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考研经验

人大英语国家文化(二外法语)初复试经验

  【摘要】一开始想先敲个黑板:任何经验帖,其实都非常主观。因为学习以及备考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事情,这一路过来你可能会收到很多相互矛盾的建议。对于适合的人来说,它们当然都对。没有普世的模板,你能做的就是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现在做的也只是给你提供一点儿小思路。

  【我的大概情况】

  先撸个背景让大家做参考。本科西外,专四良好,专八裸过,三笔裸过。平时成绩还行,但基础不扎实,相对口语听力比阅读写作好,所以可能面试会比初试好一些。大三公派出国,错过了二外/文学课/语言学课,直接导致我的法语无比辣鸡,间接导致我选了人大。后面细说。

  15年毕业,在校的时候没有考研(我能说什么呢,鲁迅还彷徨呢是吧),毕业以后大概7月份开始脱产复习,一战335,具体好像是58,62,115,99。当时人大线360,国家线350。直接就没学上了。

  17二战初试364,分别63,60,110,131。文化进了8个,我第7,第8的妹子考了363,差点又没学上了。

  后来复试280,加权以后,最终排本方向第3。吓人的是今年文化居然刷了5个,只录3个,所以还是那句话,差点又没学上了。

  【选校选专业】

  先说学校:

  我以前以为考研基本就是隔了四年的高考,所以最开始听说别人报考北大北外上外人大的时候,我跪了。在我心里面,这些学校,起码在国内,都牛逼的跟什么似的(这个牛逼来自办学实力,更来自竞争程度),于是我特别佩服这些同学,然后默默地定把目标定成川大,它是我本科就想去的学校,而且有文化方向。但是后来发现,考川大的话,初试是三合一的,(文学/语言学/英美概况)都有,然后我就怂了。前面说了,这些课我都没上,自己也没补充过相关东西(非常不应该,我检讨),所有选文学的小伙伴都一脸便秘地跟我说语言学巨难,选语言学的讲文学超主观.......

  我其实是确定要选文化的,但是不太敢考三合一,怕复习时间不够。当时很懵,开文化的学校不多(事实是我也没怎么查过),后来同班妹子考上了人大,我才知道人大有文化,且初试就分方向。这个时候有身边人的经验,感觉可能人大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其实按英专排名人大未必比的上川大,但是,地缘什么的你也懂,一个机会多的地方真的对眼界来说太太太重要了。西安也有很多好吃的(误),但是我确实后悔过本科没去一线城市。没想好报哪里的旁友们,如果不是只为刷学历的话,挺推荐往北上广走的)

  插播一句,考上的妹子当时跟我说人大复试很灵活,考时事,考人物辨析什么的,都不是教材上的。我回来搜了一下回忆题,发现那些人都认识。因为平时喜欢刷微博刷剧刷电影,那会儿感觉,我还挺喜欢人大考题的。毕竟一个学校的题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对考生的期许,很喜欢它传递出来的这种“除了教材你还应该关心世界”的信息。还有就是人大基英单选考词汇,不考语法,对语法一塌糊涂的我是个很大的安慰。

  所以说考前尽量看一下目标院校的真题,看题型设置是否适合自己。基英也好,专业课也好,都要看一看。觉得顺手就上。

  再说专业:

  只说统考

  17年:(复试/录取)文学(17/12)语言学(15/12)翻译(10/8)文化(8/3)

  16年:(复试/录取)文学(10/10)语言学(13/8)翻译(12/9)文化(11/9)

  15年:复试整个外院(学硕+mti+小语种)一共进了82人,具体方向数字不清楚,录取:文学15语言学16翻译12文化7笔译11口译6小语种9一共76,整个院刷6人阿...

  这个是我百度复试/拟录取名单以后数出来的,其他年份,以及推免什么的,你们可以自行搜索,反正大概是这么个意思。(网上真的超多信息,勤搜索啊旁友们)

  划重点:比较这四个方向最后一名的成绩你就能知道,人大四个方向是分开排名,分开录取的。话不好说太满,但是理论上讲,初试你只要考进分数线,复试跟你相关的就只有本专业的同学。

  这里要说一句:文化这个方向,简直渣男。一战的时候觉得自己专业课答的还行,不要脸地估了个120的分。法语政治都不怎么样的我,对文化寄予厚望,结果出来成绩99的时候,真的是原地懵逼。我天真地跑去人大复查了,除了明德楼一日游以外,没有任何卵用。查分的老师笑眯眯地跟我说,“是不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呀”,七舅姥爷都替我难过。

  二战的时候我还想过要不要换成mti,毕竟这个专业课分数让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问题在哪里,很大可能会再扑街一次。后来坚持没换是因为,我对翻译的热情真的不是很高(可能因为我就一直没学好),以及mti的其他科目对我来说又是新的,一战过的优势就没了,于是我很抖M地决定继续磕文化。

  关于今年文化为什么录这么少,之前也有想考的妹子问过我。这个我也挺意外的,看见名单的时候完全是劫后余生的心情。知道它要录这么少我可能都不敢考了,毕竟我怂。

  原因的话,基于分开录取这个大前提,我只敢猜是导师有变动。某个带文化的老师不带了or出国了or最近研究方向偏向文学之类的?虽然今年文化推免确实也多了那么1-2个。剩下的就不在这里猜了...

