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大学 > 院校资讯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介绍

一.人口研究所简介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是国内最先开展人口学研究与教学的高校之一,也是首批获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的重点人口机构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 1979 年的北京大学经济学系人口研究室, 1984 年经教育部批准扩建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并在同年开始招收人口学硕士研究生。 1991 年起开始招收人口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人口研究所是一个以研究工作为主,同时承担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教学任务的科研与教学机构。现任所长郑晓瑛教授(兼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人口科学合作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现设置的博士专业有人口学,硕士专业有人口学,政治经济学,老年学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所还作为北大社会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的一个分站,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所工作,目前有 3 名在站人员。同时,人口所拥有人口学国家核心期刊《市场与人口分析》杂志(双月刊)。

2007 年全所在编教职工 20 人,其中专职科研与教学人员 14 人,他们中有教授 5 人,其中 4 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6 人,讲师 3 人。此外,人口研究所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 10 余名。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关注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突出人口健康,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老龄问题三个方向的研究。人口健康是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突出的特色学科,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是在国内最早倡导健康人口学学科发展, 10 年来深入开展了人口与健康的机理、途径、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是国内高校唯一设有人口健康方向的研究机构。 1991 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被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生育健康与人口科学合作研究中心”,同时北京大学人口学博士点设立了人口健康研究方向, 2001 年成为国家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首席科学家依托单位。 2002 年成立北京大学中国人口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同年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973 ”)“中国人口出生缺陷的遗传与环境可控性研究”首席科学家依托单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是国内高校人口所当中最先开始人口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单位,在国内最早出版了《人口经济学》教材; 1996 年又在国内率先出版了《市场人口学》; 2001 年起招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硕士研究生,并在 2003 年开始招收该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老龄问题研究是北京大学重点支持的学科,人口所早在 1988 年就主持召开了国内首次“家庭与老年人口问题国际研讨会”,在老年人口问题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003 年成立了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并在 2005 年开始招收老年学方向研究生,这标志着北京大学老年学的教学和科研进入系统发展的阶段,以老年学研究和专门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并积极推动老年学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人口所具有老中青结合、多学科交叉、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目前,教学科研队伍 80% 以上具有高级职称, 95% 以上具有博士学位 , 人口研究所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具有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医学、地理学、数学、统计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研究的背景,相当一部分教员是复合型的人才。

人口所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国家和省部级相关职能部门递交了极具影响的政策咨询报告,并有多名教员兼任政府职能部门的专家委员会专家和学术顾问。其中,郑晓瑛教授受聘出任国家计生委 “中国出生缺陷综合干预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973 ”)“中国人口出生缺陷的遗传与环境可控性研究”首席科学家和国家科技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咨询专家, 2005 年受聘教育部首批社会科学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人口研究所自创建以来就重视同国外知名学术机构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研究,现已成为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人口研究机构之一。 1992 年在联合国人口基金( UNFPA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资助下,人口所建立了向外国人授予人口学硕士学位的培训中心,也是亚洲仅有的三个此类国际中心之一。经主管部门批准, 2005 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并授予人口学博士学位。自 1992 年以来,已经为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培养了高层次专业人才 30 多名;人口所完成了多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人口所每年都有教员出访,到亚太其他地区、乃至欧美地区进行短期或者长期交流;人口所学生半数以上毕业后到世界名校深造。同时 聘请国外学者来所讲学以及进行合作研究。

2005 年 7 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耶鲁大学、哥本哈根大学、东京大学、瑞士联邦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伯克利大学共同成立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 Internatioanl Alli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 IARU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 北京大学老年研究所被确定为“老龄与健康”合作研究的牵头组织单位。 同年,在全球拥有 700 多个成员机构的人口研究国际合作委员会 ( CICRED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006-2009 年理事会的推荐和选举,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被推荐参选并以第三的高票当选,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人口研究中心等著名人口研究机构一起成为 2006-2009 年 CICRED 理事会的 7 个委员单位之一,也是 1972 年 CICRED 成立以来唯一入选理事会的中国研究机构。

二. 导师简介(副教授以上)

