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四川研招网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招生信息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农业推广硕士)招 生简章

学校概况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座落在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市,占地1600余亩,有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近两万人。学校始建于1951年,原名“成都气象学院”,系中国气象局直属高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后,划转为四川省与中央共建的省属高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以大气科学和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多学科应用型高等院校。
 
学科实力: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6个。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另有二级学科授权点6个,同时具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现有的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和法学6个学科门类。
 
学校有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多年来,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数学、统计学等学科在面向广大农村,服务“三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在农业气象、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资源遥感、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近400人,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00余名,他们中有国家和四川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
 
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或参加了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主持面向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于“三农”建设的科研项目300余项,在农业气象、农业环境保护、农业信息化、江河生态屏障建立、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独具特色,取得了“季节变率和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文的影响”、“中国湖泊生态恢复工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研究”、“我国热带、亚热带西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逆温层专题”、“四川省农业灾害性天气监测技术”、“西部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及其利用效率研究”、“生态、环境及资源问题的统计评价方法研究”等一系列高水平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
 
科研条件:学校现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四川省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有研究所(室)31个。学校是实施省部共建的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单位,四川省“信息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西部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基地”,并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人才培训中心”。
 
培养质量:建校五十余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立足四川,服务全国,向气象、环境、资源、信息和教育科研等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合作单位:长期以来,学校同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各省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各省市气象局防雷中心、四川省农科院和四川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等单位开展了深入的科研合作,为我校培养在职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实验实习基地。
 
 
热忱欢迎报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生说明
 
一、招生类别
 
我校可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为农业推广硕士,该类别招生领域为“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信息化”(详见招生领域简介)。
 
研究生完成学业后,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
 
二、报考条件
 
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农业及其相关行业工作,或从事服务于“三农”建设的相关技术、管理或培训工作的在职人员,且工作业绩突出者,可以报考我校农业推广硕士:
 
1、2007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并取得学历证书。
 
2、2005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
 
三、报名方法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为2008年7月上、中旬。各考区的报名时间略有不同,具体安排可于6月30日后登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查询(http://www.cdgdc.edu.cn/zz08.html)。
 
考生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相关考区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报名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网报系统将自动生成《2008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并告知考生现场确认安排。
 
考生务必如实准确填写报名信息,每位考生只可选择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推广领域报考。
 
2、现场确认:
 
现场确认将在2008年7月18日至21日期间进行。各考区的现场确认时间略有不同,具体安排以相关考区在网上报名阶段告知考生的信息为准。
 
考生应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缴费。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其符合报考有关学位类别的条件,同时现场打印资格审查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到指定现场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本次报名无效。 
 
四、入学考试
 
1、考试科目
 
我校农业推广硕士入学考试科目共两门,分别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 Candidate Test,以下简称GCT)和“专业考试”。
 
(1)GCT考试
 
GCT考试为全国联考、全国统一组织,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运用能力测试(报考我校考生限报英语语种)。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报考农业推广硕士的考生取得的“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两年。
 
GCT试卷命题依据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版)。
 
(2)专业考试为我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信息详见各招生领域简介。
 
2、考试方式
 
我校农业推广硕士入学考试分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GCT考试
 
GCT考试时间为2008年10月25日或26日,具体安排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另文通知。
 
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取得考试成绩。学校将根据国家规定和我校实际情况确定GCT成绩合格分数线和合格考生名单。
 
(2)第二阶段:专业考试
 
专业考试时间为2008年12月上旬,具体安排由我校另文通知。
 
凡达到我校规定的GCT成绩的考生,可持本人GCT考试成绩单,到我校研究生教育处报名,参加我校第二阶段考试。
 
持有2007年GCT有效成绩的考生,可凭此成绩向我校提出报名申请,参加我校组织的第二阶段考试,申请时间及申请办法另文通知。
 
五、资格审查
 
对考生是否符合农业推广硕士报考条件的审查在录取前进行。
 
1、考生须将在现场报名点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
 
2、考生须于到我校参加第二阶段考试时,将审核通过的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含复印件一份)送交至我校研究生教育处进行资格审查。
 
3、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或取消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六、录取工作
 
招生规模和录取分数线由我校自定,录取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实施。
 
学校将根据考生第一及第二阶段考试的成绩,按照国家规定和我校实际情况,择优录取。
 
七、其他事宜
 
1、入学时间
 
新生入学时间为2009年3月,具体安排见录取通知书
 
2、培养方式
 
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主要利用节假日或采取短期多次集中的学习形式安排教学,学生进校或在校外教学点学习课程。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由校内相关领域硕士生导师担任,我校还将根据需要聘任校外用人部门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参与指导。
 