  至于这是个趋势,还是今年的特殊情况,我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影响因素太多了。18的报录比肯定会受影响。如果单就考试结构的话,感觉学翻译方向还挺生猛的,毕竟人大初试复试翻译分值都很高。然后我一战的时候,小伙伴选的是人大语言学,当时的直观感受是,她的专业课书比我少,复习的轮次比我多....但是!!数量跟难度不对等,要我看语言学我会崩溃。

  所以说真的,这四个方向的录取难度不是那么好量化比较的。摇摆不定的同学我只能建议你按自己的兴趣选。毕竟以后上课,写论文什么的,学不喜欢的会很痛苦。文化确实很庞杂,不可控,但是很有趣(?)决定要考的话,请戳我后面专业课部分的经验。

  【政治备考】

  一战58,二战63,两个一言难尽的分数....只能说觉悟不怎么样....

  论坛里很多帖子都都不太讲政治,但是我觉得这门性价比很高。两次备考我政治都开始的非常晚,这个分数也是情理之中。尤其北京地区政治比较旱,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轻心。

  提到政治好像就总涉及要不要报班的问题。先说结论:线下班不太建议,但是很推荐听网课。

  先说要不要听课:(跟着研究这个科目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老师虐重难点)/(自己对着教材无差别撒网)哪个选项看起来更靠谱高效一些?

  至于听什么课:线下班很多都是大课,体验不好,交通耗人。视频的话,要进度的,用倍速播放器,保证跟直接撸书那种一个速度。

  我一战的时候,研友是二战。战友们都是学霸,敢于直视淋漓的教材那种。他们告诉我,一个文科生怕毛的政治,出大纲以后再买,然后看看大纲再做肖秀荣就好了。我照做了,可是忘了自己的拖延症和对政治语言的反感。于是,我跟着大家9月买了书,然后拖到了10月下旬才开始断断续续地看。也不知道现用的这套政治语言体系是怎么来的,就觉得它效率低下,毫无美感。看阉割过的马哲和大空的毛中特,对我来说就像吃水泥,特别噎。走投无路只能跑去听课。不过当时已经12月了,也没听几节。

  二战的时候直接连大纲都没买。大概也是拖到11月才开始弄政治,我真的是有毒。用的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其实也没怎么看),当时小伙伴给我发了个大礼包,超多老师的视频,我就挑了几个。

  政治不是光背就够了,选择需要理解,尤其是多选。推荐看视频也是这个原因。而且!!!所有老师都熬得一碗好鸡汤,解决动力不足有奇效。

  我的具体操作:马原(徐之明)---史纲(米鹏)---毛中特(米鹏/蒋中挺)---思修法纪(/)---时政(陆寓丰)---后期技巧/贯通(徐涛+陆寓丰)

  思修没有推荐是因为直到上考场前我都没怎么看过,两年都是,就后期大合集的时候跟着徐涛和腿姐(就是陆寓丰)做了几个题。关于这个只能说“嗨呀好气啊”,战拖路异常艰辛。顺便有的地方老师推荐两个不代表都要看完,尝试过后挑自己喜欢的就好。

  然后用到的书:

  肖秀荣《精讲精练》(用来替代大纲的基础教材,听完课,看书,一章一章来,推荐按章画思维导图)

  肖《1000题》(一战做挺多,二战没做完,推荐做2-3遍,第2,3遍可以只撸错题)

  肖《8套卷》+徐涛《8套卷》(掐时间做选择,看看大题,一共16套我貌似做了11套,徐涛没做完,太虐)

  肖《4套卷》+刘源泉《4套卷》(掐时间做选择+看看大题,我还是没做完...)

  客观题:北京主观题普遍压分,客观得分就很重要了!我一战回来对答案,客观38,最后总分58,二战客观33,总分60。1000题是用来巩固精讲精练知识以及打基础的,各种8套和4套都是用来查缺补漏的。不要在乎模拟分数,但是要记得看错题。以及据说如果你一直跟肖秀荣,会觉得他的8/4比较简单,因为跟1000题有很多重复,所以其他老师的卷适当做一些。刘源泉4套我觉得很像真题风格。顺便真题也要做!再顺便推荐一下徐涛和腿姐的客观题技巧课。

  主观题:一战我就背了肖的4套卷,二战直接没背.....当然没背是指没背卷子。12月份的时候发现了腿姐的主观题技巧课,然后按她的思路来的。考前她押了几个大题,都考到了。但是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押题这种东西,每个老师每年多多少少都能押到,但是如果你真的掌握方法的话,押不到也不怕了。去年后期每天去图书馆的路上听腿姐的音频跟着记知识点,到图书馆以后就刚好记住了,直接默写一遍。考前就没那么痛苦了。反正我一战大题像挤牙膏,二战大题就是炫迈停不下来。一战的时候我会上午法语,下午专业课,晚上政治这个顺序。糟心程度逐级递减,配合我的精力峰值。你也可以试试。

  最后,政治就是(理解+重复)。不想像我那么狼狈就不要拖太晚开始。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跟着老师拉线索,看图表,自己做一下思维导图,弄懂以后多搞几遍就记住了。前期花功夫是为了最后几天不那么痛苦。

  【法语备考】

  由于法语基本没上过课,自己瞎搞,一战62,二战60,写出这两个分数的瞬间我都不想给经验了...别祸害了你们...基础好的跳过吧...

