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考研经验

人大社会学专业跨考经验谈

  摘要:作者跨专业报考人大社会学,在经历了紧张的复习准备后,为我们带来了详尽的备考经验。

  回顾2015年的考研过程,感谢考研论坛的一系列的资料与提示,于是写文回馈,供后来人借鉴了解。

  楼主初试成绩380+,理论132,方法123,英语政治均不甚好,不再露怯了。闲来无事,记录一下我的准备经验。

  我从13年下半年就决定了要考人大的社会学。楼主本科并非社会学,属于跨考,也非本校。当时学习的动力比较小,没有展开系统的学习,只是偶尔看一看书,效率惨的可怜。楼主真正开始学习是2015年的8月5日左右,期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回家休息过累计一个月,也就是到最后考试12月27日,大致认认真真的学习了三个多月。所以,大家现在开始是绝对不用担心时间的问题啦,完全来得及。

  ▶初试
  一、专业课

  首先说一下书目,楼主所看书目如下(重要程度按照顺序递减):

  1、理论:人类学、社会人口学、后现代理论、当代社会学理论、外国社会学史、社会学概论、人口纲要、老年学;

  2、方法:袁方、风笑天。

  除此之外,还包括刘少杰老师的论文,老年学的论文,费孝通先生的书,韦伯的米尔斯的等等看也看不懂的书,只是翻一翻,没有太多理解。初试,说实话还是应试,众所周知,人大是将五个还是六个专业的题出在一张卷子上的,因此得分并不仅仅依靠社会学的内容。

  从卷面上看,社会学的内容偏向于后现代的理论,而这一部分对大多数人来说又是最难的,因此,想得高分应该是有捷径的。不过,该了解的东西,一点也不能少。人类学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本书,不仅理论可以用,方法也可以用,而且超级容易理解,根据楼主的发现,人类学集中考的部分就是那么几章,所以背起来真的是很有针对性。社会人口学也是比较容易的一本,如果人类学打五分的话,社会人口学就可以打四分了。刘少杰老师是近几年的出题老师,他的后现代理论是考试的重中之重,重点人物也是比较集中,比如鲍德里亚、卡斯特等。另外,刘老师最近对中国社会学比较关注,如果有的同学时间很多,不妨看一看郑杭生老师编写的中国社会学史,但是作用也不是特别的大,主要的人物有梁漱溟、费孝通、林耀华等。

  方法这一块,我还是觉得袁方老师的书更加的丰富,但是人大的考试并不十分侧重于统计,所以不用担心,重点也很突出,比如抽样、测量等。就初试而言,如果有一份好的笔记,我觉得直接背并不是一件坏事。我大约看完这些书会整理15本左右笔记吧,这也是最花时间的过程,但对最后的记忆说实话用处不大。

  二、公共课
  说完了专业课,再说一下英语政治。英语的话楼主考的不好,是准备考研以来的最低分。大家还是一定要重视单词,但是单词却不是一切,有的英语视频真的是很好用的,如果条件可以的话,可以去买个视频,报班我没有,所以也没啥发言权,听报过的同学说用处并不是很大。书的话主要是真题和单词书,。英语只能说准备要趁早,我依旧认为有了真题就够了,但是一定要有选择的做真题,保留最后几套,不要着急,要不然最后会觉得没有题做。

  政治也没什么特别的,我是跟着肖秀荣走的,出啥我买啥,我觉得是有用的,政治最后的分数也是我意料之中,稍微偏低。最后那些疯狂模拟题,我认为还是要做做的,而且只做那些模拟题并背那些模拟题,足以应付考试了。

  初试考试那几天,我认为还是需要良好的作息和生活,哪怕那几天多花点钱,一定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考试中去,比什么都重要。往往大家初试的时候都睡不好,放心,不会影响考试的。真正到了考试的那一天,最大的技巧就是多写,多写不一定是高分,但一定不会很低。

  ▶复试
  复试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不过还是要好好准备英语的,因为专业课往往有了时间的积累不太会容易忘的一干二净,而英语就不一样了。

  社会学的复试是上午笔试下午面试。笔试是8:30-10:00专业课,10:00-11:00英语,中间不休息,而且专业课会提前交卷。英语的题目今年是10个单选(已经十年没做过单选了),一篇英译英,讲的是新加坡式英语,就像中式英语那种感觉差不多,作文是二选一,论述微信的发展或者是单独二孩,时间真的很紧张,一定要快写!

  下午的面试我们是分了三组,老师还都比较好,不会特意为难,采取的是抽题的形式,抽一道英语,抽一道专业课,相对来说有些难度,但不至于会让人无话可说。英语面试没有那么难,至少比笔试简单。英语会划线,50分的题30分的线,也是确实挺恐怖。

  说了这么多,能看完的很感谢,不能看完的,相信你一定错失了某些信息。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楼主,一定知无不言。祝每个人心想事成。

  (实习编辑:樊静蓉)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