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261日语二外 日语二外考试包括三部分内容:语汇、文法和读解。 1.语汇 1.1要求掌握体言、用
261日语二外
日语二外考试包括三部分内容:语汇、文法和读解。
1.语汇
1.1要求掌握体言、用言的性质和特征。包括:数词的用法、コソアド体系和指示词、常用的形式体言。动词的活用形、自动词和他动词、授受关系的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的活用形。
1.2要求掌握连体词、副词、接续词、感叹词的性质和特征。包括:状态副词、程度副词、叙述副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感叹词。
2.文法
2.1要求掌握使役、被动、可能、敬语、否定、希望、推量、比况、样态助动词的性质和特征及其用法。
2.2要求掌握格助词、接续助词、副助词、终助词的性质和特征及其用法。
3.读解
3.1要求了解以意义和性能进行表现的方式。包括:理由、逆接、条件、结果、追加、范围、目的、时间、说明、文末、敬语的表现方式。
《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1988年第一版
262 德语二外
考查要点:
1. 词汇和语法
1.1 掌握德语基本词汇与短语2000个左右。
1.2 掌握《大学德语》修订版第一、二册中所涉及的名词变格、动词变位、动词时态、语态等基本语法知识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
2 阅读
2.1 具备阅读不同体裁(故事、随笔、报道等)和不同题材(经济、历史、文化、新闻、科技等)一般德语资料的能力。
2.2阅读速度为50个词左右/每分钟;阅读文章生词量为3%—10%之间
3. 翻译
3.1 具备短语和句子的德译汉或汉译德基本能力,或短文的德译汉基本能力。
《大学德语》(第一册、第二册),姜爱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三版
263 法语二外
考查要点:
1. 词汇和语法
1.1 掌握法语基本词汇与短语2000个左右。
1.2 掌握法语中动词变位、动词时态、语态等语法知识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
2 阅读
2.1 具备阅读不同体裁(故事、随笔、报道等)和不同题材(经济、历史、文化、新闻、科技等)一般法语资料的能力。
2.2 阅读速度为50个词左右/每分钟;阅读文章生词量为3%—10%之间
3. 翻译
3.1 具备短语、句子和短文法译汉或汉译法的基本能力。
《新大学法语》(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李志清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二册(2003年6月出版);第三册(2004年4月出版)
337 产品设计
要求能够综合应用产品设计课程及其它有关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造型材料与工艺、综合造型基础、人机工程学等)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课题设计,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解决产品结构、产品造型、产品色彩、人机关系等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要求考生能根据给定的设计任务,确定设计目标,构思初步方案,并根据要求,对所设计产品的造型、结构、尺寸、材料、制造工艺、人机关系和色彩等进行初步方案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方案;对最佳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并用快速表达的方法(设计素描、速写)加以表达。
《产品设计》,刘和山编著,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38 生物化学(仅限报考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参考)
基础:
一、了解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根本任务及其方法。
二、了解生物化学发展史、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和我国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要求内容:
一、蛋白质的概念、组成特点;氨基酸的定义与分类、必需氨基酸定义与种类;20种编码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式、组成分类特点、三字母缩写;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及其应用;氨基酸分离方法及其原理;氨基酸常用检测方法与原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空间各级结构定义、类型、特点、维持的化学键;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关系;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原理;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原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生物催化剂酶的定义、化学本质;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定义与功能;活性中心与必需集团;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酶的催化作用机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方程及其应用;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特点与类型判断;酶活力与比活力的概念和计算。
三、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及其在代谢中的功能。
四、生物氧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高能键概念;高能磷酸化合物概念与种类;氧化磷酸化偶联学说;呼吸链种类与P/O比关系;底物水平磷酸化概念,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和电子传递抑制剂。
五、EMP与TCA代谢途径及代谢特点(包括物质代谢过程特点;能量代谢分析及其依据);TCA代谢回补途径;HMP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糖异生代谢方式与生理意义;乙醛酸循环代谢方式与生理意义;糖代谢的应用如柠檬酸发酵发酵机制。各糖代谢途径中关键的不可逆步骤,关键的限速酶和调节机理。
六、甘油三脂的水解;甘油分解代谢方式;脂肪酸的分解代谢(经β-氧化)过程、场所、能量代谢分析及其依据;软脂酸全合成途径、过程、场所、催化酶系特点、关键酶;大于16碳脂肪酸碳链的延长方式、场所;双键的生成场所;必需脂肪酸定义与种类。
七、氨基酸分解代谢的转氨基、氧化脱氨基及联合脱氨基等三种共同代谢途径的优缺点;鸟氨酸循环的原料来源、中间产物、代谢场所、意义;氨、二氧化碳与酮酸的代谢去向;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完全氧化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分析;生糖氨基酸与生酮氨基酸的定义;谷氨酸发酵菌株的生化特性及发酵条件控制方式。
八、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原料来源;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特点;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定义与意义;嘌呤核苷酸与嘧啶苷酸分解代谢产物的特点;核酸代谢异常与健康的关系;脱氧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特点。
九、核酸的概念、分类与组成特点;DNA的一级结构与二级结构定义、类型、特点、维持的化学键;RNA的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特点与维持的化学键;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概念与应用;核酸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原理;常用的核酸分离纯化方法。
十、DNA复制特点与规律;DNA复制过程要点及参加复制的酶和辅助因子种类与功能。
十一、RNA转录特点与规律;RNA转录过程要点及催化转录的酶工作方式;转录产物的转录后修饰。
十二、蛋白质翻译遗传密码种类;遗传密码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关系;氨基酸的活化;起始复合物形成、多肽链的延长与翻译的终止等三个阶段过程与特点;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类型;蛋白质翻译的能量代谢。
十三、酶活力的快速调节方式及其原理(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酶原激活);酶量调节-操纵子定义、结构特点及对酶合成的诱导型(乳糖操纵子)与阻遏型(色氨酸操纵子)调节方式与原理;分支代谢途径的反馈调节方式与特点。
《生物化学》 董晓燕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版
601 自命题数学
暂无.
