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大学 > 导师介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导师介绍:胡坚

  主要作品:
  1、著作
  经济学
  1.胡坚、王海平主编:《国内金融发达城市金融产业促进政策比较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年1月。
  2.王铁军,胡坚主编:《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成功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7月。
  3.胡坚:《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多维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pp302;
  4.胡坚、陶涛:《日本金融:危机与变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pp229;
  5.胡坚:《亚洲――金融风暴后的再崛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pp217;
  6.胡坚:《欣欣向荣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pp376;
  7.胡坚:《转变中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台湾)大秦出版社,1996年12月,pp365;
  8.胡坚:《日本金融市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10月,pp157;
  9.胡坚、刘伟、丛培国和江明华:《当代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pp250。
  文学
  1.胡坚:《飞过沧桑的蝴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pp269。
  2.胡坚:《爱的答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0月,pp280。
  2、译著
  1.(美)杰克?弗朗西斯和罗杰?伊博森著:《投资学全球视角》(胡坚等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美)彼德.纽曼等著:《新帕尔格雷夫辞典--货币金融卷》(第一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译,胡坚教授主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pp835。
  3.(美)威廉?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胡坚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2001年3月,pp400。
  4.(日)林华生:《日本在亚洲的作用》,(曾刚译,胡坚审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p244。
  3、书的章节和发表于论文集的文章
  1.胡坚:“供应学派两个主要经济模型述评”,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思想评论》(第二辑),商务印书馆,1990年,pp97-123。
  2.胡坚:“90年代以来的中国金融改革--步骤与走向”,晏智杰、宁骚、李玉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课题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pp120-140。
  3.胡坚:“林华生(日)著:《日本在亚洲的作用》(中译本)序言”,2000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pp3-7。
  4.胡坚:“中泰两国金融体系比较及未来发展”,北京大学泰国研究所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泰关系--纪念中泰建交25周年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12月。
  5.胡坚:“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北大论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7月。
  6.胡坚:“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2002)”,萧灼基主编:《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
  7.胡坚:“第一章退市机制与股市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韩志国、段强主编:《退市机制--市场压迫还是压迫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
  8.胡坚:“对女性学学科教学、学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的一点思考”,魏国英、王春梅主编:《女性学理论与方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pp133-139。
  9.胡坚:“从亚洲金融危机看腐败的危害”,计高成主编:《世界反腐风云备忘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6月,pp277-284。
  10.胡坚:“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第2辑),2002年9月,辽宁人民出版社。pp5-19。
  11.胡坚、孙素民:“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2003)”,萧灼基主编:《2003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pp355-368。
  12.胡坚:“王曙光:《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pp1-3。
  13.胡坚:“加入WTO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王长胜主编:《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月。
  14.胡坚:“从亚洲金融危机看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张保民等主编:《亚洲地区的行政改革》,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特区行政及公职局出版,2003年10月。
  15.胡坚、秦娟娟:“中国国际资本管理制度变化”,王长胜主编:《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
  16.胡坚、高飞:“中国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4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pp265-281。
  17.胡坚:“王学东:《商业房地产投融资与运营管理》序言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18.胡坚、郭国圣:“中国香港地区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5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pp81-100。
  19.胡坚、梁志隆:“中国香港地区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
  20.胡坚:“序言”,韩玲慧:《经济发展中的银行体系》,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4月。
  21.郜全亮、胡坚:“2006年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Pp343-368。
