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广东研招网 > 考研经验

2012年中山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

 
  笃斋
  网上鲜有言及中大中文考研经验者,后来者每以无所措手为苦,今日思之,不为无因,盖可自行检索数据,选择所读之书,乃文史研究之基本功,独立备考亦可视为入学前之学术训练也。余去岁七月辞职,独学无友,暗中摸索,个中甘苦,诸君所深悉,为方便后来记,不揣愚陋,特此献芹,竹头木屑,或有小补。

  初试
  中大文献学初试专业试题,一为文献释读,一为古代文学及批评,现择要介绍如下。文献释读,以考察阅读古代文献及鉴赏之能力为主,重在平日之积累,其实不必准备,亦无法准备(范围太广故尔。余因英语一窍不通,加以平日稍有阅读文言之基础,故未专门准备)。

  文献释读分四大题。
  一、标点及繁体转简体。句读乃读书之基础,古人读书尤重句读,盖句读虽微,断句不明,关系文意非小。标点,可从断句入手,寻一未加句读之古籍影印本,日加句读,功夫一到,考试自可无虞。然句读虽似极简单之事,亦不可等闲视之,如文中之书名篇名,平日若未留心,点读时又未觉察,目之为普通名词,甚者一书名断成上下两句,便贻笑大方。如今年之第一题,难点有二,一是“灋”字,乍视不知为何,然此字出现两次:“取灋”、“灋度”,据上下文意,不难推测为今之“法”字。准此,如遇难以识别之字,大多可就文意推测,或可据字形猜读,如今年复试有一字,上部为四“口”下部为“页”,其实乃“嚣”字,不过刻工图方便,移下两“口”于上耳。一为“而书之大禹皋陶益稷仲虺之诰伊训太甲咸有一德说命高宗彤日旅獒召诰无逸立政”,此段文字骤然视之,不知所云,其实如了解古代典籍,即可知“书”乃《尚书》,其后之“大禹皋陶益稷仲虺之诰伊训太甲咸有一德说命高宗彤日旅獒召诰无逸立政”均为《尚书》篇目名,故此段当标点为:“而《书》之《大禹》、《皋陶》、《益稷》、《仲虺之诰》、《伊训》、《太甲》、《咸有一德》、《说命》、《高宗彤日》、《旅獒》、《召诰》、《无逸》、《立政》”。故标点虽为基础,实乃对文史功底之全面考察,平日多读书、多翻书,自然无碍。至于繁简体转换,因只考察繁体转简体,故只须能识别繁体字即可,平日多读竖排繁体印刷之书籍,遇无法识别之字,勤翻字典就可,平日书写均用繁体尤为有益。

  二、文言文翻译。此项乃基本功,多读古书即可。

  三、分析题(有两小题)。第一题分三问,如今年所考文段选自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1)此文有哪两种文学观,作者的看法是什么?(2)这种分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3)解释下列字词。乐竟为一章 文章尔雅训辞深厚 素绚。考察阅读分析文章之能力及相关文史知识。第二题为材料论述题,如今年乃要求根据欧阳修《苏氏文集序》写一篇文学史述评,此题与“古代文学及批评”交叉,然所选文章多千字以外,绝无标点,亦需文献阅读之能力。

  四、诗词鉴赏(一般为二选一),今年即一诗一词。此乃考察文学之鉴赏力,平日如曾多读诗词,熟识典故,亦无问题。要之,文献释读所考实乃阅读及鉴赏之综合能力,文史基础较好,好读书,不必复习。

  参考书目(非官方给定之书目,乃余据经验妄拟):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郭绍虞《历代文论选》(四卷本)、黄霖、蒋凡《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四卷)、《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按:第四题诗词鉴赏不一定为唐诗宋词,各朝代之诗词均有可能,诸君可查阅历年真题)

  古代文学与批评。此科熟读文学史及批评史即可,然须注意文学史所分析鉴赏之诗文。余复习时,未能谙熟文学史中之作品,惨失20分,仅得107分,可为殷鉴。复习时,可按所出题目,分别做好笔记,总结大概内容。此科余无甚心得,略言如此。

  参考书目(非官方给定之书目,乃余据经验妄拟):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着》、王运熙《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新编》。

  复试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试分专业笔试及面试。专业笔试,今年所考与文献释读无异,两题,100分,一为标点及分析主旨鉴赏艺术特点,一为材料论述题。因未见历年真题,故是否年年如是,不得而知,此仅作参考。要之,文史基础较好,当无问题。面试,一考察英语听力及口语,准备自我介绍即可(按,一般如此,然老师兴致大发,多问也有,余即被要求描述家乡),二考察专业知识,此项复试办法上有介绍,可参看。文史基础过硬,当能高中。文献学知识亦须有全面之了解,如目录、版本、校勘等等,如目录的源流(六分法、四分法)、总集及别集之区别。另,平日须读一二大书,即某本总集或某作家之全集,且对文史方面之知识要有广泛之涉猎,因文献学上线人数不多,复试每年不过四人左右,面试时间多者可达30分钟,老师随意提问,范围自然较广。要之,基础扎实者,不必复习,随意看书即可。然亦不可放松,因上线人数过少,或有自古代文学调剂来面试者,竞争亦极大。

  参考书目(非官方给定之书目,乃余据经验妄拟):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版本编、校勘编)、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董洪利《古典文献学基础》、《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张之洞、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

  以上乃个人经验,愚者一得,或有小补,然姑妄言之,妄听之可也。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4334688p1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