610 英语语言基础
主要考查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 听力和阅读能力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
2. 词汇量应不少于10000。
3. 能在三十分钟内完成不少于300词的各种题材作文,要求观点明确,结构合理,论述严谨,用词恰当,基本无语法错误。
4. 能对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忠实原文且译文流畅。
5. 具备英语国家文化的基本常识。
《高级英语》(一、二册) 张汉熙、王立礼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年6月修订版
611艺术基础
1、中国工艺美术史
(1)熟练掌握工艺美术的定义、特征、分类
(2)熟练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艺术成就,对历代经典工艺美术成就能够进行深刻理解(如原始社会的彩陶;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秦汉以及魏晋的青铜器、漆器与染织;隋唐时期的陶瓷、染织、金属工艺、漆器;宋代的陶瓷、染织;元明清的陶瓷、漆器、染织、景泰蓝、家具等),要理解每个历史时代的工艺美术审美风格。并且要理解古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3)了解一些古代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思想(如先秦诸子言论以及《考工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髹饰录》、《雪宧绣谱》等重要的工艺著作的设计思想)
2、设计概论
(1)理解设计的定义、特征、分类、本质意义
(2)理解设计与艺术、设计与科技、设计与文化、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3)理解传统手工艺设计与现代工业设计的特征、联系与区别
(4)理解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例如“形式追随功能”、“少即多”、“少则烦”、“功能主义”、“非物质设计”、“绿色设计”等)
3、设计史
(1)宏观理解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2)掌握现代设计的发展历史主要设计运动与思潮以及设计流派(例如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主义运动、包豪斯、后现代主义、波普主义、高技术派、解构主义等),掌握二战之后欧洲各国的设计成就和风格特色,熟知设计史上著名的设计师与经典设计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 尚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2月第1版
《艺术设计概论》 李砚祖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
《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
612分子生物学
一.蛋白质: 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单位及其性质,理解蛋白质的结构
二.核酸: 掌握DNA,R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三.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的复制;转录与加工,遗传密码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DNA的复制
1.DNA的结构,DNA的构成,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高级结构。
2.DNA的复制,DNA的半保留复制,复制起点、方向和速度,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DNA的复制调控。
4.DNA的修复,四种主要修复方式。
5.DNA的转座,转座子的分类和结构特征,转座机制,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真核生物的转座子。
(二)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
1.RNA的转录,转录的基本过程,转录机器的主要成分。
2.启动子与转录起始
启动子的基本结构,启动子的识别,酶与启动子的结合,-10区和-35区的最佳间距,增强子及其功能,真核生物启动子对转录的影响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4.终止和抗终止,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抗终止。
5.内含子的剪接、编辑及化学修饰,RNA中的内含子,RNA的剪接,RNA的编辑和化学修饰(三)生物信息的传递(下)——从DNA到蛋白质
1. 遗传密码,三联子密码及其破译,遗传密码的性质。
2. tRNA,tRNA的结构、功能及种类,氨酰-tRNA合成酶。
3. 核糖体的结构,rRNA,核糖体的功能
4. 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氨基酸的活化,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蛋白质前体的加工,蛋白质合成抑制剂,RNA分子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5. 蛋白质运转机制
翻译-运转同步机制,翻译后的运转机制,核定位蛋白的运转机制,蛋白质的降解
四.基因表达与调控:掌握细菌操纵子,阻遏物与激活物,正调控和负调控(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诱导物和共阻遏物,理解cAMP 的调控
五.基因工程:了解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基因工程载体;掌握基因文库的构建和目的克隆的鉴定,聚合酶链反应,分子杂交原理合DNA测序原理,克隆策略与体外重组。
《分子生物学》(1~6,9,10章) 陈启民等 南开大学出版社
《现代分子生物学》(1~4, 10章) 朱玉贤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核酸与蛋白质部分内容)魏述众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13 药物化学
一、药物的结构与命名
掌握常见或重点药物的结构特征及其命名规则。
二、药物的合成
掌握常见或重点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方法。
三、药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常见或重点药物的酸碱性、稳定性、水解性、鉴别反应等理化性质。
四、药物的作用与代谢
掌握常见或重点药物的作用靶点和体内代谢途径和产物。
五、药物的用途
掌握常见或重点药物的用途。
六、药物的构效关系
掌握常见或重点药物所涉及同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七、新药设计与开发
初步掌握药物作用的生物靶点、体内过程、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学过程及影响药物疗效的立体因素;掌握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新药从发现到上市的几个研究阶段和过程。
《药物化学》 郑 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614 分析化学
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
一.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熟悉逸出值的舍弃、计算结果。了解系统检验的方法。
二.滴定分析法概论:掌握滴定分析的特点及滴定分析对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三.酸碱滴定法:在理解酸碱质子理论和各种类型滴定曲线的基础上,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会处理简单酸碱平衡和各种溶液滴定pH计算,酸碱滴定条件的判断,滴定误差。熟悉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方法。
四.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掌握非水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溶剂的三个性质,溶剂的两个效应,非水滴定溶剂的选择;以冰醋酸为溶剂、高氯酸为标准溶液滴定弱碱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甲醇钠为标准溶液滴定弱酸的原理和方法。