  22.胡坚、郜全亮:“东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中国与泰国经贸与投资关系”,傅增有、薄文泽主编:《中泰关系30年:回顾与展望》,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8月。Pp126-131。
  23.胡坚、杨霞:“澳门金融业的现状即未来发展方向——兼论金融海啸对于澳门金融的影响”,李向玉主编:《腾飞的澳门:回归十年的回顾与展望(社会卷)》,澳门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Pp313-320页。
  24.胡坚:“论澳门产业结构的适度多元化发展”,杨允中、饶戈平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与澳门特区的发展——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18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出版,2011年7月。
  25.胡坚、王智强:“中国女性劳动力教育回报率问题研究——基于heckman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魏国英、马忆南主编:《亚洲女性论坛报告——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4、学术刊物论文
  (如无特别注明,均为独立完成)
  1、“论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潮”,《经济科学》,1992年第2期,pp67-72。
  2、“‘评斯拉法对李嘉图‘不变价值尺度’难题的解答”,《经济科学》,1993年第1期,pp67-71。
  3、“英美银行兼营证券业务的争议及其发展概况”,《经济学动态》,1993年第6期,pp57-60。
  4、“发展市场经济与转变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第1期,pp39-41。
  5、“目标与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观念更新与转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第2期,pp54-62。
  6、“大陆、香港、台湾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比较研究”,《高等教育论坛》,1994年第1期,pp20-26。1993年5月28日(美国)《世界日报》先行刊载。
  7、“B股与其相关市场的联动关系”,《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pp36-48。
  8、“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与上海的选择”,《经济科学》,1994年第2期,pp9-14;并被编入国务院研究室财金贸易研究司课题组“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专辑”,《经济研究参考》1994年第115/116期。
  9、“发展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经济评论》,1994年第4期,pp29-32。
  10、“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体系的基本设想”,《经济科学》,1995年第2期,pp38-43。
  11、“让经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pp22-23;1996年6月29日《文摘报》转载。
  12、“香港与广东省的金融互动关系”,《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第5期,pp18-21。
  13、“1997年之后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几个问题”,《银行家》,1995年第2期,pp8-11。
  14、“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pp65-69。
  15、“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失业问题”,《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期,pp25-31。1995年11月9日《华南早报》(香港)先行刊载。
  16、“台湾发展亚太金融中心的历程”,《银行家》,1996年第2期,pp8-12。
  17、“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经济评论》,1996年第3期,pp84-90。
  18、“香港--面临挑战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6期,pp16-17。
  19、“香港与亚洲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关系”,《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7期,pp25-27。
  20、“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运作”,《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8期,pp24。
  21、“九七临近话汇丰”,《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9期,pp17-18。
  22、“中银集团--香港金融市场的支柱力量”,《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10期,pp35-36。
  23、“过渡时期香港的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11期,pp19-21。
  24、“论亚太地区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经济科学》,1996年第6期,pp67-72。
  25、“日本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改革与调整”,《经济问题》,1996年第11期,pp46-49。
  26、“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与前景”,《银行家》,1996年增刊,pp9-12。
  27、“香港回归在望,更上层楼--96年经济、金融回顾与97年展望”,《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1期,pp30-32。
  28、“中国因素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2期,pp28-29。
  29、“1997年前后的港台金融关系”,《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3期,pp24-25。
  30、“香港上海,比翼齐飞”,《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4期。
  31、“过渡时期香港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演变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5期,pp24-26。
  32、“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展望”,《经济问题》,1997年第4期,pp32-34;《华人月刊》(泰国),1997年7月号,第18期。
  33、“谈中国因素对香港证券市场的影响兼论今后两地证券市场互动的方向”,《证券市场导报》,1997年第3期。
  34、“回归在即,红筹更红”,《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6期。
  35、“台湾发展亚太金融中心的历程及最新进展”,《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8期。
  36、“从亚洲金融危机看反腐倡廉”,《中国监察》1999年第9期。《澳门日报》,1999年3月28日、4月4日、4月11日分上、中、下三部分连载。
  37、“谈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
