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安徽研招网 > 安徽师范大学 > 院校资讯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简介

    总体情况
  
  社会学院下辖历史学系、社会学系、历史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徽学研究所。
  
  历史学系历史专业初建于本世纪廿十年代末建立的安徽学院,建国后学院迁到芜湖建历史科,1957年由历史科升格为历史系,以培养四年制本科为主。数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全省中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培养输送了三千多合格的专门人才。近十多年来,通过成人教育的函授、专升本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数千名本、专科政史专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是全省最早的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素以严谨、求实而著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老一代史学工作者光仁洪教授、陈正飞教授、胡殿咸教授、苏诚鉴教授、万绳楠教授、张海鹏教授、杨国宜教授等均是蜚名中外的历史学家。一批中青年教授已成长为教学科研的骨干。
  
  一届届的毕业生从这里走上历史研究和教学的殿堂,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其中有的成为全国知名的教授,特级教师,有的成为省部级的领导干部,有的则出国研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历史学科焕发出青春,继续保持较强的实力,无论教学还是科研仍保持一定的优势。
  
  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新设非师范性的社会工作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及相关的高级人才,1997、1998年招收两届本科生,这是全省第一个社保专业。1997年10月正式成立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古老的历史系与年青的社会学系并驾齐驱,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人才。
  
  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新设非师范性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于本年度秋季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专门培养从事公共事业管理教学科研以及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院党政领导
  
  院党总支书记:胡亏生,男,1948-,副教授。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曾发表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和高校师生思想教育研究等文章近二十篇,并参加过校园文化、高校学生管理等文集的撰写工作。
  
  院长:房列曙,男,1951―,教授。独著合著学术著作有《皖南一九四一》、《中国文化史》、《中国考试制度史》、《国共关系七十年》、《中国现代史》等学术著作,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安徽史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皖南事变若干史实考证》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著述多次获奖。1999年获曾宪梓基金会授予的“优秀教师奖三等奖。1998年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
  
  副院长:庄华峰,男,1957-,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出版《吴承仕研究集》、《中国传统养生学》,合著《中国婚姻漫话》、《中国饮食文化大辞典》(主编之一)、《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获1998年安徽省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在《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清史研究》、《史学史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承担有《江淮地区经济开发史》、《中国古代社会史专题研究》、《南史今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
  
  院党总支副书记:陈孔祥,男,1962-,副教授。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学生工作》《中国教育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加撰《人生观资料选编》、《乡镇企业法律指南》等著作三部。
  
  副院长:孙成岗,男,1964年-,副研究员。参加《新编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学社会主义原著教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程》等三部著作的撰写工作,并在省级和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师资队伍、教授简介
  
  ①师资队伍简介:
  
  全院教职工47人,其中教师38人,教授7人,副教授15人,讲师9人,助教7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15人,占教师总数45%.
  
  ②教授情况简介:
  
  王世华教授,男,1948-,安徽肥东人,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合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世界著名悬案集粹》;合著《徽商研究》(获省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主编并参撰《中华民族好传统》丛书、《奸臣权谋》、独著《富甲一方的徽商》。另发表论文、札记、传纪40余篇。主要有《略论明代的御史巡按制度》、《朱元璋惩贪、“剥皮实草质疑》、《论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论徽商的商业道德》等,目前正从事明清徽商研究。
  
