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院概况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北京市属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始建于1936年。经过长达六十八年的历史发展,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建设类学科齐全的高等工科院校,1999年11月学院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高等工业学校
一、学院概况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北京市属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始建于1936年。经过长达六十八年的历史发展,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建设类学科齐全的高等工科院校,1999年11月学院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高等工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2年被北京市确定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共有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为北京市级重点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市政工程为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实验室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培养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科学研究、设计、管理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占地1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千余万元。学院设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外语视听教室和计算机室。学院图书馆藏书42万余册,中外期刊近千种,并设有电子阅览室、视听室和可容纳近千人的图书阅览室。学院建有千兆以太网,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教育的技术平台。学院体育设施完善,建有塑胶跑道和人造草皮等标准田径场和足球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和健身场所。学院校园内环境优雅,花草遍布,绿树成荫,具有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学院毗邻北京中关村新技术开发区,附近有北京图书馆以及众多的科研院所,学术氛围良好,交通便利,为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学院现设有教学单位为九系三部一中心即:建筑系、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系、城市建设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系、人文社科系,基础课部、外语部、体育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院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院。
学院各学科均具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骨干。各学科现教授、副教授200余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40余人,博士后、博士近40人。同时,学院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分别在国家及北京市的相关单位聘任兼职教授60余人。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院的教学及科研水平,学院在建筑学等学科领域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工作,包括原建设部副部长、建筑规划专家、两院院士周干峙教授,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和市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圭白教授等。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的文化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经常聘请外国专家来我院讲学,不断加强同各国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学院与首都城市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开发新技术、新设备,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适应首都城乡基本建设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多次在国际及建设部、北京市等组织的学科和专业竞赛中获奖。几年来,我院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并在1999年第20届UI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从56个国家和地区的446个方案中评选出的20个获奖方案中,我院硕士研究生设计方案取得了世界排名第二(亚太地区第一名)。
学院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九五以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课题500余项,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40多项。目前学院设有城市研究所,各系设有古建筑研究所、人居环境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机电研究所、文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并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具有甲级资质)、京精大房工程监理公司(具有甲级资质)、远大建筑工程咨询公司等产、学、研相结合的经济实体。学院编辑出版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建筑高教研究》等学术刊物。
学院在抓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聘请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任学院客座教授。同时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先后同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大学、日本武藏工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建筑学院等建立了校际联系。经教育部批准,与法国佩雷学院合办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广泛开展国际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
按照学院十五发展计划,学院将在增加学科门类的基础上,适当外延,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逐步形成以城市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建设与管理为服务对象、以城市学为主干学科的多科型大学。
二、学科(专业)介绍
1.建筑历史与理论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历史性城市与建筑保护、地域建筑研究。现有导师5人,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兼职导师1人,导师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多项,如北京旧城保护规划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研究等,为研究生提供很好的研究与发展空间。1999年,由该学科导师指导研究生参加的第20届UI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获世界排名第二(亚太地区第一名)。
该学科所在的建筑系,在国内具有较好的知名度。1996年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该系拥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期刊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此学习期间,能够体验到高等学府浓郁的治学氛围,能够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筑系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建筑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每年与相关院校进行教师和研究生的设计交流。定期的学术讲座可以最快的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动态。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主流知识,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从事中等复杂程度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具有扎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基础与外文文献基础;具有从事建筑史学研究的论文功底;具有文物建筑保护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本学科自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具有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二十年来共招收研究生176名。该学科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学科梯队,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现为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北京市重点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工业建筑设计理论。
该学科导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导师11人。近年来该学科教师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多项,北京市重要建筑工程设计多项,并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2001年,由该学科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参加了UIA国际建协亚太地区大学生设计竞赛,获优秀奖。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主流知识,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从事中等复杂程度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具有扎实的中文文献基础与外文文献基础;具有从事建筑学研究论文的功底;具有建筑、城市与环境的规划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建筑技术科学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建筑构造技术与结构体系、建筑节能与生态技术、建筑防灾与安全、建筑物理环境等。该学科导师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近年来该学科导师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
