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考研经验

一战复旦二战人大,考研真经取之不易

  摘要:从复旦失败到决定二战人大,楼主的目标一直很坚定。这是大部分考研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特质,历经两年沧桑的考研旅,细心的楼主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发帖的记录,从备考心态,学习方法,如何准备等等,事无巨细。这篇万字长贴值得一读!

  2016.4-2018.4

  回首两次考研,各种情绪纷纷涌上来,一下子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纷繁复杂的情绪需要时间来梳理,真的很需要!曾经在考复旦的过程中,感到疲劳的时候,我经常会说,等考试结束,我要写一篇万字长文,记录我这一段辛酸考研史,但最终没写。

  当初考完之后,就想着等结果出来再写吧。然而,结果出来了,与复旦失之交臂。根本没有心情写长文了……最后,决定二战!这次,我学“聪明”了。在二战的过程中,每当有想法,立马随笔记在备忘录上,想着等考试结束再整理一下就成文了。所以,这次是在考试结果出来之前就完文。

  考研这件事是大大的努力加小小的运气。其中,努力是最重要的,而运气只能锦上添花。所以得有自己的努力作“锦”——这是基础。然后才能更好地“好风借我力,送我上青天”。我们现在经常听到一种鸡汤:运,是成功者的谦辞;命是失败者的借口。

  我认同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赞同。就比如我在学政治时候突然有了这样一种感悟。当时学到近现代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在革命曙光出现之前,莫不失败了。是他们不够努力?只不过时也运也。

  这里我把“时也运也”看作是“选择”,他们选错了有关“革命”的各个方面,所以不能顺应客观的时代潮流并导致最终失败。当然,时代趋势的把握也要看时机成不成熟,时机尚未成熟或者根本还未显现,如何去把握呢。

  这就不得不说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的胜利正是吸取以往所有“尝试”的经验教训之后做出的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它出现的时间就很恰当。使其拥有了很好的客观条件。而胜利的主观条件仍然是无数人民群众的“努力努力努力”——无比艰辛!

  总之,在这里,我想说,考研要想取得成功,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你通向成功的路径,而且没有捷径!但前提是你的“选择”正确。选择就是“前进的方向”,方向都错了,你越努力就离你的目标越远。这里的“选择”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

  总之,选择自己满意又能达到的就很好。举个例子,有的人选择了在其他人看来可能不是很看好的目标院校,但是当事人很满意又能找到充分的资料信息,再加上付出俩三月的努力就考上了。类似这样的考研例子有不少。

  这里要说一下,不要以为别人只学了两三个月,你就觉得别人并没有多么努力;这两三个月也是很拼很努力的,更重要的是有效率。而且别人在择校方面思虑周全,信息充分和资料充足,后面自然事半功倍。

  但是有的人选择的目标院校找不到资料,自认为凭借自己本科四年的专业素养,就把目标院校指定考试书籍掌握住就OK了。结果努力了十来个月大半年也没考上。这就是你努力的方向根本就不是人家目标院校想要的,你学习的内容也不是考试要考的范围,失败自然而然。目标院校虽然指定了几本专业课书籍,但是可能并不会考或者说考得非常灵活。

  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真题,最重要的指导人就是已在目标院校就读的前辈。这两者都没有,光知道考试指定书籍,对于选择那些出题灵活的目标院校的学生来说,考研要取得成功是非常有难度的。学习复习过程中也会非常累——身心俱疲。

  由于信息匮乏,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尤其到了复习后期,这种怀疑和不确定会更折磨人。所以,选择真得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考研不只要求努力,不只是一场知识储备战,信息战也很激烈。

  在初期“信息战”中取得好结果的话,非常有助于之后的复习。就有人因此只复习了一个月,就考上了自己的目标院校。当然,这种人往往有较好的英语功底。毕竟,英语是需要长期投入的。

  人们往往主观上倾向于成功者所说的“运”就是谦逊的,失败者的“命”就是在找借口。但是不能因为失败者的失败就否定了他的努力。如同近代救亡图存的那一批人,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努力亦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