  王廷元教授,男,1934-,安徽霍山人,中共党员。历史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津贴。195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从事高教工作40余年。其著作有合作主编的《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徽商研究》,参撰《清史简编》、《十大商帮》等,撰写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李琳琦教授,男1965-,安徽枞阳县人。1988年在安徽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南京大学从事历史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合著:《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中国考试制度史》、《徽商研究》、《徽商与经营文化》等。发表有《朱元璋的用刑思想》、《论徽商资本流向土地的特点及其规律》、《徽商的奢侈性消费及其心理探析》、《徽商与明清时期的木材贸易》、《从谱牒和商业书看明清徽州的商业教育》、《徽州书院略论》、《传统文化与徽商心理变迁》等论文四十余篇。现参与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国家教育部九五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持第26批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一项、安徽省教委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陈怀荃教授,男,1917-,1943年毕业于国立东北大学历史系,曾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名协会地名考证专业委员会委员、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安徽省文物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地方志学会顾问等学术职务。《先后在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安徽师院学报》、《合肥师院学报》、《安徽师大学报》等期刊及有关论文选集发表论文约五十篇。主持编撰中国地名委员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安徽卷》,自编论文选集《黄牛集》,即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张海鹏,安徽枞阳人。1931-,1956年毕业安徽师范学院历史系。曾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徽学研究所名誉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朱元璋研究会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历史学会会长、安徽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1998年,出任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二十卷本《徽州文化研究丛书》顾问。合作主编出版著作多部。并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在主编的著作中,《中国十大商帮》曾获中国商业史学会优秀著作奖,并由香港中华书局和台湾万象图书公司分别出版。《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和《徽商研究》分别获安徽省第一届和第四届社科两次一等奖,《徽商研究》还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九五期间,他参加主持撰写《徽商发展史》等。
  
  杨邦兴教授,男,1932-,汉族,安徽宿县人。1949年参军,195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之后,在合肥师院、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已离休。与教书育人同步,自编、主编、参编的历史知识读物有《目尔曼人大迁徙》、《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世界民族史话》数十篇,教材多部;自撰、合撰的论文:《原始社会史分期的几个问题》、《论人类童年的属性问题》、《文明起源与旱地农业》、《试论亚洲文明发韧于旱粮农业区》、《亚洲文字起源新探》等。主要论点,曾分别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中国史研究动态》、《世界史研究动态》的有关栏目刊登。获安徽省1996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杨国宜教授,男,四川省南部县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生毕业,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生导师。发表史学论文百余篇。出版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包拯集校注、方腊起义研究、皇子传、冤臣传、当代社科大辞典(历史学)、中华历史事典(宋史)、四书(全文译注)、古文观止(全文译注)等十余部。《安徽古战场》获安徽省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包拯集编年校补》获安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庆历新政与保州兵变》载入国家“八五社科优秀成果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汪宏玉教授,男,1935-,安徽绩溪人,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华东区分会会长、安徽省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理事等。出版著作九部,代表作是:《1919年匈牙利革命》、《世界现代史》(获安徽省优秀教材二等奖)、《国际关系系列:近代、现代、当代国际关系》(获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史学论文30多篇,代表作是:《学习列宁著<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问题》(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39年9月28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探微》、《世界两极格局崩溃缘由探析》。40多年来,为教书育人、发展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致力于国际关系的研究。
  
  杜蒸民教授,男,汉族,1933- ,中共党员,生于浙江东阳市,1949年10月参加地方工作,1956年8月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1961年8月毕业。以后在蚌埠师专、省教育学院、安徽劳动大学及安徽师范大学任教,担任过教研室、研究室主任等职。长期来从事中国现代史等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哲学研究》等杂志发表有关李大钊、胡适、郭沫若、吕振羽等的研究论文近80篇,合著《戴震哲学著作选注》、《中国史学发展史》等书。所著论文和著述数次获国家及省级奖,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
  
  房列曙教授,见院党政领导一栏。
  
  欧阳跃峰教授,男,1955-,安徽来安人。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合作撰写了《中国社团史》、《淮系集团与近代中国》等学术著作,先后在《近代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993年获曾宪梓三等奖。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7年被评为安徽省”跨世纪人才.
  