该学科所在建筑系,在国内有较好的知名度。1996年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该系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学科梯队,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建筑系内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中外文期刊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实验室。建筑系与德国的几所学院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进行教师和研究生的设计交流、定期的学术讲座,可以最快的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动态。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从事中等复杂程度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具有扎实的中文文献基础与外文文献基础;具有从事建筑技术科学研究的论文功底;具有技术科学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研究与设计能力;具有环境科学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研究与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学科为学院重点学科,自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具有正式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博士后2人,并有多名院外兼职导师,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
结构工程学科所在土木系拥有4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计算机房,包括结构实验室、桥梁工程实验室、岩土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可以充分满足教学及科研的要求,其中建材实验室和岩土实验室已通过北京市基础实验室的评估,建材实验室是北京市建设委员会指定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也是北京市技术监督局授权的建材质量监督机构,结构实验室正在建设中的MTS水平拟动力加载系统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科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有利于研究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解决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近年来本学科完成及在研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0项,科研经费约700万元,2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专著10部,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的院校中的相关学科建立了交流与研究合作关系,其中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项目已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今年起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从2002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为首都培养高层次建设人材开辟了又一条新的道路。
目前本学科设置6个主要研究方向:
(1)预应力结构理论及技术: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结构的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
(2)土木工程施工:研究建筑、桥梁及路桥工程的现代化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
(3)结构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结构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4)结构工程减震及控制:研究在工程结构中利用各种控制装置减轻地震灾害的分析理论、设计方法及控制技术
(5)工程结构理论及应用:研究建筑、桥梁等工程结构的分析理论及设计方法;
(6)废弃资源与高性能砼:废弃资源与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粉煤灰活性、尾矿砂石在砼土中应用,高性能砼配制技术与性能;
5.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实验室面积达1200m2,包括给排水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道桥工程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及中荷合作的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等。
本学科现有教授4名,队伍结构合理。曾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并多次获奖。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如北京市水环境污染控制、供水安全性、污水资源化、建筑节水、需水量预测、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区域路网规划与管理等,为解决首都城市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在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居民小区的可持续水循环、雨水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本学科重视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与北京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排水集团、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等有良好的协作关系,与荷兰的Delft大学、美国的N、Takota大学等建立了均有信息交流、联合培养人才等合作关系。已毕业的学生在管理部门(如北京市排水集团、国家专利局、环保局等)、设计单位、房地产公司、环保产业、科研单位及大专业院校等从事有关市政工程的各种工作,均为技术骨干并得到单位好评。
6.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本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实验室于2001年被认定为北京市首批高校重点实验室。该学科的本科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北京市重点改造专业,2003年被列为重点招生专业。研究生自1993年开始招收。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主要研究方向:(1)室内人工热湿环境和空气质量(2)通风空调制冷技术与设备(3)供热与热能利用(4)城市燃气输配(5)燃气燃烧与应用(6)流动传质传热(7)建筑设备设计方法及理论(8)智能建筑设备自动控制。
该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其中博士7人。多年来,该学科保持了突出特色并不断地为北京市输送了暖通空调专业和燃气专业高级技术人才。该学科还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实验教学基地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实验室拥有价值为700多万元的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该学科先后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北京市科研教研攻关项目40多项,科研经费600多万元,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800多万元。每年在大型国际会议和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三大检索10多篇,先后获各类专利及省部级奖10余项。目前本学科已成为北京地区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建筑环境与设备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科研基地,教学及科研用实验设施的水平基本达到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部分研究领域及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学科优势是具有很强的师资和合理的结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中法联合办学,在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建筑节能及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果,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与学术交流,与新西兰澳克兰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博士。为促进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7.环境工程
本学科与市政工程多年来密切配合、协同发展。本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专著10多部,为本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地位。
本学科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有仪器设备价值100多万元的环境工程与给水排水实验室、热工与流体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房等配套设施。
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等上级主管部门和实际工程项目数十项,科研经费300多万。如1998年率先开展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系统性研究,获得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研究成果雨水利用与水生态系统示范工程,已建成多个示范工程,并在国内青岛、南京、深圳、昆明、武汉等多个城市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在国内产生广泛的影响;项目北京市需水量分析及预测、北京市建筑节水对策的研究、北京市建筑节水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北京市城市综合污水回用投入产出分析等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内首创,部分研究成果已被设计规范采纳。2003年又完成北京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管理模式和北京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实施与管理体系的研究,为首都的生态环境保障做出了贡献。
