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山东研招网 > 中国海洋大学 > 考研大纲

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030301社会学考研大纲

  924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考试性质

  西方社会学理论考试是为我校招收社会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各种学术理论及其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本课程的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验应考研究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合格水平,考核对象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应考者。
  二、考查目标
  西方社会学理论考试内容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古典社会学理论;二是现代社会学理论;三是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查内容
  第一编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孔德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孔德关于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的基本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孔德提出"实证社会学"(重点)
  熟记:(1)社会学之父;(2)孔德的主要著作;(3)实证。
  理解:(1)神学、形而上学、实证三阶段的特点;(2)"整体先于局部"的内涵。
  运用:孔德对社会学建立的贡献。
  (二)孔德的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次重点)
  熟记:(1)社会静力学;(2)社会动力学;(3)静力学从属动力学。
  理解:(1)社会静力学的内涵;(2)社会静力学的组成;(3)社会动力学的内涵。
  运用:(1)孔德从人性结构分析社会秩序;(2)社会变迁三阶段的特点;(3)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的主要区别。
  (三)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一般)
  熟记:(1)斯宾塞的主要著作;(2)实证社会学的基本出发点。
  理解: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的观点。
  第二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重点理解迪尔凯姆将社会学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事实,将社会团结划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并将集体意识和社会分工分别看作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基础的重要社会学观点。同时要求结合对迪尔凯姆其他社会学理论的学习,正确评价迪尔凯姆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迪尔凯姆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理论(重点)
  熟记:(1)《社会分工论》;(2)机械团结;(3)有机团结;(4)集体意识。
  理解:(1)机械团结的特征;(2)有机团结的特征;(3)集体意识的内涵;(4)集体意识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5)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
  运用:(1)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区别;(2)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贡献及理论弱点。
  (二)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次重点)
  熟记:社会事实。
  理解:社会事实的内涵。
  运用:社会事实的三个特征
  (三)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一般)
  熟记:把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
  理解:社会学方法的三条准则。
  运用:用《自杀论》说明社会事实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的原则。
  第三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重点掌握齐美尔关于社会的本质、社会学研究任务、社会交往的形式、社会交往者的类型以及文化类型与社会分化等方面的论述,正确评价齐美尔对社会学的贡献及其理论的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的本质与社会学的任务(重点)
  熟记:(1)齐美尔;(2)社会;(3)互动;(4)形式;(5)形式社会学;(6)社会交往者;(7)社会几何学。
  理解:(1)齐美尔关于社会的本质的论述;(2)齐美尔关于社会学三领域的划分;(3)社会交往的形式;(4)社会交往者的类型。
  运用:齐美尔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论述。
  (二)文化的类型与社会分化(次重点)
  熟记:(1)主体文化;(2)客体文化;(3)文化的悲剧;(4)社会分化;(5)有机的标准;(6)理性的标准。
  理解:(1)主体文化的内涵;(2)客体文化的内涵;(3)"有机的标准"的含义;(4)"理性的标准"的含义。
  运用:(1)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关系;(2)社会分化对互动形式的影响。
  (三)货币哲学(一般)
  熟记:《货币哲学》。
  理解:货币对个人的影响。
  运用:如何评价货币在社会发展过程的作用。
  第四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理解社会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韦伯提出了"解释性理解"、"价值中立"和"理想类型"的方法论原则,这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另外,通过学习,还要掌握韦伯对社会行动类型、科层制等社会现象的论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韦伯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述(重点)
  熟记:(1)理解;(2)理解社会学;(3)解释性理解;(4)主观恰当性;(5)因果恰当性;(6)客观可能性;(7)价值中立;(8)理想类型;(9)历史的理想型;(10)类型的理想型。