  罗超教授,男,汉族,安徽萧县人。在中国近代史方面,发表《试论蔡元培的历史贡献》、《建国前国内研究义和团状况述评》等10篇较有影响的史学论文,有的文章在国际学术讨论会和海峡两岸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在历史教材教法学科领域,发表20余篇论文,主编教材两本,一本为17所高师院校采用,效果良好。主要编著(或参与编著)有:《历史教材教法》、《安徽外事志稿》、《内忧外患》等书。获校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个人奖、安徽省教委颁发的”省级个人一等奖、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级优秀奖,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周晓光教授,男,1964-。江苏昆山人。硕士生导师。现为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徽学研究所所长、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198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1988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明清史、和徽州学。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合著《徽商研究》、《徽商与经营文化》、《中国文化史》等著作7部,发表《新安理学源流考》、《论明代崇祯年间的宦官》等学术论文30余篇。成果先后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奖三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裘士京教授,男,1947-,中共党员,浙江绍兴人。1975年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5年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先秦史方向研究生,1988年获历史学硕士。1989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4年评聘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省属重点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考古学通论、中国文化史等教学和研究,曾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或参与撰写专著、大型辞书十多部,现主持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一项,参与两项,获省社科二等奖一次,省教委社科一、二等奖各一次,曾获优秀党员和“三育人优秀个人奖。
  
  管敬绪教授,男,1930- ,安徽南陵人,中国党员,1953年毕业于国立安徽大学历史系。现是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现是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员。曾历任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从事高教40余年,荣获优秀课程的基础建设奖。主持全国与华东专业学术讨论会多次,牵头主编部颁《世界近代史教学纲》,并受到教育部表扬,主编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及其参考资料7部,其中第1主编《世界近代史》(1991年)教材荣获中国世界近代史专业委员会优秀教材1等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国家级论文10余篇。主编的《世界近代史词典》系我国第一部世界断代史词典。曾荣获1978-1985年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还应邀参加数十次国际学术讨论。
  
  内部机构
  
  历史学系现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教材教法四个教研室。中国古代史专业是省属重点学科。1994年成立“徽商研究中心,2000年5月改名为徽学研究所。
  
  社会学系现设社会保障研究室和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徽学研究所简介:
  
  徽学研究所前身是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究室,成立于1983年。1984年改名为徽商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徽州商人和徽州文化的研究。2000年5月正式成立徽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徽商、新安理学、徽州教育、徽州方言等。研究所目前有教授5人,兼职教授4人,承担了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3项以及多项省社科和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已出版徽学研究著作6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国内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明清徽商资料选编》获安徽省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专业和招生方向
  
  历史学专业属师范性质,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招收对象主要是应届、历届高中毕业生。
  
  社会保障专业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招收对象主要是应届、历届高中毕业生,属非师范专业。
  
  成人教育历史专业,招收专升本函授生和师范类专生本自考生。
  
  中国古代史专业自1981年以来招收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设有先秦史,魏晋史、唐宋史、明清经济史、中国文化史等方向。已有30多位毕业生充实全国各地高教和研究机构,其中1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
  
  学生培养
  
  我院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现我院开设的主要专业课有:
  
  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历史文选、版本目录学、史源学、训诂学、历史教学论等。
  
  社会学系: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环境保护、社会统计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调查与方法等。
  
  学术研究
  
  历史学系、社会学系历来以科研实力较强、成果较突出而著称,仅最近四、五年获得国家社科项目五项,国家教育部、省政府九五重点项目十多项,省教委项目十多项,迄至98年底,讲师以上教师全部主持或曾经获得过地厅以上科研项目,总经费超过70万元人民币,若包括中国古代史重点学科的资助经费30万,总数突破100万元人民币。连续多年人均论文数、科研经费在全校文科院系名列前茅。有七项成果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八项成果获省教委高校文科成果奖,逐渐形成徽商研究、长江流域文明史、中国考试制度史研究、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等学术研究中心。
  
  我院先后有10位教师获国家或省政府特殊津贴,3位教师获曾宪梓教师奖,9位教师获国家、省教学优秀奖、皖泰优秀教师奖,10多位教职工获校级优秀党员或三育人奖。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