  说一下二战做过的事。

  大家应该都会用郭以澄《大学法语考研必备》这本书刷选择,但是上面的题是乱序的,就是考察的语法点是混在一起的。这样子的后期复习效率很低。推荐在做第一遍题目的时候,在题目屁股后面标上它的考察主题。注意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小点。比如所有考关系代词的题,不管是考quel还是qui,它屁股后面都写关系代词。但是像tout这种考查方式多的,也可以直接算一个主题。

  现在做20个题,涉及5个主题,来五张纸,把这五个主题写下来。标题写好主题,然后下面写上今天遇见的关于它的考点,后面跟上题号,不用抄题目,写题号就可以了。以后每次遇见这个主题下的不同考点都写在这张纸上,后面跟题号。顺便这个写考点就是写考点,只写那个点,不用大片大片地抄语法书,用你自己看得懂的话,指出考点就好了。(实在想拓展,后面标记语法书的对应页码)几百个题撸完,你最后会有一个自己的小小语法本(我的也就几张纸)。

  每一页是一个语法主题,每个主题下面可能有5-10个考点(不要试图全面,只写题目的考点,更多的去语法书看),每个考点后面跟着1-3个题号。后期刷题的时候,先看你的语法考点,再按照题号去看对应的几个题。思路会很清晰。

  一战我只做了必备的选择,二战的时候按这样,刷完了必备的选择和部分填空,大学法语四级10年真题的选择,还有一本叫语法800的题。它们之间有很多题目直接是重复的,不停巩固就好了。考试的时候,句子读不太懂都能大概选出答案来。考完初试就丢了法语的我,复试前大概过了一下考点本,那些选择就捡七七八八了。

  再说几点想法:

  1.法语词汇很重要。我二外始终分很低有很大原因是词汇问题。法翻汉看不懂(举例子今年考note,法语里是“分数”的意思,我这个辣鸡当然翻译的是“笔记”,放在文章里完全说不通啊,可是除了硬着头皮瞎写我还能干嘛),汉翻法也写不出来,阅读也累,写作更是憋死个人。(今年还居然考的是这10年来的变化这种题目,真的是总有出题老师想害朕)所以大家起码要背好自己所选教材的词汇。(如果你用简法,42课以后的语法还是要看的好吗,主要是各种表达法,明明都是考点啊)

  2.主观题要用保守打法。二战的时候我是明显感觉自己法语有进步的,但是今年作文/翻译比去年难了一丢丢,外加我在做这些主观题目的时候跃跃欲试地想展示一下我的进步,结果就开始作大死了。一个句子,只有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才能得分,这是第一层级的要求,至于能得多少分,那是第二层级的事。尽量先做第一层。就像一战的时候,因为自己不会,所以尽量都是用的最最最简单的句子,这样对了一句就有一句的分。

  3.补充推荐的书:《巴黎索邦大学语法教程:全新法语语法》(我在图书馆看的,很喜欢)

  【基英】

  一战115,二战110

  这门课我两年都没专门复习,因为没什么时间,但是唯二做的两件事我都觉得挺有用:

  1.一战的时候我看了武峰的12天翻译。前面说了我大三没上过翻译课,所以做翻译的时候就是完全凭感觉,且感觉很缥缈。于是我看了12天,这种速成噱头的名字对我等懒癌有致命的吸引力。事实证明它确实很好上手,当然也很基础就是了。虽然看完了以后我的翻译还是很缥缈,但时不时自己也能注意到类似“中文先总后分”这些小细节。至于大家都推荐的张培基,我在看见落花生那篇的时候就没看下去了,可能因为我真的不喜欢吃花生(拖延+懒)。二战的时候直接没管翻译,今年考到了欣赏自己,据说张培基里有,跑去看了一下大师的译文才发现我翻译的特别社会,各种双重否定用的跟黑人兄弟似的....所以说还是得多读书啊。

  2.二战的时候,前期,我每天都看外刊,经济学人为主。因为莫名的厌学情绪,所以6-11月,我在做的,关于学习的事就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学法语,以及看外刊。每天会精读一小段,(100字左右?)泛读量不一定。因为美国大选,一直在跟着刷新闻,全程吃瓜关注....