五.配位滴定法: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重要的滴定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计算以及条件电位的概念和影响条件电位因素的有关计算;碘量法有关原理,溶液配制,指示剂选择,应用等;各种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定量计算。了解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应用等。
六.氧化还原滴定法: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重要的滴定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计算以及条件电位的概念和影响条件电位因素的有关计算;碘量法有关原理,溶液配制,指示剂选择,应用等;各种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定量计算。了解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应用等。
七.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掌握银量法的三种指示剂终点的原理及条件。了解银量法的应用范围。掌握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条件,沉淀的称量形式与结果的计算。
第二部分 仪器分析
八.光谱分析法概论:熟悉光谱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了解光谱分析法的分类及发展概况。
九.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掌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定性定量方法。了解紫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十.荧光分析法:掌握荧光法的基本原理,定量方法。了解荧光仪器的基本部件、类型及应用。
十一. 红外吸收光谱法:掌握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简单光谱解析方法。熟悉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了解红外分光光度计。
十二、核磁共振波谱法:掌握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一级光谱的特点和简单光谱的解析方法。
十三、质谱法:掌握分子量和分子式的测定及分子结构推断方面的应用。熟悉质谱法的基本原理,离子的类型和特征质谱峰。
十四、色谱分析法概论:掌握一般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熟悉色谱法分类。
十五、平面色谱法:掌握平板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要点。
十六、气相色谱法: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色谱柱与检测器,分离条件选择与定性定量方法。
十七、高效液相色谱法: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方法。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应用。
《分析化学》 李发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616化学海洋学
主要包括下面几部分:
1、绪论:化学海洋学的研究领域;化学海洋学的发展历程; 化学海洋学的学科特点。
2、海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影响海水化学组成的因素;海水中化学物质的分布(营养盐、溶解氧、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质、悬浮物)。
3、海洋中的常量与微量元素:海水中的常量元素(种类);盐度、氯度、pH值、碱度的定义和在海水的量值范围;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元素的逗留时间(逗留时间长短与元素地球化学活性、及该元素在海水中浓度大小的关系)。
4、海水中的气体:海空气体交换(海水中气体的来源);海洋中的溶解氧(在海水中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二氧化碳与海洋生物活动、地球化学循环、地球气候环境的联系);海洋中的活性与非活性气体(定义和种类)。
5、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营养盐:氮、磷、硅在海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和营养盐在海水中的空间分布;生原要素的概念;海水中的有机物;海水中营养盐、无机碳、有机碳、溶解氧的协变。
6、海洋同位素化学:海洋中稳定同位素(氘、氧18等);海洋中放射性同位素(碳14、钾40、三大天然放射系);同位素化学方法在海洋学中的应用(测年、推测古代海水温度、估计沉积速率、研究海洋环流或水团运动)。
7、海水化学模型及元素的化学存在形式:海水化学模型的概念;影响元素化学存在形式的因素;影响常量元素的存在形式的主要过程;影响微量元素的存在形式的重要过程;元素的有机存在形式。
《化学海洋学》 郭锦宝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7年8月
《海洋化学》 张正斌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619专业理论
1、中国工艺美术史
(1)掌握工艺美术的定义、特征、分类
(2)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艺术成就(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彩陶是重点;夏商周三代的工艺美术,青铜器是重点;秦汉以及魏晋的工艺美术,青铜器、漆器与染织是重点;隋唐工艺美术,陶瓷、金属工艺、漆器是重点;宋代工艺美术,陶瓷、染织是重点;元明清的工艺美术,陶瓷、漆器、染织、景泰蓝、家具是重点),并且要理解每个历史时代的工艺美术审美风格。
(3)了解一些古代工艺美术设计论著及重要思想理念(如先秦诸子言论以及《考工记》、《营造法式》、《园冶》、《天工开物》、《髹饰录》等著作及其重要设计思想)
2、设计概论
(1)理解设计的定义、特征、分类、本质意义
(2)理解设计与艺术、设计与科技、设计与文化、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3)理解传统手工艺设计与现代工业设计的特征、联系与区别
3、设计史
(1)掌握现代设计的发展历史主要设计运动与思潮以及设计流派(例如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主义运动、包豪斯、后现代主义、波普主义、高技术派、解构主义等),掌握二战之后欧洲各国的设计成就和风格特色,熟知设计史上著名的设计师与经典设计作品。
(2)理解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例如“形式追随功能”、“少即多”、“少则烦”、“功能主义”、“非物质设计”、“绿色设计”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 尚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2月第1版
《艺术设计概论》 李砚祖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
《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
620 普通生物学
要求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生命科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树立生物体具有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具有多样性和进化论的观点;培养观察、分析生命现象的综合能力。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层次上了解生命系统多样性和统一性及生命系统本质的一致性。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
要求掌握:
1)绪论:了解生命的共同特性
2)第一部分 细胞和生物大分子
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代谢、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3)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了解营养、气体交换——呼吸、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免疫、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神经系统、感受器和效应器、激素、行为、生殖和发育。
