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江西研招网 > 赣南师范大学 > 考研大纲

2020年赣南师范大学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重点考查考生对区域、区域规划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区域发展和区域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及一般规律有系统的认识,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主要内容:

  1.区域的概念、特性及区域的划分方法。

  2.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区域研究的特征、区域研究的主要领域、区域研究的发展,城市问题的区域研究。

  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区域分析的主要方法,区域规划的演变历程,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

  4.区域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各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

  要求:

  1.理解并掌握区域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并掌握区域规划的概念、特点、区域规划的任务。

  3.了解区域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4.理解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二)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主要内容:

  1.自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性;自然资源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和原则。

  2.人口与劳动力。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区域人口数量分析、质量分析,劳动力资源供应分析,适度人口与人口承载力。

  3.技术条件。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技术引进,技术选择,区域发展技术进步的测度。

  4.区域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区域发展条件评价过程和评价方法,区域优势的确定。

  要求:

  1.理解并掌握区域自然资源的分类及评价内容。

  2.理解适度人口和区域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了解人口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区域人口及人力资源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3.理解区域技术条件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掌握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和评价。

  4.掌握区域资源综合潜力评价的方法。并能够对具体区域的资源综合潜力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5.掌握区域优势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三)区域经济分析

  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区域发展水平分析的指标体系,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2.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划分,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3.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概念、内容,经济活动的空间转移和扩散原因、方式、机制,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与反波效应,空间成本比较方法、空间成本动态分析、空间要素替代原理。

  要求:

  1.掌握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2.理解并掌握产业和产业结构的概念以及产业分类的主要方法。

  3.理解并掌握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理论,并能够运用理论对具体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作出分析。

  4.理解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关系。

  5.掌握空间相互作用的概念、作用方式。

  6.理解增长极的概念及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并能够把该理论应用到具体区域规划之中。

  (四)区域发展分析

  主要内容:

  1.劳动地域分工与区域发展优势。劳动地域分工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等,区域发展优势的概念、类型、评判标准及确定方法。

  2.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主导产业的概念,判定主导产业的指标,确定主导产业的基本原则,主导产业的确定方法。

  3.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及原则,产业结构优化的方法。

  要求:

  1.掌握劳动地域分工的概念、相关理论,了解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在实际区域分析与规划中的应用。

  2.掌握主导产业的概念,理解主导产业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3.理解并掌握区域主导产业判定标准,及其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4.掌握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及方法。

  (五)区域规划最新理论进展

  主要内容:

  1.新区域背景及新区域观。新区域背景包括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新区域观包括区域空间观、区域资源观、区域发展观、区域区位观、区域市场观。

  2.区域规划新特征。包括由经济型转向综合目标型、由面面俱到型转向重点问题与目标导向型、由虚调控型转向以空间管制为手段的实调控型、由指令型、强制性转向转向指导型、协调调型,公众参与列入规划程序等。

  3.区域规划新理念。新区域主义、新区域主义、精明增长、区域空间整体协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发展理念、以竞争优势为核心的动态发展理念、以约束条件为前提的有限发展理念等。

  4.区域规划理论的新发展。区位论的新发展(信息化影响下的区位论发展、全球化对区位论的影响全球区位论)、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竞争力与产业集群理论、共生理论、新增长理论、城市与区域管治理论等。

  要求:

  1.了解新背景、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理解区域的新特征、新理念和理论的新发展。

  3.学会将新的理念和理论运用于区域规划。

  (六)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主要内容:

  1.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区域规划的概念、特点;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区域规划的类型。掌握区域规划的一般类型,了解区域规划新的类型:新的国土规划、城市地区规划、新的县(市、区)域规划(空间利用总体规划)。

  3.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古代的区域规划思想,区域规划的由来,国外的区域规划的发展,中国的区域规划的发展。

  4.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区域规划编制的方法,区域规划编制的程序。

  要求:

  1.掌握区域规划的概念、类型、主要内容。

  2.了解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历程。

  3.了解区域规划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4.了解并掌握区域规划文本的编写方法和区域规划图的制作。

  5.理解现行区域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发展方向。

  (七)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主要内容:

  1.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内容,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

  2.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确定区域的发展目标系统;区域发展目标确定的依据;战略目标的设计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3.战略抉择。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创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出战略构想。