  最后关于基英,建议是(练翻译+背单词),我就是不练才翻的又慢又烂。然后第一题的选词填空,感觉就是专八的难度,可我还是有几空不会,呵呵哒。所以最好是早点背单词。(真的要早,后期就算想看都身不由己了)然后完型和阅读都不难,作文也不难。去年作文是中国梦,今年是black lives matter,今年的感觉有点怼文化专业的枪口了,写的挺顺手。但是注意时间一定要抓紧,两年都是20分钟搞作文,急死我了....主要我翻译真的太差劲,要憋好久.....

  ps.一战的时候,我研友考的人大语言学,专业课115吧好像,但是基英83。问题在于,这是我四年同学,我是知道她水平的,语法夯的一匹。这个分数,让我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毕竟主观题的分值很大,只能再感慨一下,运气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818文化备考】

  一战99二战131这科我血泪(废话)有点多你们慢慢看

  考完文化我觉得二战没有一战答的好,主要体现在语言组织,翻译题的发挥,以及不熟悉知识点的分值大小上。二战的时候封完文化的卷子,窗户外头开始飘雪,监考的老师特别漂亮,她笑着说大家都辛苦了,不过都结束了,祝你们平安夜快乐。考场的人都特别开心地回,祝老师平安夜快乐。然后我特么眼泪都出来了,矫情的说法就是,觉得生活真好啊,除了我,和我的文化答卷。当时特别丧气地发了个誓,如果能考上,我就一年不吃肉(如果你知道我有多喜欢吃肉,你就能知道我发这个誓的当下是有多想考上,又是多不抱希望了)。以及是的,还真考上了,从知道进复试的那天起到现在连方便面调料包里的肉丁都不敢碰。每天吃饭的时候都心如死灰,感觉戒毒也就这样了。

  说回一战,试卷发下来第一感觉就是老师在玩儿我。整张试卷特别叛逆,不是那种背了书就能往上搬的类型。但是其实仔细看下来,有的题目也不是不能往上编。不过连编都不知道怎么编的,有两个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一个名词解释,Waltzing Matilda,其他回忆贴都没提到它,因为朱永涛里没有这个东西,大家估计都跟它不熟,所以考完不太记得。本着没话找话的原则,我一本正经地给这个名词安了一个澳大利亚女性社会先驱的身份过去。(matilda=玛蒂尔达这难道不该是官方理解?)出了考场,准备掏出手机查查是哪个姑娘让我丢了这3分,结果一百度我就哭哭哒了。玛蒂尔达不是个妹子,是一首歌,一首澳大利亚重要的民歌。bush culture的重要代表,身份地位类似土澳版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我不太敢想改卷老师看见我的女性社会先驱会是个什么心情。(会不会觉得我很扯淡于是其他题目分也打的不高??)

  第二个地方是简答里面有一题,大概问的是澳大利亚80年代increase political economy的原因,10分。这个题我已经忘了自己又编了多离奇的故事......但是我保证,除了这两个地方,以及填空里面可能还有1-2空之外,其他部分我都尽量认真答了。虽然不是我的最好状态,但是基本东西都在的。所以对完政治选择题的我当时觉得,只要法语争气过线,应该就能进复试(15年复试线345也是个误导...)。

  跳过中间糟心的部分,我二战了。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开始有很重的厌学情绪。一战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朱永涛,也特别喜欢到处找别的补充材料,去食堂的路上会给研友讲英美的部分(考川大的室友需要考英美概况)。结果到了二战的时候,翻开书,有种看柯南还没打开播放器,就被指着海报上的某个人说“他就是凶手”的感觉,完全被剧透了。尽管我并没有把那些内容都记住(明明这才是该做到的),但是我确实对它里面的内容失去了兴趣。

  可能是潜意识里也有些压力,基本就是拖延+逃避。每天去图书馆,但是什么正经的都看不进去。9月中下旬,我还跑了北京一趟,陪朋友玩儿......总之,6-11月,看起来是很长的时间,你可能会觉得不可理喻,但是自制力不强,又有拖延症的朋友应该多少能理解一点。当你身处其间的时候是不太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不过就是温水煮青蛙,明日复明日而已。我每天刷文刷剧发誓第二天一定要开始学习,然后第二天刷文刷剧发同样的誓。拖啊拖啊,等突然醒悟过来的时候,黄花菜都被隔壁老王吃光了。

  11月我开始要死不死地看政治,到中下旬的时候听了徐涛/腿姐的技巧课,喝了他们的鸡汤。然后有那么些起死回生的意思。我开始觉得,这个研究生,我好像还是想考上,并且有可能考上的。于是这个阶段我开始补政治+用之前提到的方法刷法语题。至于文化,我真的还是看不进朱永涛(。。。)

  于是我开始茶余饭后看一些其他人编的文化教材,手边的有:(这里需要高亮,我并没有都看,就是大略地看一下)

  1.《英语国家概况》余志远2005年版只看了英美两个国家的历史部分,然后发现星火那本停版了的文化就是按照它来的。看的时候做了关键词线索图,不是标准的思维导图,按时间和事件大概拉了个简略的笔记而已。注意这个笔记真的很简略,基本上只有最重要的事件名字和补充的事件人物之类,中英文符号图画夹杂,就我自己能看懂的那种,但是后期复习的时候真的是非常方便的。五星推荐你也可以搞。这本书呢,你要是有空就跟我一样补一下历史部分,没空的话看星火就够了。

  2.《新编英美概况》来安方2002年版只看了美国历史的部分,看它的原因是我手里的这本书很新,看着舒服(...)看完以后补充了一些关于美国国旗国歌之类的小点。实质就是看不同的叙事角度,把美国历史又刷了一遍。还是一样的,有空看,没空看星火。