4)第三部分 遗传、进化及生态学
了解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和生命的自然史
主要:《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陈阅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版。
辅助:《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版。
711药物化学专业基础综合
一、药物化学:
抗肿瘤药,循环系统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化学治疗药,利尿药及合成抗血糖药,新药设计与开发。
二、有机化学:
有机反应及机理(包括游离基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立体有机化学, 烯烃、炔烃、芳烃、醇、酚、醚、醛、酮及羧酸衍生物性质与制备, 简单的多步骤有机合成。
三、生物化学:
生命物质组成与代谢,生命大分子结构与特点,酶,糖代谢,核酸生物化学,蛋白质生物化学,生物膜及生物氧化,代谢调节。
《药物化学》 郑 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有机化学》 倪沛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
《生物化学》 魏述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712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基础综合
一、微生物学:
原核生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二、生物化学:
生命物质组成与代谢,生命大分子结构与特点,酶,糖代谢,核酸生物化学,蛋白质生物化学,生物膜及生物氧化,代谢调节。
三、药物化学
抗肿瘤药,循环系统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化学治疗药,利尿药及合成抗血糖药,新药设计与开发。
《微生物学》 路福平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生物化学》 魏述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药物化学》 郑 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71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基础综合
微生物学部分
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细胞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微生物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传染与免疫。
生物化学(含食品化学)部分
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酶与辅酶,生物氧化,糖、脂分解代谢,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食品化学:重点掌握碳水化合物,脂类、氨基酸、肽蛋白质理化性质和营养价值,食品有毒物质的评价方法。
化学部分
分析化学: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滴定分析的特点及滴定分析对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酸碱质子理论、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各种溶液pH计算、酸碱准确和分步滴定条件的判断、混合碱测定;氧化还原滴定中碘量法、高锰酸钾法有关原理、应用及计算;掌握EDTA的性质、配位特征、鉻黑T 、二甲酚橙指示剂的应用。
有机化学:烯烃、炔烃、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类化合物的命名、化学性质及主要反应机理。
《微生物学》 路福平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
《生物化学》 金凤燮 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食品生物化学》 王淼 吕晓玲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
《食品化学》 谢笔钧 科学出版社 2004年第二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 浙江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第二版
《有机化学》 高鸿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四版
714 药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一、药理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础理论,抗肿瘤药、循环系统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化学治疗药、降糖药及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二、药物化学:
抗肿瘤药,循环系统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化学治疗药,利尿药及合成抗血糖药,新药设计与开发。
三、生物化学:
生命物质组成与代谢,生命大分子结构与特点,酶,糖代谢,核酸生物化学,蛋白质生物化学,生物膜及生物氧化,代谢调节。
《药物化学》 郑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药理学》 周宏灏 科学出版社 第一版
《生物化学》 魏述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715 药物分析学专业基础综合
一、分析化学: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高效液相和气相色谱法。
二、有机化学:
有机反应及机理(包括游离基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立体有机化学, 烯烃、炔烃、芳烃、醇、酚、醚、醛、酮及羧酸衍生物性质与制备, 简单的多步骤有机合成。
三、生物化学:
生命物质组成与代谢,生命大分子结构与特点,酶,糖代谢,核酸生物化学,蛋白质生物化学,生物膜及生物氧化,代谢调节。
《生物化学》 魏述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有机化学》 倪沛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
《分析化学》 李发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801有机化学
对烷烃、烯烃、炔烃、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和醚;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以上各类化合物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反应机理。 立体化学包括Z/E标记法和R/S构型。
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要掌握对有机化合物图谱的分析。
《有机化学》 徐寿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第二版
802物理化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溶液和相平衡、电化学、表面现象、化学动力学基础、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 肖衍繁、李文斌 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803化工原理
804微生物学
一、基础:
1.了解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根本任务。
3.了解微生物发展史上和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
二、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了解细菌的形态、大小、结构与功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物和核质体这些一般构造,芽孢,糖被,鞭毛,菌毛和性毛等特殊构造)、繁殖方式、菌落特征、食品发酵工业中有重要用途细菌的菌名和用途。