本学科与北京市政工程设计总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该院有博士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人,完成和承担了一批国家和北京市重大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双方优势,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研究生解决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学科注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荷兰、德国、日本、新西兰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及时掌握国际上的前沿领域和最新发展。与荷兰皇家科学院及荷兰Delft大学在硕士、博士等高级研究人员培养、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使科研工作及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有力地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8.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色是以建筑业、房地产业经济管理为核心方向,包括房地产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财务管理;辅助及潜在方向:技术经济、物业管理、DSS、财务会计、建筑与房地产业电子商务;为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服务的学科方向:城市数字化、建设领域信息化、再生能源的利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
目前该学科拥有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组成的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有多年在此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教授。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在各自的研究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系主任刘长滨教授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北方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该学科导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设有三个教研室,一个研究所,即建筑经济教研室、建筑管理教研室、财务与信息管理教研室及经济管理与人居环境研究所。
该学科有稳定并逐年增长的科研项目经费及项目来源,为研究生论文研究提供充分的课题来源,有与其他科研机构及国家建设部门良好的协作关系,可以做到充分的资源共享。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1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已获省部级及以上奖6项,其他科研奖4项,科研成果转让6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8项;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130篇,其中多篇被SCI、EI、ISTP收录;专著18部,教材30部,并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该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管理知识,并能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学生毕业后可在房地产、建筑企业、金融机构、咨询单位、政府主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等单位工作。
9.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本学科拥有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技术开发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所有教师均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中国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林宗坚教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教授为我学科兼职教授。近年来,本学科编写和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目前正在承担着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项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和多项横向科研项目。
本学科所在的测绘系设2个教研室、2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计算机房。其中包括测量教研室、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测量仪器实验室和GIS与数字成图实验室,可以充分满足教学及科研要求。其中测量仪器实验室已经通过北京市基础实验室合格评估。
本学科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并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西城区规划局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这种合作为研究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符合下列条件者,经所在学校推荐或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可以报考:
①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有免试推荐权的高等学校推荐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建筑历史、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科学专业只接收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院校的推荐生);
③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的往届本科毕业生;
④定向、委托培养的大学本科学历考生;
⑤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⑥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毕业后二年或二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见2),且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者。
2、各专业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要求必须进修本科如下课程:
(1)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专业:具体进修课程请与建筑系联系;
(2)结构工程专业:建筑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力学、工程力学(材力、理力)、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高层建筑结构、钢结构;
(3)市政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一)、水质工程学(二)、建筑给排水工程、水力学、水微生物学;
(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计算机技术、任一门专业课;
(5)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置、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
(6)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建设法规、西方经济学等3—5门,土木类和经济类相关学科本科课程2门,一共至少5门课;
(7)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或测量平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C语言(或数据结构)、空间定位技术及应用(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3、其它注意事项:
①跨专业报考范围一般应在本学科门类内,个别跨门类报考考生在报名前应与相关专业所在系联系咨询;
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只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园林、工业设计、环境艺术五个专业的考生;建筑技术科学专业只接收建筑学及其相关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考生;
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专业不接收跨专业的专科考生;
④不接收单独考试考生;
⑤不接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基本条件的其他人员报考。
⑥报考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考生复试时须增加建筑结构选型内容,参考书为《中大跨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虞季森主编。
四、报名办法
1、考生报名全部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考生通过网上报名后,到单位所在省市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地点报名、照像;北京地区考生网上报名后到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名、照像(具体时间另定)。
2、报名时间为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时间,以当地报纸、电台、电视台公布的时间为准,也可到当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
五、培养
1、学制为2.5—3年,超过2.5年的加收培养费;
2、面向全国招生,除定向、委培生外,研究生就业主要在北京地区双向选择就业。
六、入学考试
1、北京地区考生在我院考试;
2、外埠考生,初试在当地进行,地点由当地招生办指定;
3、初试时间大约在春节前(以准考证通知的时间为准);
4、统考科目(政治理论、英语、数学)按教育部制定的考试大纲进行;
5、初试分数在3—4月份通知;
6、复试一律在我院进行,时间为4—5月份,以我院通知为准。
七、录取
1、根据初试成绩,按教育部公布的复试基本要求及初试合格分数线择优进行复试;
2、对复试合格考生按初试和复试综合成绩排队,择优录取;
3、一般在6月中旬发录取通知书;
4、入学时间为9月初。
八、其它事项
1、考生在报名时无需填写导师姓名,待正式录取且开学报到后,由所在系采取导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和分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导师,本院研招办不负责联系介绍导师;
2、定向、委培生,需由考生、考生所在单位与本院签署定向、委培协议;
3、政治理论、英语、数学往年考题和本年度的考试大纲,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发行,我院不办理代销业务,也不出售历年专业考试试题。
4、各专业参考书由新华书店或出版社发行,我院不办理代销业务。
5、考前专业课辅导在本院进行,具体安排随准考证寄出。
6、各专业招生人数为初步拟定招生人数,录取时按上级批准规模数和合格考生人数做适当调整。
学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邮政编码:100044
主管部门:研究生招生工作办公室
Email: yanzhaoban@bicea.edu.cn
联系人:王志兵
- 2021-10-01.........
- 2021-03-01南京财经大学812
- 2020-10-21求国际商务资料
- 2020-07-21美学
- 2022-01-16安师大
- 2020-04-03浙大材料科学基础第1前辈的经验分享十初试复试
- 2020-04-03浙大教育学综合高分学长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浙大832机械设计基础最新复试初试资料
- 2020-04-03浙大药学基础综合第1学姐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21浙大法学专业硕士高分学长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