郑晓瑛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环境与健康,老年学,健康经济学。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生殖健康导论》,《中国人口死亡与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理论和实践》(系列丛书);“疾病和失能对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 HLE )的影响:附论卫生资源的健康投资方向”; “ Intrauterine Infections and Birth Defects ”; “人口普查与性别统计”; “ Spatial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to Birth Defects ”; “农村人口健康投资新模式的评价:论卫生管理的投资效果”;“关于构建妇幼卫生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等等。

穆光宗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人口学、社会老年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挑战孤独·空巢家庭》;“精神赡养论”;“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老年发展论”;“构筑以人为本的人口政策和人口战略”;“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和战略取向”;“人口增长效应理论:一个新的假说”;“低生育研究”;等等。

乔晓春 ,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口分析技术、计量社会学、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方法、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方法、老龄问题、人口与社会政策、健康寿命、生命历程等。曾负责组织国内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 20 余项,国外课题 3 项;负责主编的著作和论文集 8 部,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 15 篇,发表中文学术论文 80 余篇。曾经开设过的课程包括: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人口学概论,人口统计学,高级人口分析技术(英文讲授),社会科学应用统计学(英文讲授),抽样调查方法(英文讲授),线性回归模型(英文讲授),分类数据分析(英文讲授)。

周 云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 社会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2000 年人口普查基层调查的特点—中国和美国的比较”;“中国直系亲属之间的寿命关系探讨”;“从调查数据看高龄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日本人避孕方法偏好的研究”;“对老年人照料提供者的社会支持”;等等。

李涌平 ,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分析技术、人口定性社会、经济分析、人口生育方向。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树立新人口养老观念”;“论社会可持续发展下的新人口理论”;“论在我国建立新生育习俗”;“论传统生育文化”;“决策的困惑和人口均衡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调节体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等。

宋新明 ,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健康、 社会老年学。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高龄老人慢性躯体疾病和认知功能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Ridit 分析在老年人健康状况研究中的应用”;“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流行病学转变——人口变化的流行病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等等。

陈 功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老年学、人口健康、社会调查和人口分析技术。自 1999 年进入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工作以来,独立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等 20 项(已完成 12 项)。已出版和发表各类科研成果 100 多万字,包括专著 2 部,译著 1 本(第一译者),参著 8 部,发表重要科研论文 60 余篇,获得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包括省部级奖励在内的各种学术奖励 10 余项。担任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学教学和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务,同时,在人口学、老年学中的多个领域和多个相关的政府部门担任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医疗服务”;“关于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的若干思考”;“快速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老年人贫困问题与对策”等。

庞丽华 ,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学、老年经济学、人口健康。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Working Until you drop: the elderly of rural China ”,“中国已婚妇女人工流产水平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中国农村老人的劳动供给研究”, “ 多层次分析方法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应用——省际劳动力迁移的多层次分析 ”, “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的动因分析”等。

胡玉坤 , 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性别与发展理论和实践,乡村人口、资源与环境,生育健康,第三世界农村妇女研究。主要论文有:“村落视野中的‘人口数字游戏’及其省思”;“社会性别、族群与差异:妇女研究的新取向”;“情境化的探讨:对社会性别与环境互动的研究”;“社会性别化的风险、经历与反应——对美国妇女与艾滋病的探讨”;“关于未婚避孕的思考”等等。

任强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人口、环境与健康。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经济发展下的边际生育行为——莱宾斯坦理论的实证分析”;“中国已婚育龄人口避孕行为转变: 1988-2001 ”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近 20 年来我国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研究”;“人口密度和生育率:一项探索性分析”;“新疆环境补碘对婴儿和儿童发育的影响”;“新疆环境补碘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健康效应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等。

三.博士生导师介绍

郑晓瑛 教授 ,女, 1956 年生于河北省。 1983 年获河北医科大学学士学位后,从事妇产科医学临床工作。 1985 年入北京大学, 1988 和 1991 年分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4.6-1995.12 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人口中心从事人口与健康学习和研究。现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 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人口科学合作中心所长(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市场与人口分析》主编。兼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顾问( UNICEF )、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咨询团区域委员( RAP )、亚太地区社会科学与健康网络指导委员会委员( APNET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副会长以及国内外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郑晓瑛 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人口学、生殖健康、卫生经济和老年学等。 1991 年以来,承担了 10 余项联合国和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人口与健康研究项目,编、著、译 4 部著作,发表中英文论文 50 余篇 , 并为联合国撰写了 3 部国家报告。专著《生殖健康导论》( 1997 )是我国生殖健康研究的权威著作之一。 2000 年获得首届中国优秀博士后奖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郑晓瑛 教授于 2001 年正式受聘出任国家“中国出生缺陷综合干预工程”首席科学家, 2002 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人口与健康”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3 年成为国家科技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咨询专家”。 2004 年受聘为国务院“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委员会专家”,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首批“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郑晓瑛教授针对提高我国人口健康素质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和干预对策,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联合国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

