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江苏研招网 > 南通大学 > 导师介绍

南通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王志清



  
  2006
  
美在和谐:《山居秋暝》新解(《文史知识》2006,11)
  盛世选本的盛世形态——《河岳英灵集》、《唐贤三昧集》二选本之共性研究(《山东师大学报》2006,3)
  盛唐的盛世和谐特征及其内涵考察——兼论盛唐诗人的休闲状态和山水情(《吉首大学学报》2006,5)
  刘长卿山水诗的盛唐面目(《殷都学刊》2006,2)
  刘长卿归属盛唐山水诗派的理由、意义及其它(《南都学坛》2006,4)
  蓝海文新古典主义诗学的核心及其“潜诗学”特征(《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1期)
  以诗性与哲意为诗歌命名——沙白新作《八十初度》组诗之评论(《南京理工大学报》2006,2期)
  道学视阈的王维阅读(《南通大学学报》2006,6)
  为真情招魂:散文诗最好方式的自救(《西华大学学报》2006,6)
  以歌释诗:切入唐诗原创本体的研究(《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作家的困境当归咎于作家自己(香港《华夏纪实》2006,3期)
  美妙的山水协奏:袁瑞良赋论(《光明日报》2006,11,10,7版)
  
  2005
  
人性与诗性的急转弯:沈宋贬诗与盛唐先声(《学术论坛》2005,5)
  盛唐城市化进程与诗歌的回归主题(《东北师大学报》2005,1)
  “弃”之稳否辨:《赠孟浩然》与《岁暮归南山》之讨论(《名作欣赏》2005,2)
  王维追步楚骚的美学意义(《唐都学刊》2005,2)
  魏晋骈赋的文体性质及其意义(《南通大学学报》2005,1)
  魏晋骈赋的文体性质及其美学意义考论(《中国中古文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
  《唐诗创作与唐诗传唱关系研究》评论(《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为当下基础教育号脉的勇力——读《基础教育的战略应对》(《南通大学学报》2005,3)
  赤子心肠血性文章(《新教育》2005,5)
  
  2004
  
“王维模式”的文化诠释(《深圳大学学报》2004,1期)
  “美不自美”:中唐诗美的人类自我中心观特征(《江淮论坛》2004,6)
  “美在自美”:盛唐山水诗美观的生态本位特质(《内蒙社会科学》2004,4期)
  盛唐休闲风气与诗人的别业创作生态(《北方论坛》2004,3期)
  盛唐山水诗群落的生态阐释(《贵州社会科学》2004,6)
  孟浩然诗水意象解密(《山东师大学报》2004,5)
  盛唐山水诗派的语言策略(《延边大学学报》2004,2期)
  盛唐诗人的人格范型与自然品藻(《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4,2期)
  审美时间中的生命体验:王维时间意识论(《南京理工大学报》2004,1期)
  
  2003
  
芙蓉论诗与谢、王山水(《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3期)
  王维美学观的客观唯心主义特征(《学海》2000,3期)
  佛禅“自性”与盛唐精神及山水诗形态(《甘肃社会科学》2003,4期)
  盛唐山水诗“派”的特殊生态(《东方论坛》2003,4期)
  接受期待与盛唐山水诗的文化生态(《天津社会科学》2003,6期)
  盛唐的文化策略与山水诗派生态(《社会科学辑刊》2003,5期)
  自然环境的生态优越与盛唐山水诗派的生态取向(《东北师大学报》2003,5期)
  《野草》的文体颠覆与辨证(《鲁迅研究月刊》2003,9期)
  审美时间中的生命体验:王维时间意识论(《南京理工大学报》2004,1期)
  王维文学史地位之浮沉的反思(《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3期)
  现代诗学创建的人文品格(《东疆学刊》2003,3期)
  张謇的戏剧观及其实践意义(《广西社会科学》2003,5期)
  张謇书法的实用精神与美学性格(《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1期)
  香港散文诗的艺术实力与生命精神(《香港散文诗报》2003,1期)
  
