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北研招网 > 武汉大学 > 专业介绍

武汉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硕士生应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较为系统的把握和深入的研究;

  熟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能够胜任本专业及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党的宣传和新闻工作、党务与行政工作;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2.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及其世界观与方法论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又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本质特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3.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体系、本质特征及其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

  4.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本质特征及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运用、创新和发展。

  5.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本质特征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创新和发展,以及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6.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革命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和实践。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与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密切相关的课题,应紧密围绕专业研究方向,要求格式规范,论证充分,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有一定的创见性、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

  2.开题报告: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然后在指导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3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资料的查阅、搜集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在本专业具有正式刊号的公开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在本专业具有正式刊号的公开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进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挂职锻炼、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实习等,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

  2.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情况。

  七、培养方式
  1.培养方式坚持和完善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

  2.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学者的集体培养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联合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立学术、实务双导师制。

  3.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课程互认、海外实习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进程。

  4.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5.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与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指定学生必读文献目录,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将文献阅读纳入考试范围和通过读书报告、开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

  6.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小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安排。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