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湖南师范大学 > 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考研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统计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内容结构
  (一)描述统计部分约35%
  (二)推断统计部分约65%
  4)题型结构
  a:单项选择题,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b: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c:计算与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考试内容
  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一)、数据的搜集
  数据的计量尺度和类型;调查方案的设计;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方法;不同调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二)、数据的整理
  数据的预处理;统计数据的整理及显示方法;频数分布表;统计表的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
  二、统计数据的描述
  (一)、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
  众数、中位数和分位数、均值、几何平均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数据的类型和所适用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二)、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极差、平均差和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不同总体比较离散程度的方法;数据的类型和所适用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三、假设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小概率原理;两类错误的含义及共同使用的原则;规定显著性水平的直观意义。
  (二)、假设检验的方法
  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的区别;接受域、拒绝域和临界值的含义;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区分总体方差已知用Z统计量和总体方差未知用t统计量两种情形);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依据为大样本下的正态近似);两个正态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检验。
  四、参数估计
  (一)、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评价估计量的标准。
  (二)、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方法;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方法;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方法;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区间估计方法。
  (三)、样本量的确定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计算方法;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计算方法。
  五、列联分析
  (一)、一个分类变量的拟合优度检验
  期望频数的概念;卡方统计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拟合优度检验的具体方法。
  (二)、两个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检验
  列联表的定义和表格形式、名称;期望值的分布和计算方法;卡方统计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平方和的计算和自由度的计算;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三)、两个分类变量的相关性度量
  φ相关系数、列联相关系数和V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性质和比较。
  六、方差分析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方差分析的定义;方差分析的原理:两个来源的差异,分别用两个方差来测度,水平间方差和水平内部的方差;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二)、方差分析的具体步骤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具体步骤;方差分析表的各个项目的计算;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具体步骤及方差分析表的计算。
  七、相关与回归
  (一)、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的定义及其与函数关系的区别;相关系数的性质及计算公式。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最小二乘估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判定系数的含义及计算;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形式和基本假定;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和方差分析表;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测。
  八、时间序列预测
  (一)、时间序列的成分及预测方法的选择
  时间序列的概念及成分类型;不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估方法;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百分比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的计算与区别。
  (二)、不同类型时间序列的具体预测方法
  平稳序列的含义;移动平均预测和简单指数平滑预测方法以及这两种方法优缺点比较;线性趋势的定义及预测方法;非线性趋势的定义及预测方法;复合型序列的分解预测法的基本思想及具体步骤;季节指数的概念。
  九、指数
  (一)、指数的性质与分类
  指数的性质:相对性、综合性和平均性;指数的分类: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时间性指数(定基和环比)。
  (二)、指数的计算方法、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加权指数;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指数体系中对现象发展变化的绝对数量及各因素的影响数额的分析;分析变量影响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对总体平均数变动的影响。
  三、主要参考书
  1、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主编:《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
  2、贾俊平主编:《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历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会计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会计学基本理论会计实务
  70分30分
  4)题型结构
  判断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实务与论述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会计的职能、方法、目标,原理、原则、会计假设,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以及会计信息间的勾稽关系,近三年会计研究热点。
  考试内容
  一.总论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对象的涵义以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
  (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的定义以及确认条件和计量属性。
  (三)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会计基本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基本理论;
  (四)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了解会计循环的内容;
  (五)复式记账的原理和特点,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账户的对应关系、会计分录的编制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
  二.账户的分类
  (一)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目的;
  (二)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目的,各大类账户中包括的一些常见账户;
  (三)按用途及其结构分类的各账户特点、结构;
  (四)按经济内容与按用途和结构两种账户分类之间的联系。
  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企业筹资业务核算;
  (二)企业采购过程的核算;
  (三)企业生产过程的核算;
  (四)企业产品销售过程的核算;
  (五)企业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的核算;
  (六)资金退出的核算;
  四.会计凭证
  (一)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填制要求和审核内容;掌握原始凭证的种类和填制原始凭证的技术方法。
  (四)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填制要求和审核内容;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填制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五)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五.会计账簿
  (一)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重要意义、会计账簿的种类、设置会计账簿的原则以及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
  (二)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内容和登记方法;
  (三)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规则;
  (四)会计账簿的启用规则;
  (五)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以及错账更正的方法
  六.会计循环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一)会计循环的意义;
  (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选用账务处理程序应考虑的因素;
  (三)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步骤、主要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七、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清查的一般程序;
  (二)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清查方法,以及存货的盘存制和盘点实物财产的方法;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程序,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八.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的构成、财务报表的种类和财务报告编制要求;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填列方法;
  (四)利润表的格式和填列方法;
  (五)现金流量表的意义、构成及编制原理
  九.会计工作的组织(一)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会计规范体系的构成;
  (二)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的设置、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以及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三)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