2.理解G+和G-菌细胞壁的组成、构造及革兰氏染色的机理;溶菌酶与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了解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
3.理解液态镶嵌模型、芽孢的耐热机制。
4.了解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菌落特点和有重要用途放线菌的菌名和用途。
5.了解古生菌的主要类群,在进化途径和细胞结构上的特点。
6.了解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的主要特点。
三、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了解菌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的范畴;了解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及原核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不同。
2.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繁殖方式、生活史、菌落特征、食品发酵工业中有重要用途酵母菌的菌名和用途。
3.了解霉菌菌丝和菌丝体的类型、特化结构、霉菌的繁殖方式、菌落特征、食品发酵工业中有重要用途霉菌的菌名和用途;熟悉根霉、毛霉、梨头霉、青霉、曲霉的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
四、病毒和亚病毒:
1.掌握病毒的特性;了解病毒粒的构造、成分、对称机制;病毒核酸的类型。
2.熟悉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
3.理解病毒的复制周期(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生活史);一步生长曲线3个时期的特点,潜伏期、裂解量的计算;病毒基因组表达与复制的特点;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方法。
4.理解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溶源性细菌的特性和溶源转变的现象和本质。
5.了解噬菌体侵染与异常发酵。
6.了解病毒多角体的实际应用。
7.了解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五、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了解微生物所需营养物的种类及功能(六大营养要素;生长因子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以能源和碳源来划分)。
3.掌握配制培养基的原则;了解四大类微生物常用的培养基、培养基的分类(根据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分类;根据物理状态分类;根据用途分类:选择性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理解选择性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和鉴别性培养基的应用原理及在特定微生物筛选、鉴别中的应用。
4.了解特定微生物的筛选方法(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条件)
5.了解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4种方式的特点。
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1.理解化能异养微生物产能方式和微生物发酵类型的多样性。
2.理解化能自养细菌中,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获得ATP和NAD(P)H的方式。
3.了解3种光合磷酸化途径的特点和代表微生物。
4.了解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卡尔文循环的3个阶段和特有酶。
5.了解生物固氮的微生物种类和固氮条件。
6.理解肽聚糖的生物合成组装过程;青霉素、D-环丝氨酸和杆菌肽的抑菌机制。
7.了解初级代谢(物)与次级代谢(物)。
8.了解微生物代谢调节的两种主要方式。
七、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理解微生物的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2.理解典型生长曲线各时期的特点、对数期相关参数的计算、缩短延滞期的常用手段等相关内容。
3.理解恒化连续培养和恒浊连续培养的原理及用途。
4.了解同步培养的目的和方法;
5.理解温度、氧气、pH、水活度和渗透压、辐射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了解微生物与氧的关系(依照氧与微生物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好氧菌和厌氧菌两大类,细分为5类),并理解氧对厌氧菌毒害的机制;了解培养过程中培养基pH变化的原因及调节的方法。理解嗜冷菌,中温菌,嗜热菌;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等含义。
6.理解灭菌、消毒、防腐、化疗的异同和了解其具体措施,掌握常用的物理和化学的消毒灭菌法的条件和作用原理,如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紫外线。了解常用消毒剂和防腐剂的种类及作用原理和石炭酸系数的含义。
7.理解抗代谢药物(如磺胺药)和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八、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了解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3个经典实验。
2.了解质粒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3.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基因突变的规律。
4.了解常用诱变剂及其诱变机制;掌握诱变育种(如UV诱变)的操作程序,常用的初筛方法,如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主要步骤和方法,抗生素高产突变株及抗性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5.理解艾姆氏法检测致癌剂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6.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理解E.coli F+、F-、Hfr和F’菌株的异同及相互间关系。了解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操作及优点、酿酒酵母有性杂交的育种程序。
7.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8.理解菌种衰退与防止措施;菌种保藏的原理与常用的保藏方法。
九、微生物的生态:
1.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2.掌握从含菌样品中或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主要环节和纯种分离的方法。
3.理解微生物间及微生物与其它生物间的关系。
4.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碳、氮循环中的作用。
5.了解微生物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污水处理的几种装置及相关名词。
6.理解检验饮用水的质量时,选用大肠菌群数作为主要指标的原因和大肠菌群数的检测方法。
十、传染与免疫:
1.了解与病原体的毒力相关的内容,如外毒素、内毒素、类毒素、抗毒素和内毒素的检测等。
2.理解免疫的概念和三大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3.了解抗原、抗体、单克隆抗体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等内容。
4.了解主要的抗原抗体的反应。
5.了解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生物的种类。
十一、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1.了解分类单元。
2.了解学名的国际命名法则——双名法的构成;熟悉常见和重要微生物的学名。
3.理解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经典方法和现代方法。
4.了解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三域系统。
5.了解权威性的原核生物分类系统和菌物分类系统。
