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陕西研招网 > 第四军医大学 > 院校资讯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介绍

 

  一、学位授权点类别和批准时间

  航空航天医学是研究人在大气层和外层空间飞行时外界环境因素(低压、缺氧、宇宙辐射等)及飞行因素(超重、失重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的医学学科。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学科,是我国高等院校唯一的航空航天医学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航空航天医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6年批准为航空航天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89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1年被国务院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委员会批准为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学科之一;1996年确定为全军重点建设的学科。

  二、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

  (一)重力生理与高空生理:高G生理研究(含高G致意识丧失的机理及防护措施的研究,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心血管功能评价及G耐力预测方法的研究等);微重力生理研究(含长期模拟微重力对心血管、肌肉、骨骼等的影响及其机理有研究,失重后立位耐力不良的机理及对抗措施原理的研究);高空生理研究(含高空防护系统与抗荷系统与抗荷系统协调与发展的研究,高空减压病发病条件、机理及易感性预测和不同减压方案的安全性评定研究等)。

  (二)航空航天心理生理和医学心理;飞行人员、航天员的心理生理选拔、心理健康评估研究;空间定向特点、结构、认知过程与空间定向障碍研究;环境应激对心理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医学心理学防护研究;健康心理、临床心理研究。

  (三)航空临床医学:飞行人员体格条件及诊断方法;飞行人员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与飞行相关影响;前庭机能与视觉工效学。

  (四)航空卫生与飞行医学保障的研究;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医学保障的研究;军事作业环境因素对工作能力的影响及评价;智力活动及技巧性作业的工效学标准的研究;飞行人员、航天员合理营养的研究;伤病员空运后送的研究。

  三、主要科技成果

  “六五”以来共获科技成果奖5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制定国家军用标准1项,取得国家专利4项,研制仪器设备11种。近五年来,出版专著10部,发表科研论文446篇,其中在国外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有65篇,国内一类刊物发表245篇。

  四、师资力量及研究生导师情况

  本学科共有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高级实验师3人,从国外聘请的客座教授4人。此外还有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基本形成了学历结构、职务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目前,该学科有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

  张立藩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航空航天生理学家。长期从事高空生理、重力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医学》分卷主编,第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中国生理学会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重力生理学杂志》编委、《中国应用生理杂志》和《中国航空医学杂志》副主编等职,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吴兴裕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航空生理、卫生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为高空生理及应用呼吸生理。在呼吸中枢调节,呼吸力学监测,组织病理性氧提取障碍,高频通气机理等研究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发表论文50余篇。

  皇甫恩教授,医学心理学专家。长期从事医学心理学、军事医学心理及航空航天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现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等七个学术团体的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等职务。多年来,带领本学科不断开展新的研究领域,主编出版了《航空心理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等五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担负全军“九五”军事医学心理学指令性课题研究任务。

  五、所属实验室及主要仪器设备情况

  学科拥有一座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大楼和近百台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设备总值七百余万元。现有微重力生理学实验室、高空防护生理实验室、人体心肺功能实验室、心理功能评估实验室、脑认知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视电生理学实验室及细胞培养室等14个实验室。另外还有供教学、科研用的动物离心机、人体低压舱、医用高压氧舱及地面弹射练习器等大型仪器设备。

  六、培养研究生情况

  学科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已有50名硕士生获得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硕士学位,10名博士生获得该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他们都已成本学科领域内专业技术骨干,大部分同志担负了科室的领导工作。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国防科工委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与本学科联合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