  3.《英美概况》张奎武2008年版只看了一点点英美部分。这本书每章前面会有中文概述,我会看概述,和章节末尾的名词,然后如果见到什么没见过的东西,再跑去课文里看,没有就跳过,总体来讲看的不多。

  4.《当代美国概况》周静琼2001年版广外的老师编的,还有一本是英国概况,那本很棒,于是我就想看这本。但是我手里这本画的太乱了,实在是提不起勇气。

  5.《新编英语国家概况·英国澳大利亚篇》陈德西交大出版这本解决了那个总考的澳大利亚夏季最受欢迎的运动(它说是cricket),以及我也就随便看了一下澳大利亚相关的边边角角的东西。考试不太会考的样子。

  以上五本书,是毕业的时候,从考其他学校的室友那里搜刮来的。一战根本无暇顾及,二战也是抱着瞎翻翻的心态。所以看到的同学不要慌张,你不用都找来看。如果图书馆有的话,看看适不适合你,没有的话不用刻意买吧。

  接下来说正经的转折。12月初,快十几号了已经,我的文化还不成体系,每天东看看西看看,有天就跑去了北外的论坛,发现北外有国别研究。我看了几篇经验贴,在某个澳大利亚研究的真题回忆里面,发现了我们的老朋友------Waltzing Matilda。那个时候真的是垂死病中惊坐起,我突然意识到,老师们不是在漫天随便出题,他们只是挑了不同的教材而已,以及在离考试不到2周的时候,这个教材被我发现了。接下来说我看过的部分:

  6.《美国研究读本》梅仁毅(第一辑)(第二辑)2016年版我当时在基友的学校复习,第一辑她们图书馆有,第二辑没有,于是我只看了第一辑。这本真的超级好看,讲的很细,所以也特别厚。里面有很多往年考到,大家列为超纲的term,比如13年考的entitlement expenditure.这个在它讲社会福利的章节。这本书属于考上了研也要好好研究的那种,或者即便不考,只要对美国文化有爱,就很值得看的。

  举个栗子,教材都会讲大陆会议制定了宪法,但是这本书里会跟你介绍整个制定的过程,(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当时已经81岁了,只想早完事儿早回家哈哈哈)会跟你讲Virginia Plan和New Jersey Plan中间的博弈,农、商届的不同态度,(你就能分得清麦迪逊和汉密尔顿的不同立场,以及罗德岛为什么没有派代表参会了),你就能理解一个刚脱离了英国控制的新政权是如何地抗拒中央集权,但一个统一的政府在当时生产和情感上的必要性,于是三权分立和联邦制就非常牛逼以及顺理成章了。国内不同势力的立场和态度,刚好引出来关于the Federalist Paper的介绍(15年的名词解释)。新中国也好,美国也好,甚至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在一小撮很厉害的人代领着探索前行。Meritocracy就是这样。(它的缺点暂不讨论)

  7.《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梅仁毅2010年版这本不是北外指定教材,但是看完了6,我发现他封底介绍了7这本书。于是我上咸鱼买了二手的,寄到手的时候都快考试了。但是可以说的是往年部分名解这里面也有。比如永恒的土澳夏季最受欢迎运动......

  8.《当代英国概况(第3版)》肖惠云这本教材也是当年室友留给我的其中之一,它贡献的真题有15年打翻一船人的简答welfare dependency+ new labor party's welfare reform policy + modernization of welfare名词解释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judicial independence13年的constitutional reformact2005挑重点章节补充一下是很有益处的。

  9.《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夏玉和2008年版这个基友学校图书馆也有,我大概翻了一下。除了waltzing matilda,当然还有夏季最受欢迎运动哈哈。我觉得如果你看7的话就不太用看它了。这本更深一些。除非你很喜欢澳大利亚。

  6号书我做了思维导图,8号直接在教材上图画了,9号我没怎么太看,因为后来时间不大够了,10号也是走马观花扫了一下。所以说剩下的那不到两周时间里,我刷了这四本书,以及人大要求的朱永涛(没有看教材,看的圣才教辅,并且做了思维导图)。

  对了,朱永涛除了社会文化入门还有一本英美文化基础教程,那本我两年都没看,主要是我手头的旧书涂画太多,看不进去,而且它年代太老了。

  关于这个看书速度我要说一下,首先,最后那几天我是打了鸡血的。每天晚上大概10-11点睡,早上4-5点起。倒不是刻意的,就是焦虑,早上会自己醒过来,为了健康一点我就只好跟着睡早一点。那个时候就觉得,这可能是我离人大最近的时候,老天都让我发现老师的出题教材(之一)了,我不能辜负他。另外毕竟一战学过一遍,对知识还是有一定熟悉程度的,刷教材的时候能快一点。(如果你一战也不要害怕,抓紧点也是能搞好几遍的)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我说刷是真的在刷,不是细致的看,就是类似泛读课老师会让你做的事情。很多东西找到目标信息就好了,全都细细品一遍是没时间的。

  所以说我列了很多书,但是!你不用全都看!找个有它们的图书馆,筛你觉得合适的就好。教材语言合眼缘也挺重要的,毕竟知识点大同小异,谁能让你看进去,就主打看谁,别的用来查缺补漏。