《微生物学》 路福平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或《微生物学》 沈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或《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805生物化
十一、 蛋白质的概念、组成特点;氨基酸的定义与分类、必需氨基酸定义与种类;20种编码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式、组成分类特点、三字母缩写;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及其应用;氨基酸分离方法及其原理;氨基酸常用检测方法与原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空间各级结构定义、类型、特点、维持的化学键;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关系;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原理;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原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十二、 生物催化剂酶的定义、化学本质;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定义与功能;活性中心与必需集团;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酶的国际系统分类法;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方程及其应用;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特点与类型判断;酶活力与比活力的概念和计算。
十三、 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及其在代谢中的功能。
十四、 高能键概念;高能磷酸化合物概念与种类;氧化磷酸化偶联学说;呼吸链种类与P/O比关系;底物水平磷酸化概念。
十五、 EMP与TCA代谢全过程与全特点(包括物质代谢过程特点;能量代谢分析及其依据);TCA代谢回补途径;HMP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糖异生代谢方式与生理意义;乙醛酸循环代谢方式与生理意义;糖代谢的应用如柠檬酸发酵。
十六、 甘油三脂的水解;甘油分解代谢方式;脂肪酸的分解代谢(经β-氧化)过程、场所、能量代谢分析及其依据;软脂酸全合成途径、过程、场所、催化酶系特点、关键酶;大于16碳脂肪酸碳链的延长方式、场所;双键的生成场所;必需脂肪酸定义与种类。
十七、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转氨基、氧化脱氨基及联合脱氨基等三种共同代谢途径的优缺点;鸟氨酸循环的原料来源、中间产物、代谢场所、意义;氨、二氧化碳与酮酸的代谢去向;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完全氧化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分析;生糖氨基酸与生酮氨基酸的定义;谷氨酸发酵菌株的生化特性及发酵条件控制方式。
十八、 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原料来源;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特点;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定义与意义;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产物的特点;核酸代谢异常与健康的关系;脱氧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特点。
十九、 核酸的概念、分类与组成特点;DNA的一级结构与二级结构定义、类型、特点、维持的化学键;RNA的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特点与维持的化学键;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概念与应用;核酸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原理;常用的核酸分离纯化方法。
二十、 DNA复制特点与规律;DNA复制过程要点及参加复制的酶和辅助因子种类与功能。十一、RNA转录特点与规律;RNA转录过程要点及催化转录的酶工作方式;转录产物的转录后修饰。
十二、蛋白质翻译遗传密码种类;遗传密码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关系;氨基酸的活化;起始复合物形成、多肽链的延长与翻译的终止等三个阶段过程与特点;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类型;蛋白质翻译的能量代谢。
十三、酶活力的快速调节方式及其原理(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酶原激活);酶量调节-操纵子定义、结构特点及对酶合成的诱导型(乳糖操纵子)与阻遏型(色氨酸操纵子)调节方式与原理;分支代谢途径的反馈调节方式与特点。
《生物化学》 金凤變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生物化学》 魏述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或其他正式出版并包括有上述知识点的生物化学教材均可。
806植物纤维化学
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结构
植物纤维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基本概念及其对造纸的基本影响;本章涉及的基本名词术语的概念; 植物纤维原料少量化学成分的化学组成、含量及其基本性质;针叶材、阔叶材、草类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特点;针叶材、阔叶材和草类纤维原料的生物结构(粗视结构、光显微镜结构和微细结构、细胞种类、形态及含量);纤维形态及其对纸页性质影响。
木素
木素在细胞壁中的沉积和存在状态;木素生物合成、木素的先驱物质及其结构;硫酸木素、磨木木素和纤维素酶解木素的基本制备过程、化学变化和收获率;针叶材、阔叶材和草类木素的结构单元,结构单元间的连接键;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光谱研究木素结构及含量的基本原理;木素的化学性质(酚型单元和非酚形单元的反应性质、木素结构单元在酸碱介质中的基本变化、及在不同制浆方法中的化学反应);木素在漂白中的基本反应特点;木素的物理性质(粘度、分子量、分子形状、溶解性和玻璃化温度);木素的利用。
纤维素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及生物合成;纤维素的分子量和聚合度;纤维素的物理结构(纤维素分子的构象、聚集态和氢键);纤维素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纤维素的吸湿与解吸、润涨与溶解及电化学性质);纤维素的化学性质(酸水解、碱性降解、氧化降解、酯醚化);功能化纤维素材料。
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的概念;针叶木、阔叶木和草类的半纤维素(种类、结构及含量);半纤维素的化学性质(酸水解、酶降解和化学制浆中的变化);半纤维素的物理性质(溶解度、分子量及对纸浆纸张性质的影响);半纤维素的利用。
植物纤维化学,杨淑蕙,轻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807无机化学
原子结构: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特征;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等核外电子运动的概念;掌握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伸展方向;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理,会由原子序数写出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和外层电子构型;掌握元素周期系和各区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特征;根据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能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掌握有效核电荷、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的概念;熟悉原子半径、有效核电荷、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等周期性变化规律,以了解元素的有关性质。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了解离子键、金属键的形成,熟悉相应的离子特征(离子半径、离子的电子构型),掌握晶格能的概念(不要求计算);由价键理论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及其特征(方向性、饱和性)及σ键和π键的区别。掌握sp、sp2、sp3 、sp3d、sp3d2杂化及不等性sp3杂化类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掌握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掌握同核双原子分子和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式及能级图;掌握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氢键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理解离子极化的概念。
