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河南研招网 > 中原工学院 > 院校资讯

中原工学院各学院及专业简介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科学技术哲学 (010108) 、专门史 (060105)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现有 科学技术哲学 、 专门史 2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79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22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7 人。学院现设法学类、新闻传媒类 5 个本科专业,科学技技术与哲学、专门史两个硕士点,设有法学类、新闻传媒类专业实习与实训中心、科学与哲学文化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机构 。 学院 近年来连续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司法部、教育部、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河南省软科学项目项目,现有在研纵向、横向项目 3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12 部,发表高水平学论文 200 多篇,其中核心期刊 80 多篇。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一、科学技术哲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是对科技时代所提出的科技及其相关现实问题进行哲学研究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规律问题。本硕士点为各类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研究、教学和决策专业人才。

科学技术哲学 有硕士生指导教师 7 人。该硕士点共有在职教师 16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8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7 人。该硕士点目前已经初步形成 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

( 1 ) 科学技术与社会;

( 2 )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研究;

( 3 ) 科技与传媒 ;

( 4 )科技文化研究;

( 5 )工程哲学研究;

二、专门史 ( 060105 )

本专业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品质、拥有坚实宽广的史学基础和专门史理论与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的硕士生应能系统掌握思想史与文化史的总体脉络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对相关的历史文献与资料有较好的把握,有独立从事专业课题研究的能力,应能胜任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

专门史硕士点现有硕士生指导教师 6 人。该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10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6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5 人,师资力量较强。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

( 1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

( 2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

( 3 )中国法律文化研究;

( 4 )地域文化研究;

理学院

凝聚态物理( 070205 )

2005 年中原工学院凝聚态物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20 余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10 人,三分之一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科研教学经验,较高的科研水平 , 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教学成果。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作风严谨的学术队伍。

近五年来,本学科点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十余项。有多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本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主持的一批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安全局等部门的资助,并于 2006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 270 余篇,有多篇论文被 SCI 、 EI 、 ISTP 收录。出版学术专著、教材 9 部。

本学科点目前下属有河南省静电检测中心、纳米复合材料实验室、扫描电镜及能谱实验室、固体物理实验室、光折变材料实验室等,围绕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先进材料进行研究。

凝聚态物理 070205 ): 主要研究方向有: 1 )低维物理 ( 凝聚态物理的理论研究前沿 ): 研究面状( 2 维)分子结构的材料、量子分子导线( 1 维)、量子阱和量子点( 0 维)等低于三维的新型材料的电子结构和量子特性,以及由于维度降低所表现出的独特的物理性质。致力于揭示低维系统这一层次上的新现象、新效应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并为相关材料的创新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2 )固体光学,该研究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使用其记录全息图形图像时,理论上存储容量可达 1012-1013 bits/cm3 ;并且基于光栅空间相位的变化,体全息存储器还可进行选择性擦除及重写。 3 )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4 )凝聚态天体,研究宇宙空间中凝聚态天体的物理性质。

机电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1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2 )、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

机电学院现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3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均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师 68 人,其中教授 16 人,副教授 27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9 人,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 1 人,河南省优秀专家 3 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4 人。学院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车辆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 5 个本科专业,并设有纺织机械测控研究中心、机械新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机构,拥有数控机床、精密纺织机械测控平台、现代物流实验系统、虚拟仪器实验系统等先进的制造和分析测试实验设备。

学院近年来完成省级及省级以上级别科研课题 7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8 项。发表科研论文 412 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 187 篇、被 SCI 、 EI 、 ISTP 收录论文 39 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 17 部。目前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省级科研项目 29 项,横向项目 10 余项。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良好的技术平台。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1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有硕士生指导教师 9 人。该硕士点共有在职教师 16 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 6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4 人。主要围绕先进的机械设备制造工艺、监测与控制、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问题,开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精密加工机理及其关键技术、加工过程中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及应用性的研究。目前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 1 )机械振动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2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 3 )空气动力性噪声的降噪研究;( 4 )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 5 )超硬材料刀具技术;( 6 )剑杆织机及其 CAD 系统设计;( 7 )液压传动 CAD ;( 8 )设备自动控制与故障诊断。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有硕士生指导教师 4 人。该硕士点共有在职教师 11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5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4 人。主要围绕先进的机电设备监测与控制、生产过程自动化、特种加工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开展机械量的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在线检测、 CAD/CAM 技术及应用、机械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的研究。目前研究方向有( 1 )精密测量技术与标准化;( 2 )在线检测与自动化技术;( 3 ) CAD/CAM 技术及应用;( 4 )机械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5 )电火花加工技术。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有硕士生指导教师 5 人。该硕士点共有在职教师 13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5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 人。主要围绕先进的机械设备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开展车辆自动变速理论与控制、先进机械设计理论及其理念的研究。目前研究方向有( 1 )车辆自动变速理论与控制技术;( 2 )机械现代设计理论及数字化设计;( 3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4 )现代机械设计与分析方法;( 5 )旋转式立体车库的研究。

