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农学院 > 专业介绍

2017年北京农学院考研专业介绍

  北京农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领域简介

  085238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北京农学院重点培育和建设学科。目前共有导师22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讲师3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北京市优秀留学归国人才各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5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导师队伍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

  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4个稳定的二级学科方向: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功能基因发掘与系统生物工程、生物农药与兽药工程、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在天然产物提取、生物合成及利用、农产品安全与农药残留分析方面形成自身优势,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各类省部级项目43项,共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项,发表高水平SCI研究论文近80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学科依托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和齐全配套的学科方向研究平台。相继在大北农集团公司、首农集团、先正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等29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学科内部建有设备先进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和组织培养中心,可为高素质的生物工程研究生培养提供支持。

  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针,着眼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面向生物工程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生物工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就业去向主要涉及农业、医药、发酵制品、环保等相关企业,以及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机关事业单位等,从事生物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和项目管理等工作。

  095101作物

  作物领域有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抗逆育种与品质改良和作物分子遗传与育种3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豆类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豆类育种、玉31米群体改良、玉米遗传育种、小麦遗传育种、甘薯遗传育种和作物分子育种研究,以开展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为主。近5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金桥工程一等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昌平区技术推广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各1项、主编省部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

  095102园艺

  北京农学院园艺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所支撑的园艺专业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现有果树学、蔬菜学和观赏园艺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果树学科是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园艺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园艺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园艺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园艺优质生态安全生产、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利用、园艺产业经济、设施园艺与工程、园艺园林设计、都市农业等。园艺学科现有教师3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6人,博士学位教师64.5%;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科技部巾帼科技特派员1人,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1人,获市级突贡专家1人,高层次及创新人才2人,市级教学名师2人;长城学者1人,市级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科技新星9人,市级百千万人才2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市级优秀教师3人,博士生导师7人,市级产业体系专家5人,拥有国家级、省级学会理事以上人员30余人次,企业特聘专家26人,市级教学及学术创新团队3个,在首都园艺产业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学科以全面服务和有效提升首都现代化园艺业为宗旨,以“三委两局”共建为机制,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建立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技术推广模式。近五年,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出版著作与教材60余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SCI论文11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20余项,培育新品种20余个,累计推广技术成果130余项;培养博士(联合)与硕士毕业生近200人,其中村官40余名。

  园艺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国家级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

  095104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特色学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5名,讲师7名,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各1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人,占教师人数的78%;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3人,归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2名,北京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1人。

  植物保护领域围绕都市现代农业,以园艺、园林植物病害或虫害的综合治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园艺、园林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共计20余项。近年来获各级科技奖励4项,编写论著3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依托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学重点学科实验室等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和校外的市级人才培养基地,本学科领域与京津冀特别是京郊有关区县建立了广泛联系,形成了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设施配套的技术研究平台,能够满足培养具有综合能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095103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涵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农业环境监测评价与污染治理、农业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服务于农业生产中的土壤培肥与改良、新型肥料研发与科学施肥、水资源利用与节水农业、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农业废弃物利用、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地资源管理等农业相关领域。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岗位需求,掌握农业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友好的高新技术,符合都市农业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北京农学院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学校支持和发展的特色学科,所支撑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北京农学院特色专业。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推广硕士的培养依托农业资源与环境系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所有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硕士生导师7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人,归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人,青年骨干教师3名。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先后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在培养合格的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人才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重点培养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土地管理与环境保护方面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方面工作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北京市农业生产中土、肥、水等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环境监测、评价与治理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与管理部门培养行业和产业需要的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导师目前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学研究项目共计10余项,主要是针对农业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与环境友好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近年来出版论著4部,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依托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植物科技学院科研公共平台,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有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建立了校内与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与北京郊区县和各大科研院所及部委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095115种业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和战略性产业,也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种业领域立足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将服务于北京打造"种业之都"的根本目标为学科建设的出发点,以培养应用性复合型高级现代种业人才为学科建设目标,围绕北京优势种业小麦、玉米、小豆、甘薯等大田作物和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从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贮藏加工、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经营与管理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掌握关键技术与高新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够从事本领域科研、推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种业人才。为加快首都种业国际化进程,促进首都种业乃至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撑。

  种业领域以农作物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和种子质量检验技术开发、种子生产技术标准制定为特色,近5年完成科研课题20余项,选育小麦、玉米、大豆、小豆和甘薯新品种10余个,推广新品种10余万亩,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农业技术推广奖等多个奖项,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种业产业化发展的能力,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095105养殖

  北京农学院动科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学科。该学科共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同时与美国宠物食品协会、华都集团、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的关系,有5家企业设立专业奖助学金。50多年来,为北京市培养输送高级养殖人才上千人,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北京市政府部门和农业科技战线上的骨干和专家,为北京市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学术上不仅拥有享誉海内外的老一辈专家、教授,而且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2人获北京市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选北京市长城学者计划。多人次先后出国进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承担并已完成的国家、市级科研和教改课题20余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10多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已成为北京市培养动物科学高级应用人才的教学基地和科研中心。

  农业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095200兽医硕士

  北京农学院兽医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该专业学位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建设学科-临床兽医学和校重点学科-基础兽医学两个硕士点。学科内尚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中心,动物医院及标准的实验动物房,并有北京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宠福鑫动物医院有限公司,美联众和动物医院联盟等12个教学实习基地。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目前共有23名导师,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3名,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者占90%以上,目前有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在研经费1000多万元。学科内拥有流式细胞仪,核磁共振,荧光定量PCR,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机等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可满足实验需求。设有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方向,并在中兽医学宠物临床、人畜共患病研究领域有较好基础。与日本麻布大学有姊妹校合作关系。