  失败者固然有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是不是所有的失败者都好比麦格雷戈的X理论中假设的人那样:懒惰,不知进取,只要无人监督就伺机偷懒。只不过当我们遭遇失败的时候,最好作内部归因,就是要从自身找原因,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吸取教训,在以后争取避免失败;同时少作外部归因,最好不要认为失败都是外部原因造成的。

  因为我们往往很难能直接改变外部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这大概是这句话——运是成功者的谦辞,命是失败者的借口——盛行的原因。

  ►第一次研海大战

  一战复旦:英语68,;政治67;社会保障103;社会统计109,总分347.

  犹记得一战是从2016年4月初开始的。四月初择校,没有过多思量就选择了复旦大学。复旦社保专业考研难度还可以,看了上一届的录取统考人数3个以及录取分数线,觉得自己可以挑战一下。

  后来我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非常有限:四本指定专业课参考书、一份社会统计学真题。是的,我没有社保真题。但当时我觉得自己就学这个专业的,没有真题也无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想法真是愚蠢到家,真不知道我哪来的迷之自信?

  没有真题就无法准确掌握考试范围和命题要点。真题是万万少不了的。而另一科是社会统计学,复旦考察的有难度,有些内容我没有学过,只有自己看书看资料自学;然后好不容易找到该校社会学专业一位前辈,从他那里买到了一份社会统计学真题,这份真题也研究了五六遍。

  客观地说,这门科目的确是有难度的,考过才知道。还有社保才得了103分,起初我十分不解,虽然没有真题和资料,但因自己本身就是学这个专业的而且考试题目也不难,都是基础概念理论之类的。虽然该校指定的那本书内容很少涉及相关概念特征原理等内容。

  但是凭借自己四年所学感觉自己答得也还好啊。后来才知道是答题不够全面,所以扣分严重。比如名词解释不仅要答名词含义,还有特征、原则、相关概念区分等;简答“两个概念或理论的区别”,不只要答二者的区别,还要答出其中涉及的相关名词的内涵以及二者包含的相关内容等。

  总之,最后的成绩未能达到院校分数线要求。

  一战复旦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是很痛苦的,之前说了一战是从4月初择校,断断续续开始学习。单论学习的全心投入程度就从5月算起,那么一战考研也历时8个月。这八个月真是一言难尽。

  最痛苦的时候就是七八月份的时候,非常热特别热很热,在图书馆三楼没有空调,每天坐那儿汗如雨滴,后来我带一块毛巾专门用来擦汗。事实上,那时候的学习效率很低,太热还要不时地擦汗。而且因为久坐,臀部闷出水泡,特别痛!

  椅子也只敢接触一点点,非常有碍精力集中。在最热的时候,一些考生都不来图书馆了。其实,不来或找其他凉爽的地方(很难找)是明智的。而当时的我就特别傻,每天都去“汗蒸”。有时候我这人特别轴,不知变通。

  后来就在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抓住机遇搬到一楼(有空调凉爽)去了。除此之外,最痛苦的就是学习资料匮乏,所以常常怀疑自己,也常常害怕自己这么努力学习的内容可能并不是目标院校要考的。后来,果不其然,果不其然啊。

  那个时候每次或怀疑或害怕,都赶紧告诉自己不要想太多,抓紧学习吧。就把那四本参考书看透,不信还能考出“花”来。其实,一战期间也通过考研帮联系上了一位复旦社保在读的前辈,但是,向她请教时,她只是说,“我就是看了四本参考书,然后也没有真题什么的,我真是因为运气好,本来没录上我,后来缺额一个,总之我就以总分348被录取了。”其他人都考380+。

  后来我也请求她帮我问问其同学有没有真题,得到的答案也是没有。我猜,应该是早卖给其他人了。最终我就这样度过了一战复旦的艰难的“战前准备”。取得总分347,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位前辈那么好的运气。也是一战结束后一段时间,我从一位考上的竞争者那里了解到,她有真题也有资料(她说自己很早就从学姐那买到了资料,我后面4月份去找资料就已经没有人再给予回应了),然后复旦17年社保专业统考只录了她一个人。