化学热力学初步:初步了解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内能、热、功、标准生成焓、熵、自由焓的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盖斯定律的应用,掌握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方法;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及标准自由焓变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ΔrGmө判断标准状况下等温等压化学反应方向。
化学反应的速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表达式和反应级数的概念;熟悉活化能及速率常数的计算;能运用质量作用定律对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进行有关的计算;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求算反应的活化能及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理解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
化学平衡:重点要求理解平衡常数Kө的意义及其与吉布斯自由能(ΔrGmө)的关系,ΔrGmө=-RTlnKө ;掌握化学反应等温式即范特霍夫方程ΔrG=ΔrGmө +RTlnQ的意义及其相关的计算与应用;利用函数ΔrGmө或ΔrG判断标准态及非标准态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性;掌握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以及平衡移动原理。
电解质溶液: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及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的的相关计算;掌握弱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酸式盐溶液pH值的计算;理解酸碱质子理论;掌握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规则及有关计算;会进行同离子效应的计算;了解盐效应,了解强电解质溶液;掌握缓冲溶液的原理及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重点要求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离子—电子法配平;了解原电池、电池符号(最简单的)和双电层的概念,熟悉氧化还原电对的概念,掌握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的概念,能通过计算说明浓度(含酸度)、分压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熟练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平衡常数的计算;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如Ko,Kspo等;重点掌握能斯特(Nernst)方程式及其应用,熟练进行有关计算;会应用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判断某一物质能否发生歧化反应,并会计算相应电对的电极电势。
卤素:熟悉卤素的通性和氟的特殊性;掌握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和卤离子的还原性递变规律;掌握卤素单质与水的作用;掌握卤化氢性质的变化规律,次氯酸及其盐、氯酸及其盐的性质;氯的各种氧化态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变化规律、ROH规则。掌握氯、溴、碘单质在碱性溶液中的歧化反应;了解金属卤化物性质的变化规律。
氧族元素:重点要求掌握氧族元素通性,氧、臭氧、水、过氧化氢的结构和性质;熟悉硫化氢和金属硫化物的性质;掌握硫的含氧酸(亚硫酸、硫酸、硫代硫酸、过硫酸)及其盐的性质。
氮族元素:重点要求掌握氮族元素通性,氮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砷、锑、铋及其化合物;了解惰性电子对效应;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了解硝酸和硝酸根的结构;掌握硝酸、亚硝酸及其盐的性质;熟悉砷、锑、铋的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及其盐的性质(不含硫化物)。
碳族元素:重点要求掌握碳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掌握碳酸及其盐的性质(碳酸根的水解,碳酸盐的热分解)。了解Pb3O4、Pb2O3 与HNO3的反应,掌握锡、铅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两性;Sn(Ⅱ)的还原性,Pb(Ⅳ)的氧化性;掌握几种难溶铅盐的溶解性、Sn及Pb的盐的性质(不含硫化物)。
硼族元素:重点要求掌握本族元素单质、氢化物、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质,硼酸盐的结构特点;本族元素的缺电子性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硼烷结构中五大成键要素,分析硼烷结构。
配位化合物: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分类、命名及配位键的本质),配合物的几何异构及旋光异构;应用VB法讨论配合物的形成过程,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与中心原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的关系,内轨型、外轨型配合物形成条件及差别,中心原子价电子排布与配离子稳定性、磁性的关系;掌握配合物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d电子分布和高、低自旋的关系,推测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配合物颜色与d-d跃迁的关系。
过渡金属(Ⅰ):重点要求掌握铬、锰的重要化合物及其性质;了解过渡元素的通性;掌握Cr(Ⅲ)氢氧化物的酸碱性;Cr(Ⅲ)的还原性、Cr(Ⅵ)的氧化性,CrO42-与Cr2O72- 之间的相互转化,几种难溶的铬酸盐的溶解性;掌握Mn(Ⅱ)的还原性、MnO2的氧化性、MnO42-在酸性介质中的歧化反应、KMnO4在不同介质中的还原产物;掌握+2、+3氧化态铁、钴、镍氢氧化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及配合性,+2氧化态铁盐的还原性、+3氧化态铁盐的氧化性、水解性,二氯化钴可作干燥剂的干湿指示剂的性质。
过渡金属(Ⅱ):重点要求掌握铁、钴、镍、等常见重要金属的化合物及其性质;了解铜族、锌族元素的通性;熟悉铜、银、锌、的氢氧化物及重要盐类的主要性质,掌握卤化银的难溶性、硝酸银的不稳定性、银镜反应、Ag(Ⅰ)的配合性;掌握Cu(Ⅰ)的歧化反应,Cu(Ⅰ)和Cu(Ⅱ)之间的相互转化;熟悉Cu2+、Ag+、Zn2+离子的鉴定;了解Hg2+与Hg22+的相互转化及汞及汞盐的毒性。
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 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等校编,第三版,1994
2.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天津大学无机教研室编,第三版,2002
3.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编,2004