  对了,关于欧洲文化的部分,一战认真看了前面的部分,二战几乎没看。一是因为近几年越考越少,自己本身不太重视。二是因为我当时沉浸在英美澳的海洋里,已经把它忘记了....所以我有多蠢呢,蠢到今年考了20世纪modernism,我不会。(现代主义听着好像还挺常识的?可是我一点都不知道)可怕的是这个问题20分啊!!不会也要硬凹!!(答题当场还挺绝望的)于是我只能描述20世纪的世界局势,一战,十月革命之类的,这种社会动荡时期很容易出现社会思潮的变革嘛,以及我还犹豫了好久要不要写二战,因为我蠢到不知道这个现代主义的终止,后来想想还是写了。总之我连现代主义的特征,代表作品之类的都没写,就扯了一堆有的没的世界局势,不知道最后扣了几分。(所以说,题目不会也尽量把知道的写上去)

  然后还有一题,美国两党在福利政策上的立场比较。这是一战也有的题目,当时我就按照政党阵营很广泛地答,就是民主重公平,共和效率高那一套。但是二战的时候,我发现梅仁毅上面的知识都没用上,我很气,看那么多不能白看了。于是就把美国研究里面讲到的关于不同总统执政期间的福利演变都讲了一遍。民主与共和的对立并不是那么鲜明,但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区别跟当时的社会实际和领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扯了罗斯福,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里根,基本上就是20世纪以来捋了一遍。我觉得这是我整张试卷唯一可以证明跟其他考生不同的题目了。(而且我猜它起作用了,因为我其他题目真的答的不好)

  今年的题型变了,前面没有填空。我的整个时间非常紧张,最后的翻译感觉自己真的是已经不知道自己在逼逼什么了,字都快上天了。然后名词解释的语言非常弱智。都是没什么逻辑的小短句。能考这个分数,我觉得跟上面这个福利政策的题,有很大关系。(之前也有学姐猜过了,改卷的时候应该是有调整的)

  以及你可能会说我二战看了很多书,所以才考这个分数,事实是看了记不住的.....很多东西模模糊糊......所以旁友们,重复很重要!!!重复到你熟练为止。第一遍看的时候不要闲麻烦,做笔记,画思维导图,后面就复习笔记就好了。

  最后是一点点下饭的推荐:

  1.《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约翰·赫斯特著/席玉萍译一战的时候看过的书。是的,名字非常的机场畅销,但是内容真的很棒。作者是土澳的一个老师,书的内容本来是他上课的讲义,书里面对欧洲文明的基本元素有十分深入浅出的阐释。配合欧洲文化入门食用极佳。网上电子版很多,搜一下就有。

  2.Crash Course:US History/U.S.Government and Politics Crash Course是YouTube很有名的up,JohnGreen和Hank Green兄弟做的一系列速成课。他们做了很多科目,跟专业课相关的主推这两个。画风很萌,叙事有趣,信息量大,John Green很多时候言谈透出的世界观很棒。网上貌似有零散的翻译版本,最全的翻墙去YouTube看,跟不上的时候,打开CC字幕就好了。

  网上资源真的特别多,各种公开课和记录片,学不进去的时候,或者想对某一方面深入补充的时候,都可以去看。

  好了,就说这么些。(感觉我已经讲了一辈子那么久啊)

  【非应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先说报考点:

  按照政策,非应届生需要在(生源地/工作地)报考。生源地不说了,说一下工作地报考,也就是非生源地的异地报考。我上班年在北京工作,下半年在西安备考,然后户籍并不在西安.....总之,西安要求的是:1.本地的工作合同2.公司开具的工作证明3.近6个月工资单。具体要求各省市有不同,比如四川,还要求你交社保证明什么的,再比如云南,就什么都不用,管你户口哪里,直接去考就是了.....另外这个东西也在随时间变化,一战的时候工资单只要3个月的,到二战它就要求6个月了,搞不好马上还需要社保之类的,所以说要随时关注,提前准备。这个东西非常折腾我懂,这里也不好说太细.......有问题的可以单问我。

  然后说学习地点:

  往届有一点不好就是很多都孤军奋战。不管有没有研友,请去一个大家都在学习的地方备考。学校自习室,图书馆,省市的图书馆等等。有选择的情况下,可以试试租大学里的博士生宿舍/研究生床位等等。价格低,学校有食堂,能顺便解决吃饭问题,省很多时间。直接去人家校园里逛,墙上找找小广告。一般都会有这种租房,甚至出租学生卡的。一战到二战,我没少住基友的家和宿舍,最后跟要考公的小伙伴出来租房,买了别人的学生卡就去蹭图书馆,蹭食堂。最后我室友公务员上岸了,我上研,最近两天我们宛如两条失去目标的死狗,所以我这篇经验贴也才拖到现在.......

