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湖南师范大学 > 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70501自然地理学考研大纲

  6、地貌
  考试内容
  地貌的成因机制地貌的类型风化作用概念风化作用分类风化作用及其地理意义流水作用与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及其形成机制冰川地貌概念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山岳冰川地貌古冰川活动证据及在划分冰期中的作用黄土地貌风蚀作用与风积作用概念风化壳概念风蚀地貌概念黄土概念黄土地貌概念雅丹地貌概念风蚀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荒漠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黄土的成因及其分布黄土地貌的基本类型黄土中古土壤在研究古气候(地层)学上的指示意义为何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考试要求
  (1)理解地貌形成机制
  (2)掌握风化作用概念及分类、意义
  (3)理解流水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4)掌握喀斯特地貌概念以及形成机制
  (5)掌握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山岳冰川地貌的组合规律
  (6)掌握古冰川活动证据及在划分冰期中的作用
  (7)掌握风化壳概念以及研究风化壳的意义
  (8)理解风蚀作用与风积作用发生的条件
  (9)掌握风蚀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
  (10)掌握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
  (11)掌握荒漠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12)掌握黄土的成因及其分布
  (13)掌握黄土地貌的基本类型;
  (14)分析黄土中古土壤在研究古气候(地层)学上的指示意义
  (15)分析为何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7、土壤圈
  考试内容
  土壤的肥力、形态、物质组成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形成作用土壤形成的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道库哈耶夫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原理土壤分类及类型常见土壤形成过程土壤诊断特性土壤胶体分散和凝聚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肥力意义土壤资源的概念土壤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考试要求
  (1)理解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形态概念以及土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
  (2)掌握土壤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3)理解道库哈耶夫成土因素学说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4)了解土壤分类系统
  (5)掌握常见土壤形成过程
  (6)理解土壤诊断特性
  (7)理解土壤胶体分散和凝聚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肥力意义
  (8)掌握土壤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掌握土壤分布规律以及地理意义
  (9)掌握土壤资源概念
  8、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考试内容
  生态因子概念生境概念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概念生物链林德曼定律生态系统组成及其作用生态系统类型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异规律生态效率、净生产力概念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意义景观、景观生态学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生态因子、生境、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链概念
  (2)理解林德曼定律
  (3)掌握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4)掌握城市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5)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理解生物多样性概念
  (7)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意义
  (8)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9)掌握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异规律
  (10)理解景观、景观生态学概念
  (11)净生产力、生态效率概念
  9、综合部分
  考试内容
  前面1-8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各圈层之间(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冰冻圈)的相互作用、物质循环(水分循环、大气循环、地质大循环等)
  考试要求
  (1)要求学生对前面1-8部分所学内容能够综合运用,能够掌握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
  (2)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和分析物质循环
  10、科普阅读部分
  考试内容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和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两个网站有关自然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考试要求
  (1)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消化吸收,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并能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进一步探究
  (2)能对有关实例(如具体事例、数据、图表等素材)进行适度分要并能正确地运用
  (3)运用有关基本原理,对野外实际地貌现象能正确分析和识别
  (4)要求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一些研究进展
  三、参考书目与网址
  教材: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主要参考书:杨达源等:自然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潘树荣等: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遥感学概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客观部分60%
  (二)主观部分40%
  4)题型结构
  a: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b: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c: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遥感基本原理
  1、概述
  了解遥感、电磁波、电磁波谱概念。
  了解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大气窗口概念的意义。
  2、物体的发射辐射、地物的反射辐射
  了解地物的反射类别、光谱反射率以及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3、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
  理解地物波谱特性的概念及作用。
  (二)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1、了解遥感平台的种类及目的用途。
  (三)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1、了解遥感传感器种类、理解扫描成像类传感器特点。
  (四)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
  1、图像的表示形式
  理解图像的表示形式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硬件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软件系统。
  (五)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
  1、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
  理解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因素。
  2、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
  理解几何纠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掌握几何纠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六)遥感图像辐射处理
  1、遥感图像的辐射处理
  理解辐射纠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
  2、遥感图像增强
  理解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图像融合
  理解图像融合的目的、意义、概念,掌握图像融合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七)遥感图像判读
  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原理、基本方法、步骤及各自的特点。
  (八)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
  理解图像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九)遥感技术的应用
  了解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测绘、地质调查、农林牧渔等方面的应用。
  三、参考书目
  教材:作者:梅安新《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实习指导书:作者:刘慧平《遥感实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教学参考书:作者:吕国楷《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地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约40%
  知识应用与问题分析,约60%
  4.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试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地理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及中国人文地理等各中国区域地理课程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本学科理论问题及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点
  第一节中国的国情与国际地位
  第二节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评价
  第三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第四节中国地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气候条件及其评价
  第二节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
  第三节水资源结构及开发评价
  第四节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第五节风景旅游资源结构与开发评价
  第三章中国的海域与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域与海域环境
  第二节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第三节海岸
  第四节海岛
  第四章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人口及其问题
  第二节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
  第三节水利及其开发建设
  第四节矿产开发与能源工业
  第五节工业建设与布局
  第六节交通建设运输、邮电业
  第七节旅游业
  第八节城乡建设
  第五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第二节民族与宗教
  第三节区域文化
  第四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第六章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第二节环境保护和建设
  第三节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
  第七章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国土整治
  第二节区域发展战略
  第八章景观与区划
  第一节研究简史
  第二节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
  第九章华北区
  第一节地理概况
  第二节首都经济圈
  第三节水资源问题
  第四节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
  第十章长江中下游区
  第一节自然条件分析
  第二节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第三节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第四节长三角经济圈
  三、参考书目
  1.赵济主编.中国地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赵济主编.中国自然地理(第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吴传钧.中国经济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任美锷.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5.孙敬之.中国经济地理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