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重庆研招网 > 重庆邮电大学 > 考研经验

当一切雪逝冰消风流云散:一个研究生的真实生活



  到研二快要结束的时候,对于那些想面软件研发岗位的孩纸们,可以买一本程序员面试宝典的书来背。为什么是程序员面试宝典?一是从本人及实验室的孩纸们的笔试及技术面的经验来看,凡是问到关于C的问题,基本上都出自这本书;二是这本书覆盖的范围广,比如C++、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的很多基础问题。-----好了,再说下去,都有打广告的嫌疑鸟,我也只是强烈的建议一下而已.至于为什么说是背?因为对于通信的孩纸来说,上面的有些问题还是挺陌生的,要完全搞明白还是要花点功夫,还不如多背背来的快。
 
  一些题外话:关于学校所在地
  其实,在选择了学校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将来可能会工作的地点。对于很多人来说,要么是回家的愿望并不强烈,觉得在外闯荡几年再回去也未尝不可,要么是因为家那边没有什么好的公司和企业,就算回去了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至于有男女朋友,然后各自又想一起在一个城市的这种,就不说了。很显然,对于这些孩纸来说,除开当时找工作找不到自己想去城市的人不谈,每个人在找工作时,虽然为了在以后找不到工作而给自己台阶下,故意假装随意的说去哪里都可以,但是心里早已有了答案,或者说是一种倾向,即倾向于找周围同学都要去的城市。
  为什么人会有这种倾向?原因有很多,羊群效应、需求层次论、群体心理学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从原始纽带中脱离出来后,又由于市场经济这一社会环境的弱肉强食,再加上放任的特权和为少数人服务的法律制度,使得欺骗、冷漠、贪婪、尔虞我诈,这些变得司空见惯起来。这些让原本就被自然所遗弃而又想回归自然的人,既想要由于脱离了原始纽带束缚而得到的自由,同时又对伴随自由而来的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恐惧。人是一种渴望确定性的动物,不管自己有木有意识到,从本质上来说,终其一生,人所寻找的是一种平衡,因此,对于未知的恐惧,导致人不自觉的想要追寻一种确定性,而群体的产生,让人觉得那些不可知的未来也变得确定起来,可笑的是,其确定的不是未来会怎样,而是不管未来怎样,群体中的其他人都会有与之相同、或者相似的未来--这一确定。而这也解释了人为什么会有这一倾向。
  接下来的事情就感觉是顺理成章了:当地人在当地学校所在的概率要大很多,那么玩的好的同学是当地人的概率随之变大,又由于,既然当地人考的是当地的学校,在当时,要么是分数太低,没处可去,要么是不太想离开家,没实力、恋家情结这两种类型只会产生结果—留在本地,或者离家特别近的城市。从而得出,玩的好的倾向于留在本地或临近,故,上上段提到的、来当地上学的那些孩纸留在当地或者临近工作的的可能性很大。命题得证。
  之所以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各位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最好把该学校的城市也考虑进去,就算你归乡的意志坚定,在学校的这几年也对你潜移默化。你只是知道你现在想要什么,对于今后几年想要的,并不知道。你可以想想几年前所期待的未来,是现在的一脸挫相麽,现在的你与几年前你期待长成的你会有多大不同。
  
  已有之事,将来必有;已行之事,将来必行;太阳底下无新事。--圣经·传道书

  如果看不见未来,就看看历史。
  关于未来

  六年前,从没想到自己会报这个专业,会上那个大学,会读着那些默寂的书。
  两年前,从没想到自己会来这个学校,会填报这个导师,会有人遇见、有人离开。
  而现在,站在又一个边缘,各色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以为里面会有我期待的、我想要的,可是,一个个却从旁经走、离我而去,或早或晚。
  人永远不会知道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无力感如潮水般不断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
  然而,未来又是一个太过暧昧的东西,捉摸不透、变化不断,有失望、也有期待,有伤心、也有快乐,包含太多东西、同时也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人无法握住未来,能握住的、只有现在。可是,我知道,正是由于这无数个现在,才构成了那些变幻莫测的未来。只是,那些未来来得太过悄悄,顽皮地从指间溜走,让人逐渐习惯、也逐渐遗忘。
  总是装作看空一切、满不在乎的样子,可是,自己知道,其实比谁都在意、深陷、无法自拔。
  因为如此了解自己,才会去读各种心理学、哲学的东西,企图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可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不了解,才知道,自己不断从别处寻找答案,只是为了逃避内心的恐慌和不安。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以文为镜,可以知自身。也许,这也是我写下此篇的原因之一。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4024673p1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