  最后的最后,我认识到,是我自己当初选择错了,既然搜集不到这所学校相关信息就该立马换一所学校。况且该校所考的统计学比同专业其它学校都要难一些,又有我没学过的内容,这些琢磨思量都煞费人心。而只有我意识到这一点,才使我以后二战要弥补这一缺憾。失败让人痛苦,使人难忘。

  但是,如果时光倒流回16年的春天,还是会选择复旦。那个时候的我就是那个想法。我说过有时候我这人特别轴,不撞南墙不回头。

  当我一战失败的时候,其实身边没几个人来安慰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仅有的几个,还安慰的一点也不走心,安慰别人至少应该站在别人的立场、心态来看问题吧!结果安慰我说Ta虽然考上了,但复试还有许多事好烦哪不想去上了。听了这样的话,我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我知道她们的安慰是好心,可惜不走心,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劝慰别人。也许是看我每天照样嘻嘻哈哈的,以为我并没有那么在意。其实一战失败是给我心上划了一刀,不是矫情,如果你体会到自己第一次积极主动地做一件事却失败了那种痛苦。况且我还经历了调剂,从3.17-4.30我没有一天不被拒绝。

  要知道,调剂系统虽说开一个多月,但实际有效时间最多也就一周。可以说72小时之内没调剂上基本就没希望了。可是我觉得,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你就不知道什么叫绝望。二十多年的人生中所遭受的“拒绝”在那一段时间达到顶峰了,可以说这是我一小半人生第一次遭遇重大失败和挫折。

  因为之前都是得过且过,随波逐流,自然顺风顺水。我以前对学习无感,只是会听老师的话,做该做的功课,拿“鞭子”抽我,我就学一学。从来不会主动学习,放假在家就是玩玩玩。我妈经常说,“你这上的什么学,回来就知道玩!”我一直想着,学校才是学习的地方,家里就是放松玩耍的地方,学学玩玩学学。

  高考前放假两天就在家里玩。从来没想过“挑灯夜战”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只能说我上了一所好大学,遇到了一群积极进取的室友。一开始也就是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还没激发自觉学习意识,而且大学老师又不会像中学老师一样鞭策你学习。

  等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就拿个讲义在那粗略地背了背,然后大部分时间还在玩。但是舍友们都背书去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最后没有拿到大一学期的奖学金。之后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自觉自动地认真背书了,不是光看重点讲义,而是回归课本,系统地全看。大学基本就是到了期末考试就好好背书,平常还是以玩耍为主。

  永远都是那句话:学学玩玩学学。而且大学期末努力背书取得好成绩的最原始动力也就是奖学金。其实起初我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并没什么规划。正是大学期末这种拼命背书——这种一遍一遍反复背书,吸收内化,是枯燥的但又是丰富的。怎么说呢,就是一想到又要背书了,厚厚厚一摞书,就想吼叫:“好烦呐!”但是一旦开始了,沉浸在背书中了,那种知识层层递进,逐层展开的感觉太美妙了。

  正是它起先的枯燥反而衬得这种美妙更加难能可贵!而且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总之,这种学习的感觉就像一种瓶颈,一旦摸到了它冲破了它,境界就会到达一番新天地。比如,以前的我,如果没有老师督促我,谁会去背书做题学习!

  但是,要知道大学老师是不会管你学不学习的,你是成人了,不会有人再手把手一步一步督导你该怎么做了,该自觉了。也正是大学里每一次的背书,让我越来越想深入学习自己的专业及其相关方面,亦愈益清晰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就是深入研究自己专业相关方面。因此,于我而言,当我自发主动去做一件事,却没有成功,真得很痛苦——痛彻心扉吧!

