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大学 > 考研经验

北京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考研经验



  我挑的教材是有问题的。比如《国公》,我就懒得去看王铁崖那本厚厚的蓝皮书。《国私》很多人买了北大出版社李双元的。我就偷懒不买了,基本上也没有看国私部分。教了三年国私,该偷懒的就应该偷懒:),还好,05年没有考国私。当然了,我并不建议大家偷懒,除非你觉得自己的运气一向是很好的。《公司法》翻了一遍,只把甘老师在第三版中修订过的部分看了一遍,其他部分就没有看了。因为04年从这本书出了一个题目:“简述公司股利分配的基本原则”,这个题目的内容在“商法”内的“公司法”中的表述跟“经济法”内的“公司法”中的表述是不一样(我并不赞同甘老师的那种表述,他说的那几个原则,哪里是公司股利的分配原则?毋宁说是公司毛利的处理、分配原则。当然,可能是我阅读范围太小,知识太狭窄吧)。所以,我只看里面比较奇怪的部分,其他的内容,想想也跟商法里的公司法差不多,就免看了,有懒不偷,白不偷嘛!

  其实,考北大法学院,挑什么样的教材,大概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只要内容不至于太旧、观点不至于太离谱、知识不至于太浅就行吧(我的理解)。北大对考生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把教材背熟,而是要求把各个部门法学的内容背熟,理解透彻。尽管这个要求往往过高了,比如,我对刑法的很多精要之处,就非常不懂,虽然我把这些部分的内容背得烂熟。

  (三)公共课程的复习

  我的政治向来很差,所以,这次考研,我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就比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多。这次复习政治的方法很是不当,前期看书太慢,第一轮复习看书,竟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注释:我所说的一个月,不是说这一个月尽看政治,还有其他专业课呢,真实的意思是:按照我上面所说的每天时间安排,延续了一个多月。下同)。过后,又什么都忘记了。很伤心!临考前,政治书总共才看了四遍。第四遍那是疯狂的翻书,几乎算不上看书了。比起很多狂人看了10几遍,连标点符号都能背下来,很是汗颜!

  这四遍政治书看下来的结果是,政治书(红宝书)的总目录,分目录,子目录,基本上背下来了。哪一章讲了什么内容,或者某个内容在哪一章哪一节哪一点基本上清楚了。另外有若干熟悉的重点章节部分,其具体内容,基本上达到了熟背的程度。

  从小害怕政治,觉得这样看书不行,干脆去上“**政治冲刺班和押题班”。当然没有押中什么题目,不过,上了这两个班,时事政治部分还是提高了不少。

  政治考试的结果是,不到80分。真有点想去跳未名湖,并发誓以后坚决不搞政治,太没有政治头脑了。因为我的一个同考的兄弟,那本红宝书他只翻了一遍,做了做题,其分数就超过了85!FT!

  比起政治来,英语复习花的时间就更少一些。只把单词背了个熟悉,把朱泰琪的那本书翻来覆去看了看,把历年的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在考前10来天,发现别人都在做模拟试题,很是觉得心虚,就买了本人大的模拟试题,共五套,只做了三套,觉得有点难,坚决放下,以免影响我的情绪,打击我的自信心。

  英语复习太过潦草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嘛,所以,我的英语不到70分,也是活该。

  (四)专业课的复习

  大概大多数考北大法学院的研友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这个书怎么就看不完似的呢?是的,我也一样。

  上辅导班的时候,民诉老师介绍经验说:读书的时候,要列“干条”(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就是把知识要点列在笔记本上,几遍复习下来以后,如果你对书本熟悉到只看“干条”就能回忆起书本的内容时,你大概离成功就不远了。一开始,我也试着这样做,把要点列在笔记本上。这样,我花了半个月才把民诉法看完了一遍,花了1周多才看完国际公法。想想,太慢了!决定改变方法,不再列“干条”了,直接在书上划(据说,不划书效率更高,可惜我没敢试)。从这个事例得知:个人的学习方法大概是不同的。别人有效的,未必你也有效。

