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北研招网 > 武汉大学 > 考研经验

武汉大学金融专业2011年考研初复试复习经验

  给学弟学妹们:

  想到自己今年的考研可以给你们无论是要考武大金融还是其他专业,亦或是其他学校的同学有到一个借鉴,觉得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复试回来之后想这所有的大概都已搞完,可以写这这篇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我的初试成绩是数学144、政治79、日语90、专业课118,首先讲一下各科复习情况吧。

  数学

  把它放在最前面,因为确实很重要。

  第一轮复习是7月9号到8月17号,是在家里复习的,把高数概统和线代课本过了一遍,高数用了一半的时间。看得确实很认真,包括定理的证明都仔细推理,所有的课后题都做了一遍,整理了一个笔记本。

  第二轮是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用了很长时间,从8月18号到近11月份,这一段时间可能由于身体不停地出问题,所以复习得进度很慢。但是也因为一直在强调自己要复习就要保证效率,所以对理解没有那么大影响。在这一段时间里也是很重识这本书,即便书中有总结的每类题型,我也认真想在这类题型下每道题大概有什么知识点的关联和区别,因为即使类型是属一类的还是有不同的。对于自己比较薄弱的知识点错过的知识点用彩色的笔划出来,所以我的复习全书很旧,而且花花绿绿的。而且即使不是一类题有些题目的很细小的点都是有共通之外的,所以做题的时候要保证自己是用全心去做,这样才看得到许多可能会忽视到的点。

  在第三轮时我开始还不甘心自己的计划拖到这种份上,因为原来打算要把复习全书看三遍,然后做660题的,所以把复习全书做完第一遍后就边过第二遍跟做660题,但是搞了概统和线代后就发现不成,这样做下去肯定做不完的,所以没高数做就放弃了660题,开始做真题,从最开始最久远的97年开始做,做了大概4套,觉得和近些年的比题目有些简单,不是很有提高性。就买了400题,是模拟题,这套题确实很有难度,有时一道选择或填空其实都可以出成大题的,刚开始做只能做到60到70,即便到最后也只能做到100左右,所以做这套题做得挺沮丧的,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强。在这期间也穿插做近年的真题,做真题的感觉就是实在是拿自己无语,平时最高也就能做到120左右,但是每次错过的题目都要有十几分是由于马虎的缘故。所以最后的主线就是保证自己做过的题目的正确率,但是还是很容易就错,所以考前为此很郁闷,压力很大。

  最后就是考前,考前把所有在复习全书上划过的知识点过了一遍,强记有些容易错的公式,就到考试的时间了。但是考试时其实是蛮幸运的,数学是上午考,11:30结束,结果我不知为什么鬼使神差地以为11点就结束,结果做完了还有四十多分钟,所以仔细检查了两遍,结果实在是让人冒冷汗,有十几分的题都是马虎错的。

  专业课

  我知道你们的专业课设置和我们相比是好很多的,我们当时很让人无语的就是宏观要大四上学期上,所以我的宏观是暑假自学的,所以学得很艰难,整个暑假整整两个月,只马马虎虎看了下宏观,因为看不太懂,所以有很多不明白的。然后就是很认真地看了微观并把所有的图及相应的原理和含义整理到了一个笔记本上,不过后来也没有看,但是自己画图时画得很干净认真,对于思路的整理也是一种很好的帮助。

  我也不知怎么做专业课才最好,我自己也就是对着一年一年的真题,把每年真题考的每道题对应到相应的章节,思考会在哪里出大题,哪里出名词解释。不过最后的发现是武大考得很全面,近三年总会一两个我觉得比较偏的知识点,甚至是论述题。所以也没有办法,就只好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仔细看。今年考试也是一样,本来曼昆的书没什么必要看的,唯一一个章节和高鸿业的书的理论体系构架不怎么一样的就是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我觉得不会考的,所以曼昆的书是最后几天才看,大概过了一遍,结果就考了最后的20分的论述题,所以说复习专业课最后不要报侥幸心理,全面复习吧。