  4.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高速增长战略,以生活质量为中心的战略,自主发展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信息化发展战略。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梯度推移战略。

  要求:

  1.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掌握战略重点选择的重点领域。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内容及确定的思路。

  3.理解七种常见的区域发展战略理论模式。

  4.了解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梯度推移战略。

  (八)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主要内容:

  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概念的发展,推动型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制,增长极效应分析,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

  2.核心-边缘理论。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3.点-轴渐进扩散理论。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核心,点-轴开发模式,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4.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城市圈层扩展的周期波动性和方向性,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

  要求:

  1.掌握极化和扩散的概念,非均衡增长战略的主要内涵。

  2.理解空间集聚理论,城市规模理论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演化阶段及空间分异类型理论。

  3.理解增长极的概念及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并能够把该理论应用到具体区域规划之中。

  4.掌握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核心边缘理论和圈层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加以应用。

  (九)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

  主要内容:

  1.土地和土地利用。土地和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资源的属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2.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土地需求的测定,土地供给的原则,及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

  3.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土地类型的划分,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类型及依据。

  4.优势区规划。优势区规划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5.土地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保护耕地的基本策略。

  要求:

  1.掌握土地及土地利用的概念,了解衡量土地利用开发程度的指标。

  2.了解土地的类型,掌握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3.掌握优势区域的规划要点。

  4.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基本措施。

  (十)区域产业规划

  主要内容:

  1.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的分类,产业结构的概念及演变规律,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特性。

  2.第一产业规划布局。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农业生产的作用及规划内容,区域农业资源(自然资源、经济社会资源)条件的评价,特色农业规划的规划。

  3.第二产业规划布局。区域工业规划的任务和内容,区域工业合理结构的研究,区域工业规划布局方案的编制,高新技术产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高技术区的类型,高技术区的区位选择,高技术园区空间布局特征。

  4.第三产业规划布局。第三产业的概念及主要分类,影响旅游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要求:

  1.掌握产业和产业分类的概念,及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要规律。

  2.理解并掌握区域工业规划编制的步骤,区域工业合理结构分析的内容及方法。并能够开展有关的研究或实际工作。

  3.了解并掌握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影响该产业布局的因素。

  4.理解区域农业资源评价的内容及特色农业的规划。

  5.掌握旅游市场预测及旅游规划的主要方法。

  (十一)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主要内容:

  1.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基础设施的性质、基础设施的作用。

  2.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先行论、滞后论和同步论,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超前型、平行型和随后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

  3.区域交通运输规划。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步骤。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港和综合运输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各种交通设施(如机场、港口)选址的区域协调。

  4.区域给水、排水规划。区域联合供水的可行性分析、水源地选择、管网的布置要求。区域联合污水处理的布置要求。

  5.区域电力与电信规划。区域电源选择,区域电力发展与能源建设。了解电信的工作原理和网路规划。

  要求:

  1.掌握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基础设施的性质、基础设施的作用。

  2.掌握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于以及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港和综合运输网规划。

  3.了解区域给水规划中的需水量预测和区域给水系统规划,了解区域排水规划布局和区域污水处理的规划要求。

  4.掌握电力规划和电信规划的内容。

  (十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主要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任务和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

  2.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人口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3.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发展战略的内容,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方法。

  4.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规划,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城市经济区划分。

  5.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都市圈和大都市地区的概念、发展战略规划,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法和内容。

  要求:

  1.理解城镇体系的概念。

  2.理解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对具体城镇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

  3.掌握城市化水平的测算方法。

  4.理解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重点是空间结构规划的思路,能够针对不同等级尺度的区域做出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5.理解城市经济区和行政区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十三)区域环境规划

  主要内容:

  1.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区域环境基本特征,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2.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即准备阶段、编制阶段、报批阶段的主要工作。

  3.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环境功能区划、污染控制规划和自然保护规划及区域环境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条件。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敏感性分析,城镇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4.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环境预测方法与技术、环境功能区划主要技术、总量控制技术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

  要求:

  1.了解区域环境基本特征及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掌握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2.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环境功能区划、污染控制规划和自然保护规划及区域环境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条件。

  3.掌握生态城市的概念,城镇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4.掌握环境预测方法与技术、环境功能区划主要技术、总量控制技术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

  1.崔功豪主编。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彭震伟主编。区域研究与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地域研究与开发等近年专业期刊。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