  理解:(1)"理解"的内涵;(2)"理解社会学"的含义与基本任务;(3)"理解"的确定性的两个基础;(4)"理解"的类型;(5)主观恰当性的内涵;(6)因果恰当性的内涵;(7)价值中立是学术研究的规范原则;(8)理想类型是一种概念体系。
  运用:价值中立与价值判断的区别。
  (二)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的类型(次重点)
  熟记:(1)《经济与社会》;(2)社会行动;(3)目的合理性行动;(4)价值合理性行动;(5)情感行动;(6)传统行动;(7)社会结构。
  理解:(1)社会行动的涵义;(2)社会行动的类型;(3)社会结构的类型。
  运用:(1)社会行动与其他行动的区别;(2)"共同体化"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化"的社会结构的差异。
  (三)合法统治的理想类型与科层制特点(一般)
  熟记:(1)合法统治;(2)传统型统治;(3)卡里斯马型统治;(4)法理型统治;(5)科层制。
  理解:(1)传统型统治的实质与特点;(2)卡里斯马型统治的实质与特点;(3)法理型统治的实质与特点。
  运用:(1)"合法统治"三种理想类型的不同基础及其相互区别;(2)科层制的特点。
  第二编现代社会学理论
  第五章功能主义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中几种主要的功能分析概念框架及有关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功能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分析功能理论各代表人物之间理论承继关系,正确分析功能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重点)
  熟记:(1)帕森斯;(2)《社会行动的结构》;(3)《社会系统》;(4)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的标志;(5)帕森斯由"单元行动"分析转向"社会行动系统"分析的标志;(6)社会行动;(7)唯意志行动论;(8)单元行动;(9)社会系统;(10)模式变项;(11)AGIL功能分析模型。
  理解:(1)社会行动的要素;(2)模式变项的五组基本类型;(3)帕森斯的功能体系和AGIL公式包含的主要意义。
  运用:如何正确评价帕森斯的功能理论。
  (二)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次重点)
  熟记:(1)默顿;(2)《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3)中层理论。
  理解:(1)中层理论的内涵;(2)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
  运用:默顿功能主义与帕森斯功能主义的区别。
  (三)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一般)
  熟记:(1)拉德克利夫。布朗;(2)马林诺夫斯基;(3)《科学的文化理论》、《文化论》;(4)功能。
  理解:(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的主要表现;(2)马林诺夫斯基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运用:如何评价马林诺夫斯基功能理论对帕森斯的影响。
  第六章社会冲突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中冲突理论的理论来源和主要观点的演变过程。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各种冲突理论的基本观点,把握各冲突理论的内在差异,正确辨别冲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本质区别。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科塞的冲突理论(重点)
  熟记:(1)科塞;(2)《社会冲突的功能》;(3)冲突;(4)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5)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6)安全阀制度。
  理解:(1)冲突的涵义;(2)科塞论社会冲突的根源;(3)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的内涵与区别;(4)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的内涵与区别;(5)群体内冲突的功能表现;(6)外群体冲突的功能表现;(7)安全阀制度的内涵。
  运用:(1)科塞对社会冲突类型的划分;(2)科塞论社会冲突的功能;(3)科塞冲突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次重点)
  熟记:(1)达伦多夫;(2)《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冲突》;(3)权力与权威;(4)冲突强度;(5)冲突烈度。
  理解:(1)权力与权威的内涵;(2)冲突强度与烈度的内涵;(3)达伦多夫论社会冲突的根源;(4)达伦多夫论社会冲突的形成;(5)达伦多夫论社会冲突的程度。
  运用:(1)达伦多夫辩证冲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本质区别;(2)达伦多夫辩证冲突理论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三)冲突论的思想渊源(一般)
  熟记:(1)现代社会冲突论的先驱;(2)《权力精英》。
  理解:(1)马克思社会冲突思想的主要内容;(2)权力精英的内涵。
  运用:马克思社会冲突论对现代冲突论的影响。
  第七章社会交换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中以霍曼斯和布劳等人为代表的社会交换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理解社会交换理论的核心内容,了解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来源及其与相关理论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社会交换理论的两种基本取向,即个人的心理的取向和结构的集体的取向,正确分析交换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重点)
  熟记:(1)霍曼斯;(2)行动;(3)互动;(4)情感;(5)刺激;(6)报酬;(7)成本;(8)投资;(9)利润;(10)剥夺;(11)满足。
  理解:(1)成功命题的内涵;(2)刺激命题的内涵;(3)价值命题的内涵;(4)剥夺--满足命题的内涵;(5)攻击--赞同命题的内涵;(6)理性命题的内涵。
  运用:如何评价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二)布劳的结构交换论(次重点)
  熟记:(1)布劳;(2)社会吸引。
  理解:(1)社会吸引的内涵;(2)微观结构交换过程的四个阶段。
  运用:(1)微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与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的异同;(2)布劳的交换理论与霍曼斯的交换理论的区别。
  (三)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一般)
  熟记:(1)交换;(2)交换关系;(3)交换网。