  政治

  个人觉得这一个比较有发言权,呵呵。因为本身是理科生,一看到政治就头痛,所以到后来觉得还是有不少体会的。

  我是政治大纲出来后才开始复习政治的,买了序列一,没有报班,但是有听前一年的视频,就是任汝芬团队的,听第一遍的时候,把握了马哲和政经的理解,其实思修和毛邓三主要是靠听视频带一遍,不然我自己是看不下去的。然后就是开始做题,本来是做序列二,但是由于没有答案解析,做了半个多月觉得不成,因为不知错在哪里,导致总是翻序列一对答案太浪费时间,就买了张俊芳的2100题。后来12月份买了世界图书出版社的历年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后来在做这本书时,发现原来觉得真题会覆盖较少的知识点,所以要先做其他参考书再来做真题,最后看的时候发现真题内容很全面的,而且这本书是按章节对真题进行总结归类的,所以比一年一年地看真题要好很多。另外在11月份时每天都在听政治音频,在路上也听、睡前也拿它催眠,最开始听时觉得任汝芬讲马哲讲得很好很透彻,后来自己理解了就觉得他讲课实在是很罗嗦,而他讲的毛邓三和思修与法基完全可以不听,因为就几乎是照书念的。但是陆象山的近代史和毛泽东思想还是不错的,对于加深记忆很有好处。

  政治大概就是这样,最后就是看考点识记这样总结性的小本书,连序列一都不怎么看了,狂做模拟题,狂背20天20题,这本小书还是有很多知识点的。背了之后发现自己虽然很多细节性的东西记不住,但是觉得底气壮了。

  1月16到17号考试,我因为大四仍然有9门课,而且最悲催的是这几门课的期末考在1月11号到15号,我自己到教学秘书、教务处、副院长那里申请缓考都没申请成功。但是很特别就是15号考的两门课,有一门老师同意我考研后私下里找他考试,还有就是15号会计学因为一系列原因推迟到下学期开学时考,所以压力也减轻不少。虽然那时压力很大,为了期末不挂科,我自己又不愿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是保证考试不做弊,所以还是花了很多时间在期末考上的,但也只是每天晚上9点半看到11点而已,当时去参加考试也是豁出去的心态,就是在答题纸上知道的就全写上不知道就胡扯,有进半个小时搞定就走人了。之所以要讲这个就是想告诉大家有些事不是全是坏事,我也因为这个在考政治时觉得自己在答大题可以扯很多东西。

  日语

  这一个我觉得大家没有太大必要花费太多时间,都是过了一级的人了,也都不用怕它吧,大家在这上面也算是久经沙场的了。但是可能如果平日里你下的功夫不够多,可能还是要比其他人多花些功夫研究的。我记得那天交流会上有同学问我一级的分数,当时还是400分,所以339的分数还是蛮高的,我回答说个人觉得自己是在考试上比较幸运,实际上的实力并没有那么强。他当时问那你是如何总是那么幸运,说实话这个也和平日里付出的努力以及考试技巧相关的,我当时准备二级和一级时都是下了狠功夫的,但是之所以说幸运是指这样:就是我觉得正常发挥可以考70分,可以保证合格,但是结果考了75分,这个和考试的状态和一部分的运气相关。

  我当时是从9月份把易友人讲的知识点过了一遍,当时课很多,我也常常不时地去上课,是在课间时看的。个人觉得对于大家来说那本书就是垃圾,不是贬低这本书,而是相信大家的实力。我自己最后唯一看的就是一些上面自己不是太熟悉的词汇,不过也没有用到。

  然后就是开始做赵敬的真题,那本书还不错,但是我自己也是觉得不用做那么多题,后面的模拟题可以不做的。我自己把模拟题从做第一套到最后一套也没有什么提高,选择也都是错上5到10分左右。但是当时还是很认真地做、很认真地查词汇,因为很担心如果不保持状态老是啃老本也不是个事儿。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