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新疆研招网 >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 院校资讯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2009年博士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及部分范围

1、《高等有机化学》——反应和机理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原著:Bernard Miller

吴范宏  译   

荣国斌  校

范围:在第1、2、3、5、6章,主要考对这些章节内容的理解。

 

 

2、《催化化学导论》  科学出版社      韩维屏 

 

 

3、《固体物理》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晶体结构

一些晶格的实例:典型的晶格结构

晶格的周期性:晶格基矢、原胞、单胞

晶向、晶面和它们的标志:晶向指数、密勒指数

倒格子:倒格子基矢量、晶面间距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转动、中心反演

点群:10种对称素、32种点群

晶格的对称性:14种布拉伐格子

晶体表面的几何结构:二维晶格的晶系和布拉伐格子、表面的再构

第二章 固体的结合

晶体的结合类型:离子性结合、共价结合、金属性结合、范德瓦尔斯结合

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原子的负电性、原子的电离能、亲和能

第三章 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

一维单原子链:玻恩-卡曼条件、声子

一维双原子链:光学波、声学波

确定晶格振动谱的实验方法:晶格振动谱、中子的非弹性散射

晶格热容的量子理论:杜隆-珀替理论、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德拜温度

晶格振动模式密度:德拜近似下的模式密度

晶格的热传导:平均声子数、高温条件下平均声子数

 

4、软件工程与程序设计提要

 

一、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基础

1、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问题域;求解域。

2、软件工程的各类部件:Project ,Activity,Task,Resource,System,Model,Document。

3、软件工程的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

4、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

需求分析:功能性需求,系统性需求;

系统分析:对象的模型化;

系统设计:界面、数据、功能设计 ;

5、软件开发的管理:标准管理、文档管理、模块测试、配置管理 。

二、面向对象的建模基础

1、采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建模的基本过程;

2、用例图:主要解决系统的功能描述;

3、类图:对象、类、属性、操作的描述;

4、动态模型——顺序图:动作——相应的时序关系;

5、动态模型——状态图:微观状态间的转换;

6、动态模型——活动图:功能状态之间的转换。

三、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1、对系统的认识:系统、子系统;

2、模型与建模:模型是对系统的抽象,复杂系统的层次建模;

3、视图:模型的单个子集;

4、概念与属性:概念——一组现象;

5、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

6、面向对象的编程对象——类,细化类、超类、子类;

7、事件,事件类,消息;

8、面向对象的建模:应用域——应用域模型;方案域——系统模型。

四、面向对象的建模系统

1、对用例图的分析:用例主体命名、执行者、启动条件、动作系列、出口条件;用例图的关系:指令交流、包含关系、扩展关系;

2、对类图的分析:类图的组成:名字、属性、操作;类之间:链接关系;

3、对顺序图的分析:对象间的消息传递,操作执行(状态变化)、新信息;

4、对状态图的分析:状态——类属性的抽象;转化——事件、条件、时间触发的状态转化;

5、对活动图的分析:动作的状态图,活动图的优先级,多重活动的同步;

6、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实例。

五、面向组件的程序设计

1、组件技术的特点:软件重用性,接口可靠性,可扩充性,在静态和动态下的组装;

2、基本模型——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包括:对象服务——对象请求代理ORB——应用界面、域界面、公用设施支持;

3、接口定义语言(Interface Define Language);

4、组件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的比较。

六、面向组件的CORBA基本过程

1、对象请求代理机制ORB:对象定位——验证服务器接受请求——请求定位——返回结果,平台无关;

2、接口定义语言IDL:IDL Stub,IDL Skeleton,语言无关;

3、面向组件的CORBA程序设计实例。

七、利用面向组件的CORBA技术实现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的改进

1、建立对象模型:系统需求、系统抽象模型、对象模型、用IDL描述对象模型;

2、利用面向组件的CORBA技术实现面向对象建模实例。

八、EJB(J2EE核心)组件模型与应用

1、服务器端的服务框架:EJB角色定义;EJB 中可重用组件Bean——实体类、会话类:EJB的体系结构;