  平常人前还是插科打诨幽默搞笑嘻嘻哈哈,但是一旦一个人安静的时候就会很难受,哭过很多次,嚎啕大哭默默流泪抽泣哽咽总之是各种哭。有几次是在浴室里,淋浴哗哗啦啦的流着,我哇啦哇啦的哭着,哭得喘不上气——就是太难过了。如果是没有努力而失败就不会这么难过,就是因为考研这一年过得很艰辛,然后又是这么个结果,总要给我时间让我把情绪都哭出来,宣泄掉。

  后来即使时间过了很久,如果一遇到不开心的事,就会想到这次的考研失败,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扯到这种痛苦,就会想自己为什么这么差劲……各种怀疑否定自己。的确,只有在摔倒的地方站起来,这种痛苦才能被消弥,才会成为日后想起来的“会心一笑”。虽然刚摔倒的时候要躺一会儿……

  因此,我必须要二战并取得成功,不然这个痛苦它永远不会消失,永远都会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复现。之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许多人说,如果你考研是因为自己没努力而失败,那么不再来一次的话将来会后悔。我并不赞同这句话。试想一下如果我没努力,那就是我并不是很想做这件事,就是去打酱油,当作丰富人生阅历了。

  那我很可能不会进行第二次。因为之前并没有付出努力,也就不会那么不甘;我一直认为第一次努力了又没有学上再加之过了国家线,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达到国家选拔研究生的最低标准了。那么我会觉得如果就此放弃,十分不甘心,将来会后悔!所以才选择二战。

  后来,我总结了各种情况之后稍微修正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后果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一些第一次“打酱油的”考生就此罢手不再考虑第二次;另一些原本是怀着侥幸心理去打酱油的却在经历后选择重来——好好努力的重来;剩下的一些就是付出良多努力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有学上的人,这群人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再拼一次,他们的心理沉没成本最高,最不甘心就此放弃。

  ►关于一战后的调剂

  事实上,落第于目标院校已经使我痛苦不堪了,如果调剂成功倒还有个安慰。可是啊,没想到调剂面临的只是更深层次的绝望。相信许多考研党应该在网上看过前辈们发布的调剂帖,里面都说要积极主动地联系学校联系老师,要会灵活地通过电话挖掘自己想要的信息等等。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过调剂的人我想说一下,我曾积极主动地电联各个学校和老师,国家线以及调剂系统开放之前,得到的答复千篇一律为:“等分数线出来之后再说”;一直持续到调剂系统开放之后,答复开始转变为:“按程序来,先填上调剂系统吧,到时候学校看情况”。对方无一不是在说完话后立马就挂断了电话,根本就没有给你套近乎挖掘有用信息的时间,甚至有很多学校是不接电话的,任你打它千百遍,不接就是不接。

  除此之外,我还发过40多封邮件,得到回复的也就寥寥几封,依然是类似上述答复一样的非常官方的话。鉴于上述情况,我真得非常不明白为什么我和身边其他疲于调剂的小伙伴们遇到的情况根本就不是前辈们的调剂贴里所说的那样!难道是因为报考专业的差异?又或者倒霉地正逢2017年是史上最难调剂年?再或者是因为2017年是考研史上第一次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划线?乱调一气?

  是了,2017年有多少考生在往年都是能调剂上的却在当年没学上?有多少院校临时压缩全日制名额致使考生被迫调至非全日制?总而言之,关于调剂就是努力到绝望。打电话发邮件,该做的都做了。就是没亲身去院校求见,我觉得这个很冒昧很尴尬吧。

  贸贸然去了也不知道找谁呀?除非有接头人也就是有直系或旁系的认识的前辈给予指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而我调剂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自己高不成低不就,本身分数很低,还要求诸多。不甘心啊不甘心,自己理想的学校是目标院一类的,这大概就注定了我要二战的命运。

  最后,关于“一战”,我大概考了次假研,调了次假剂,因为我都没有被面试过。然后就是眼都快哭瞎了吧,有一段时间是白天正常上班(那时候正值实习期),下班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哭哭哭。总之是,哭了很久……

  ►第二次研海大战

  二战人大:英语67;政治67;620学科基础112;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137;总分383。