  主要招生对象:动物诊疗结构、疫病防控、兽医专业一线工作的执法、检验检疫人员、兽药厂、畜牧兽医站、饲料厂、畜牧与水产养殖等企业工作人员及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农村与区域发展是依托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起来的新型研究领域,现有导师40人,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1名。近三年主持省部级课题累计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4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农业部软科学课题5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8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项;科研成果采用40多项,经费达到2500多万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多项;出版专著60多部,主编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共600多篇。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硕士的培养将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农业管理人才。

  095107林业

  北京农学院林学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所支撑的专业有园林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林学专业。林业领域推广硕士的培养,以构建林学、园林花卉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学科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林木花卉栽培生理、林业生态工程、林木花卉景观应用等。学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学位14人。导师队伍中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

  林业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学研究项目共计42项,项目经费1020万,多数是针对北京市林业、园林花卉产业、城乡园林景观规划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涉及的林木花卉有观赏海棠、丁香、花楸、金露梅、百合、报春花、朱顶红、火鹤、菊花、景天、宿根花卉、芳香植物等。

  本领域研究生培养主要依托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北京农学院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校内具有20亩现代设施花卉实践基地1个,20亩园林苗圃基地1个,20亩林业苗圃基地1个,校外有万亩实习林场1个,能满足研究生实验实训技能的培养。

  完成学业达到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农业硕士学位证书。

  095300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是以风景园林职业任职资格为背景,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手段,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宗旨,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创新性思维,能从事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实际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本专业学位授权点有25名具备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专职教师。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88%。其中北京市园林绿化评标专家7人,北京市绿化美化积极分子3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3人,北京市优秀人才3人,全国与北京市级学会理事以上人员3人次。本专业学位授权点校内与校外行(企)业共建导师团队。现有校外导师8人,多数为企业工程师、企业高管、CEO,具有丰富的生产研发实战经验或管理经验。

  本专业学位授权点实验室硬件条件完善。具有9000平方米的园林楼1个,专用艺术或美术实验室4个、平面设计与立体构成实验室1个、园林工程实验室1个,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3个,风景园林制图室3个、建筑模型建造实验室1个、雕塑模型制作室1个。还有树木花卉实验室、种苗繁育实验室、生态实验

  室等景观生态植物实验室。校内苗圃基地1个(占地25亩)、现代花卉设施基地1个(占地20亩),校外实习林场1个(占地1万亩)。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坐落在园林楼,将为风景园林研究生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园林学院与中城国合(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世纪立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将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划设计及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提供良好的专业实训场所。

  近三年来,本专业学位点导师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15项,承担规划设计60余项,科研经费1524万元,发表论文110余篇。承担项目中,城乡村景观规划与旅游规划方面,城区内承担了大量的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校园景观、厂区景观等绿化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乡村方面,承担了大量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农业观光园规划、沟域经济规划、风景区规划等项目。景观工程技术施工和管理方面,注重景观工程施工及管理,注重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推广。

  095113食品加工与安全

  “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硕士点以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依托。目前拥有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蛋品安全生产与加工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微生态制剂关键技术开发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共建)、北京市食品安全免疫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和北京北农葡萄酒工程技术中心。教授(研究员)1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8名,目前主持各类在研项目均是针对首都农产品资源利用、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控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

  学院在广泛与郊区合作的基础上,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食品研究所、北京营养源研究所、食品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化分析中心等兄弟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与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和美科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伟嘉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房山区莱恩堡酒庄、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北京市多家大中型企业紧密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教授工作站,为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095112农业信息化

  北京农学院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硕士点是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而获得学校大力支持发展的新学科之一。现有硕士生导师16名,教授5名,副教授11名。其中,北京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1人,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理事1人,北京物联网研究会理事1人,粮经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人,1人入选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

  硕士点依托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市农村远程信息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奥智能化农业联合实验室,重点开展数字农业技术、农业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农业应用系统、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广泛与郊区合作的基础上,在延庆、门头沟等区县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在北京农林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兄弟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为农业信息化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该硕士点的主要科研方向如下:1.特色果业精准化管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研建农业资源信息平台;3.生态城概念规划信息平台建设;4.蔬菜生产模型研建;5.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果树虫害特征识别技术研究;7.农业生物信息分析技术与应用研究。

  09511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是依托文法学院而建设的农业硕士点。

  文法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2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博士学位11人。教师中有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首都教育创新先进1人、北京市“三育人”标兵1人、北京市社会工作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1人,均可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此外,学院聘请了16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和实务部门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学院与美、日、英等国家的教学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多批次学生赴美国班尼迪克大学、日本岛根大学、札幌学院等院校交流学习。文法学院高度重视凝练学科特色。根据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背景和学校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办学定位,对法学和社会工作两个系的专业和学科发展定位及时与学校传统的农科优势实行有机结合,以研究“三农”法律问题和农村社会工作为专业特色和学科发展方向。近年来,以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三农”法律研究咨询中心为平台,在农村社会组织、外来物种入侵、食品安全、农业知识产权、农村土地、农村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有影响的成果。学院近三年主持国家级课题及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年度科研经费百万余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共三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五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六项,中国法学会课题两项,主持其他横向及局级课题数十项。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发表论文两百余篇。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是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民技术培训等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领域。主要为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培训和推广等工作的行政、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院高度重视专业硕士的培养,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有机结合,为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人才打造了坚实的发展平台。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