  理解:(1)单方垄断交换关系;(2)分工式交换关系;(3)社会圈;(4)分层网络式交换关系;(5)中心网络交换关系。
  第八章符号互动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中以强调人们对情境的反应,人们之间的互动,强调人们对符号的依赖为基本理论构架的互动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理解互动理论的核心观点,了解互动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掌握互动理论的内容差异及各自的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重点)
  熟记:《符号互动主义》。
  理解:(1)符号互动的涵义;(2)互动的两种类型;(3)符号互动的三种"产品".
  (二)戈夫曼的戏剧分析(次重点)
  熟记:(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6)戏剧分析;(7)印象管理。
  理解:(4)戈夫曼戏剧分析的实质与要素;(5)印象管理的内涵。
  (三)符号互动论的起源(一般)
  熟记:(1)米德;(2)詹姆斯;(3)杜威;(4)帕克;(5)库利;(6)托马斯;(7)包得文;(8)《心灵、自我与社会》;(9)符号互动论之父;(10)"被概括了的他人".
  理解:(1)心灵的本质与内容;(2)自我的本质;(3)社会的本质。
  第九章现象学社会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现象学社会学的来源与发展。通过学习,重点了解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来源,现象学社会学家对生活世界的论述及其他们观点的相互承继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舒茨论生活世界(重点)
  熟记:(1)舒茨;(2)《社会世界的现象学》;(3)生活世界;(4)预先给定性;(5)自然态度;(6)主体间性。
  理解:(1)生活世界的涵义与基本特点;(2)自然态度的涵义;(3)主体间性的本质;(4)目的动机与原因动机的区别。
  (二)伯格与勒克曼论生活世界与社会结构(次重点)
  熟记:(1)《现实的社会建构》;(2)日常生活;(3)社会世界是意识过程的文化产物。
  理解:(1)日常生活的涵义;(2)社会结构的涵义。
  运用:伯格、勒克曼对舒茨"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
  (三)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背景(一般)
  熟记:胡塞尔。
  理解:自然的立场。
  第十章俗民方法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俗民方法学的理论来源、创立及其后期发展路向。通过这一章的学习,重点了解加芬克尔在俗民方法学发展中的贡献,理解加芬克尔对实践行动合理性的论述,掌握俗民方法学后期发展的主要路向,特别是谈话分析的理论目标及其特征,要学会正确评价俗民方法学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其理论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加芬克尔创立俗民方法学(重点)
  熟记:(1)俗民方法学的创立者与创立时间;(2)实践行动的可说明性;(3)实践行动的索引性与索引性表达;(4)实践行动的反身性。
  理解:实践行动的合理性属性。
  运用:(1)现象学与现象学社会学对俗民方法学的影响;(2)语言学与语言哲学对俗民方法学的影响;(3)索引性表达与客观表达的本质区别。
  (二)俗民方法学的发展(次重点)
  熟记:(1)《俗民方法学研究》;(2)谈话分析。
  理解:谈话分析的理论目标及其特征。
  (三)俗民方法学的影响(一般)
  理解:俗民方法学与现象学社会学的关系。
  运用:俗民方法学的影响及其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编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
  第十一章新功能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帕森斯之后功能主义的新发展。通过这一章的学习,重点了解以亚历山大和卢曼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学会分辩新功能与传统功能主义的差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功能主义及其理论特征(重点)
  熟记:(1)新功能主义;(2)《新功能主义》。
  理解:(1)新功能主义理论传统;(2)新功能主义的特征。
  运用:功能结构理论与结构功能理论的主要区别。
  (二)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次重点)
  熟记:(1)亚历山大;(2)文化断裂。
  理解:(1)新功能主义与传统功能主义不同的方法论基础;(2)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的分析模型;(3)市民社会的内涵。
  (三)卢曼的系统功能主义(一般)
  熟记:(1)卢曼;(2)一般社会系统理论;(3)自我指涉;(4)自我主题化。
  理解:(1)社会系统的涵义;(2)自我指涉的涵义;(3)自我主题化的涵义;(4)系统环境的三个维向。
  运用:(1)卢曼论系统与环境关系的主要特征;(2)社会系统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二章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哈贝马斯的批判社会学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哈贝马斯早期关于三种兴趣的思想,领会他的交往行动理论,深刻了解他关于"生活世界"的基本观点,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其理论的局限性和阶级实质,并学会透过哈贝马斯的理论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危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重点)
  熟记:(1)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2)哈贝马斯;(3)"交往行动理论"的提出;(4)《交往行动理论》;(5)交往行动。
  理解:(1)交往行动的涵义;(2)交往行动与其他社会行动的区别;(3)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4)交往行动发展的三个阶段;(5)交往行动的三种职能。
  运用:交往行动的合理化。
  (二)哈贝马斯论三种认识兴趣(次重点)
  熟记:(1)《认识与兴趣》;(2)经验--分析的科学;(3)历史--解释学的科学;(4)批判的社会科学。
  理解:(1)认识与兴趣的涵义;(2)人类认识与兴趣的三种类型与功能。
  运用:哈贝马斯关于认识与兴趣关系的观点。
  (三)生活世界(一般)
  熟记:生活世界。
  理解:(1)生活世界的涵义;(2)生活世界的结构与三种解释范式。
