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院校资讯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传热传质研究中心介绍


研究领域:高强度传热及先进热物理测量

 

研究方向:微尺度流动、相变强化传热机理及应用研究、微纳尺度热物性测量及机理研究、高效热管理技术研发、高效余热利用技术研发、斯特林发动机技术研发

 

机构及人员组成:中心现有职工16名,现有研究员1人、副研5人、助研及以下10人;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7人

 

 2011年项目情况: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3项、中日NSFC-JST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1项、院地合作项目3项、企业委托项目4项、院内项目1项。

 

2011年主要成果与工作进展

 

  2011年度是传热传质研究中心发展上的一个转折点,根据研究所的科研机构改革安排,中心正式成为研究所的7个科研单元之一。研究所任命唐大伟为中心主任,完成了党支部委员的选举,胡学功为支部书记,梁世强和祝捷为支部委员。中心在本年度不断凝练科研方向,到目前为止确立了以高强度传热研究及技术开发为主攻方向,以高效热管理及余热利用为主要应用目标的发展方针。在高强度传热及热物性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领先的技术,在国内传热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在LED散热、激光器热管理、斯特林发动机等方面,在国内行业取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学术层面,在微尺度热物理、高强度传热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成果,出版英文专著1章,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 16篇、EI 39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液膜振荡对微细结构热沉中复合相变换热的影响”、“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系统研究半导体的微观热输运过程”顺利结题,973课题“大型燃煤机组空冷系统热力特性研究”通过中期评估并获得优秀。关于碳纳米管热输运机理研究的论文发表后,已被SCI论文它引30次;与美国微/纳尺度热物理的顶级实验室合作建成国际最先进的双波长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系统;在微纳结构材料及界面热输运机理研究、微尺度沸腾空化耦合传热机理、高重力加速度及振动条件下微槽群复合相变传热机理方面取得进展。

 

  技术层面,在高强度传热技术(包括:微槽群复合相变传热、微通道流动相变传热、高温热管、高强度非相变传热)、热物理测量、太阳能斯特林发动机方面掌握了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关键技术。申请专利14项。国家863项目“10kW太阳能热发电用斯特林发动机关键技术前期探索”、 “大功率可控硅整流装置的高性能微槽群相变集成式散热技术”、“离子液体型新概念吸收式制冷机组研发”顺利结题,院中关村物质中心平台专项等顺利结题。已开发出高温余热用高温热管的批量化生产工艺、掌握百瓦-千瓦级斯特林发动机关键技术,突破10千瓦级大功率激光器微通道冷却技术。中心一人被选为中国内燃机学会特种发动机分会委员。

 

  工程层面,积极开展将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向工业领域的推广工作,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势头。在电力系统散热、电厂余热利用、LED散热、激光器热管理、高效换热器、太阳能斯特林热发电等方面得到了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广泛认可和积极推广,形成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地域覆盖珠三角、长三角、江西、湖北及山东。大功率激光器热管理方面连续承担9院项目,已建立固定合作关系;换热器方面与中航集团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公司建立的先进换热技术工程中心已成为江苏省级工程中心;LED散热方面得到了院地合作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已与佛山市南海区签订了院地共建佛山LED散热材料及散热技术研发中心的协议。在大功率密度散热方面,如200W以上LED照明、千瓦级大功率激光器等,已形成不可替代地位。华能集团北京热电厂烟气余热加热脱硫系统密封风项目通过了现场验收,明年开始向华能集团所属各电厂推广。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本年度新增副研究员3名,引进工程师一名,留所博士一名。研究生获得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年会优秀论文奖。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