  38、“中国应增强金融实力”,《中国国情与国力》,1999年第7期,《新远见》1999年第4期转载。
  39、“风险资本投资机制与高科技产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为高科技产业走向市场搭建桥梁》,1999年第14期,总第16期(1999年7月);《会计之友》2000年第1期。
  40、“从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看我国银行业构建中的几个核心问题”,《中国金融》,2000年第6期。
  41、“亚洲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体系三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经济问题》,2000年第4期。
  42、“论在西部大开发中消除城乡差别的基本战略”,《宁夏科技》,2000年第3期,第18页。
  43、“中国经济的光和影”(中日文双语),《新泻大学经济学年报》第25号(2001年3月印刷出版)。
  44、“香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争议及对内地银行业的启示”,《经济科学》,2001年第4期。
  2004年3月被收入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编:《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第二集1579-1584页。
  45、“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与动因探讨”,《经济界》,2001年第5期。
  46、“在不同学科的交汇点行进”,《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5期。
  47、“存托凭证发展的国际趋势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流通的可行性分析”,《南方金融》,2002年第1期。
  48、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40卷第5期)。
  49、胡坚、郭国圣和林宛洁:“进入WTO与两岸金融的契机与挑战”(上),《信用合作》(台湾)第79期(2004年1月20日)。
  50、胡坚、郭国圣和林宛洁:“进入WTO与两岸金融的契机与挑战”(下),《信用合作》(台湾)第80期(2004年4月20日)。
  50、魏子力、胡坚:“基于网络的信息与证券市场监管”,《经济科学》,2004年第2期。
  51、胡坚、高飞:“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52、魏子力、胡坚:“行为金融理论回顾及其前沿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31期。
  53、“金融业改革和开放进程中需保持金融稳定”,《银行家》,2004年第4期。
  54、胡坚、钱宥妮:“中国消费者短视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005年4月)。
  55、胡坚、董曦明:“西方干预理论述评――兼论西方外汇干预理论在我国的实用性”,《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2005年5月)。Pp17-23。
  56、刘洋、胡坚:“中国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2005年6月)。Pp54-。
  57、胡坚“近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重点及其影响”,《南方金融》2005年第8期。
  58.胡坚、钱宥妮:“政府在日本金融制度演化中的作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学报》(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第3期(总第43期)。
  59.胡坚、董曦明:“汇率目标区在外汇干预中的作用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3期(总第167期)。
  60.胡坚:“积极发挥工会作用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中国政治类全国核心期刊),2006年第20卷增刊。
  61.卜紫洲、胡坚:“我国银行卡业的产业结构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2006年7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62.胡坚、董曦明:“银行往来关系研究理论及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63.胡坚、郜全亮:“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南方金融》,2007年5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64..胡坚、赵翔:“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南方金融》2008年8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65.胡坚、吕鹏博:“上海股市与香港股市的连动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2月,(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66.胡坚、杨霞:“澳门金融业迈向何方”,澳门社会进步协会:《九鼎》,2009年第4期,总第18期。
  67.李继民、胡坚:“经典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下我国保险行业的SCP范式研究”,《商业时代》(《中文核心期刊要要目总览》经济贸易类核心期刊),2010年第32期。
  68.李继民、胡坚:“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绩效与规模经济——基于2004-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总第371期。
  69.胡坚、王智强:“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财政研究》(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2010年11月。
  70.胡坚、王智强:“房地产业公司治理与绩效关系研究”,《商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经济贸易类核心期刊),2012年第5期。
  71.胡坚、杨光、王智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挤出效应研究》,《商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经贸类核心期刊),2013年第8期。
  5、发表于其他报刊的文章(经济学与金融学)
  1、“第二届证券市场暨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简介”,《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2、“90年代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规模增大利弊并存挑战尤多”,《中国城乡金融报》,1995年4月19日。
  3、“新加坡香港角逐亚洲第二大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城乡金融报》,1996年3月20日。
  4、“香港基金市场的发展”,《金融时报》,1997年5月18日。
  5、“香港经济腾飞的奥秘”,《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第17期。
  6、“金融业的发展对香港经济的作用”,《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第20期。
  7、“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的启示”,《金融内参》,1998年1月13日(总73期)。
