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复旦大学 > 考研经验

2014复旦大学广告专业考研择校、复习、初试、调剂经验分享


 

 

  四,调剂。初试失败之后,我才知道“噢~原来可以调剂的啊”,于是我就开始了调剂的历程。或许这才是重头和转折。我开始就是一小白,连调剂的过程是个什么玩意都不知道,于是开始网上搜集信息。说到搜集信息,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大家不要怕麻烦,真的非常重要,不管是在你选择第一志愿学校和专业,还是复试的学校和专业,搜集信息会决定成败!先说说我是怎么从个小白起步的。

  首先,我把所有论坛里的调剂经验贴全都打印了出来,打印了150多页,然后抱着一沓经验贴,在图书馆钻研了一天,该标注的标注,该写的自己总结写出来。当然每个人学习方式不同,我喜欢这样纸质版的自己可以作笔记的,破费点打印出来也没什么。

  之后,考研论坛由很多前人总结的如何选择调剂学校和专业的帖子,在这里我就不说了,毕竟学长学姐已经写的很详细了,应该很容易搜集到这样的信息。

  确定自己的定位。我调剂只看学校和城市,不看专业。我在上海呆久了,就不想离开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而且偏爱沿海地区。再加上我本科学校是211+985,研究生再念一个比本科差的就没有意义了。这样一定下范围,立马缩小了好多。于是我把北京上海,江浙,还有一些省会比较好的学校都列了出来,抄在笔记上,然后一个一个找这些学校的研招办的电话(这也是看你搜集信息的能力,仔细找找学校的研究生网站主页或者其他网站)。开始的时候,面对一大串学校的名字,我也不知道怎么下手,我甚至打电话都不知道问什么,后来慢慢摸到了门道。

  我一般先给研招办打电话,首先第一句“您好,我是今年报考的硕士研究生,我想请问下贵校今年招收校外调剂么”如果回答招收,那你就把这个学校重点标注一下,至于要不要问寄送材料,其实我觉得意义不大,毕竟我是3月4号就开始询问调剂,那时候有的学校连自己的初试分数线都不知道。(顺便说一句,早调剂早下手,早搜集资料,毕竟搜集资料起码要一天到两天的时间)如果回答很干脆不招收,那你就别报希望了,直接把这个学校打叉叉吧。如果回答不清楚,这时候你就问往年有招收校外调剂么,如果有的话,那今年也有可能会招收校外调剂。

  就这样挑挑拣拣,我总共选出来了母校,上海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西南交大,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大学,人大,厦大,北师大,中石油等等,这只是初步招收校外调剂的学校,还要看专业有没有缺额,毕竟我是学新闻传播的,调剂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文科类调剂太难,缺额很少,每次看到不错的学校缺额的都是理工科专业的时候,都捶胸顿足啊!我之前也定位很清楚,只看学校不看专业!我连马克思原理,毛泽东思想,古籍研究,考古研究这些都有申请。

  学校选出来之后,你还要把各个学校,各个学校的学院专业电话也搞到手,仔细在他们学院主页上找,肯定可以找到联系电话或者传真或者地址(还是搜集信息的能力,不要嫌浪费时间和麻烦)。之后,我每天都往这些学校的学院打电话询问,电话费我先冲了200。很多学校是否有缺额名额,是要从院系上报的,你打电话问研招办的老师,他们也不知道,所以必须联系院系,只有各个学院最清楚自己的专业有没有招满。当然,如果是这个学校是34所自主划线的,要等到初试分数线出来。如果这个学校是看国家线,那就只能先探探学院招生老师的口气,看有没有希望。

  3月初,一般自主划线的学校分数都出来了。我也开始了邮寄材料,填写申请的历程。顺便说一下,我最先开始的是给母校联系,毕竟母校对本校学生比较好,我的母校是看国家线的,又是文科类比较强的学校,传播太热门,每年理科调剂名额倒是很多,打电话给研招办老师,老师只说“也许有一些古籍考古的专业,还要等国家线出来,邮寄材料就不用啦,我们已经堆满了”。又找到自己学院的招生老师,老师说“今年考生考的都不错,不太可能会有缺额。”于是母校我就没报什么希望,先放到一边,等国家线出来,再作打算。又联系了复旦大学社科院的调剂,结果初试没过线不具备调剂资格,复旦梦彻底破灭。

  之后,又给我专业老师打电话,在这里我真的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虽然大学四年跟他不是那么熟络。但是他将我推荐给上海交大一个历史系教授,那个教授也表示愿意接收我,对于当时走投无路的我来说,真的是一个指示。我当时很感激的发了简历和材料过去,还亲自跑到交大招生办递交材料,结果交大给我的回复很果决啊,“不可能,教授推荐也不行,今年不能招收校外考生”。在路上,我又很没出息的掉了几滴泪,之前给各学校研招办打电话,也是强忍着没哭出来,挂了电话哭完继续打,后来心理承受能力变好了,自我安慰“这没什么!”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