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福建研招网 > 厦门大学 > 考研经验

14财政初试、复试小结:祝后来者如愿

  老规矩,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今年报考的是厦大财政学专业,有幸被录取。初试成绩是67+76+135+117=395(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
  每门成绩比较平均,单科没有亮点,也没有拖后腿。下面是正文部分,写的不好,求轻拍。
  这篇考研小结拖了挺长时间。一方面是重度拖延症实在是无药可救,另一方面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考研经历的主观性太强,没有哪个人的经验能够照搬。对于刚开始准备考研的人来说,考研似乎是那么遥遥无期,一路艰难险阻;对于经历过一次的人,回顾自己的考研过程,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考研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如果我写的东西能消除一点后来者对考研不确定性的恐惧,那这篇小结就算有意义了。
  一、自我认知和目标的确定
  每个人选择考研的理由都不尽相同,但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较真一点,不要老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我在准备期间看到了许多目标不明确的同学,有些人坚持不到最后,也有很多人准备的不够充分。所以在考研复习之前,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无论是信念上还是行动上。
  选择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是一件容易纠结的事情。我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考虑,一直到十月份网上报名前几天才最终确定了目标。其实在选择学校、专业这件事上,了解自己比了解潜在报考学校更加重要。一方面,明确、清晰的自我认知是选择的参照系;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潜力、优势劣势也是为了在考研准备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确定目标之后,需要做的就是搞清楚达成目标的需要满足的条件。首先是总分目标,其次是为了达到总分目标需要达到的单科目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单科特点来确定。
  对于我来说,数学的工作量最大,但比较有信心;本科学的是经济学,所以专业课上相对来说没那么大压力;英语阅读不错,不过写作、口语水平还停留在初中;政治是盲点,只求一个基本分。回过头来想想,人总是在自我强化的。我直到最后还是没有解决政治和英语作文这两个问题。
  二、单科体会
  1.数学
  考研数学的难度不大,重视对基础问题和一般方法的考察,所以需要理解基本概念、熟悉基本方法。
  我是从看课本开始的,选择了最主流的高数、线代、概率论课本,基本上看完了书上的每一个定理、证明,选择性地做了部分习题。与此同时,我自己大概整理了一下基本概念和框架,前后看了很多遍。相对来说,我比较头痛线性代数,花了很长时间理解,在运算上面也经常出错,最后在考试的时候还是错了半道计算题。
  看完课本就开始看数学全书了。相比于数学全书,我还是更喜欢看课本。全书相当于一个题集,所以看全书就是自己做一遍全书的过程,主要是自己动手算,所以更辛苦。数学全书有些题目的难度比真题大,每天的进度很慢。我前后看了三遍以上全书,可以说整个准备期间都在连续不断地看。如果在做全书的过程中感到压力很大也没关系,因为相对于全书,真题会给你更多的信心。
  最后是真题。我做真题是按照考试的要求来的:固定时间、固定的答题本、规范的格式。真题难度不大,但很容易出错。做真题是一个很好的查缺补漏的机会,很多理解上的误区在做题过程中都可能暴露出来。
  总的来说,我是按照课本——全书——真题这样的顺序复习数学的,比较重视课本、真题和基本概念,做题不是很多。我还买了660题和400题,不过时间太紧了没空去做。如果有时间的话这两本习题也是很好的练手材料。我最重要的体会是做题一定要认真,不放过自己的错误;另外,要动手做而不是看,切忌眼高手低。
  2.专业课
  厦大经院的专业课难度不大,无论是选择的参考书目还是真题本身。真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题量大,一刻不停地写都不一定能写完。所以对概念和知识点一定要非常熟悉。
  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来,专业课考察范围基本上不超出两本参考书,题目也中规中矩。所以,课本和课后习题是重点。圣才出的两本参考书有详细的课后习题解答,前面的总结部分也可以看看。
  专业课我参考了学长的意见,结合他的笔记自己做了一遍笔记,又在考前整理了一遍。因为课本篇幅庞大,很多概念、知识点不是很明确,自己整理笔记也是后期复习的需要。
  另外提一句,专业课很多内容都是需要理解的,没必要花很多时间去记忆。死记硬背在考场上很难做到灵活应用,专业课复试的时候也需要你真正理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