3、学位授予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的在职人员按照相关培养方案要求,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
 
4、学费标准
 
我校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费用包括课程学习费用、导师指导及学位申请答辩费用等,收费标准为每人21000元(每年7000,不含教材费),中途退学不退还培养费。
 
5、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处
 
邮    编:610225
 
联 系 人:何老师  陈老师
 
联系电话:(028)85966980  85966365
 
传    真:(028)85966365
 
网址:http://yjsc.cuit.edu.cn
 
邮箱:zyxwb@cuit.edu.cn 
 
 
招生领域简介 
 
一、农业资源利用领域(470103) 
 
长期以来,本领域依托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气象与防灾减灾、气象资源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方向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独具特色,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目前,该领域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气象学,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该领域师资力量较强,现有教授30余名,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近年来,该领域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成果突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专题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
 
该领域培养的学生具有系统坚实的农业基础理论和大气科学、资源环境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并能有效地将技术应用于解决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农业资源技术与设施农业、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农产品生产安全评价与控制等实际工作中。
 
各方向简介详见附件。
 

招生领域方向及考试科目

领域

方向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气象与防灾减灾

GCT考试

(外语语种限选英语)

②专业考试

(《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农业政策法规》任选一)

①《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②《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气象资源与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及新农村建设规划

注:未标明版本号的参考书,以最新版为准。

招生领域方向及考试科目

领域

方向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大气探测技术及应用

GCT考试

(外语语种限选英语)

②专业考试

(《信息技术基础》、《大气探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农业政策法规》任选一)

①《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②《大学计算机基础》(王移芝、罗四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大气探测原理与方法》(张文煜、袁九毅主编,气象出版社)

④《管理信息系统》(薛成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⑤《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通信

3S技术在农业信息监测及防灾减灾中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

农业信息网络与安全技术

农业信息化软件技术

农业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

农业信息调查统计

注:未标明版本号的参考书,以最新版为准。

1、大气探测技术及应用
 
本方向招生对象为具有气象、电子、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管理及技术人员,有志于掌握大气探测技术及应用的相关人员。
 
该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气象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技术的最新发展需求,具有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气象观测信息(含气象雷达观测资料、雷电定位资料和卫星遥感信息等)的应用研究、理论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掌握应用综合气象观测信息指导农业防灾减灾的基本方法,具备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与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分析与评价的应用能力,从事综合气象观测信息应用与农业产业防灾减灾相关的高层次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基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方向主要研究大气探测技术在农业及气象行业发展中的作用,重点研究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与应用、气象灾害监测技术、雷电预警预报与防护技术、大气探测及信息保障技术、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研究、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技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技术等。
 
拟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大气探测原理、气象雷达原理与系统、雷电监测与预警技术、天气预警系统及软件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及应用、卫星遥感等。 
 
2、计算机通信
 
本方向主要招收符合农业推广硕士报考条件,有志于从事如何将现有的各种通信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中去支持农业的现代化研究的,在农业管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涉农企业等部门中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从事信息化系统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方面相关技术、管理或培训工作的在职人员。
 
本方向主要为农业管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涉农企业等部门中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岗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掌握将计算机和各种通信技术结合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理论和实用技术、并能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专门人才。
 
计算机通信方向主要研究将计算机和各种通信技术结合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理论与技术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领域。主要包括计算机网间互连技术、VPN、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与系统、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web数据库技术和下一代网络技术;土壤信息快速采集先进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节水灌溉无线网络化控制技术和农业环境参数智能化无线采集技术等。
    拟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系统及其安全技术、计算机网间互连技术、VPN、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与系统、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网络工程、web数据库技术、先进传感器技术和下一代网络技术等。 
 
3、3S技术在农业信息监测及防灾减灾中应用
 
本方向招收在农业、气象、林业、园林、县乡村党政机关等部门工作的在职人员。
 
本方向主要为农业、气象、林业、园林、县乡村党政机关等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农业推广人才。
 
本方向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地位系统(GPS)等技术,开展影响和制约农业产量及效益的重要因素(如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旱涝、病虫害)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开发适合国情的灾害预防和农作物估产技术。开展3S技术精准农业管理,提高水、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的研究。
 
拟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方法、全球定位系统、空间数据库、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农业气象 
 
4、计算机应用技术
 
该方向的主要招收对象是从事农业管理与科技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与开发、农村信用社管理及服务、农业职业教育、农村发展相关技术、农业生产管理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为农业管理、教育、科研、推广、涉农企事业等单位与农林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岗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
 
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涉农信息管理及信息分析,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开发,农业数据库建设,气象、农经及农业灾害预防等领域的涉农网络系统的建设、管理及维护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应用。
 