  二战是从2017年八月份正式开始的,历时近5个月。前面也提到鉴于一战的“缺粮少弹”的境地,二战的话,定要致力于避免之前的问题。一定是选择自己可以找到充分资料,充足信息,并且有人指引的目标院校。

  所以,最终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但在选择学习场所时考虑了良多,最终选择了家乡的信阳师院。因为,师院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有很多考研自习室,是属于那种私人经营的自习场所,有空调,供热水且冬暖夏凉,一个月80元。

  这点真是考研学子的福音,要知道其他很多学校包括我母校在内,考生抢自习座那叫一个激烈!当年一战时就想:学校附近怎么没人经营出租自习室呢?没想到信阳师院会有。就冲这一点,我就决定在师院附近租房备考。

  随后我和两个考研的小仙女租了三室一厅一卫的房子,一月一人200,水电均摊。2017年7月30号来到所租的房子,只一个字:脏。除了床和几个破桌子,真的都是破桌子,就没有别的了。

  头皮发麻,想着这种情况要清洁到什么时候。但是没办法,只有埋头擦擦擦。小伙伴还没到,就我一个人,四周安静得忍不住流泪。想想自己怎么到了这种境地,二战真是苦啊,主要是心理方面的苦。又一次后悔自己调剂时的高姿态,随便调个学校去上不就OK了吗?不然又何苦再一年?虽然如果时光倒流估计还是高姿态。

  呵呵,因为原先的目标院校定的比较高,这一时半会儿心理上也下不来呀。诶…最令人生无可恋的是,下楼买了一双拖鞋,回去一看两只都是右脚穿的,还得去换,生活为什么那么苦啊。

  因为二战刚刚过去,还很刻骨铭心,所以就具体讲一下二战的若干细节吧。7.29来到租的房子,31号包括自习座都收拾妥当。8.1正式开始学习,第一个月就是看一遍专业课和复习政英。9.1开始专业课背诵,每天基本时间安排6小时背诵。上午和晚上是背书时间,下午时间复习英政。

  10.29结束第一遍背诵:背指定课本,边边角角都不放过。随后10.30开始第二遍背诵:结合课本重点,背各科笔记讲义,每天时间安排7小时(比第一遍多一个小时),改为上午和下午背书,晚上复习英政。

  11.17下午4点结束第二遍背诵。随之开始第三遍背诵:每天时间安排7小时+,重新回归课本结合真题,更加重视框架体系的构建以及核心知识的记忆,12.7号上午第三遍背诵完成,这一遍是一边背诵一边简要默写体系框架的,所以花费时间较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个就相当于粗略的过第四遍专业课。

  接下来暂停一周专业课背诵,12.7号下午开始全天背诵政治,熟背2遍之后,12.13启动专业课背诵第四遍。同时12.13是二战过程中的第一次开启【全天】背书历程,之前一天中要么是下午复习英政,要么是晚上复习英政。总共花了一周时间,也就是在12.20晚背完第四遍,实际来讲算是第六遍过专业课:1遍细看+1遍默写课本框架和重要知识点+4遍背诵。最后在12.21至22期间做了一套政治题,背了两篇英语大小作文。

  事实上,这5个月中,其中8.18回家,在家呆了一周,8.24返校学习。整合起来算是7天没学习,还有就是适逢国庆节(里面包含中秋节)共休息玩耍放松了3天;然后就是10.24休息了1天,10.29休息0.5天,10.6下午回家现场确认,10.8号返回,共计耽误2.5的学习时间。

  总之,不算这些休息放松时间,以及由于主客观原因学习不在状态的时间,有效学习时间共计4个月。这整整四个月的学习是高效而又投入的。前两个月早上6:10起床;中午11:30吃饭,看看新闻,刷刷政治题;12:50—13:40午休时间,之后开始下午的学习,每隔一个小时设定一个闹钟,提醒自己时间的飞逝,使自己始终保持紧迫感。

  下午6点去食堂吃晚饭,然后整个晚上都是是背书时间,22:10回到住的地方,洗漱之后,一般都是在23:30之前睡觉,有时候晚上洗头就在近24点才睡。进入十一月之后,起床时间调整为6:30。最后一个月开始全面调整作息时间,也就是第三次时间调整。

