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学院硕士点介绍: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090803 学位点依托“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为中国水产学会
渔业资源090803
学位点依托“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为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和浙江省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浙江省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拥有东海区渔业资源与环境专家委员会专家、中日渔业委员会生物资源专家小组副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2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
多年来,学科围绕东海渔场(特别是浙江渔场)开展渔业资源生物学、渔场调查与预报、渔业管理技术研究,特别是侧重于带鱼、上层鱼类、虾蟹类、头足类等资源动态及其变化机制问题研究。科研工作紧扣渔业发展需要,为渔业生产和管理服务,为主提出的伏季休渔、拖虾休渔期等管理方案,均被国家采纳并实施,在我国渔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科研队伍也不断培养与壮大,形成了浙江省唯一且在东海区具有重要影响的渔业资源中坚科研力量,对提高我省在该领域的国际国内地位、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针对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水域环境不断恶化等制约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学科围绕鱼类群落结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变化,渔业资源变动与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相应机制,渔业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渔业水域环境评价与修复等重点内容继续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近5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收录的有20 篇;出版著作5部。承担科研项目56项,经费20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0项。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了1项省新世纪教改项目,建有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创新团队各1个。拥有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增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渔业资源生物学实验室、渔业资源与环境实验室、渔业遗传多样性实验室等学科实验室。毕业研究生可以在渔业、环保等科研和管理单位或部门广泛就业。
主要研究方向有:
①渔业资源生物学
以渔业资源种群为研究单元,主要研究种群的自然生活史,如种群繁殖、摄食、生长、洄游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如死亡、补充、资源评估等,揭示其规律,并根据种群自然生活史和数量变动规律提出有效管理措施、进行科学地开发利用。
②渔业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
在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调查、监测基础上,利用数理模型和经验公式,对资源量和渔获量进行分析、计算、评估和预测,研究渔业资源种群动态,为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天然渔业资源,为制定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健全渔业管理制度及法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近五年,主持了、“渔业统计数据修正及非确定性评估方法的研究”、“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动态研究”等3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舟山市人民政府一等奖2项等。
③渔业水域环境评价与修复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增殖放流改造环境等人为的方法增加或改善资源补充量,人工鱼礁群区域海洋生态效应,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监控、水域污染控制、环境评价与预测技术,水域环境修复技术,环境灾害和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环境因子变动与渔业水体富营养化关系以及赤潮发生机理等。近五年,主持了“东海区名优种类增殖放流技术开发与示范”、“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海区环境问题研究”、“海洋环境下新型人工鱼礁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研究”、“舟山渔场渔业生态环境研究与污染控制技术开发”、“深水网箱养殖环境动态研究与清洁生产技术”等一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舟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发表、出版“东海北部鲐鲹中心渔场形成机制的统计学”、《远洋金枪鱼渔业》等论文(论著)多篇(部)。
- 2021-10-01.........
- 2021-03-01南京财经大学812
- 2020-10-21求国际商务资料
- 2020-07-21美学
- 2022-01-16安师大
- 2020-04-03浙大材料科学基础第1前辈的经验分享十初试复试
- 2020-04-03浙大教育学综合高分学长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浙大832机械设计基础最新复试初试资料
- 2020-04-03浙大药学基础综合第1学姐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21浙大法学专业硕士高分学长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