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罗骞

  罗骞副教授简介
  哲学院
  罗骞副教授学术简历
  一、个人信息
  工作经历
  2008-09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副教授
  2008-09至2009-09,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讲师
  2006-03至2008-09,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摘》副主编,助理研究员
  1997-07至2000-08,贵州省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
  教育经历
  博士研究生:2003-03至2006-01,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2000-09至2003-01,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
  本科:1992-09至1996-07,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
  国外马克思主义
  学术兼职与社会工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
  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秘书处秘书
  主要奖励
  笹川良一奖学(即复旦大学2005年度一等奖学金);
  复旦大学二等奖学金(2004年);
  复旦大学三等奖学金(2003年)
  复旦大学特等基础奖学金(2000年)
  二、专著
  《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三、论文
  1.《政治功能的当代演化——兼评尚塔尔·墨菲的《政治的回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2.《建构性政治:马克思革命政治的遗产》,《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
  3.《现代主体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
  4.《鲍德里亚思想的进展及其困境——从与马克思思想的相关性来看》,《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5.《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5期
  6.《马克思的政治概念》,《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2期
  7.《詹姆逊对“生产方式”批判范式的坚持》,《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1期
  8.《论科学发展观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改变》,《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
  9.《现代性批判的基础存在论》,《哲学原理》转载,2008年第3期
  10.《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范畴》,《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2期
  11.《现代性批批判的基础存在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底11期
  12.《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及其对马克思的反思》,《社会科学评论》,2007年第11期
  13.《马克思的自由民主思想》,《理论视野》,2007年第9期
  14.《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及其限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5辑,2007年
  15.《斯密特对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的阐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2007年第4期
  16.《重建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范式——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看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及其意义》,《哲学原理》转载,2007年第2期
  17.《斯密特对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的阐释》,《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8.《以现代性批判为视角重构马克思思想的阐释》,《东南学术》,2007年第1期
  19.《辩证历史的辩证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范式及其态度》,《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批判》转载,2006年12月,社科文献出版社
  20.《“现代解放”仅只是“政治解放——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第11期
  21.《重建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范式——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看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及其意义》,《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22.《罗莎卢森堡对资本主义适应论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4期
  23.《人的解放与自然的全面复活——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生态哲学之基础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9期
  24.《斯密特对马克思哲学基本性质的触及与误判》,《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25.《研究“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的四个核心论题》,《社会科学报》,2006年8月10日
  26.《现代性批判的两种不同定向——论马克思资本批判与“现代性哲学话语”的基本差异》,《哲学原理》转载,2006年第3期
  27.《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当代实践意义》,《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28.《现代性批判的两种不同定向——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与当今“现代性哲学话语”的基本差异》,《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7期
  29.《辩证历史的辩证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范式及其态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4期
  30.《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31.《充分认识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学术月刊》,2004年5月,访谈,第二作者
  32.《内在于历史的具体的总体性——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阐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4辑,2004年4月
  33.《康德“自在之物”辨正——兼谈康德哲学阅读范式的转换》,《福建论坛》,2003年5月
  四、译著
  1.《后马克思主义和新社会运动》,收入《后马克思主义》,2007年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8月
  2.《国家的性质和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角色》,收入《农业的政治经济分析》,重庆出版社,2008年
  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后现代政治哲学研究》
  2.中国社科院青年课题:《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及其限度》
  3.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重点课题:《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性判》
  4.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支助课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范畴》
  六、书评/短论
  1.《中国实践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理念》,《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年6月9日
  2.《时代呼唤马克思的在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年4月21日
  3.《不可缺失的一维——简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年4月9号
  4.《“死亡”应成为现代性批判的必要意识》,《社会科学报》,2009年1月1日出版
  5.《改良主义的错误在于将改良绝对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年12月23日
  6.《搭建跨学科的学术透视平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7〉评介》,《解放日报》2007年11月26号
  七、其他
  1.《全国首届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2月25日,
  2.《施密特·科瓦契科:马克思与欧洲关于社会实践的批判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2月4日
  3.《“十五”以来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及其展望》,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教育部主办),2005年1月17日,合作,学科工作报告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