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贵州研招网 >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考研大纲

2015年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070902地球化学考研大纲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070902地球化学
  本《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通过研究第四纪时期冰川、海洋、沙漠、河流、 湖泊、动植物和人类等多方面的记录,分析总结其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并以此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第四纪地质学的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 理,熟悉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方面(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与人类发展和新构造运动等),了解重要的客 观规律,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
  2.第四纪沉积物
  3.地貌
  4.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
  2.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前第四纪气候变化
  2.第四纪气候变化
  3.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4.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
  5.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第四纪哺乳动物
  3.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
  4.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5.古人类与古文化期
  6.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区
  (五)第四纪地层
  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2.第四纪下限问题与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3.中国第四纪地层
  (六)新构造运动
  1.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2.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3.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4.新构造
  5.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
  6.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七)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
  1.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
  2.野外观察研究
  3.室内实验室工作的选择
  4.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
  5.地貌图的编制
  二、考试要求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掌握第四纪的概念及其由来;了解第四纪的特点;掌握第四纪的划分。
  2.掌握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包括成因标志和成因类型);了解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
  3.掌握地貌形态的概念及其测量指标;了解大、中、小型地貌的成因;认识地貌成因的旋回性。
  4.认识第四纪的气候变化及新构造运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各圈层的影响。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熟悉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各种测量方法。
  2.熟悉利用稳定同位素和历史记录研究古环境的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了解前第四纪的气候变化情况。
  2.熟悉第四纪气候标志;掌握第四纪气候分期和各气候期的环境特征。
  3.掌握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尤其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
  4.熟悉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标志;认识海平面变化的机制;掌握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历史。
  5.熟悉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了解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体现的多波动气候模式。
  6.认识气候变化可能原因;了解未来气候与环境可能的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认识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了解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区;掌握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掌握第四纪各时期的哺乳动物群特征;掌握中国第四纪时期重要的哺乳动物群的发展及其特征。
  3.了解第三纪植物一般特征;了解现代植被分区;熟悉第四纪植物化石的研究方法及其指示意义。
  4.了解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5.了解古人类的发展阶段与古文化期。
  6.认识中国第四纪两大生物地理分区。
  (五)第四纪地层
  1.掌握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2.认识第四纪下限问题;熟悉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3.熟悉中国第四纪地层。
  (六)新构造运动
  1.掌握新构造运动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2.了解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认识新构造。
  3.了解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
  4.熟悉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七)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
  1.了解航空、卫星照片在第四纪研究中有哪些应用;熟悉第四纪沉积物判读标志。
  2.掌握地貌和第四纪地质野外观察研究方法。
  3.了解第四纪研究中的实验室工作方法。
  4.认识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了解其编制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
  曹伯勋主编.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 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了解,掌握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并理解其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自然地理学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熟悉区域自然地理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 科学院大学自然地理学及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相关分支专业,同时也适用于土地科学、生态学等相邻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和试卷结构(题型)
  《自然地理学》考试为闭卷形式,考试时间总共为180分钟,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1)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5分,总分50分。
  2)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总分50分。
  3)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总分50分
  三、考试内容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的运转
  4.地理坐标
  5.地球的圈层构造
  6.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7.地壳的物质组成
  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9.大地构造学说
  10.火山与地震
  11.地壳的演变
  (二)大气与气候
  1.大气的组成与热能
  2.大气水分和降水
  3.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4.气候形成因子分析
  5.气候变化
  6.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三)海洋与陆地水
  1.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2.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
  3.海水的运动
  4.海平面变化
  5.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6.河流,包括流域
  7.湖泊与沼泽
  8.地下水
  9.冰川
  (四)地貌
  1.地貌的成因与类型
  2.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3.流水地貌
  4.喀斯特地貌
  5.冰川与冰缘地貌
  6.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7.海岸与海底地貌
  (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4.土壤类型特征
  5.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地球上的生物界
  2.生物与环境
  3.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4.生态系统
  5.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6.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7.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1.自然地理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3.自然区划
  4.土地类型研究
  5.人地关系研究
  四、考试要求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了解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2.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岁差和极移的基本概念
  3.理解地球形状、位置和运动的地理意义
  4.理解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概念
  5.了解地球圈层分化、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
  6.理解海陆分布、海陆起伏曲线、岛屿和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7.了解地壳的组成物质,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8.了解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理解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的接触关系,掌握地质构造的含义及类型
  9.掌握板块构造学说、槽台学说、地洼学说和地质力学学说
  10.了解火山与地震的概念及成因
  11.了解地质年代和地壳演化简史
  (二)大气与气候
  1.理解大气成分、大气结构、大气热能和气温的概念
  2.理解大气湿度、蒸发和水汽凝结的概念,掌握大气降水的概念及成因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和主要天气系统
  4.掌握气候与气候系统的概念、气候形成、气候带与气候型
  5.熟练掌握气候变化的历史、原因和未来趋势
  6.熟练掌握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
  (三)海洋与陆地水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理解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含义
