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江苏研招网 > 扬州大学 > 专业介绍

扬州大学专业介绍:化学教育领域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化学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高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研究水平的,勤于钻研、勇于开拓的骨干中学化学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中学化学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掌握比较宽厚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能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化学教育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交流的能力和教科研合作的精神。
  3.具有较高的化学教学艺术,在化学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
  4.具备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5.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与分配
  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含撰写学位论文),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在校集中学习课程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三、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化学

  四、课程设置
  培养期中的第一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基础、重实用”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跨专业入学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3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成绩合格,不记学分。
  课程学习采用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加强咨询辅导,强化实践环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完成一篇实践调查报告,每人必须作一次结合课题研究的学术讲座。
  严格教学考勤制度,坚持每节课考勤。无故旷课累计超过课程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者,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五、培养方式和环节
  采用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老师应关心研究生的学习,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尤其应对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答辩等诸环节予以特别关注,并具体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写作。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第四学期初,在组织研究生结合工作实际,经过教育调查并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实施中期考核(含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时,结合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着重对论文选题进行认真审查。没有通过选题报告论证者,可以继续准备,半年后重新进行报告、讨论,直至通过。学习期限相应顺延。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与论文形式
  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我国基础化学教育的实际,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论文内容既具有相当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理论探究价值,同时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对论文的评价着重于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的评审程序
  专业送审:由本专业组织送交2位专家评阅,其中有1位必须是来自实践第一线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
  学校抽检:由学校以一定比例随机抽选送审论文。
  评阅通过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如有1位评阅人认为该论文未达到硕士学位水平或认为需要修改后重新评审,则不能组织答辩;申请人可在半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评审。
  3、论文答辩
  研究生必须修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中学化学教学一线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4、学位授予
  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七、制定培养方案的说明
  本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关于研究生学业标准的要求,根据《扬州大学关于制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精神,突显教育硕士化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设置体现教育性与实践性的专业特点。与国内相同专业培养方案比,具有培养规格明确、条目清晰、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八、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教育心理学 54课时,3学分。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了解并掌握当代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研究方法,并与化学课程教学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化学教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教育学原理 54课时,3学分。本课程通过对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校的产生与发展、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原理、教学评价、德育原理等内容的讨论,明确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用学过的理论分析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增强对中国基础化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课时,3学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包括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则;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假设的形成及研究计划的制定;学会熟练地使用主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撰写不同类型的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为完成学位论文及今后的教育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4、现代教育技术学 54课时,3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⑴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原理和方法;⑵教学设计和媒体的设计;⑶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操作平台的使用;⑷课件和网页的制作方法;⑸提高学生获取、存储、加工、传播信息的能力。
  5、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54课时,3学分。该课程的学习,能引导学员结合化学学科内容和化学教学特点,结合当前基础化学课程改革形势,运用教学、课程、学习理论,分析探讨化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提高学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技能与科研能力打下一定基础。
  6、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比较 36课时,2学分。该课程通过分析与比较国内外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使学生熟悉初高中化学教材,探讨中学化学教材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研究教材的一般方法,提高学员分析教材、运用教材的能力。
  7、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54学时,3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员充分认识化学实验在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掌握以实验为主要途径的实验教学模式,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方向和趋势,掌握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以提高实验研究和实验教学的能力。
  8、现代中学化学基础 54课时,3学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更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理论、原理等;能综合运用各种化学学科知识解决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掌握正确处理中学化学科学性与量力性关系的方法。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