  第十三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观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的观点。通过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主要概念与核心内容,特别是吉登斯关于行动与结构关系的论述,学会正确评价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同时要求理解吉登斯关于现代性的特征与动力来源的论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重点)
  熟记:(1)吉登斯;(2)《社会的构成》;(3)行动;(4)结构;(5)结构二元性;(6)结构性原则;(7)结构丛;(8)结构性特征。
  理解:(1)行动的涵义;(2)结构的涵义;(3)结构二元性的涵义。
  运用:(1)吉登斯论述结构与行动关系的基本线索。
  (二)吉登斯的现代性观点(次重点)
  熟记:(1)现代性;(2)《现代性的后果》;(3)《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理解:(1)现代性的四种基本特征;(2)现代性的三种动力来源。
  (三)吉登斯理论来源与影响(一般)
  理解:吉登斯对实证主义、功能主义和进化理论的批判。
  运用:吉登斯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第十四章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从静态和个别的角度介绍了布尔迪厄理论的实践、惯习和场域三个重要范畴,并以此为基础从动态和联系的角度讨论了他的发生结构主义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重点理解实践、惯习和场域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布尔迪厄论实践、惯习和场域(重点)
  熟记:(1)布尔迪厄;(2)《社会科学研究探索》;(3)实践;(4)惯习;(5)场域。
  理解:(1)参与性对象化的涵义;(2)实践的特性;(3)惯习的涵义;(4)惯习与社会世界的关系;(5)场域的涵义;(6)场域与惯习的关系。
  (二)布尔迪厄的发生结构主义(次重点)
  熟记:布尔迪厄发生结构主义公式。
  理解:(1)资本在发生结构主义公式中的作用;(2)策略的类型。
  (三)布尔迪厄关于品位的研究(一般)
  熟记:《区分:品味判断的社会学批评》。
  理解:阶级关系与文化关系。
  第十五章理性选择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理性选择理论的经济学与方法论基础,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与主要观点以及他关于法人行动的主要观点。通过这一章的学习,重点熟记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概念,理解各种概念的涵义,理解并掌握科尔曼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重要观点,并学会对科尔曼理论进行正确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重点)
  熟记:(1)科尔曼;(2)《社会理论的基础》;(3)行动系统;(4)行动者;(5)资源或事件;(6)结构性相互依赖;(7)行为性相互依赖;(8)进化性相互依赖;(9)社会交换;(10)社会优化;(11)社会均衡。
  理解:(1)科尔曼理论的两个基本出发点;(2)行动者"相互依赖"的三种形式及其差异;(3)行动的三种类型;(4)社会优化的涵义;(5)社会均衡的涵义。
  运用:(1)社会优化与社会均衡的区别;(2)科尔曼理性选择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二)科尔曼的法人行动理论(次重点)
  熟记:(1)法人行动;(2)法人行动者;(3)社会选择。
  理解:(1)法人行动者的涵义;(2)社会选择的涵义;(3)社会选择的资本与条件;(4)社会选择的类型。
  (三)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一般)
  熟记:(1)理性选择理论的方法论特点;(2)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模型。
  理解: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十六章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与互动仪式链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柯林斯早年的冲突社会学观点以及颇具特点的互动仪式链理论。通过学习,要求学会分析柯林斯的冲突理论与传统冲突理论的区别,理解互动仪式链理论的主要概念以及柯林斯关于互动仪式的基本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重点)
  熟记:(1)柯林斯;(2)局部情景;(3)互动仪式;(4)互动仪式链;(5)文化资本;(6)情感能量。
  理解:(1)互动仪式的涵义与要素;(2)互动仪式的结果;(3)互动仪式的资源;(4)互动仪式链的涵义。
  (二)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观点(次重点)
  熟记:《冲突社会学--关于一门解释性的科学》。
  运用:柯林斯冲突理论与传统冲突理论的主要区别。
  (三)微观转变策略(一般)
  熟记:(1)《论宏观社会学的微观基础》;(2)微观转变策略。
  理解:微观还原的优点。
  第十七章哈耶克的感性秩序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哈耶克思想体系,知识观与方法论,对理性滥用的批判及其对自由、规则与社会秩序的阐释。通过学习,要求学会分析哈耶克的知识观与方法论,理解"唯科学主义"对社会学的影响,自生自发秩序与组织秩序之间的区别,自由、规则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联系中国改革实践对自生自发秩序观加以评价和阐释。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哈耶克的知识观与方法论(重点)
  熟记:(1)"无知"的知识观;(2)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内涵;
  理解:(1)《通往奴役之路》;(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辨
  (二)"唯科学主义"对社会学的影响(次重点)
  熟记:(1)"唯科学主义"的内涵;(2)进化论理性主义和建构论唯理主义的社会秩序观的区别
  理解:(1)"唯科学主义"的根源;(2)《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
  (三)自生自发秩序的内涵(一般)
  熟记:(1)自生自发秩序的内涵的主要表现;(2)感性秩序;
  理解:(1)《自由秩序原理》;(2)自由、规则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
  运用:(1)联系中国改革实践对自生自发秩序观加以评价
  第十八章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理解福柯围绕知识、权力、疯癫、理性等问题所阐述的社会学思想。通过学习,理解知识考古学的历史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视野,了解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知识考古学的基本原则,话语构成,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