  2.了解海洋起源、大洋及其区分、海及其分类、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3.理解潮汐与潮流、波浪、洋面流与水团运动
  4.掌握七万年和近百年来的海平面变化、二十一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
  5.理解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海洋环境保护
  6.掌握河流、水系与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河流补给的含义,理解流域水量平衡、河流分类和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7.了解湖泊与沼泽的成因及分类
  8.了解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理解岩石的水理性质,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以及埋藏分类
  9.掌握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冰川分布、冰川对环境的影响
  (四)地貌
  1.掌握地貌的成因、基本类型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2.理解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的含义
  3.理解流水作用、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与山麓面
  4.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
  5.理解冰川与冰缘地貌、冻土地貌
  6.理解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7.理解海岸与海底地貌、海岸分类海底沉积
  (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掌握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形态;物质组成及相互作用
  2.掌握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成土过程
  3.了解土壤分类、空间分布;了解耕作土壤分布;世界土壤分布
  4.了解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的特征
  5.掌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了解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的概念
  2.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掌握生态因子与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掌握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4.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分与结构和功能
  5.了解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6.了解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7.掌握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1.掌握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2.熟练掌握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域分异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3.熟练掌握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等级系统
  4.掌握土地的含义和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土地评价
  5.熟练掌握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五、主要参考书目
  1.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张建明,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黄秉维等,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本《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以来,它已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由多学科交叉的 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要求考生掌握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 沿领域,具有灵活运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成对名词辨析、问答题和综合分析题4种类型。
  一、考试内容
  (一)绪论
  1.生态学的定义、发展过程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与研究方法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
  (二)生物与环境
  1.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作用原理
  3.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的生态作用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三)种群生态学
  1.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
  2.种群空间分布特征
  3.种群密度的估计
  4.种群的动态
  5、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
  6、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
  7、种群的调节
  (四)群落生态学
  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2.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及与稳定性的关系
  4.群落的动态:形成与演替
  5.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6.群落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稳定性、服务功能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生产、分解、能流过程、能流分析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概念及主要物质的循环类型及特点
  4.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5.生态系统的发育
  6.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
  (六)景观生态学
  1.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
  2.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七)应用生态学
  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
  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应用
  3.全球变化:概念、原因、生态学潜在风险
  4.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5.入侵生物学的概念、可能途径与生态风险
  二、考试要求
  (一)绪论
  1.理解生态学的主要定义
  2.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3.掌握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
  (二)生物与环境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掌握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
  3.深入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生态幅的概念
  4.熟练掌握光、温度、水、土壤、大气CO2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特点
  5.掌握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
  (三)种群生态学
  1.理解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
  2.了解种群空间分布的特点
  3.熟练掌握种群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的估计方法
  4.掌握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学参数及r、k对策者特征
  5.熟练掌握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
  6.了解生态位与竞争排斥原理和概念
  7.熟练掌握协同进化的原理及不同类型种间的协同进化作用关系
  8.熟悉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
  9.理解种群调节的六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及争论焦点
  10.灵活运用种群调节理论分析和解决种群生态学问题
  (四)群落生态学
  1.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发展过程
  2.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3.理解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4.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演替的特征和阶段规律
  5.熟练掌握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和演替的系列类型
  6.熟练掌握群落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
  7、了解群落生态位、排序和聚类分析的一般方法
  8.掌握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9、灵活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分析生态演替、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问题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3.熟悉生态系统中能流基本途径、特点和基本模式
  4.熟练掌握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测定的原理和主要测定方法
  5.掌握物质循环基本概念、特点
  6.熟练掌握水、碳、氮、磷和有毒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途径与主要特点
  7.理解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输入和输出的主要途径和收支特点
  8.熟练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8.掌握生态系统发育中的特征变化
  9.掌握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10、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分析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管理与服务功能中的生态问题
  (六)景观生态学
  1.了解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等级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4.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生态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七)应用生态学
  1.熟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的价值、保护途径
  3.掌握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及其减缓途径
  4.熟练掌握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主要技术
  5.了解入侵生物学的概念、可能途径与生态风险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戈峰主编,现代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点击【2015年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查看更多考研大纲。
【相关阅读】
研究生招生专业索引
2015年全国各学校考研大纲汇总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欢迎广大研友指正。此外很多历史数据已无处查找,所以为保证考研信息的完整性,考研网真诚欢迎广大研友帮忙补充信息,可回复评论或发送内容至http://bbs.kaoyan.com/f3p1
  本文系考研网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