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政法大学 > 导师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导师介绍:应星

  应星,男,1968年生于重庆市。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研究方向: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革命研究,社会运动研究,法律社会学。

  开设课程:中国社会,政治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

  联系方式:yingxing@126.com

  教育背景

  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硕士。

  1996年9月到2000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

  职业经历

  1990年7月到1993年8月,在厦门市集美师专(现为集美大学)任教。

  1996年7月到2002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理论室任助理研究员。

  2002年6月起至今,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

  研究论著

  (一)中文专著

  1.《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简体字版本,三联书店,2001年;

  繁体字版本,香港:文化中国出版社,2010年;

  英文网络版:journal.probeinternational.org/the-story-of-the-dahe-dam/

  2.《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3.《“气”与抗争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初版;2016年增订版。

  4.《农户、集体与国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5.《新教育场域的兴起:1895-1926》,三联书店,2017年。

  (二)英文专著

  A Study of the Stability of Contemporary Rural Chinese Society, Berlin:Springer-Verlag,2013.

  (三)有代表性的中文论文

  1.“事件社会学脉络下的阶级分析与国家自主性——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新释”,《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2期。

  2.    “‘把革命带回来’:社会学新视野的拓展”,《社会》2016年第4期。

  3.“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再反思”,《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4期。

  4.“红四军领导机构的演化与主力红军的组织形态”,《苏区研究》2016年第3期。

  5.“学校、地域与中共早期组织网络的形成——以北伐前的江西为例”,《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1期。

  6.“苏区地方干部、红色武装与组织形态——东固根据地与延福根据地的对比研究”,《开放时代》2015年第6期。

  7.“‘无声的革命’:被夸大的修辞”(第一作者),《社会》2015年第2期。

  8.“中共早期地方领袖、组织形态与乡村社会——以曾天宇及其领导的江西万安暴动为中心”(第一作者),《社会》2014年第5期。

  9.“叩开‘受苦人’的历史之门”,《社会》2014年第1期。

  10.“中国的群体性抗争行动”,香港《二十一世纪》2012年第12月号。

  11.“‘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5期。

  12.“‘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6期。

  13.“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第三作者),《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14.“中国的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复兴”,《光明日报》2008年10月21日;《新华文摘》2008年第24期转载。

  15.“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2期。

  16.“‘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开放时代》2007年第6期。

  17.“‘迎法入乡’与‘接近正义’:对中国赤脚律师的个案研究”,《政法论坛》2007年第1期。

  18.“重新认识中国社会学的思想传统”(第一作者),《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0期转载。

  19.“略论叙事在中国社会研究中的运用及其限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0.“评村民自治研究的新取向”,《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1期。

  21.“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

  22.“中国新德治论析”(署名:魏沂),《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2期。

  23.“集体上访过程中的‘问题化’过程”(第一作者),《清华社会学评论》2000年特辑。

  24.“三峡移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与隐患”(署名:魏沂),《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1期。

  25.“社会支配关系与科场场域的变迁”,(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总第18-19期。

  26.“废科举、兴学堂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7期转载。

  (四)外文论文

  1.“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nd Social Vulnerabilit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ttlement Area,1992-2012”,in Marco Armiero &Richard P. Tucker(eds.)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Modern Migrations. Routledge, 2017.

  2.“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rest Expression of the Chinese Large Dams Resettle”,in Florence Padovani(ed.)Development-Induced Displacement in         India     and     China     : A Comparative Look at the Burdens of Growth         .Lexington Books,2016.

  3.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local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rural society in the 1920s, illustrated by Zeng Tianyu and the Jiangxi Wan’an rebellions”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2015.1(3):380-418.

  4.“Dissemination of Law and Access to Justices at the Village Level:A Case Study of Barefoot Lawyers in the Villages of China”,Positions(A&HCI期刊),2014.22(3):603-633.

  5.“中国陳情制度の運用メカニズムとその変容”,毛里和子、松戸庸子編:『陳情-中国社会の底辺から』,东方书店,2012。

  6.“Barefoot Lawyers and Rural Conflicts”,in You-tien Hsing &Ching Kwan Lee(eds.),Reclaiming Chinese Society: the New Social Activism.Routledge,2010.

  7.“Reviewing Studies on Villager Self-government in China: The XiangTu School as an example”,Polish Sociological Review(SSCI期刊),2009.3(167):427-438.

  8.“Critique of a New Trend in Villager Self-Government Studies”,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SSCI期刊),2008.41(1):43-56.

  9.“Les Collectives Des Paysans Aupres Des Autorites Superieures ”,Etudes Rurales,2007.179(2):155-168.

  10.? "L’école rurale" et les études chinoises sur la gestion autonome villageoise ?, Paris:CAHIERS INTERNATIONAUX DE SOCIOLOGIE(Editors: presses universiaires de France),2007.122(3):105-122.

  编著、译著及教材

  《社会理论:现代性与本土化》(论文集,联合主编),三联书店,2012。

  《中国社会学文选》(论文集,联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基层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经验研究》(论文集,联合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10。

  《霍布斯国家理论中的利维坦》(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论公民》(译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中国社会》(教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韩语版2017年。

  《社会学概论》(教材,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社会学导论》(教材,副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初版;2007年第二版;2011年第三版,2014年第四版。

  荣誉奖励

  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第十二届和第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社会学研究》创刊三十周年“中坚作者奖”,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奖励。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