  最后说心态:

  二战压力很大,我长时间的厌学很大程度上也是压力作用的结果,所以希望你能调节好压力。累的时候跟朋友家人扯扯淡,看看政治视频。其他鸡汤暂时不灌了,说一点立竿见影的。那就是....运动!身体状况对心理影响是超级大的。一战的时候也是在考前两周,我牙髓炎,做完根管以后有点感染就开始发烧,后来又跟着感冒,到考试那两天还没好。那两周我瘦了13斤,把考研期间吃肉养的膘都减下去了(生气现在胖回来了)。总之冲刺阶段整个人很萎,几乎没能好好地学习,那个时候已经不想看书读研了,只想活着(。。。)决定二战前倒是常常运动,就是那种,跑完步,做完无氧,流着汗,觉得老子可以征服世界的感觉。于是才毅然决定要二战(毕竟时间上已经是人家的三战了)。年轻的旁友们,二战的时候你时间都是自由支配的,不像应届可能偶尔还上课什么的,强制活动一下。所以不要扎在图书馆,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整个人状态会好很多。

  【杂七杂八的安利】

  app类:

  1.百度云+Nplayer:把云盘的东西下载“原画”版本,然后用倍速播放器放。我用的是nplayer,听政治课啊之类的可以省点时间,我一般1.3-1.5倍,app最快加到3.5倍,那个时候基本就不是听老师讲课而是听鸡叫了....这个播放器还支持后台播放,所以走路上的时候也可以黑屏放视频,省电,也不用担心手蹭到屏幕突然跳转。总之,很好用。

  对了,视频来源,你可以报网课,实在没钱小伙伴一起拼课,(虽然知识产权什么的感觉不太道德)再没钱的话去咸鱼买,还不行可以去微博关注一些资源博。比如@考研狗一起来奋斗

  2.MindNode:用过颜值最高的思维导图app,非常好上手,当然你也可以搜搜其他你喜欢的。我的专业课真的多亏了画导图,不然那么多东西,我没法看太多遍的。第一次做笔记足够认真,后面复习压力才会小。考前回顾知识点的时候还拿厚厚的教材甚至是不精简的笔记都是效率极低的。答应我前期不要怕麻烦好吗!

  3.扫描全能王:手写的东西可以扫描下来存成pdf,神器。我有时候有些用纸做的零散的笔记会扫描然后归类整理好,方便集中看。

  4.Same:是的,这是个社交软件,很可能会侵占你时间,但是听我讲,里面有个“考研狗频道”,有一堆非常活跃的考研狗。累的时候刷一下,你会发现这种操蛋的生活不是你一个人在忍,能好很多。大家有时候也会分享资料什么的,总之非常有爱。我一战的时候真的靠它打了很多鸡血。二战的时候因为伤心,就不常用了,而是转战微博(微博上也有很多每天打卡的学习博,关注了打鸡血用),但是摸着良心讲,对考研狗频道非常有感情。顺便我当时朋友圈是关了的,就看微博same什么的。

  提神类:

  咖啡因口香糖/咖啡因片/浓缩柠檬结晶/清凉油/小喷瓶:因为我平时咖啡因耐受还行,所以直接上的口香糖和咖啡因片。淘宝搜军用那款,militaryenergy。这个一颗糖含咖啡因100毫克,起效比较快。然后买家评价好多人心跳加快什么的,我没有。所以说要结合个人体质(以及要注意用量,吃之前请百度知乎什么的查好咖啡因相关信息)。对我来讲一颗也就撑顶多3小时,我是最后两周才开始吃的,通常是早上一颗,下午一颗,晚上就开始喝柠檬水,不加糖(即便这样我还是困如狗)。然后我偶尔会跑厕所抹点清凉油,但是这个味道比较影响周围的人。最后小喷瓶,装了水往脸上招呼。(其实多运动,才是保持精力的有效方式)

  文具类:

  1.活页笔记本:文化专业课主题特别多,在活页上记然后再装起来。可以按主题,国别间横向比较。也可以直接刷国家全部内容。反正很灵活。后期有想要补充的东西,多拿一张纸写了插进去就好了,不用撕书,也不用强迫症地烦恼笔记不连贯。哪里不对拆哪里!我用的是方格和空白的,前者方便对齐,后者方便放飞自我。

  2.彩色各种笔:不同颜色标记好笔记,复习的时候重点才明显。比如名词解释,比如重要时间地点人物。顺便提一嘴,考试的时候因为很多人推荐,所以用了百乐P700。我用出墨太多的笔,写出来笔画更软更丑。但是这种东西,字好看的人是不用在乎的,像我这样的想追求一点心理安慰还挺管用嘻嘻嘻

  3.格子尺:政治和专业课都没格子,写字像我一样欢脱的同学可以考虑入个打格尺,毕竟字体不够,清秀来凑。淘宝搜考研尺就好了。我觉得这玩意儿肯定为我文化分数立下了汗马功劳。类似答题水平的前提下,老师看到清秀的卷面什么感觉?你连监考老师的用眼健康都考虑了,多善良啊,还舍得给你扣太多分吗?!这个尺子淘宝分软的和硬的,硬的比较好用,然后它还带那种小木棒,直接用那个打格子,后期也不用擦铅笔痕了。不过不要太大力,我专业课的时候,有一条就把试卷划破了....破了...了...