材料与化工学院

材料学( 080502 )、材料加工工程( 080503 )

材料与化工学院拥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2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材料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师 49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7 人,其中 4 人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或国外留学回国人员。学院现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 4 个本科专业,并设有表面加工工程研究所、高性能纤维研究所、超硬材料及制品研究所、材料实验测试中心和化学实验中心等教学、研究机构,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图象分析仪、差热扫描分析仪、等离子表面硬化设备、注塑机等先进的材料制备和分析测试设备。学院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项目、河南省重大专项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等 15 项,现有在研横向项目 20 余项,发表高水平学论文 400 多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 SCI , EI 等收录 150 多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材料学 (080502) :该硕士点共有在职教师 16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8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9 人。主要围绕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问题,开展材料制备、加工过程中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及应用性的研究。目前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 1 )高性能纤维及功能纤维;( 2 )超硬材料及功能陶瓷材料;( 3 )功能高分子;( 4 )亚稳功能材料及薄膜材料。

材料加工工程 (080503) : 该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17 人,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8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6 人,师资力量雄厚。本硕士点围绕材料加工表面改性、材料加工新技术、新方法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目前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 1 )金属材料表面加工及改性技术;( 2 )金属凝固理论;( 3 )材料加工成型新技术。

子信息

控制理 论与 控制工程 ( 081101 ) 、信 号与 信息 ( 081002 )

电子信息学院具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 2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均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师 85 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35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6 人,其中 5 人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或国外留学回国人员。学院现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5 个本科专业,并设有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气信息实验中心和自动化研究所等教学、研究机构, 拥有机器视觉、丝网同步印花机、高速 DSP 处理器、高精度信号分析仪等先进的控制设备和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设备。 学院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等 11 项,现有在研纵、横向项目 30 余项,发表高水平学论文 400 多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 SCI , EI 等收录 60 多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1)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学科有硕士生指导教师 10 人。该硕士点共有在职教师 24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10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6 人。本硕士点 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240 多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收录 30 余篇。 主要围绕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控制技术问题,开展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与稳定性、智能控制技术、控制系统的集成技术及其新型微处理器技术 应用的研究。 目前已经形成 了如下稳定的研究方向: ( 1 ) 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 ( 2 ) 纺织自动控制系统与测控技术; ( 3 ) 机器人、智能控制与模式识别及其应用 。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02) : 信号与信息处理 学科有硕士生指导教师 10 人。 该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20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8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6 人, 形成了一支作风严谨、学术水平高、方向凝练的学术队伍。 本硕士点 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60 多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收录 30 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 5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本学科主要围绕信号处理技术在图像系统、通信系统、雷达系统的应用开展研究和开发。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形成了如下稳定的研究方向:( 1 )智能信息处理与识别( 2 )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3 )复杂电子系统设计 。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3 )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以并行处理技术、图形图像处理、信息与网络安全和嵌入式系统四个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和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为后盾,以培养计算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己任。

计算机学院拥有一支理论基础坚实、凝聚力强、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经验丰富且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现有专职教师 68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有 25 人。经过长期的稳步建设,迄今学科已经形成了并行处理技术、图形图像处理、信息与网络安全和嵌入式系统四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且可持续发展势头良好。作为学科带头人之一的王文义教授已在并行处理方向成功培养了 15 名硕士研究生。在硬件建设上,学科拥有具国内先进水平的“并行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心”和“信息工程和网络安全技术中心”两个高端研究室,同时还特聘了美国知名学者董绍静教授、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潘正运教授、芬兰 Nokia 网络研究中心的唐海涛博士为特聘教授,他们能够经常亲临指导硕士点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培养高层次、高起点的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近几年来,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累计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 160 篇,其中被 EI 、 ISTP 检索收录 40 余篇;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 12 项,其中不少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横向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版译著和教材 16 部;目前在研项目有三十余项。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的四个研究方向为:

1 、并行处理技术:本方向在高性能计算机并行程序设计技术、集群计算机系统通信协议和系统可视化技术,尤其在提高并行计算机实际运行效率等关键问题上,进行了长期深入地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2 、图形图像处理:本方向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像识别、分类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3 、信息与网络安全:主要从事信息与网络的安全问题研究,包括信息安全、计算机取证技术、安全评估技术、网络存活性研究等。

4 、嵌入式系统:本方向以智能仪器、仪表、家电产品、工业控制为对象,把现场总线应用研究作为切入点,使得智能控制应用走向网络化和数字化,研究范围包括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技术、 Lonworks 技术以及 Internet 技术的集成方法等。

能源与环境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81404)

能源与环境学院设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点,该学科也是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并获准设立省级特聘教授岗位。依托省级重点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了河南省高校空调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源与环境学院下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安全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能源与环境实验中心、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管理及科研机构。

目前,能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工 60 人,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1 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 1 名。教师中有省级特聘教授 1 名,教授 7 名,副教授 18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5 名。设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和环境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共有在校硕士、本科生 1200 余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河南省高校中设立最早,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的专业,是河南省特色专业,该专业于 2006 年 5 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

学院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等 30 余项,各类与企业和研究设计单位合作的横向项目 20 余项,发表高水平学论文 400 多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 SCI , EI 等收录 70 多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并为国内许多企业提供了多方位的技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受到广泛好评。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81404) : 该硕士点共有在职教师 22 人,其中省级特聘教授 1 人,教授 5 人,副教授 8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7 人。该学科主要针对暖通空调领域的节能新技术和设备、热泵技术、太阳能 - 建筑一体化、楼宇自动化技术和室内污染物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空调基础理论与新技术;( 2 )空调节能技术;( 3 )室内空气品质及污染物控制技术。

纺织学院

纺织工程( 082101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082102 )、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082103 )

纺织学院是中原工学院的特色学科群体和主体院系,具有纺织工程( 082101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082102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082103 )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纺织工程专业 2007 年 12 月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现有纺织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46 名,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 12 人,其中 8 名教师分别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河南省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培养对象)、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专家、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省高校骨干教师或省教育厅“ 555 ”学术带头人。学院河南省高等学校功能性纺织面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实验室和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院系级重点实验室,拥有 Instron 强力机、 JSM 扫描电子显微镜、瓦里安质谱仪、 FAST 织物风格仪、基恩士 3D 测量显微镜、普瑞美棉结检测仪、 DataColor 测色配色仪、各类全自动纺纱织造和染整小样机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设备。最近 5 年,纺织学院承担了河南省创新人才项目、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资金项目、郑州市重大攻关项目等纵向项目 51 项,经费 290 万元,获得各类省部级科技奖项 15 项,在核心期刊共发表 152 论文篇,被 SCI 、 EI 和 ISTP 收录 35 篇,出版著作 21 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纺织工程( 082101 ) :纺织工程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该硕士点现有教师 16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7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4 人。本学科主要围绕纺织制品的加工过程的优化和稳定提高质量的措施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目前,已经形成特色的研究方向有:( 1 )纺织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 2 )纤维加工的质量控制技术;( 3 )纺织加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4 )计算机技术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08210 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硕士点现有教师 16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5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10 人。本硕士点主要围绕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新型纺织材料及产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研究、计算机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与研究、纺织品检测技术等研究方向开展探索与研究,及时追踪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并努力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目前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 1 )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的研究;( 2 )功能性高档纺织面料的研究;( 3 )产业用纺织品;( 4 )纺织品 CAD 技术。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082103 )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是河南省重点学科,硕士点有教师 11 人,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2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4 人。本硕士点主要围绕纺织加工过程中的化学问题和染整新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已形成的特色研究方向有:( 1 )纺织新材料的结构性能及染整加工原理的研究;( 2 )功能整理;( 3 )新型绿色纺织化学品的研究与开发。

服装与艺术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 082104 )、设计艺术学( 050404 )