该方向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拟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农业信息化导论、农业信息管理与利用、农业信息处理与分析、项目管理与评估、信息获取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办公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农业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络基础与局域网组建、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软件工程等。 
 
5、农业信息网络与安全技术
 
本方向立足四川农业经济发展要求,面向全国需求,同时为气象行业服务,紧跟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适应农业经济信息技术需求,培养具有服务农业经济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人才。
 
该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以信息服务为核心,掌握农业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利用中优化网络、提高安全性的相关技术,并且掌握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分析,保证关键核心数据的安全性,保证服务农业用户的经济利益,帮助提高农产品监测预警水平,学会为决策提供依据的能力。
 
本方向研究有关农业信息采集、质量控制、分析、开发利用、提供信息发布等过程中的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在保证关键核心数据的安全性,保证服务农业用户的经济利益下,帮助提高农产品监测预警水平的安全技术。
 
拟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和网络安全应用开发综合实践等。 
 
6、农业信息化软件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在农业信息化应用领域中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软件系统是农村信息化应用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各种软件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本方向将重点研究如何基于现代化软件技术来建设、运行、管理农业信息化系统,例如农业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贸易信息系统、农业产品数据库、农业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农村社会保障信息支持系统、农业生产指导系统等。
 
本方向的毕业生具备坚实的农业信息化系统知识和全面的信息化软件技术,可以全面指导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为使用农业信息化软件技术来推动提高农业生产增产、农村社会发展、农民生活改善提供有利支持。
 
拟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农业信息化软件技术、农业管理信息化软件、数据库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基础与局域网组建、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软件工程概论、农业应急指挥系统概论。 
 
7、农业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
 
本方向主要面向社会招收在“三农”建设服务中,从事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农村网络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农村农民专业协助组织电子商务应用与管理,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在学校、农村农民技能培训部门从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
 
该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基础理论,掌握农业信息技术规划、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运作,农产品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知识,能有效地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结合,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网络营销服务,农村专业协助组织电子商务应用,农产品物流运作中的构建与管理等问题的“三农”建设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方向在农业电子商务方面重点开展了农业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农业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物流协同发展,农业网络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及利用效率,农村专业协作组织电子商务应用等研究;在农业物流方面开展了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物流联盟,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农产品保鲜运输与仓储管理等研究。这一研究方向将农业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解决现代农产品物流运作中的构建与管理等实际问题。
 
农业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研究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拟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高级经济学、运筹学、商务数据分析、农业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农业信息服务、物流联盟、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概论、农产品运输及仓储、农产品网络营销等。 
 
8、农业信息调查统计
 
农业信息调查与统计方向主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统计方法搜集(调查)、处理、分析、管理与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主要开展农业信息调查手段的研究、农业信息处理方法研究、农业信息分析方法研究以及如何利用统计信息研究农业问题。
 
本方向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海量数据中熟练获取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三农从而进行科学决策与预测所需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熟练使用SAS、SPSS、EViews、Markway等几种专业统计软件,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力。
 
拟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农业统计研究、信息甄别、经济计量分析、国民经济核算专题研究、多元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数据挖掘等。 
 
农业推广硕士简介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了满足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和发展规划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增强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及加大面向农业的科技组织与服务能力而设定的新型学位类型。农业推广硕士与目前的“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二者类型却不相同。该学位符合其特定的职业背景,主要为农业及其相关行业培养服务于“三农”建设,了解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规律,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能解决农业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农业相关技术问题和面向农业的科技推广组织与服务等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鉴于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人才的特殊定位,其培养目标、方式、课程设置及培养管理工作主要侧重于应用。因此,其招生对象、培养目标和方式、课程设置以及学位授予工作的管理与现有的“学术型”研究生均有所不同。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规定,按照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方案,结合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制定的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管理方式如下:
 
(一)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制定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体系。针对农业推广硕士侧重应用、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体现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开拓性和实用性。
 
(二)抓住重点难点,突出专题研究。针对招收的学生已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特点,结合农村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和特殊难点,在科学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专题研究,拓展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实践和案例教学。针对农业推广实践性极强的特点,依托同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各省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各省市气象局防雷中心、四川省农科院和四川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等单位及相关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科研实践基地,提高学员独立担负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较高层次性质工作的能力。
 
(四)根据生源特点,灵活制定课程教学安排。针对农业推广硕士“进校不离岗”的特点,主要利用节假日或采取短期多次集中的学习形式安排教学,方便学员工作学习。同时,严格课堂教学纪律,坚决执行考勤制度,杜绝无故旷课现象,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五)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严把开题、中期考核关。论文质量是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为此,我校将指定导师小组、校内导师和学生所在单位导师联合指导论文撰写,并强调开题报告的指导性作用,发挥中期检查的监督纠错作用,切实提高论文撰写质量。
 