  6:30起床准备学习,12:10午饭时间,半小时午休,17:00晚饭时间,23:30休息。总体上看,这四个月是以“6:20—23:30”这样一种作息时间来度过的。我每天一共设定12个闹钟,每天的学习时间都卡的很严,以便使自己一直是紧迫有计划的。因为仅八月才开始学习这一点就足以使我保持紧迫感了,这样下来每天精神高度集中,效率很高,但是也非常累;每天都感到异常饥饿,一到吃饭时间就会很开心,终于可以放松一下的感觉。

  在二战学习期间,由于压力啊,或者其他一些烦心事等等一共哭了5次。其它很多时候都是紧锣密鼓忙忙碌碌积极拼搏的,没有时间伤春悲秋。

  我二战一开始学习的时候会像一战一样犯困,早上会犯困,晚上也会犯困,但基本感觉困意来了就忍,采取一些别的抑制瞌睡的做法,比如听纯音乐(边听边看书),喝茶、咖啡之类的。然后一周的时间过后,困意已经很微弱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今年主要我有强大的目标激励,该有的资料也有了,每次我都跟自己说,这次再失败真得就…,所以我起码得利用好这些资源,把它们都完成了,都掌握好,才能无愧于心。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问自己:感到内疚吗?如果没内疚那就没有浪费一天,反之,就警惕为什么自己觉得内疚了。

  就因为二战的这种“紧绷”,导致这四个月学习起来极其精神,同一自习室的同学基本早上都会睡一会儿,他们感觉到很困,不眯一会儿不行;我一战的时候也是,有时候困得站着都能睡着,大脑根本不吸收任何知识点,虽然强撑着不睡但这个时候的学习效率非常低。然而,二战的我也不知是怎么了。

  每天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点不困不说,午休也经常睡不着,都是硬逼自己睡不着也要闭目趴着。可以说午休很少休息好,但是晚上也没因此而犯困,依然效率奇高的学学学。难道是因为二战不住宿舍,自己租房一个人睡一间房,所以比较安静,晚上休息得好,因此白天并不犯困?又或者是因为二战开始时间晚,学习周期短,潜意识比较紧张?Ireallydon’tunderstand!

  ►后记之我的想法

  诚然,那些选择航行在考研大海中的的人们,不乏抱有逃避毕业找工作这一现实的缘故。认为读研会比工作要轻松容易一些。我想说,搞学术研究怎么可能会轻松,身边读研究生的同学都在忙着准备考雅思or托福。

  英语非常重要——要想学术走出去,必须会用英语发表论文,让其走上国际舞台。而且读研究生与念本科不同,读研再也没有本科那种天天在宿舍happy的看小说视频的美好时光了,只能偶尔这么放松一下下,读越好的大学越是如此。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念武汉大学的人,他还在读本科呢,感觉他上了一个假大学,他课表满满的全是课,晚上也有课。

  主要是就算不念研究生,我们也老大不小了,该成熟了,不能时时刻刻想着玩,总有自己的责任要承担。该玩玩该学学,该放松放松该忙碌忙碌。区别是自己选的路就算是爬着也要继续完结它!我身边有的朋友选择了工作,开始的时候也很艰辛。

  就是说如果你在进步向前进,必然是觉得艰辛劳累的;而如果你停滞不前乃至退步,必然是觉得轻松容易的。任何进步都犹如逆水行舟!不论选择什么,我们都要有个经历的过程。要相信时间的力量,厚积薄发。

  ►具体复习经验

  ●关于英语


  买齐历年真题(05-18),不是买那种像书本一样翻页的题册,而是买那种同正式考试时一样的套装的卷子式的真题,不贵,在淘宝网上十几块钱就买到了,一套一套做完,做完一套就听视频讲解。按照完型、阅读、新题型和作文分版块听课,我听的是商志的完型加阅读(打基础:在做题中背单词,溜溜的)+何凯文阅读和作文(快速做阅读技巧和作文思路)。