  熟记:(1)知识考古学的历史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视野;(2)谱系学;(3)考古学方法的实践性
  理解:(1)《知识考古学》;(2)考古学方法与谱系学方法的主要差别
  (二)知识考古学的基本原则
  熟记:(1)欧洲精神病史的三个时期;(2)疯癫与理性
  理解:(1)《疯癫与文明》
  (三)话语的构成
  熟记:(1)话语构成;(2)知识型;(3)16世纪到当代的四种知识型的不同特点与演化关系
  理解:(1)《临床医学的诞生》;(2)《词与物》
  (四)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
  熟记:(1)全景监狱;(2)福柯关于权力与知识关系的观点及其不同层面;
  理解:(1)《规训与惩罚》;(2)"权力--知识--身体"三维结构
  第十九章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对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加以系统理解。通过学习,掌握风险、风险社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风险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根本性区别,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贡献,并能够评价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对认识我国目前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熟记:(1)"第二现代性或现代化"理论在风险社会理论中的地位;(2)风险;(3)风险社会;(4)风险的基本特征;(5)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
  理解:(1)《再思风险社会》;(2)风险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根本性区别;(3)《风险社会》;(4)《世界风险社会》
  (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贡献
  理解:(1)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贡献的主要体现;(2)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对认识我国目前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
  第二十章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对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进行系统把握。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格兰诺维特社会网络理论关于结构与行动之间关系的观点,理解弱关系的假设,理解嵌入性概念,理解集体行动的阈值模型,能够评价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网络理论观点
  熟记:(1)关于结构与行动之间关系的观点;(2)经济行动与社会关系网络之间的关系;
  理解:(1)格兰诺维特对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的反叛;(2)格兰诺维特对经济学的直接批判
  (二)弱关系
  熟记:(1)弱关系概念;(2)若关系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理解:(1)《弱关系的力量》;(2)弱关系对群体动员的影响
  (三)弱嵌入性
  熟记:(1)弱嵌入性概念
  理解:(1)弱嵌入性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四)集体行动的阈值漫射模型
  熟记:(1)阈值漫射模型;(2)阈值概念;
  理解:(1)以往集体行动研究中的不足;(2)阈值的特点;(3)阈值的影响因素
  第二十一章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对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进行系统理解和把握。通过学习,理解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关系;掌握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与科尔曼、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林南在互动论基础上的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并通过以上学习评价社会资本研究在中国的拓展空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熟记:(1)资本;(2)人力资本;(3)文化资本;(4)社会资本
  理解:(1)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对林南的影响
  (二)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
  理解:(1)科尔曼的关系论的社会资本理论;(2)普特南的集体论的社会资本理论;(3)林南的行动论的社会资本理论
  (三)互动论基础上的理论构架
  熟记:(1)资源;(2)社会结构;(3)个体行动;(4)制度场;
  理解:(1)林南基于资源、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所提出的四个理论假设;(2)在四个理论假设上提出的七个命题;(3)理性选择的实质
  (四)中国社会的社会资本研究
  理解:(1)社会资本研究在中国的拓展空间
  第二十二章世界体系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对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进行整体性把握。通过学习,理解沃勒斯坦等人创立的世界体系论,在目前西方社会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世界体系论在西方社会理论中的地位
  熟记:(1)西方发展理论中的"经典现代化理论"(主流派)与"依附论"(非主流派);
  理解:(1)西方发展理论的两极对峙时期;(2)世界体系理论兴起的理论背景
  (二)世界体系论的内涵
  熟记:(1)世界体系论的十个方面;(2)世界体系;(3)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特点;(4)世界政治体系的主要特点;(4)世界体系论的中心论点
  理解:(1)现代世界体系的历史演进的六个分析变量;(2)国家在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中的作用;
  运用:(1)当今世界的经济体系所呈现出的与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不同的内容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本课程考核的能力层次的说明
  本课程主要考查应试者熟记、理解、运用三个方面的能力:
  1、熟记能力:要求知道、记忆并准确地表述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重要概念和范畴。
