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北研招网 > 武汉大学 > 专业介绍

武汉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理论学习和科学实践并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拥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在环境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水工艺与工程主要研究城市供水安全性、污水综合控制及水环境修复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城市水体环境与城市防洪,城市给水排水管网优化及市政消防。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委培类研究生可免修);学位论文10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求,要求具有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难度适当,份量适中。鼓励学位论文选题贴近学科前沿,注重基础性的研究选题。论文选题需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时间不得晚于第三学期。由3至4名本学科教师组成小组,导师作为组长,负责开题报告工作。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应公开告示,吸引其他学生或教师旁听。开题报告人须陈述20至30分钟并配以PPT文档演示。

  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关键部分:(1)论文选题来源、背景及意义;(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4)所凝练的主要科学或技术问题及难点;(5)拟采用的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6)完成论文所具备或依托的设备仪器等条件、预计困难或风险;(7)研究的突破或创新点;(8)时间与进度安排;(9)参考文献。

  3.论文撰写:论文撰写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形式应符合《武汉大学申请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应资料详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引用规范、结论明确,凝练创新点。

  导师或指导小组则负责论文工作检查,包括检查进度、调整难度、指导修改。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其中1位须为校外评阅人。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10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含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见学院细则)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在本学科认可的学术期刊(见学院细则)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且以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其中有1篇发表在SCI或EI源刊。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挂职锻炼、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实习等。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或参加导师承担的纵向、横向课题。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参加实习实践的情况应记录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中。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委培类研究生可免修)。

  2.中期考核: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

  七、培养方式
  1.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由学生和导师按“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由一名导师,或由一名导师负责,其他1至2名教师协助全部指导工作。

  2.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安排。

  3.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一阶段以撰写科学研究论文为主。

  4.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除本专业开设的学位课外,还应加强与相邻专业方向的交叉联系。在学习方式上,强调自学和讨论相结合式教学,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获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以及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