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华东师范大学 > 在职硕士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在职硕士入学考试 “政治理论”复习要点

1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我们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要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
  党的十六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意义重大
  (1)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4)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5)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胡锦涛提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6个方面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建设这样一个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18."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1)一个国家。(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长期不变。一个国家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和基础。
  "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1)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体现了即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需要。(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19.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他们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2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2.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把党在执政条件下的建设问题突出地提到党的日程上来,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
  一、复习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知识要点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随后,美国、法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浦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从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和帮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戊戌维新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发起了"公车上书"。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在103天的时间里,颁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人同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弱点和错误。主要是(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4.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5.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类型的人物
  (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等。(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主要为毛泽东,其他有蔡和森、周恩来等。(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6.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张闻天负总责,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担负起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他们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1938年3月,李宗仁实施的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
  国民党爱国将士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孤军坚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