  2、理解能力:要求在熟记的基础上,理解教材中有关西方社会学理论所涉及的重要概念、范畴的内涵,把握各种主要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
  3、运用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基本观点及各种理论的前后演进与区别、联系进行辩证分析,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合理性因素、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进行评述。
  二、推荐书目
  1.奥古斯特·孔德(著),黄建华(译):《汉译经典12:论实证精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2.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3.埃米尔·迪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格奥尔格·席美尔:《货币哲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5.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6.R.K.Merton:《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范岱年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A.R.拉德克利夫-布朗(著),丁国勇(译):《原始社会结构与功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8.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著),张云江(译):《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9.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0.戈夫曼(著),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米德:《心理、自我和社会》,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12.伯格、勒克曼:《现实的社会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J.C.亚历山大(AlexanderJ.C.)、彭牧(译):《新功能主义及其后》,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14.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刘北成、曹卫东(译):《合法化危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15.安东尼·吉登斯(著)、黄平、刘东、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版。
  16.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o哈耶克(著)、王明毅、冯兴元(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疯癫与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8.林南:《社会资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9.(德)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20.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1.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2.刘少杰:《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应用社会学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应用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就特性而言,应用社会学是将社会学理论的原理、原则、观点及方法运用于对具体社会现象的研究,从而获得对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课程的考试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验应试者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应用社会学》的水平。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分支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并能将之应用到对中国具体社会问题的分析中。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应用社会学由来、特征、研究领域以及应用社会学在当地的发展情况,要熟悉应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悉各主要分支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背景、发展历程,掌握各主要分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和相关理论的理论渊源。
  3、学会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应用社会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应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二是应用社会学与分支社会学、三是应用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应用社会学》与环境社会学、海洋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等课程关系密切,强调通过应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开展对具体社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问答题
  2、论述题
  3、综合题
  三、考核目标
  第一编应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应用社会学概述
  第一章应用社会学概述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理解应用社会学的学科由来与发展概况,掌握芝加哥学派对应用社会学的贡献。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1)应用社会学的概念与特点;(2)芝加哥学派对应用社会学的贡献。
  理解:(1)涂尔干对应用社会学的贡献;(2)应用社会学的学科由来及其发展。
  运用:中国应用社会学的发展情况(主要涉及流动人口研究、环境社会学研究、海洋社会学研究)。