  这里要说一下,商志是把阅读真题一点点讲,所以一篇听下来非常费时间,但是坚持下来之后词汇基础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他讲技巧还欠缺一些。而何凯文前期的阅读理解讲的太快,他不是一点点细讲,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会觉得跟不上,因为刚开始接触考研英语的时候,有些人词汇量还是个问题呢!但是后期何凯文老师的五夜十篇非常棒,是一篇一篇一点点仔细讲的,一定要听,受益匪浅。

  然后可以买一本唐静的《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对照自己的翻译查遗补缺,对提升翻译水平有很大帮助。至于考研作文,我是跟着何凯文老师一路到底的,我觉得他讲的作文课是目前为止我听过的最好的,让我觉得其实作文是最简单的,只要你脑子里积累了足够的思路和语料,写起作文来溜溜溜!

  不用担心雷同卷,不可能雷同卷的。我平时也从真题中积累绝佳的写作长难句,反正我词组和句式一共积累了两个本子(A4纸一样大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背真题范文,真题很有用会反复考。比如17年的漫画作文,可以从榜样的角度写,跟2016年一样,有的同学直接用了背的2016年的作文范文,词句同义替换一下就考得很不错。

  所以,起码要背近十年的真题作文,而背了那么多篇是要你综合运用并结合积累的词组句型同义替换,不是要你一字一字地复制。千万不要听某些老师说,“英语作文考前给你写好模版,你背完,自己在考场根据考试作文主题词填空。”当然,这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是可以的,因为他们英语水平确实要高,自己写的句子还是有水平的,填上去也很契合。

  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同学,自己写的句子什么样心里没点数吗?简直就是中小学生水平,你想啊你填的句子和模板相比,你是觉得老师瞎吗,还是觉得阅卷老师(博士级别)是傻子?看不出来这分明就是模板生搬硬套!

  所以建议平时多注意积累短语句子。用何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注意积累语料。这个并不费时间,就是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背一点,关键是坚持每一天。

  总之,英语是要花费时间的,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同学。我特别反对基础不好还一上来就寻求技巧,要明白,技巧是在你基础牢固之上的“锦上添花”。本身基础差的一塌糊涂的话,给你什么技巧也没用。试想一下,连文章单词都不认识,那些技巧能完全发挥出来作用吗?高楼大厦平地起,脚踏实地吧!

  ●关于政治

  我是深度阅读肖老的精讲精练,每精细阅读一章就做一章肖老的一千题,这个主要是基础,不难。后期再买背诵小册子,好背诵重要客观题知识点。

  实际上,客观题基本依靠多多刷题来应对。一千题做熟之后,有余力的话可以做一下任燕翔的1200题,然后就是历年真题,必做。不要觉得政治历年真题无所谓,因为重要的知识点会反复考。

  况且多做真题,也有利于把握真题给人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培养考场做题的思维。至于主观题,我就是背诵任燕翔的主观题应试宝典,一个很薄很小的册子,是保证在后期所有预测都不准的情况下,让主观题答题时不至于崩盘。还背诵了任燕翔最后预测的四套卷以及肖四。背诵的这三本书听起来很多,其实三者有许多重复的内容。很好背的,用一星期背了两遍。

  总之,政治主观题拉不开差距,拉分严重的是客观题。但是我了解到很多同学都是后期全力投入到政治,前期很少投入甚至一点也不投入。这对客观题的掌握非常不利。建议最迟9月份开始看政治,过一遍精讲精练,多刷客观题和真题。

  最后再投入到主观题上面——背背背。这样认真学一下政治,至少可以保证拿到一个65+的分数。总有人说,短短时间哪能做那么多?可以,只要你注重效率,把你该学的列上日程并高效地执行。

  ●关于专业课

  人大初试就是四本书,书本最好用最新版本的。我看的是这四本:张成福和党秀云《公共管理》(目前就这一版)、谢明《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方振邦《管理学基础》(第二版)和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还有就是如果学有余力的话,就看一本关于社会研究方法的书,随便谁的自己觉得好理解就行。