  就这样,我把书一本本看了下去。到第一轮专业课复习完毕,好像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时发现,前面看的书,早就忘记了,有点恐慌,第二轮就学乖了,加快了速度,一般就三天看完一本(大概10小时左右吧),第二轮复习,用了一个月左右。这时,离考试仅有半个月的样子了。第三轮接着上。这一轮就更快了,一般一天一本书(三四个小时的样子)。这第三轮,就像看电影一般,一页页地翻书,像填鸭似的把东西拼命往大脑里灌,也不管是否消化了。哎,就算留个映像吧。最后一轮下来,离考试也不到两天了。

  这三轮复习过后,我对大多数教材掌握的程度是:熟知。也就是说,翻看教材,一看标题,就知道这个标题下大概讲了些什么内容。当然,如我上面所说,北大对专业课的考查,绝非背一两本书能解决问题的。很多知识是在教材之间或者在教材之外的。

  作为例外,国际私法我后来只是到北大图书馆找了一本翻了一遍,算是回顾吧。经济法书就基本上没有怎么看了。那本红皮经济法,03年出了一道合伙企业法方面的试题,04年就没有沾边了。反正那本红皮书,我估计05年是不会考的,看了也没有什么用。就看了看肖老师的笔记,希望能够有点作用。很侥幸,结果被我预料到了:05年经济法就根本没有在红皮书里出过题。上辅导班的经济法辅导,那也是与考试的内容不沾边儿。当然了,我的侥幸得逞,并不意味着我就赞成投机取巧,其实还是应该好好复习的:)。

  回想起去年暑假上辅导班时,有个帅哥拿着那本红皮书去问肖老师:经济法怎么复习,怎么考?肖老师生怕泄露了国家机密似的,公事公办地回答:看红皮书啊。这位帅哥语出惊人:老师,这本书我都看了十几遍了!我想,这位帅哥面对05年的经济法试题时,要是跟大多数人一样没有复习到的话(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他大概比我更晕死了。好歹,我在经济法上基本上没花多少时间,本来就没有打算从经济法老师那里“抠出”高分(根据考试理论,如果一份试卷的题目太离谱,就会缺乏应有的区分度。意思是,这份试卷不能较好地区分“高手”和“低手”、“用功者”和“偷懒者”,从而不能较真实反映大多数考生的水平。如果你把大量时间花在这门功课上,可能会得不偿失。注意,06年以后经济法试题会不会古怪,我不能判断,所以大家不要像我一样押宝似的学习)。又偷了回懒,算我的运气好吧:)。

  考北大的很多研友熟背了教材,却通不过专业课的考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大概最有可能的是运气不够吧,也许是法学知识面过窄,或者是法学理论功底太浅吧。

  例如,很多初次考研的应届毕业生总是说,经过这次考研,自己的法学知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说这话的意思是,经过考研的专业课复习,对法学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这种“更加深入的认识”当然不是指背了好多书,而是指对若干法学范畴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思维更加开阔了。我也一样,但不能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考北大法学院之前,整个法学理论在我的头脑中基本上就已经形成到我现在这个水平了(当然是低水平)。我这三轮复习的作用,其实主要是知识性的,记忆性的,好久没有这样大刀阔斧的记东西了(因此,考北大的应试复习,真有点对了“低水平重复建设”这句话)。另外在若干部分,也有理论水平的提高,例如公私法的划分、法治这个概念所涉各范畴、法律文化的含义等等。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各位研友的情况不同,采取的复习侧重点应该有所差别:如果觉得自己对某个部门法理论有很深的研究了,就应该主要巩固记忆性的东西,如果觉得自己对某个部门法教材很熟悉,但仍然回答不好问题,这恐怕是理论深度不够,这时就要多看理论性的文章,补充理论养分。因此,大多数熟读教材却通不过专业课考查的研友,就应该先把教材放一边,去好好读读更深的理论文章。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