  第二章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社会研究的要素与步骤,掌握主要的社会研究方法类型,能够运用口述史的方法开展社会调查与研究,理解社会研究中的伦理价值。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1)实地研究的优缺点;(2)抽样调查的优越性;(3)焦点访谈法的特点;(4)观察法的主要类型;(5)列联表的含义;(5)扎根研究方法的技术与步骤。
  理解:(1)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2)扎根理论的起源与理论视角。
  运用:(1)抽样的基本方法;(2)深度访谈法的类型与技术;(3)口述史方法的起源、特点以及操作过程。
  第三章项目社会评估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评估研究的发展简史,掌握评估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类型。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1)项目评估的基本内涵;(2)评估研究的基本类型。
  理解:(1)什么是社会项目?(2)项目评估与社会学的学术研究的异同。
  运用:(1)评估研究的基本方法,要求能够运用相关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设计。
  第四章社会态度研究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理解社会态度的含义及其特征,社会态度的形成及其改变,掌握社会态度的测量技术。另外,要求熟悉并掌握测量社会态度时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1)社会态度的含义及其特征。
  理解:(1)研究社会态度的意义;(2)测量社会态度的主要方法。
  运用:(1)能够设计一份30个测量项目的社会态度调查问卷,并撰写设计思路。
  第二编应用社会学与分支社会学
  第五章人类学方法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科际整合的时代,社会学的应用研究需要借鉴并吸收人类学的方法。本章要求了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特色,理解中国学术研究环境中的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并掌握人类学方法论原则。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1)人类学方法论的原则;(2)文化相对论的含义;(3)本土方法论的含义。
  理解:(1)中国人类学的特色及其学术渊源;(2)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联系与区别。
  运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比较。
  第六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含义、基本特征,熟悉并掌握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式和主要研究方法。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理解: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式。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七章性社会学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性社会学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生物本能。本章要求熟悉性社会学经常借用的社会学理论,理解并掌握性社会学中的相关研究方法。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性社会学经常借用的社会学理论。
  理解:性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运用:依据媒体报道过的一例性侵案件,设计出针对受害者的救助方案。
  第八章环境社会学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20世纪60年代末特别是70年代以来,环境社会学率先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当前,中国环境社会学已经成为社会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理解环境社会学产生与发展概况,掌握环境保护的主要社会学观点。同时,要求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或理论视角阐述当前中国的环境问题。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1)环境公平的含义;(2)人类例外范式(HEP)与新环境范式(NEP)的含义。
  理解:(1)环境社会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阶段;(2)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意义;(3)当代中国环境公平问题的主要表现。(4)理解当前的环保组织及其社会功能。
  运用: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或理论视角阐述当前中国的环境问题。
  第九章人口研究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熟悉并理解人口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理解:影响妇女生育水平的社会因素。
  运用:举例说明我国农村人口中的主要问题及其社会原因。
  第十章家庭社会学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理解并掌握家庭的含义及其功能,熟悉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家庭的含义。
  理解:"现代家庭"与"当代家庭"概念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运用:结合社会实际,对独身子女政策展开有条理的阐述。
  第十一章民族研究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熟悉并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理解并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和费孝通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阐述。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民族的含义。
  理解:(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2)费孝通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
  运用:从社会运行论视角探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变革。
