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导师介绍

2[/!--empirenews.page--]

 

传媒经济学专业,喻国明,博士生导师

职称 :教授

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责任教授

学历: 博士

业务专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 新闻传播理论;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研究方法 。

早在八十年代中,他所提出的关于“传—受互动方格”理论、新闻体制选择的多维性理论以及他对中国新闻改革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的分析,等等,都是极富建树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不少概念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基本“话语”而被收录到有关学术辞典和专业工具书中。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喻国明的研究进一步转入将学术前沿的理论与现实的传播实践接轨的方向上来。他一方面广泛吸取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做了大量把握中国传播实际的极有认识和操作参考价值的调查研究项目,有针对性提出了“必读(视、听)性”的概念;引进了报纸不但是“新闻纸”而且也应该成为“有用纸”的概念;提出了传播产业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经济”的概念并给予了论证;等等,这些都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指导中国新闻传播实践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986年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他已主持进行了150余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舆论领域和新闻传播领域的调查研究项目,并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南方周末、中国经营报、文汇新民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等媒体有许多成功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方面的调查研究和策划合作,被誉为“媒介军师”。

开设课程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舆论学研究》、《舆论调查原理和方法》、《新闻理论》等。

主要学术成果

《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 1993)、《中国民意研究》(1993)、《嬗变的轨迹: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和新闻理论》(1996)、《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2000)、《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2001)、《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2002)、《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的本质与竞争策略》(2003年)、《喻国明自选集》(2004年)、《变革传媒》(2005年)、《传媒竞争力》(2005年)、《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2005年)。另有300余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

荣誉奖励 : 是国务院评定的对国家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经两度获得中国新闻奖学术论文奖,两度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奖励,是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的入选者, 2000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他在2006年由中国报业协会等单位所举办的“首届中国十大传媒创新人物”的评选中,作为学界的唯一人选,入选“十大创新人物”。

社会兼职: 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或客座研究员;教育部出国留学基金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担任国内十余家重要媒介集团的战略发展顾问,为电广传媒(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传媒经济学专业,周蔚华,博士生导师(兼职)

职称: 编审

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学历: 博士

研究领域: 数字媒体与出版传播、出版产业研究、编辑理论研究

开设的课程: 国际版权贸易、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前沿课程等

主要学术成果: 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包括《人民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各类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 8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摘要转载3篇;被《中国出版年鉴》全文转载2篇,被《中国编辑研究》全文转载1篇,被《中国图书年鉴》摘要转载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20篇,另有10多篇文章被各种报刊转载或者摘要转载。主要代表作有:

一、科研论文:

康德先验理念学说的启蒙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0年5期;

价值中立论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1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

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责任概念,《文史哲》 1991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

关于康德哲学的主体性问题,《浙江大学学报》 1991年2期;

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教学与研究》 1991年2期;

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人民日报》 1991-7-26;

论社会主义人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2年2期;

知识经济与出版产业,《大学出版》 1997年第1期;《出版工作》1998年第8期全文转载;

环境分析法及其在出版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出版》 1999年第6期,《出版工作》1999年第8期全文转载;

从传统出版向现代网络出版的范式转换,《出版发行研究》 2001年第10期,《出版工作》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选题策划三论,《中国编辑》 2002年第2期;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2年第4期;

建立有效的出版竞争机制,《编辑学刊》 2002年第4期,《出版工作》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垄断分析,《大学出版》 2002年第4期;《中国出版》2002年第3期摘要转载,《出版工作》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

网络出版的兴起与出版的范式转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年第5期,《出版工作》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学习型组织及在出版产业的运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0期摘要转载;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供求分析,《出版经济》 2002年第9期;

全球化的内在矛盾,《教学与研究》 2002年第9期;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集中度与规模效益分析,《中国出版》 2002年第10期,《出版工作》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并被收录《2002年世界华文出版文选》;

论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现实性及其途径,《出版发行研究》 2002年第10期;

建立具核心竞争力的编辑新体制,《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2-12-5,《新华文摘》2003年第3期摘要转载;

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编辑之友》 2003年第1期;

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问题、对策和发展趋势,《中国出版》 2003年第2期;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结构分析,《出版经济》 2003年第2期;

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回顾、经验和当前的重点,《中国出版》 2003年第4期;

出版的产业定位与经济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第5期,《出版工作》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试论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十大趋势,《中国图书评论》 2003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选题策划关系论,《中国出版》 2003年第8期;

以科学的出版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校出版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学出版》 2004年第1期;《中国编辑研究(2005年)》全文转载;

事业部制打造高效的流程模式——试析出版流程再造中的事业部制,《出版广角》 2004年第2期;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关联分析,《大学出版》 2004年第3期,《出版工作》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中国大学出版社的战略选择,《编辑之友》 2004年第3期;

中美期刊用稿评审机制之比较,《编辑学刊》 2004年第4期;

出版转型条件下总编辑的职责,《中国编辑》 2004年第6期;

从出版物的双重属性看出版者的社会责任,《中国出版》 2004年第9期;

新规则新需求下的出版业,《中国图书商报》 2005-1-7;

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看出版改革的症结所在,《中国出版》 2005年第4期;《出版工作》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也谈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滞胀现象,《中华读书报》 2005-4-13。

整合营销与选题策划,《中国出版》 2006年第2期;《出版工作》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

中国出版 5年产业背景,《出版商务周报》2006-1-5;

当代中国出版的“灵”与“肉”,《中国图书商报》 2006-2-21;

从出版发展历程看出版功能转换,《出版发行研究》, 2006年第4期;

中国教育出版现状、问题及对策,《出版发行研究》 2006年第6期;

选题创新论,《中国出版》, 2006年第11期;

当前我国图书出版生态的十大失衡现象,《国际新闻界》 2006年第11期; 《出版工作》 2007.2全文转载;

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

维护出版生态平衡,促进书业和谐发展,《中国编辑》 2007年第3期;

二、著作:

1.《出版产业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2.《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2003-2004)》,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该书已经被翻译成英文由汤姆逊学习集团出版。

荣誉奖励: 曾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论文)奖,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奖励。

社会兼职: 中国编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史学会理事。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