  8、“人民币变动的趋势与中国经济”,(日)《东海日中贸易中心通讯》,1999年第1期,总第165期。
  9、“也谈实行个人金融财产实名制”,《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4月16日。
  10、“要用政策保证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中国改革报》,1999年6月29日。
  11、“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与动因探讨”,《海淀政协文件资料汇编》(中关村发展战略议政会专辑),北京市海淀政协办公室,1999年6月。
  12、“新形势下中关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海淀报》2000年1月15日第二版。
  13、“香港金融创新给我们的启示”,《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3月2日第四版。
  14、“董建华美加招呼‘外援’--香港跨世纪发展人力资源战略初露端倪”,《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0日第四版。
  15、“优势城市群战略可获得规模经济效果”,《南方日报》2000年6月12日。
  16、“纵观香港经济的重新定位”,《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0日第四版。
  17、“市场不相信新经济神话”,《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9日。
  18、“用经济学原理反思‘假日经济’”,《南方日报》2000年5月15日。
  19、“对于中关村地区建设高科技园区的建议”,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办公室:《海淀政协》(文件资料汇编)第22期,2000年8月,pp19-20。
  20、“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经济日报》,2000年9月28日,第12版。
  21、“让新世纪充满爱”,《北京大学校报》第917、918期(2001年1月1日)。
  22、“中国大陆股市的‘结’与‘解’”,《商业新闻周刊》(台湾),总第7期,2001年1月8日-14日,pp100-101。
  23、“发展结构层次丰富的证券市场”,《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3月29日(2001年第12期)。
  24、“建立退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中国证券报》2001年4月17日,第九版。
  25、“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和文物收藏”,《东南文化》,2001年第4期。
  26、“日本创业板的新格局及其影响”(上),《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6月14日(2001年第22期)。
  27、“日本创业板的新格局及其影响”(下),《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6月21日(2001年第23期)。
  28、“中国股市急需蓝色兵团”,《证券日报》,2001年10月17日第4版。
  29、“降息推动经济增长--评央行再度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中国财经报》2002年2月22日第2版。
  30、“低利率:世界经济的新特点”,《人民日报》,2002年3月1日,第7版。
  31、“交易所也上市”《三联生活周刊》,2002年第16期。
  32、“存托凭证发展的国际趋势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流通的可行性分析”,黄河证券责任有限公司主办《黄河证券研究》,2002年第3期。
  33、“‘造假’拖累美元”,《人民日报》2002年7月19日。
  34、“开拓创新拳头产品”,《经济日报》2003年11月25日第14版。
  35、“笙歌伴忧思: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祭—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教授”,《中国市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8月。
  36.胡坚:“金融与实体经济:孰重孰轻?”,《实效管理》,2012年第6期。
  37.胡坚:“贝卢斯科尼们无法抵御金融全球化的风险”,《中国健商》2012年第3期。
  38.胡坚:”再接再励,继续创造新的辉煌”,《金融时报》2012年11月23日第五版。
  6、发表于其他报刊、论文集的文章(文学)
  1、“给我一个小小的世界”,《南方周末》1992年11月12日。
  2、“今夜无人安睡”,《北京大学校报.校庆专刊》第3版,2003年5月5日。
  3、“永恒的四季”,何芳川教授纪念文集编辑组:《何芳川教授纪念纪念文集》,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4、“燕园,与你同在”,赵为民、郭俊玲主编:《精神的魅力》(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5、“等您,在燕园”,刘昀、王曙光编:《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学术活动:
  1、主要研究课题
  1)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委托项目,2011年4月——9月,完成结项,课题主持人。
  2)国内宏观调控债务风险化解问题研究,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9年9月立项,2010年3月结项,课题主持人.
  3)国内金融发达城市金融产业促进政策比较研究,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7年4月至10月,课题主持人。
  4)我国金融产业组织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2年,课题主持人。
  5)台湾金融危机的金融适时引发因素,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2002年,课题主持人。
  6)保险监管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保监会,2002年,课题主持人。
  7)互联网上信息的搜集、开发与利用,北京大学“985”跨学科项目,课题组负责人之一。
  8)中国金融市场案例库,国家体改办,1999-2001,课题主持人。
  9)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世界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课题组负责人之一。
  10)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与发展,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1999年,课题主持人。
  11)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析与政策,湖南省省委和省政府,1999年,课题主持人。
  11)影响1997年前后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因素与对策,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1992-1996,课题主持人。
  13)日本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的进程与影响,卡乐B日本研究基金会个人科研资助项目,1995年11月,课题承担人。
  2、学术研讨会
  199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工商管理教育研讨会》,香港。发表论文:“大陆、香港、台湾工商管理教育比较研究”。
  1993年12月,台湾中山大学财务管理研究所:《第二届证券市场暨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台湾高雄。发表论文:“B股与其相关市场的联动关系”。