  (四)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归档和保管、查阅等要求。
  三、参考书目
  1、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14ed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2、吴水澎,(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会计学原理,1ed.201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管理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题型结构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案例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管理学原理
  考试目标:
  1、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管理观念。
  2、初步掌握管理理论发展史,掌握基本的管理流派;理解管理活动的过程、基本原理和原则、管理职能和方法。
  3、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管理理念分析和解决管理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管理引论
  (一)管理概述
  管理的涵义;管理特点;管理要素;管理的二重性。
  (二)管理学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如何学习和研究管理学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途径;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管理史略
  (一)早期管理思想
  古代西方管理思想;古代中国管理思想;产业革命时期管理。
  (二)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
  (三)行为科学学派
  人际关系理论;激励理论;人性理论。
  (四)管理科学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数量管理学派
  (五)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影响未来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管理学科建设层面看发展趋势;从管理思想发展层面看发展趋势。
  三、管理职能
  (一)决策职能
  决策概念;决策特点;决策程序;决策方法。
  (二)计划职能
  计划概念;计划特点;制定计划的依据;制定计划程序;计划管理方法。
  (三)组织职能
  组织的含义;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组织职权;组织授权。
  (四)指挥职能
  指挥概念;指挥的内容;指挥的运用要求。
  (五)协调职能
  协调概念;协调的内容与过程;协调的基本要求。
  (六)控制职能
  控制概念;控制的类型;控制的程序;运用控制的要求。
  (七)领导职能
  领导与领导职能概念;领导理论;领导体制及其比较。
  四、管理原理
  (一)系统原理
  系统概念;系统的特点;系统原理的含义及其运用要求。
  (二)人本原理
  人性观的发展;人本原理的含义;人本原理的管理学意义;运用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三)动态原理
  现代管理的动态特性;动态原理的含义;动态原理的运用。
  (四)效益原理
  现代管理的目的;;效益原理的含义;运用效益原理的基本要求。
  五、管理原则
  (一)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的含义;整分合原则的理论依据;整分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二)开放封闭原则
  开放封闭原则的含义;开放封闭原则的理论依据;开放封闭原则的贯彻要求。
  (三)能级原则
  能级原则的含义;能级原则的理论依据;能级原则的贯彻要求。
  (四)动力原则
  动力原则的含义;动力形态;动力原则的理论依据;动力原则的贯彻要求。
  (五)行为原则
  行为原则的含义;行为原则的理论依据;行为原则的贯彻要求。
  (六)反馈原则
  反馈原则的含义;反馈原则的理论依据;反馈原则的贯彻要求。
  (七)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的含义;弹性原则的理论依据;弹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八)价值原则
  价值原则的含义;价值原则的理论依据;价值原则的贯彻要求。
  六、管理方法
  (一)行政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行政管理方法的评价;行政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二)经济管理方法
  经济管理方法的含义;经济管理方法的特点;经济管理方法的评价;经济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三)法律管理方法
  法律管理方法的含义;法律管理的特点;法律管理方法的评价;法律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四)思想教育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的含义;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思想教育方法的评价;思想教育方法的运用要求。
  (五)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的含义;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目标管理方法的评价;目标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七、管理制度
  (一)管理制度概述
  管理制度的涵义;管理制度的特征;管理制度的功能。
  (二)管理制度的内容与具体实施
  管理制度的内容结构;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求。
  八、管理教育
  (一)管理教育概述
  管理教育的涵义;管理教育的意义;管理教育的特点;管理教育的原则。
  (二)管理教育的主要类型与培养目标
  管理教育的主要类型;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九、管理文化
  (一)管理文化概述
  管理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管理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管理文化的理论基础与突破点。
  (二)管理文化的内容结构与功能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的功能。
  (三)管理文化的塑造
  管理文化塑造内容;管理文化塑造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目
  韩延明主编:《管理学新论》,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四版。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教育评价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基本原理部分40%
  (二)应用部分60%
  4)题型结构
  a: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b:案例分析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c:应用设计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评价的相关原理,发展历史。
  2、掌握教育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开发与设计的方法和技术,能够结合实际加以应用。
  3、能够运用现代教育评价思想和原理,分析评价教育现象。
  考试内容
  一、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
  1、掌握和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能够辨析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评估、评比等概念,掌握教育评价的特点。
  2、理解教育评价的功能,掌握按照不同分类标准的教育评价分类,记忆不同分类的概念,特点。
  二、教育评价的历史
  1、掌握中国古代教育评价的实践,了解西周的取士制度,隋唐科举制及其在明清的发展。
  2、了解西方早期教育评价的实践。掌握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分期,相应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能够对西方教育评价主要模式进行评价。
  三、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1、掌握教育评价方案的内容。
  2、掌握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
  3、掌握教育评价指标的分类,分解评价指标的方法与过程,并能够加以运用。
  4、掌握评价标准的概念、构成。了解教育评价标准的分类,并能够选择相应标准形式,为指标写作评价标准。
  5、掌握权重的概念及形式,能够运用权重赋予的方法,为指标赋予权重。
  四、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处理与评价心理
  1、了解教育评价信息搜集的渠道,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2、了解教育评价信息的定性处理和定量处理的方法。
  3、掌握教育评价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诸种心理现象,及其调控措施。
  五、学生评价
  1、了解学生评价的概念,能够剖析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2、能够运用发展性学生评价的观点分析评价当前教育实践中的现象。
  3、了解学生评价的步骤;掌握学业成就评价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方法
  六、新课程评价
  1、了解课程评价的概念,分类以及20世纪的课程评价理论的发展
  2、我国课程评价实践中的问题及认识根源;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
  三、参考书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加试科目名称:中外教育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古代部分40%
  (二)近代部分30%
  (三)现代部分30%
  4)题型结构
  a: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b: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
  1、基本掌握中外教育史的教育事件、教育史实、教育人物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基本理解中外教育史上的教育制度、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3、学会运用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古代部分
  (一)先秦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
  孔孟荀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先秦与古希腊罗马时期教育。
  (二)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教育
  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及其影响。
  二、近代部分
  (一)20世纪世界教育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世界教育思潮;20世纪世界教育思潮早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二)20世纪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洪堡与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三、现代部分
  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教育变革(以美、苏、中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教育变革与教育思潮。
  三、主要参考书
  1.张传燧主编:《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点击【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各学院考研大纲汇总】查看更多考研大纲。

【相关阅读】
研究生招生专业索引
2014年研究生考试大纲汇总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欢迎广大研友指正。此外很多历史数据已无处查找,所以为保证考研信息的完整性,考研网真诚欢迎广大研友帮忙补充信息,可回复评论或发送内容至http://bbs.kaoyan.com/f3p1
  本文系考研网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