经验可以先分享给大家。等我的好消息吧哈哈哈哈!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Sunny__wmy,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