  2002
  
文学批评性情参与的学理依据(《江海学刊》2002,2期)
  中国文学批评的德本精神及本体意义(《东北师大学报》2002,5期)
  盛唐山水诗群落的自然生态观及生存状态(《学海》2002,4期)
  从王、孟诗交看二人性情之差异(《贵州社会科学》2002,3期)
  寻找学术上的对话平台(《南京理工大学报》2002,3期)
  体合天地之心的诗美追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4期)
  文学批评的现实语境与本土化策略(《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2,4期)
  贴近生活的艺术样态(《文艺报》2002、5、14)
  美丽的林子美丽的《给他》(《当代诗坛诗学季刊》香港,2002第33期)
  
  2001
  
“思无邪”诗学模式的审美缺陷及负面效应(《南通师院学报》2001,3期)
  王维哲学思想三教兼综的特征(《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2期)
  直彻心源的生命感动(《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1,3期)
  王维人生哲学中的虚静内核(《王维研究》三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
  善性理性的诗化形态(《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外向视角的情感体认(《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当下散文诗到底缺什么(《云南文艺评论》2001,6期)
  写出生命的爱意(《人民日报》大地副刊,2001,8,25)
  寂寞状态的生命独语(《中国文化报》2001,4,19)
  理想与诗性的生动交契(《中国人事报》文学评论版,2001,3,27)
  渴望深度(《人民法院报》文学评论版,2001,5,23)
  文学批评请多自重(《人民法院报》文学评论版2001,9,12)
  
  2000
  
芙蓉论诗与谢、王山水(《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3期)
  王维美学观的客观唯心主义特征(《学海》2000,3期)
  以还乡精神构筑理想家园(《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期)
  精彩纷呈的动态结构:《唐代美学史》评(《南京理工大学报》2000,3期)
  
  1990—2000部分作品
  专著
  
《生命场景》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心智场景》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魂泊昆仑:走近王宗仁》东方出版中心1998
  《约会香港:香港诗侠诗歌评论》雅苑出版社1998
  
  论文(古代)
  
陶潜与陆游比较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2,2期)
  清于月出初三夜澹似汤烹第一泉(《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2,2期)
  陆游山水诗:狂与逸的交渗协和(《徐州师大学报》1993,3期)
  离情别绪的物质化形态(《中文自修》1993,3期)
  山水诗中物的心态化试论(《人文杂志》1993,1期)
  王维的金戈铁马审美模式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3,3期)
  王维边塞诗:雄悍逸放的人格塑型(《晋阳学刊》1994,2期)
  诗与禅交相交替的深刻契合(《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4,3期)
  同是逸气横清秋:从陆游山水诗看王维的影响(《中州学刊》1995,4期)
  心物冥一的庄禅精神(《东北师大学报》1995,6期)
  从斜阳意象看王维的悲剧情结(《徐州师大学报》1997,2期)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2期)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江苏社会科学》1998,1期)
  歧异两极的心象构造(《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2期)
  向善灵魂的深重叹息(《东岳论丛》1999,4期)
  
  论文(现当代)
  
中国审美教育的传统特征及现代态势(《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2,1期)
  当代散文诗之审美观照(《宁夏社会科学》1990,5期)
  报告文学功利性的美学价值(《宁夏社会科学》1991,2期)
  意象化:当代政治抒情诗的美学自审和选择(《宁夏社会科学》1992,3期)
  文艺审美情趣低下化现状之讨论(《唯实》1993,3期)
  诗歌的现实情绪在传统积淀上的叠印(《江海学刊》1993,5期)
  活泼而自由流淌的绿意(《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3,3期)
  新诗形式建构的中和抉择(《诗刊》1997,5期)
  感觉孙重贵(《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5期)
  辉煌颤栗的生命感动(《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6期)
  属于孩子们的纯情(《文艺报》1992,1,11)
  彦加散文诗研究现象散论(《文艺报》1993,12,11)
  还乡与理想家园(《文艺报》1998、11、4)
  还乡精神与理想家园(《文艺报》1997,11,4)
  贴近生活的艺术样态(《文艺报》2002、5、14)
  人性深度的真实示现(《文艺报》1998、4、9;《青海湖》1998,4期)
  清纯淡雅的灵魂气息(《文学报》(香港)1999,4月号;《作品》7期转发)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