(六)规范答辩程序,把好学位论文出口关。根据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规定,我们将从严制定学生申请答辩时所必须取得的学术成果要求;挑选3名副高级及其以上职称专家进行论文评阅(其中必有1位来自校外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生产实践部门),并成立不少于5人的由副高级及其以上职称专家组成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规范的执行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确保论文质量。
 
(七)严把学位授予质量关。对于每位申请获得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修完培养各环节的学分,符合学位授予工作的规定。
 
综上所述,在职人员攻读农业推广硕士是服务于“三农”建设的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在职提升学位层次、拓展知识结构、增强科研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渠道,很好地缓解了相关行业及领域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1、气象与防灾减灾方向
 
    为适应气象事业现代化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行业在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气象业务与防灾减灾服务的能力,向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特别是农业、牧业、林业、国土、环保等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充分发挥气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和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特主要面向全国气象行业在职人员,招收攻读气象与防灾减灾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本方向面向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讲授大气科学学科、气象业务技术与防灾减灾的基本方法及最新成果。培养学员能够利用部门自身优势,积极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改善气象服务手段,拓宽气象服务领域,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开展特色气象保障服务,提高气象服务质量。针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气象防灾减灾形势,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警、风险区划与影响评估,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及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
 
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系综合气象观测技术,气象信息分析,气象预报预测新方法与新技术,短临预报与精细化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技术,专业气象预报与服务,卫星遥感与应用,人工影响天气,气候变化诊断分析,气候区划与评估,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气象新技术开发与推广,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灾害的发生机理、监测、预警与防御对策,气象灾情调查收集方法,气象灾害数据库管理,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与影响评估,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气象标准与防灾减灾法规。
 
拟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大气科学研究进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气象预报新技术、现代气象服务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气象灾害数据库管理、气象灾害评估技术、气象标准与防灾减灾法规。  
 
2、气象资源与社会发展
 
气象行业现代业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三大气象战略是发展的重点。因此,加强气象服务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社会生产及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气象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主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向“气象资源与社会发展”,将指导该方向研究生学习气象基础知识、农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相关知识,吸收农林牧渔、生态、环境、旅游、工程建设、社会保险、灾害评估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气象资源与农业、林业、牧业、生态、资源、环境、旅游、重大工程建设、社会发展风险等的关系,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农林牧渔工程建设、城市发展建设、医疗、重大气候灾害应对及影响评估等方面的气象保障服务,加强气象资源评估与开发研究,将气象学知识与社会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加强气象服务社会的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拟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应用气候学、应用气象学、气象信息与安全生产、气象政策法规、经济发展与天气风险管理、气象学与气候学、生态环境学、现代气象业务体制等。 
 
3、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方向招收在农业、环保、气象、林业、园林、粮食、规划、水保、水利、县乡村党政机关等部门工作的在职人员。
 
本方向主要为农业、环保、气象、林业、园林、粮食、规划、水保、水利、县乡村党政机关等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农业推广人才。
 
本方向主要从事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生物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等因子相互作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开展农业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水资源利用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拟开设的主要方向课程:水资源利用与水土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环境管理与规划、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气候资源学 
 
4、土地资源利用及新农村建设规划
 
本方向招收在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园林、城乡规划、交通、测绘、县乡村党政机关等部门工作的在职人员。
 
本方向主要为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园林、城乡规划、交通、测绘、县乡村党政机关等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农业推广人才。
 
本方向一方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开展土地调查及评估、土地规划及利用、土地开发整理及管理等研究,以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乡村道路规划、观光农业规划、饮用水管网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
 
拟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方法、地籍测量、土地资源利用及开发、乡村景观规划与村镇设计、数字制图
  
二、农业信息化领域(470112) 
 
长期以来,本领域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数学、统计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大气探测技术及应用、计算机通信、3S技术在农业信息监测及防灾减灾中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信息网络与安全技术、农业信息化软件技术、农业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农业信息调查统计等方向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独具特色,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目前,该领域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省高速数字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该领域师资力量较强,现有教授30余名,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0余人,其中95%以上的导师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近年来,该领域承担了200余项科研项目,有70%的项目都是应用研究及技术开发项目。
 
该领域培养的学生具有系统坚实的农业基础理论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并能有效地将技术应用于解决农村发展规划、农业科技生产、农业信息系统建立和农产品物流等实际工作中。
 
该领域开设的主要方向课程详见各方向简介。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