  1995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走向》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失业问题研究”。
  1996年12月,台湾中山大学财务管理研究所:《第二届证券市场暨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台湾高雄。发表论文(英文):“H股在香港上市及其对香港股市的影响”。
  1997年7月25-26日,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化经营与中国: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北京。发表论文(英文):“香港产业结构的问题与对策”。
  1997年8月24日-25日,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与香港城市大学亚太金融研究中心:《香港与内地二十一世纪金融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北京。发表论文:“论中国因素对香港证券市场的影响”。
  1998年10月13日-15日,日本本田财团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亚非研究所:《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课题与展望》大型国际研讨会,北京。发表论文:“90年代以来的中国金融改革――步骤与走向”。
  1999年3月27日,澳门科教文中心、澳门社会科学学会、澳门历史学会和澳门澳门包公庙值理会:《呼唤廉政——包青天文化研讨会》,中国澳门,发表论文:“从亚洲金融风暴看反腐倡廉“。
  2000年5月25日,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暨金融发展论坛》,中国上海。发表论文:“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与我国银行体系构建中的核心问题“。
  2000年7月7日,北京大学泰国研究所:《现代化进程中的中泰关系》研讨会,北京。发表论文:“中泰两国金融体系比较研究及未来发展”。
  2000年8月,在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2000年北京经济论坛》,北京。发表论文“走金融创新之路,应对中国加入WTO的挑战”。
  2000年8月31日,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财金前沿”系列新书发布会特邀嘉宾。
  2000年10月,台湾淡江大学:《经济全球化》国际研讨会,台北。发表论文(英文)“中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研究。”
  2001年1月14日,作为杰出女性,参加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举办的“新世纪百位杰出女性唤文明促发展研讨会”,北京。主题发言:“作一个新世纪的杰出女性”。
  2001年2月28日,日本大阪大学国际公共政策学院:《资产管理多样化和个人金融服务行业:国际比较》国际研讨会,日本大阪。发表论文(英文)“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其业绩的影响:中国的实证分析”。
  2001年4月9日-10日,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经济全球化与两岸及港澳地区经济整合前景》学术研讨会,北京。主题发言:“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两岸四地金融发展与互动”。
  2001年4月21-22日,北京大学中外妇女研究中心:《高等学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北京。发表论文:“对女性学学科教学、学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的一点思考”。
  2001年5月3日-4日,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中日诗歌比较研究世界良宽研究中日连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发表论文:“从理性的书页中飞出一只感性的蝴蝶--诗歌、经济学与我”。
  2001年5月11-12日,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金融学会综合理论研讨会》,中国北京,与会代表。
  2001年9月10-11日,中国证监会:《中国上市公司的现代企业建设:公司治理大会》,与会嘉宾。
  2001年9月10-11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1年两岸证券与资本市场发展研讨会》,北京。发表论文及主题报告:“存托凭证在大陆资本市场流通的可行性及影响””。
  2001年9月28日,北京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海润光华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中国北京,与会代表。
  2001年10月,台湾中华两岸论坛促进会:《两岸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讨会》,台湾台北,会议分会主持人。
  2001年12月17日,日本熊本学园大学:《中国不良资产处理与金融改革》国际研讨会,日本雄本。发表论文:“关于中国不良债权处理的争议与思考”。
  2002年1月10日,《法制日报》?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出版社:《第二届中国律师与企业实务咨询会》,特邀嘉宾。
  2002年7月4-5日,北京大学?韩国开发研究院?韩国有利银行:《中韩建交10周年纪念研讨会—中韩经济合作基本方向与今后课题》,中国北京,大会主持人。
  2002年8月23-24日,中国人民银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研讨会》,中国上海,发表论文:“国际短期资本流动风险防范工具及其使用条件”。
  2002年9月9日,《北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二次共同学术研讨会》,中国北京。发表论文:“论中国在西部大开发中消除城乡差别的基本战略”。
  2002年9月30日,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与日本经济新闻社:《中日民间交流的未来――以经济文化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特邀嘉宾。
  2002年11月8-9日,澳门理工学院:《亚洲地区公共行政及社会服务之改革》国际会议,中国澳门。发表论文:“从亚洲金融危机看腐败对经济的影响”。
  2003年10月20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第三届华融论坛》,北京。发表演讲:“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开拓创新拳头产品”。
  2003年11月10日-14日,日本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综合研究所:《东亚经济圈国际研讨会》,日本东京。发表论文:“中日韩经济的合作之路――现状、前景与对策”。
  2004年9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与韩国三星经济研究院:《中韩经济论坛:中韩金融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特邀嘉宾。
  2004年9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CBD金融发展论坛: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地方经济发展》,特邀嘉宾。
  2005年1月15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金融投资家俱乐部:《2005年中国地产创新论坛》,北京。特邀嘉宾。
  2005年3月25日,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金融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2005年学术年会》,中国北京,与会代表。