2、EJB组件的开发方法:编制远程接口,主机接口,若干可重用组件Bean——组件编译——创建描述符——部署组装;

3、EJB组件模型与应用实例;

4、软件的体系结构与基于组件的开发的结合,从系统到组件——从组件到系统。

九、程序设计优化方法

1、程序设计优化的目的:优化代码,提高执行速度;

2、优化的层次:算法级优化——短代码实现计算方法;语言级优化——减少语句;指令级优化——指令周期优化;

3、优化手段:代码替换,减少分支,并行计算,MMX指令使用,预读;

4、程序结构优化:书写结构,标识,程序结构的模块化,条件编译,全局和局部变量;

5、程序代码优化:算法、数据类型、循环、延时、查表等方法;

6、JAVA程序性能优化方法:JAVA程序的主要瓶颈分析;减少瓶颈影响的步骤——系统对性能要求,程序性能,性能瓶颈,对应性措施,改进;JAVA环境和编译改进——及时编译,选择性编译,提前编译,JAVA函数利用,异常处理,线程利用,缓存利用。

十、软件测试技术概要

1、软件质量控制:方法学控制——加强封装,减少耦合;配置管理:模型和代码的一致性,接口定义;验证技术:局部验证;评审技术:设计——结果的对应性;

2、检错测试技术: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3、测试实例:名称、路径、输入数据或命令、结果与期待结果的比较、测试结果;

4、单元测试:等价测试——代表性、覆盖、不相交;边界测试——合法的特殊值;路径测试——路径的遍历性;状态测试——激励与相应的状态;

5、集成测试:一次性集成测试;自底向上测试;自顶向下测试;多层分解测试;

6、系统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典型测试;验收测试;安装测试。

 

 

5、中文信息处理原理与技术提要

 

一、中文信息处理的主要任务

1、自然语言处理:语意理解——解释、翻译、文摘生成、回答问题。

2、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音素、音节、单词、短语、句子;语音合成——单元、韵律。

3、多语种环境:建立适应多语种处理的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嵌入式系统环境。

4、多语种应用:多语种混合教学系统、通信系统、发布系统、理解和翻译系统。

二、中文信息处理理论及技术基础

1、语言学知识:

语音——音素、音节、单词、韵律;

语言——词素、单词、短语、句法;

语义——理解、上下文关系、表达、转化。

2、算法——统计与规则的结合

HMM (隐含马尔科夫模型)模型是语音识别中常采用的统计模型,状态的概率函数能够描述语音的重要属性特征的分布特点,以提供给模式分析/识别模块使用。

Gabor小波变换是一种多通道信号分解,能同时在时域和频域中较好地兼顾对信号分析的分辨率要求,快速Gabor变换应用。

SVM的分类方法,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的SVM技术具有全局最优性和较好的泛化能力。采用SVM技术能够提高分类性能。

Lattice采用基于音素的置信度与基于状态的置信度相融合的方法,提高评估准确性。

3、资料基础:语料库——音素库(三音子库)、音节库、词库、句法库,不同层次的自然语言原始语料素材库;语料库的标注——切分、主要属性标注;连接库——连接规则、概率。

三、中文信息处理(阿勒泰语系语言)的主要特征

1、语言特征: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属于阿勒泰语系突厥语种,是一种黏着语:名词有数、从属人称、格等语法范畴;动词有态、肯定否定、语气、时、人称、数、形动词、动名词、副动词等语法范畴。词组和句子有严格的词序:主语在谓语之前,限定语在中心词之前。维吾尔文用阿拉伯文字母为基础拼写。现行维吾尔文有8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

2、文字特征:维吾尔文字自右向左横写;每个字母按出现在词首、词中、词末的位置,有4种不同的变形书写方式,32个字母共有128种字形;维吾尔文字母还有不等宽的特点。维吾尔文词根上的语音变化、附加成分与词干在元音和辅音上的和谐的语言特征也出现在文字上,同一个词根往往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同一个附加成分往往有几种变体。

