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介绍
院系简介 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原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始建于1986年,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
院系简介
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原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始建于1986年,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中国油藏地球化学诞生的摇篮。现有湖北省地球化学重点学科与特色学科,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科研力量雄厚,国际关系良好。
本院设有“楚天学者” 特聘岗位,现有“楚天学者” 特聘教授2人,另有享受国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CNPC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湖北省学术骨干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员1人。地球化学系教师队伍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博士(后)22人,硕士5人,博导:3人,硕士导师15人。参与国际合作项目12人,出国进修、合作24人次。
本院设有地球化学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2个,地球化学(理学)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学)硕士点2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点1个。
发展历程:“有机地球化学”重点学科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石油地质(有机地球化学)硕士点; 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本学科设立“应用地球化学”硕士点,1995年本学科被中国油气集团公司批准为“有机地球化学”重点建设学科,并投资500万元进行学科建设;1998年“油气地球化学实验室”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批准为重点实验室,。1998年根据国家学科建设的要求,“应用地球化学”硕士点和“应用地球物理”硕士点合并成“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点;1999年“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经湖北省教委批准,进行博士学位点立项建设。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本学科成为“地球化学”理学硕士点。2000年“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经过湖北省教委组成的专家组评审,设立“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部级重点实验室“油气地球化学实验室”拥有亚洲第一台,世界第三台的色谱-质谱-质谱分析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价值1200多万元的分析仪器,使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与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本学科“地球化学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评审组的评审,成为国际承认的国内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中心之一。
优势特色:在长期科学研究中,地球化学系逐渐形成了勘探地球化学、油藏及开发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新技术与新方法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在未成熟和低成熟油研究、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本源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特色和优势。“六五”期间本学科开展勘探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二十多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煤成油形成环境和成烃机理、化石燃料生物标志物与有机显微组分剖析研究、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等领域都开展了深入研究。近10年来,地球化学系还在油藏地球化学的许多方面开展了工作,例如,有机酸ITP测定法;有机酸成因及有机酸对矿物溶解作用研究;次生孔隙成因机制研究;水-岩相互作用与储层性质预测;含油气层地球化学快速评价和油藏地球化学描述,石油二次运移与油气聚集史研究,采油过程流体地球化学动态检测技术等研究工作,为油气藏的勘探方向、开发评价和生产动态检测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新的技术手段。。近几年来本学科在生物与环境地球化学方面也开展了开拓性研究工作,曾先后进行过中德合作项目“华北油田微生物勘探先导试验”,中—俄合作项目“大港油田本源微生物采油机理与应用研究”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风险创新基金项目“大气CO2的生物甲烷化过程研究”。目前正在与罗马尼亚、美国等国研究机构和跨公司恰谈合作,进行石油微生物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研究成果:“十一五”以来,完成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10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国家重点攻关课题37项,省部级基金课题18项,省部级攻关课题39项,国际合作项目11项;横向课题近200项,科研经费共计8965万元。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