服装与艺术学院具有服装、设计艺术学等 2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现有教师 91 人,教授 6 人,副教授 17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4 人。学院现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摄影、动画等四个本科专业及六个专业方向,并设有 3D 人体非接触测量实验室、服装自动裁剪系统实验室、服装服用性能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立体裁剪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动画实验室、计算机美术实验室,以及蜡染、丝网印、彩喷、手绘、服装设计等工作室。

学院近年来本学科点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2006 年被批准为河南省唯一的服装学科名牌专业、 2007 年成为河南省服装学科特色专业 , 是河南省唯一具有服装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近五年在全国核心期刊和国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三十多部 , 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二十多项、多次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多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取得了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学院承担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及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其中《民族文化内涵在当今标志设计中的显现研究》,《织物仿真 CAD 技术应用》,《模块化快速服装设计与生产研究》,《河南民间美术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研究》,《人类工效学国家基础数据机服装号型标准研究》,《铜陵市麻纺织产业集群研究》,《永久性阻燃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及终端产品研发》,《基于微胶囊技术的抗菌芳香型纯棉内衣服装开发》等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院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省内唯一挂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校。学院师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二百多项。

服装与艺术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聘请了国内知名学者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文斌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海燕教授为我院双聘教授,并且与香港、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的院校有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在二十多年的专业教学和科研中,服装与艺术学院形成了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治学严谨的学术队伍,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具有科学研究和分析能力的高级研究型人才。

服装设计与工程( 082104 ) : 服装硕士点是中原工学院的特色专业和河南省重点学科,是河南省服装专业中唯一的省级名牌专业,也是省内高校唯一的服装学科硕士点。本硕士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20 余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9 人、博士 3 人,该学科点主要围绕服装人体科学、服装结构理论、服装工业制板、服装材料、服装生产管理、服装 CAD 与 CAM 应用、服饰品牌战略、服装市场与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研究,其特点是注重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使学科内涵不断得到充实与更新,积极探索国际学术前沿。本学科依托学校纺织、材料、计算机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坚持艺术与技术结合、科研与产业融合,为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服装硕士点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1 )服装技术与管理研究、( 2 )服装产品与生产研究等,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具有科学研究和分析能力的服装技术应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等高级研究型人才。

设计艺术学( 050404 ) 设计艺术学硕士点以中原工学院最具社会影响和专业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摄影专业、动画专业等三个本科专业为建设基础,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8 人、博士 1 人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该学科在服饰文化研究、装饰与环境艺术研究、平面设计与商业摄影应用研究等研究领域实力较强,近年来学院师生获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奖项二百多项。并能与社会实践和产业活动相结合,得到了行业和学术界的肯定。

设计艺术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1 )服饰文化研究方向、( 2 )装饰与环境艺术研究、( 3 )平面设计与商业摄影应用研究,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严谨的艺术研究作风和创造能力的服饰文化研究、装饰与环境艺术研究、平面设计与商业摄影应用研究等高级研究创造型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 (120201) 、 企业管理 (120202)

经济管理学院具有企业管理、会计学 2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企业管理省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院级重点学科主要依托这两个硕士点。学院现有教师 73 人,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25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5 人,在读博士 12 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 1 人,河南省优秀专家 1 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 3 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3 人。学院现开设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8 个本科专业,设有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会计实验室、企业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计算机室、专业图书资料室,并附设市场调查中心。学院下设系统与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与管理研究中心、战略管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系统与工业工程研究中心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院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社科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60 余项,现有在研纵、横向项目 30 余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SSCI 来源期刊发表论文 300 多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会计学 (120201) : 会计学硕士点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会计学硕士点之一。该硕士点下设“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投资分析”等研究方向。会计学硕士点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目前,该学科拥有教授 4 名,副教授 3 名。其中,硕士生导师 7 名。该学科点拥有博士学位获得者 5 名。近 5 年,该硕士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河南省社科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 30 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5 项。

企业管理 (120202) : 企业管理硕士点是我校首批获准的 5 个硕士点之一。该硕士点下设“企业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目前,该学科拥有教授 7 名,副教授 12 名。其中,硕士生导师 7 名,全国优秀教师 1 人、河南省优秀专家 1 人。该学科点拥有国内外博士后出站人员 2 人,博士学位获得者 8 名。企业管理校级重点学科主要依托该硕士点成立。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