3、与阿拉伯文的近似性。

四、中文信息处理(阿勒泰语系语言)依据的标准

1、基本标准:信息交换用编码标准、字形标准、术语标准,以及键盘标准、语料库标准。

2、现行编码标准:在ISO/IEC 10646-1:2000/Unicode 4 中的阿拉伯文字符集已包括了所有的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常用的字符形式。但由于维吾尔文的变体显现形式与阿拉伯文不完全对应或不完全相同,为确定和规范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字符集在ISO/IEC 10646-1:2000/Unicode 4 中的准确位置与编码,制定标准DB65/2190 —2005。本标准已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接受。

另外还有“维哈柯文信息交换用字型标准”、“维哈柯文信息交换用界面标准”。以及键盘标准,哈、柯古文献文字国际/国家代码标准;维、哈、柯整词输入标准;维、哈、柯文自然语言处理语料库规则标准;维、哈、柯文信息处理用音节标准;维、哈、柯文信息处理交换用文献规范名词术语标准。

3、在确定了基本字形的基础上,制定了16种字体标准,以及维、哈、克文字的标准字库,以及矢量字库。

五、中文多文种处理基础系统研究

1、基础平台研究:重点解决操作系统平台对多文种的支持,要解决的问题——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桌面的编排(横排与竖排)、文字和句子方向(从左到右与从右到左)、不同字母和在不同位置是字符宽度选择;汉、英、其他多文种混合编辑技术。

在基础平台的研究方面也经历了外挂式结构(不改变操作系统结构,对输入多文种进行处理后进入显示系统),内核修改(利用操作系统的接口和函数完成多文种处理),以及现在按照国际标准,通过建立支持多文种系统模块,实现多文种处理能力的三个阶段。

目前在内部处理上较好的是使用坐标动态变换技术,在操作系统底层实现对多语种文字处理的支持,输入、编辑、排版完全符合多语种文字的使用习惯。用户界面如菜单、工具条等控件符合阿拉伯文靠右对齐的使用习惯。

2、跨平台多语种处理技术:基于Java的字母自动选形技术、双向光标控制技术、按音节断行、字母自动拉长、界面控件映射技术、支持多语言的应用集成技术等多语种处理关键技术。

通过具体研究开发对象,建立跨平台的多语种文字处理架构并集成多语种处理模块,实现跨平台处理。多种语言混合处理技术,实现不同风格文字混合编辑处理,文字方向、排版方式等都符合使用习惯,实现按照上下文环境智能识别、字符显示宽度自动调整。

3、多语种支持软件:多语种Office套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支持多语种数据库软件,多语种系统电子邮件,电子词典软件,支持多语种杀毒软件。

4、多语种信息网络传输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多语种处理技术,采用IDS(信息动态服务)和CGI(公用网关接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不同方向文字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处理、网上检索、排序和统计技术。实现互联网上多种语言数据传输、存储与转换等操作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六、中文多文种处理应用系统研究

1、多文种发布系统:多文种电子政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多文种电话查询应答系统——识别询问文种,自动进行信息匹配,将文本信息转换为语音文件,实时地将文本信息合成语音并通过电话发布。

2、多文种教学系统:多语种多媒体教学系统,实时交互、双屏或多屏、图像与语音的结合。

3、多文种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系统:建立用于多语种信息处理的大型关键性基础资源库(语种库、语音库等),提高多语种机器翻译和基于内容的互联网多语种信息搜索,信息处理的速度,实现高速识别、语义分类、智能化高速处理。

4、多文种手写笔迹的识别和鉴别。采取了与文本无关的Gabor变换方法来提取笔迹图像的全局纹理特征是可行的方法。可采用的分类器有SVM分类器, k近邻分类器、基于欧氏距离的分类器以及神经网络分类器。可经过筛选比较使用。

5、嵌入式多语种多平台软件:例如手机输入法软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