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林业大学 > 导师介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导师介绍:关文彬





26. 李春平、关文彬、范志平等. 农田防护林结构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2037-2043(通讯作者)
27. 谢春华、关文彬、吴建安等.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24(4): 68-72(通讯作者)
28. 谢春华、关文彬、张东升等. 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的根系结构与土体稳定性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16(2): 76-79(通讯作者)
29. 谢春华、关文彬、吴建安等.长江上游暗针叶林优势树种峨嵋冷杉的树体分维结构.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7): 769-772(通讯作者)
30. 范志平、关文彬、曾德慧、姜凤岐. 农田防护林人工生态工程的构建历史与现状. 水土保持学报. 2000,14(5):49-54
31. 范志平、关文彬、曾德慧、姜凤岐. 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高效多功能经营的指标体系及标准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5): 701-705
32. 孙保平、关文彬、赵廷宁、岳德鹏等. 21世纪中国荒漠化预防及治理技术研究展望.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2(1):54-57(执笔)
33. 孙保平、关文彬、岳德鹏. 我国荒漠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9(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研究专集):114-115 (执笔)
34. 孙保平、关文彬、赵廷宁. 中国荒漠化预防及治理研究展望与技术预测. 见:周光召主编. 面向21世纪的科学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协首届年会. 杭州,1999.10) (执笔)
35. 孙保平、关文彬、岳德鹏. 中国荒漠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资源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技术.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3-16(分科大会报告) (执笔)
36. 孙保平、关文彬等. 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技术创新策略,林业科技管理,1998(3):31-32 (执笔)
37. 孙保平、关文彬. 中国荒漠化防治的研究现状与技术预测. 水土保持研究研究. 2000,7(1): 5-8(执笔)
38. 孙保平、关文彬、岳德鹏、丁国栋、王贤. 改革开放二十年,荒漠化防治成就举世瞩目. 见: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编. 田野的希望――中国农村科技二十年巡礼.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303-310 (执笔)
39. 余新晓、关文彬、朱清科、张志强. 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展望. 见:周光召主编. 面向21世纪的科学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协首届年会. 杭州,1999.10) (执笔)
40. 董亚杰、关文彬. 黑龙江蹄盖蕨科植物数量分类的研究,数量分类与微机信息处理研究进展,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
41. 陈军、李春平、关文彬等. 以管道理论为基础的林带小钻杨树体结构分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通讯作者)
42. 陈军、李春平、关文彬等. 林带小钻杨树冠分维结构. 林业科学. 2006(通讯作者)
43. 苏强平、汪西林、关文彬. 基于GIS下的岷江干旱河谷地区泥石流发生域危险性评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2(2): 98-102(通讯作者)
44. CHANG Zhi-hua、LU Zhao-hua、GUAN Wen-bin. Water holding effect of subalpine dark coniferous forest soil in GonggaMountain, Chin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3, 14(3): .205-209(通讯作者,重点基金)
45. 海春兴、周心澄、关文彬. 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驱动研究综述. 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2005, 4(1):69-72
46. 赵玉涛、余新晓、关文彬. 景观异质性研究评述.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4): 495-500(重点基金)
47. 马克明、孔红梅、关文彬.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方法与方向. 生态学报.2001, 21(12): 2106-2116(973课题)
48. 汪西林、朱宝才、关文彬. 专业课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与开发. 中国林业教育. 2001, 5: 41-43(通讯作者)
49. 叶万辉、刘正恩、关文彬. Metapopulation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种群生态学中的应用(Ⅱ)Metapopulation理论对植物种群研究工作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224-228
50. 周金星、孙保平、关文彬等. 21世纪我国的荒漠化防治. 见:李吉跃、孙保平、赵世华主编. 中国林学文献计量研究.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51. K-M. MA, B-J. FU, S-L. LIU, W-B. GUAN, G-H. LIU, Y-H. Lu, M. ANAND. MULTIPLE-SCALE SOIL MOISTURE DISTRIBU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COSYSTEM RESTORATION IN AN ARID RIVER VALLEY, CHINA.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04, 15: 75–85 (SCI、EI 收录)
52. 马克明、傅伯杰、黎晓亚、关文彬.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 生态学报,2004,24(4): 761-768( 973课题)
53. 刘国华、马克明、傅伯杰、关文彬等.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 生态学报,2003,23(9): 1757-1764( 973课题)
54. 范志平、姜凤岐、曾德慧、关文彬. 农田防护林可持续集约模型的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6): 811-814
55. 孙保平、丁国栋、岳德鹏、关文彬. 改革开放二十年 水土保持工作成就斐然. 见: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编. 田野的希望――中国农村科技二十年巡礼.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296-302

著译目录:
教材
1.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副主编)
2. 景观生态学(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副主编)
学术著作:
1. 区域综合治理技术决策系统.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孙保平等编著,本人为编委)
2. 中国东北植被地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周以良等编著,本人为编委)
3. 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姜凤岐、曹成有、曾德慧、关文彬等著)
4. 紫椴种群生态学研究.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聂绍荃、关文彬等)
5.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50年.蒋顺福,马履一主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编委)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
2000年获学校教学成果1等奖。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