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北研招网 > 武汉大学 > 考研经验

2012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初试+复试经验


  先说说本人初试成绩吧,媒介经管,英语67,政治75,专业一117,专业二120,总分379。非高分贴哦,不喜勿喷。

  毕业于一普通一本学校。5月决定考研,5-7三个月主要阅读一些有关专业、法律和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一是作为知识积累,二是还无法一心潜入指定材料的学习。

  下边分别说说我的各科复习吧:

  专业二学习:兴趣之事,快乐充实

  新闻
  我本科是新闻学,所以对于新闻的复习不会觉得陌生,新闻业务方面的东西基本没有看,武大也很少考过这方面的内容(有一年考过“用事实说话”);新闻理论,实话说也差不多退还给老师了。

  我参考的资料是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还有李卓钧的。李卓钧老师的某些观点和老李不尽相同(如对“新闻”的定义),如果遇到这样的考题,个人认为尽可以把两位的观点都写上去,事实上,现在界内很多名师都对老李的这种定义提出了不同见解,大家可以找来陈力丹的《解读新闻传播学2011》看看。

  7月前,做好了专业三门课的笔记,是在看了两遍书的基础上、按照书的脉络做的,传播和单向度没有较多的技术性,新闻反倒是做了三个版本的笔记,最后一个版本是按专题来的,比如比较热的新闻价值、新闻真实性、新闻娱乐化等,每一个专题后会留有一定的空白,然后结合借来的专业书和论文不断充实新闻学的笔记。到12月份,下载了一些名师最新新闻的论文,也把它按小专题做成笔记,比如公民新闻、公共新闻、微传播等。

  9-10月两个月是作为自己巩固专业的,一直就是拿着笔记本翻来覆去的看,然后再结合南周评论版块和借的一些专业书籍。10-12月是最关键的厚积薄发的三个月。

  个人认为,新闻的复习就是一个笔记+时事新闻,每晚都会开电脑看新闻,看看相关的评论。到11月开始就是狂背。还记得一个人站在三教五楼的楼道上,顶着寒风背书的日子,用“饥寒交迫”四个字形容最适宜不过了。直至考专业课的前天晚上,我仍坐在自习室静静地看书。

  说说我在8月前看过的书吧,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李彬的《媒介二十五讲》、《中国新闻社会史》、陈力丹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等,这些书完全是因为自己兴趣看的,一直觉着不是为考研而考研,想好好利用考研的这段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这些都是自己做了笔记的。

  传播
  之所以跨考传播,是出于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传播就业面更广。这个问题,在专业面试时老师也问过我。
  传播学的复习不是很难,我没有看《传播学引论》那本书,听说它和郭庆光的那本有些观点不同,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我就是完全看郭的,然后加上上边提到的那些书和相关论文。郭的书真的是翻来覆去的看,划得乱七八糟,可惜的是我的书不是买的最新版本,没有新闻构建、第三人等章节,后来是借了和我一起考武大的同学的书,将缺的知识点补充在笔记本上。
  传播学的笔记做得也比较详细。看郭的书可以结合单向度一起看,我还把单向度的某些知识做成小卡片贴在郭书的相关章节,这样背起来可以连带记忆,答题时也能让答案更有深度。跨考(尤其是非新闻专业)的童鞋可以先看童兵的那本书,结构比较简单清晰。

  单向度
  最令我头疼的就是它了,因为刚开始看的时候基本上看不懂,好在它是以人物为纲,结构清晰,笔记就按照它的结构来就行。我是在单向度看了差不多4遍才开始做笔记的,刚开始不想做,因为抱着侥幸心理,觉着它不太可能会考(最终初试时真没考,觉得太幸运了),后来同我一起考武大的那位同学劝我不要存侥幸心理才做了比较全的笔记。

  专业课的复习,对我而言因为是自己兴趣之内的事,心甘情愿去做便觉得并不是件难事,难的一是要坚持,不仅要坚持每天去自习室坐上至少8个小时,更要坚持每天都要保持一定时间的有效学习,直至走进考场。二是要关注新闻,每天给自己一定时间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看报,看看新闻和相关评论。三是要拓展知识面,武大的考题众所周知是比较灵活,这是件好事,如果是考太死的东西,大半年就那几本书狂背下来,考的是记忆力,个人认为不能真正体现真实水平。
  我在以前的一些帖子上也看过说要收集武大学生课堂笔记什么的,我是没做过这种事。参考书摆在那,相信每人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再结合界内一些名师的论文和其他著作,是可以搞定答题的。与其将时间花在到处搜集可有可无的资料上,还不如啃啃参考书、读读课外书、狂狂新闻网来得划算。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