  第十二章人际关系研究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际关系理论,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以及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掌握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人际关系理论。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人际关系的概念
  理解:(1)差序格局理论;(2)黄光国关于"人情与面子"研究的观点
  运用:结合当代社会发展以及自身实际感受,阐述网络时代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第十三章组织社会学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传统的组织理论,主要是泰罗制和法约尔的一般行政理论,理解韦伯的科层制和霍桑试验的内涵,要求理解并能评估中国社会的"单位制"。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单位制的含义。
  理解:(1)韦伯的科层制;(2)单位与一般组织的区别。
  运用:对中国社会的"单位制"展开阐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第十四章社会分层研究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的基本内容。要求了解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理解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掌握研究社会分层的中距理论。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1)基尼系数;(2)恩格尔系数。
  理解:(1)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2)专家治国论。
  运用:正确评价研究社会分层的各种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
  第十五章城市社会学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生态学思想,理解齐美尔的城市社会学思想,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主要涉及同心圆假设和扇形理论)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1)城市化;(2)推拉模式;(3)同心圆假设。
  理解:齐美尔的城市社会学思想。
  运用:正确分析户籍制度对中国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十六章现代化理论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理解社会现代化的历程及其基本特征,掌握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以及二元社会结构特征。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1)社会现代化的含义;(2)全球化的特点;(3)迟发展效应
  理解:(1)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2)中国社会的二元社会结构
  运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十七章医学社会学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医学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其中要理解医学社会学学科形成的社会条件,掌握医学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社会流行病学对医学社会学研究的影响。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医学社会学的含义。
  理解:(1)医学社会学学科形成的社会条件;(2)医学社会学的主要理论(重点是冲突论)。
  运用:社会流行病学对医学社会学研究的影响。
  第十八章语言社会学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语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语言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解语言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语言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理解:理解并分析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十九章犯罪社会学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熟悉犯罪社会学的理论流派,掌握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犯罪社会学的含义;
  理解:(1)犯罪社会学的研究意义;(2)有关犯罪问题的冲突论;
  应用:正确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
  第三编应用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第二十章社会工作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对象,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社会工作的含义。
  理解:(1)"助人自助";(2)社会工作与社会学、民政工作的关系。
  应用:以残疾人康复治疗为例,论述如何介入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
  第二十一章社会保障及其应用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熟悉并理解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掌握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熟记:(1)社会保障的含义;(2)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理解:(1)社会保障的理论体系;(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应用: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现实意义。

    点击【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查看更多考研大纲。
【相关阅读】
研究生招生专业索引
2014年研究生考试大纲汇总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欢迎广大研友指正。此外很多历史数据已无处查找,所以为保证考研信息的完整性,考研网真诚欢迎广大研友帮忙补充信息,可回复评论或发送内容至http://bbs.kaoyan.com/f3p1
  本文系考研网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