  2005年4月4日-5日,北京大学泰国研究所、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庆祝中泰建交30周年暨诗琳通公主50华诞――全球化时代的中泰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发表论文:“东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中国与泰国经贸与投资关系”。
  2005年9月16日,北京市人事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纪念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二十周年“首都经济与产业发展论坛”》,北京。发表演讲:“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2005年11月5日,,中国企业家协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工商时报社主办,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承办:《第二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后“非公36条”时代的创新与商机》,北京,特邀嘉宾。
  2005年1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5)》成果报告会,北京,评论人。
  2006年4月18日-19日,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参会代表。
  2008年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和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8特华金融论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北京,与会嘉宾。
  2008年4月12日,外交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东亚思想库网络金融合作会议》,中国上海。发表论文:“中日韩:从经济合作走向金融合作”。
  2008年4月20-21日,中国金融网:《2008年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四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北京。特邀嘉宾。
  2008年11月20日,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暨两岸三地金融合作与发展高层研讨会》,北京,参会代表。
  2009年4月21-22日,澳门理工大学:《腾飞的澳门:回归十年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澳门,发表论文:“澳门金融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兼论金融海啸对澳门金融业的影响”。
  2009年11月11日,北京大学:《纪念澳门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发表论文:“澳门金融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2010年1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培训中心、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华金融论坛:201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研讨会》,北京,与会嘉宾。
  2010年9月25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人才——金融生态城市建设与融和:中美金融人才论坛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成立20周年庆典》,北京,与会嘉宾。
  2010年11月18日,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中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高层研讨会暨首届金融人才发展基金奖颁奖典礼》,北京,颁奖嘉宾。
  2011年3月30日-4月1日,澳门,澳门基本法推广委员会主办:《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18周年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论澳门产业结构的适度多元化”;
  2011年5月20日-23日,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2011年陆家嘴金融论坛》,与会嘉宾。
  3、学术交流活动
  1994年11月,访问奥地利维也纳经济与管理大学,授权签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奥地利维也纳经济与管理大学合作交流协议。
  1996年6月,访问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商学院与美国林肯保险公司,探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两者合作交流的可能性。
  1998年11月-12月,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访问教授。期间,曾经到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日本椙山女子学园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2000年10月,访问日本新泻大学经济学部,授权签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日本新泻大学经济学部合作交流协议。
  2000年11月,访问日本新泻大学,授权签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日本新泻大学现代研究社(研究生院)合作交流协议。
  2000年11月,参加日本东京经济大学建校50周年纪念活动并进行专题演讲“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未来走向”。
  2001年2月,赴日本东京,参加亚洲开发银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亚洲债券市场发展”workshop。
  2001年10月,率团赴台参加台湾海峡两岸交流学会和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主办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
  2002年5月,随北京大学代表团赴德国访问,到德国各主要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2002年8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综合研究所作学术讲座。
  2004年12月,赴日本中央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2007年5月,赴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进行考察访问。
  4、策划和主持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和活动
  1998年
  1、5月参与策划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活动,包括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新老校友返校活动和北京大学金融界校友会活动。
  2、策划和主持1998年10月13日-15日,由日本本田财团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亚非研究所共同主办,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为后援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课题与展望》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9年