郑晓瑛 教授目前担任 2 门研究生主干课程(生殖健康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口健康与卫生经济学)的教学(英文授课)。

通过教学、科研和培训,郑晓瑛教授在国内组建和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人口健康交叉学科研究队伍,充分发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优势,致力于促进中国人口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周云 教授 ,女, 1959 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 1982 年山东大学本科毕业,获日本语言与文学学士学位。 1984 年底前往美国杨百翰大学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学习, 1987 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人类学系学习, 1993 年获社会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工作,现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云 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老年社会学以及社会文化人类学。 1993 年以来参与和主持了多项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如“城市外来女工的生育健康状况与需求”、“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研究”等。已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译著 2 部。代表性研究论文包括: “人类学对人口研究的启示”, “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家庭成员年龄特点与家庭养老”,“ 2000 年人口普查基层调查的特点——中国和美国的比较”,“亲属、法律、家庭养老”,“家庭成员之间寿命关系研究”, "Mortality Estimation of Hopi American Indians: 1911-1937" ,“ Will China\'s Current Population Policy Change Its Kinship System? ”等;一些论文曾获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

周云 教授目前主要讲授“人口与社会导论”和“人口经典著作选读”研究生课程。

穆光宗 教授 ,男, 1964 年生于浙江。 1985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从事人口理论和社会老年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2000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方向的法学博士学位。 2000.9-2001.8 获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海外学者交流项目资助赴汉城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访学从事东亚和东南亚家庭养老制度变迁研究。 1985-2004 年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4 年被聘博士生导师。 2004 年底调入北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会理事,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经济系统人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若干地方院校兼职教授和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

穆光宗 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人口学、社会老年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先后主持和主要参加过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研究、生育文化评估指数研究、我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及其公益救助研究、我国生育率下降的后果和对策研究、中国计划生育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老龄问题国家报告等。迄今公开发表近 500 篇(部)论述(含独著、合著、主编、参编、期刊论文和报刊论文),其中上百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著述量达数百万字,一些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摘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穆光宗教授代表作有:《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挑战孤独 . 空巢家庭》、《生育文化评估》、《 China ’ s Population Situation and Policies 》、“构筑以人为本的人口政策和人口战略”、“人口问题上的三个重点”、“以人口安全引领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老年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老年贫困:老龄化的人道主义危机”、“ 3+2 养老工程: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全面理解老有所养”、“生育责任论”、“中国人口转变完成标准的再思考:生育文化的视角”、“给中国人口问题一个准确的定位”、“ How many people can China support? ”、“ A Study on Low Fertility — Supplement to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 ”,等等。

穆光宗 教授先后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中国人口学会优秀成果奖、中国老年学会优秀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人口计生委优秀成果奖等。