  PS.有同学问过腿姐,她说这个不会算你作弊的,放心用。

  4.正计时闹钟:微博考研圈子学来的。可以用来掐时间做题,掐时间看书,累计全天学习的时间等等。学习时间可视化,对战拖很有帮助。淘宝一搜全都有。当然你也可以找app代替,但是我觉得这种小钟比较带感。我买的是厨房用那种,买回来自己把喇叭拆了,毕竟在图书馆他要是报时我就呵呵哒了。

  【复试经验】

  复试280

  因为没想过会进复试,所以考完以后什么都没准备;然后又因为拖延症,知道进复试了以后也没怎么好好准备。尽管我一直很焦虑。

  考前看了法语我的小本子,然后找了几篇课文读了一下,因为我的法语真的,连读都读不清楚。(你们看到这里是不是也很奇怪我是怎么考上的)本来还想看一下那个圣经俗语翻译什么的,实在是拖延,没看。专业课也一点都没看过,也是感觉没什么空的样子。复试的时候跟我梦住一起,她是语言学方向的。得感谢我梦一直在鼓励我,因为我真的是超怕法语,导致整个人非常怂。

  然后上午笔试,真题我就不回忆了,论坛有。今年真的不难,没有法语作文救了我一条命。然后笔试的时间还挺够的,这里建议一下,前面解释事件,人物的题,不用写太多,三两句话讲到点就好了。我看见有几个妹子前面写太久,后面非常赶。

  然后是下午的面试。法语面试是按成绩倒序的,所以考了60分的我,面试的特别早。教室外面抽题号。进门以后老师给你对应文章。我的文章大概似乎是讲一个篮球教练的事?中间好像发生了什么,于是他后来换了职业?读的时候一直在紧张我的发音,磕磕巴巴的。读完以后,老师问了3个问题,1是问男主以前是干嘛的,2是问男主后来是干嘛的,3我忘掉了不好意思。总之我都直接回原文念的句子。

  中间还停下来,快速又看了一下,因为之前读的时候没怎么理解。然后完了之后让我自我介绍,我磕磕巴巴地背了自我介绍,老师就开始问问题。让我介绍西安,然后展开有什么好吃的,问我为什么来人大,问我对法国有什么认识。人生最黑暗的几分钟,我真的是在蹦单词,除了磕巴的单词,就是尴尬的沉默和尴尬的笑。(中间余光看见那个负责记录的老师叹气的时候,我差点当场跪下)就感觉在那个考场里待了超级久......特别煎熬.....

  总结,老师人是很棒的,但是当你什么都说不出来的时候,她人再好你也很痛苦....后来发现其实可以看看DELF的口语模拟,YouTube有。

  结束法语出来开始等专业课。专业课就是打乱了来的感觉,我是我们组倒数第二个。

  下午五点了才轮到,其他考场都结束了。先在门口抽题,学姐给你掐时间看五分钟。当时是个小语种学姐,人特别好,还问我是想早点看还是晚点看。我的题目讲的是因为人体移植器官一直很稀缺,所以现在科学家开始考虑用猪的,甚至是专门养殖供给器官的猪。(貌似是最近新闻?)看完我把整个题目用自己的话捋了一下,因为怕老师让我给summary什么的。

  本来今年说可以准备简历,体检完了以后,还去人大打印店打了几份。但是进门的时候我把简历拿过去,老师们丑拒了我。于是我就坐下了。可能时间晚了,只让我读后两段。念完以后问我作者态度(说好的summary呢),然后又问我对动物保护的看法还是什么的,我当下一懵,心说话题真跳跃,就准备开始扯之前工作时候涉及过的非洲野保项目,然后就在我胡说八道地时候,老师打断了我,他说他指的是猪。

  就是文章里这个,说人类用猪的器官我怎么看.......回答完文章问题以后,老师问我是不是文化方向的,我说是,然后全场大笑,我黑人问号脸.........后来问到的问题有:1.为什么选文化;2.给文化下个定义;3.要选的话,会挑文化里具体什么方向;4.说文化就是awayoflife同意吗;5.很多外国妞嫁给中国人,说是因为喜欢中国文化,这个中国文化指的是什么;6.选择人大是有什么样的期待;7.怎么看待culture shock 8.怎么看待明明书本上已经学过了,但是亲身体验的时候还遇到cultureshock9.觉得书本跟实践哪个重要老师们都是问题宝宝啊,连负责记录的老师都抬头聊了一会儿.......

  然后交流过程中还有一些因为我的回答而延展出来的问题,总的来说是那种你来我往的讨论问题的气氛,所以大家不用太紧张。不过中间的老师走压力面路线,一直打断我,这个时候开心地笑回去就好了(。。。)然后不要怕反驳老师,说出自己真实想法就可以,我中间大概还说了觉得国内教材落后之类的话。不过也不要张口乱来,毕竟老师们的段位不是我等能糊弄的。因为不想表现的太cynical,太aggressive,所以有的东西没有说太尽,但是适当的独立和批判还是要的。然后保持微笑保持自然吧。整个过程我还是带点嘻嘻哈哈的,想让气氛轻松一点。

  谢谢你能看到这里,期待能在人大相见。勇敢的少年,快去创造新奇迹!

  (实习小编小谭,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