  5月主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大型系列讲座”。
  2000年
  1、5月策划和主持北京大学学院《中国加入WTO与民族产业发展大型论坛》(北大百年大讲堂)。
  2、5月策划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1实际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
  3、10月策划和主持《纪念陈岱孙先生诞辰100周年研讨会》
  2001年
  1、5月策划和主持“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大型系列讲座”。
  2、5月,为庆祝建党80周年,策划和主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校团委主办大型交响清唱剧《江姐》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的演出。
  3、12月策划和主持《北京大学中国金融中心成立大会及美国2001年以来10次降息与近期经济形势展望研讨会》。
  2002年
  1、1月策划和主持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欧元启动、欧盟与中国学术研讨会》。
  2、4月策划和主持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日本不良资产处理的经验学术研讨会》。
  2、5月策划和主持大型经济学学术讲座“关于经济增长的问题”(美国耶鲁大学诺德豪斯教授)。
  3、7月策划和主持北京大学、韩国开发研究院主办,韩国有利银行协办《韩.中经济协作基本方向与今后课题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
  4、9月9日策划和主持《北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二次共同学术研讨会――构筑循环式区域开发模式,探索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5、与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共同策划和主持9月25日学术讲座“日本制造业及其今后的展望”(日本经济广报中心副会长、欧姆龙公司会长立石信雄)。
  6、10月参与举办北京大学第二届文科论坛“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多学科的考察”。
  2003年
  2003年12月14日策划和主持由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国金融投资家(北大)俱乐部发起主办“中国金融投资讲坛”。
  5、相关学术活动报道与电视访谈
  1998年4月,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北大缤纷100年”电视专访。
  1999年3月4日浙江《钱江晚报》“中国新闻周刊”(第十八版视点?沙龙)专题采访“实名制实行非常有必要”。
  1999年6月30日,香港《文汇报》专题采访“香港回归两周年”。
  1999年7月4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中心采访“香港回归两周年”,1999年7月4日播出。
  1999年8月26日,北京电视台“点点工作室”《周末视点》采访“关于实行金融储蓄实名制”,1999年9月12日BTV(1)7:30播出,BTV(2)11:30播出。
  1999年8月28日《中国市场经济报》(第二版“观点”)专题采访“‘消费预期’哪里出了问题”。
  1999年9月25日,《中国市场经济报》(第二版“观点”)专题采访“要让国资公司叫好也叫座”其中“难题是谁来运作”。
  1999年10月期《半月谈》(内部版)采访对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的思考,见“是是非非话扩招”。
  1999年11月20日《中国市场经济报》(第二版“观点”)专题采访“摘牌:股市建设的当务之急”。
  1999年12月2日接受北京电视台“点点工作室”《周末视点》采访“如何招聘和引进人才”,1999年12月5日播出。
  1999年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京萃》(第二版)“失败的,也要肯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胡坚教授谈大学生创业”。
  2000年3月5日《北京大学校报》(第二版)董立:“扎根北大--记经济学院胡坚教授”。
  2000年3月17日《中国资产新闻》(第一版)专题报道“国债是赔是赚”。
  2000年3月31日《中国资产新闻》(第八版)专题报道“资产评估有谱吗?”。
  2000年5月,宁夏电视台“西部畅想”节目专题采访“话说西部大开发”。
  2000年6月27日,《中国财经报》(第一版)专题采访“冲出怪圈大步走--由‘中部不会沉默?山西突围’引出的话题”。
  2000年12月22日-28日,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经济半小时”关于“郑百文重组”等中国股市问题专访。
  2001年4月17日,《中国企业报》专题采访“韩国大企业改革我们可以借鉴吗?”
  2001年4月29日,《中国市场经济报》(第二版),
  2001年7月16日,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世纪大讲堂”节目专题讲座“国际金融中心及其发展的规律”。
  2001年8月26日,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专题采访“从亿安科技看股市监管”。
  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专题采访“谈市场秩序的整顿”。
  2001年9月10日,《中国市场经济报》(第五版)专题采访“削尖脑袋上市为那般”。
  2001年9月2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经济半小时“大公司、小股东--找寻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电视论坛特邀嘉宾。
  2001年9月26日,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专题采访“关于银联卡”。
  2001年9月27日,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专题采访“关于银行超级市场”。
  2001年12月15日,《北京财富周刊》(第二十三版)专访“投资--专家给您支个招”。
  2002年1月16日,《海淀报》(第三版),《委员访谈》“胡坚:中关村急需网络环境的创新”。
  2002年1月21,作为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证券无限三地通”访谈节目《财经联线》特邀专家,录制《财经联线》专题节目“安然事件与日元贬值趋势”。
  2002年2月28日,《科技日报》(第九版)“特别关注”专访“日元贬值何时休”。
  2002年《新财经》3月号“教育产业发展在于供需有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金融学系主任胡坚教授访谈录”。
  2002年5月22日《中国经济时报》(第三版)报道“防范金融风险需内外兼修”。
  2002年7月15日《国际金融报》(第一版)报道“公司造假拖累华尔街股市暴跌”。
  2002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经济周刊”(第一版)专访“让市场来决定利率高低”。
  2002年12月《金融信息参考.金融文摘》“胡坚:在国际金融理论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2002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第一版)专访“让市场来决定利率的高低”。
  2003年1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专题采访“关于香港兴建迪斯尼乐园的利弊”。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