穆光宗 教授注重调查研究,主张学以致用。基本信条是求学要求实、求知须求新、求新更求真、求真即求是,学问之道始于问、敏于行、成于新、达于真。

穆光宗 教授目前讲授“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研究生课程。

乔晓春 教授 乔晓春 教授,男, 1958 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82 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后在辽宁省统计局人口处、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从事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1984-1987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攻读人口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理人口学。毕业后留校从事人口学科研和教学工作。 1994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人口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人口统计学。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期间曾担任人口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 1994-1999 年曾担任《人口研究》杂志主编。还曾担任过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亚洲、大洋洲地区理事;全国政协人口组顾问等社会职务。 1999 年 11 月至 2001 年 11 月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卡罗莱那人口中心和生物统计系做博士后研究; 2001 年 12 月至 2003 年 5 月在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支持下在卡罗来那人口中心做研究员; 2003 年 6 -12 月在日本发展经济研究所(日文称为亚洲经济研究所)担任客座研究员。 2005 年进入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工作,并担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市场与人口分析》杂志常务副主编。现任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人口学会、美国人口学会和美国老年学会会员;国际健康寿命研究组织核心组成员。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口分析技术、计量社会学、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方法、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方法、老龄问题、人口与社会政策、人口健康与健康寿命、生命历程理论与方法等。曾负责组织国内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 20 余项,国外课题 3 项;负责主编的著作和论文集 8 部,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 15 篇,发表中文学术论文 80 余篇。曾负责和正在负责的重大研究课题包括:全国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全国总工会, 1986 );中国出生性别比研究(国家社科基金, 1997 ); 21 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国家计生委, 1998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国际比较研究(国家人口与计生委, 2004 ); 200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特征分析(国家社科基金, 2006 )等。

曾经开设过的课程包括: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人口学概论,人口统计学,人口分析技术(全英文讲授),高级人口分析技术(双语教学),社会科学应用统计学(双语和全英文讲授),抽样调查方法(双语教学),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双语教学),分类数据分析(双语教学)。

宋新明副教授

宋新明副教授,男, 1962 年生于江苏省。 1982 年从南通医学院毕业后从事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 1995 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 1999 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99 年 -2001 年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 年 5 月留校从事人口健康和社会老年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新明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与健康、社会老年学等, 研究工作 主要集中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出生缺陷预防、老年健康、流行病学转变研究、人口死亡原因分析以及人口健康的测量技术。作为负责人、项目协调人或主要骨干,参与了十多项国家级、部委级重大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973 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务院人口普查重大项目及若干部委级项目,参与了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及多项政府咨询报告的撰写工作 。 合著或参与编写 3 部著作,发表中英文论文 40 余篇。代表性论著包括: 《 The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in Mainland China 》、 《 提高中国出生人口素质的理论与实践:复合孕妇营养素引入的战略评估》、 “中国老年人群死因结构的特征和地区差异”、“ 流行病学转变 — 人口变化的流行病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health strain and depression of Chinese elderly ”,“健康人口学的定义界定和内涵研究”、 “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战略转变:从产前—围产保健到孕前—围孕保健”、 “出生缺陷地理风险因子的空间分析”等。 2002 年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国人口学会第三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2006 年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软科学奖二等奖一项。 2005 年入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目前主要承担“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生殖健康的社会科学研究”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 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主要有: 人口科学专题研究 , 人口健康与卫生经济专题研究 , 高级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 人口与社会问题专题研究 , 老龄与社会问题专题研究

硕士生课程主要有: 人口学概论 , 人口分析技术 I, 人口理论 , 人口与健康 , 世界人口 , 人口与社会 , 工商人口学 , 数理人口学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社会统计学与计算机应用 , 抽样调查方法 , 应用回归分析 , 生存分析 , 定性分析方法 , 社会项目评估方法 , 多层次分析 , 结构方程模型 , 社会老年学 , 社会性别发展理论与实践 , 生命历程理论与方法 , 人口经济学 , 老年社会保障和福利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生殖健康与社会科学 , 社会流行病学 , 地理信息系统等。

五.对考生的要求及培养目标

考生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人口学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研究、教学及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硕士生培养方面,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特别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等学校以及其他学术单位培养具有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教学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 12 人,其中免试推荐生 6 人。

六、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

由于人口学属于交叉学科,又经过在人口研究所的系统学习,毕业学生具有较强的数理统计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由于 50% 以上的课程用英语授课,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毕业研究生综合素质较高,实际工作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人口研究所 2000 年 -2006 年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 份

毕业人数

毕 业 去 向

机关、事业单位

公司、企业

外资公司

出国(境)留学

读博士

2000 年

5 人

1 人

1 人

3 人

2001 年

9 人

2 人

1 人

1 人

5 人

2002 年

4 人

1 人

1 人

2 人

2003 年

9 人

1 人

4 人

4 人

2004 年

12 人

3 人

5 人

1 人

2 人

1 人

2005 年

10 人

4 人

1 人

2 人

2 人

2006 年

11 人

1

5

2

2

热忱欢迎您报考人口研究所,殷切期望您加入北京大学人口所大家庭!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