  因为近年出题都会涉及一点研究方法方面的内容。再者就是要找到历年真题,结合真题看书,基本上就知道考试范围了。事实上,四本专业课书本一定要背熟!我的感受就是人大出题知识点细碎,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你觉得不值一考的它反而考了。

  反正这四本书基本是要都背的,要背的内容是真多,不是只背历年真题考过的就行。因为每年会出以往没有出过的。然后招生了13年,书本内容基本上都是要背的。可以说,没有什么重点不重点之说的,所以需要下功夫去背。

  最后,关于四科学习时间的分配问题,不仅要考虑自身专业课的学习紧张与否,还要考虑自己哪方面欠缺的厉害。对于短板的那一块要多付出一些时间去弥补。总之,专业课300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给专业课的;同时要保证四科都不拖后腿。毕竟考研录取不是只看总分,科科都得过线!

  ►关于考研报班

  我觉得随便吧,可报可不报。无论选择报班还是不报班,二者都有利弊。报班可以了解一些稍显“灰色地带”的资讯,同时考研老师课讲得非常鼓舞人心,每次听完课,学习就充满斗志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但是弊端就在于,报班会打乱自己的学习节奏,因为课程安排不定。而且说实话,去上课挺费时间的,不如自己从其他渠道听录制课,还可以加速听,节约很多时间。我是一战的时候报了一个政治面授班,目的是要了解考研大概是怎么一回事;也因为一开始一无所知,为了避免使自己过于慌乱吧。

  然后二战时就没报班了,因为已经知道考研这件事的大概章程了。其实现在考研界存在很多乱象,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辅导班,同时也存在着素质参差不齐的辅导老师。而且,有很多考研老师讲课很棒,但是在全国并不出名,出名的老师也就那么些。我个人觉得学英语就跟何凯文老师,而学政治就跟肖秀荣和任燕翔。

  而我最喜欢伍文华老师的讲课风格。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历史学博士,他只在高联(山东考研机构)讲面授,没有视频。能听过他的课,真是一种幸运。史实从他嘴里讲出来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人听得津津有味,每次轮到上他的课,都觉得上不够。直到开始二战,他讲过的课,还在我脑海里留有深刻印象!因为伍文华老师,这个面授班也算值了。

  但是二战时,我还是选择了不报班,因为会耽误时间也会打乱自己的复习步骤(尤其是我这种对按计划办事有强迫症的人,节奏被打乱就会觉得好烦好烦!),而且面授课时间不固定,一上课就要耽误自己的进度,况且上一次课要两三天,又不能加速听。

  其实我觉得很多人买盗版视频课,一方面是因为便宜,更大的原因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听课,而且还可以加速听。人家需要花三天时间上完的课,如果足够高效,你一天甚至半天就听完了。最重要的是不妨碍自己的学习进度!

  总之,学习计划和方法各种各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关键就是自己用起来要有效果且有效率!

  ►尾记

  2017年12月份之前我始终有这样的想法:[大多数人还是注重结果甚于注重过程。我也不能免俗,大多时候我们都倾向于接受成功者的言论。所以我所有学习的总结,当我成功之日夺取考研激战的胜利之日,就是它们见天日之时。如果我最终失败了就让它静静地待在电脑里,因为不想自己的“血泪回顾”被别人看作是失败者的“牢骚”。

  但是进入2018年1月之后,我改变了原先的想法。即使我最后失败了,那么这篇回忆录,仍然会发布。这篇文字就是当时所思所想,既然把它们记录下来,我也不要因“后来的自己”去全盘否定它。

  考研不容易,很不容易,过程之中会有各种其他事物来搅扰你,每年都有人半途而废。所以,起先要慎重选择,过程中要不断坚定自己,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运气的作用当然也是有的,正如马原所讲,偶然性的背后必然隐藏着必然性。平时好好做人,多积点RP值。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用户ID:实达,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实习小编:玉琳)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
在线客服
精选课程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