4.普通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严宣申 ,1999
《普通无机化学》 严宣申 王长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第2版
808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链的结构。链的组成与构造、构象、高分子链的内旋转构象、高分子链的柔顺性、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晶体和溶液中的构象
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液晶态结构、聚合物的取向结构、高分子合金的形态结构
高分子溶液。聚合物的溶解、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聚合物的浓溶液
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聚合物分子量的统计意义、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方法、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聚合物的转变和松弛。聚合物分子运动的特点、玻璃化转变、结晶行为和结晶动力学、结晶热力学
橡胶弹性。形变类型及描述力学行为的基本物理量、橡胶弹性热力学分析、橡胶弹性统计理论、热塑性弹性体
聚合物的粘弹性。粘弹性现象、粘弹性的数学描述、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时温等效、粘弹性的研究方法、动态力学谱研究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
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聚合物的塑性和屈服、聚合物的断裂与强度
聚合物的流变性。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聚合物熔体的切粘度、聚合物熔体的弹性表现
高分子物理实验。
《高分子物理》 金日光 等 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年第1版
809高分子材料
一、每一种高分子材料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合成原理及方法
2.掌握材料的化学结构式、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3.了解材料的主要性能特点(如力学性能、热性能、化学性能、电性能)
4.掌握材料中主要改性品种的结构及其性能特点
5.了解成型加工工艺特性及成型方法
二、主要高分子材料包括:
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氟塑料、聚苯乙烯类塑料、聚醚类塑料(聚甲醛、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酰胺(PA)、热塑性聚酯(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PC)、聚砜类、酚醛树脂(PF)。
《聚合物材料》 凌绳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810.制革化学与工艺
一、主要内容
为了进行考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核,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包括:
对动物皮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胶原蛋白与酸、碱、盐、鞣剂等化学物质的作用与反应机理,主要皮革化学品的结构与性能,
二、重点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学说;
酸、碱、盐对胶原蛋白的作用;
铬盐化学与铬鞣机理
铬鞣的影响因素;
植鞣机理;
皮革染色的影响因素;
皮革加脂的作用与机理
《制革化学与工艺学》成都科技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 轻工业出版社 1985年第一版。
811环境工程学
较全面地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环境污染防止技术与控制理论及其有关计算方法,掌握: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方法(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的控制方法);②水污染及其防治方法(污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处理方法);③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第四次印刷
812海洋生态学
了解海洋生态学的概念和特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温度、光等的生态作用,掌握底质、海流、潮汐等与海洋生物的关系。掌握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变动、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和种群调节、种间关系,掌握海洋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类型,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途径及生态效率、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次级生产力。重点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海洋新生产力的概念、研究方法等。熟练掌握海洋生态系统中碳、氮、磷等物质的循环及转化过程。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了解水产农牧化、大海洋生态系统等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科学,掌握海洋污染、环境容量、赤潮等定义,了解海洋污染的分类、特点。
要求掌握:
1)概论:全球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动态;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4)海洋非生物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
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
6)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7)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演替;
8)海洋初级生产力;
9)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及其次级生产力;
10)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
11)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12)海洋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
13)海洋污染和赤潮;
14)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态学》沈国英等 科学出版社 2011年第三版
814 机械设计基础
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1复习的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运动副的定义。了解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
和应用。能看懂简单的机构运动简图。
2)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熟悉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识别机构中存在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计算。
1.2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本章的难点是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尤其是存在虚约束的判断。
2、平面连杆机构
2.1复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掌握其演化方法;
2)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的条件、急回特性、传动角和死点等基本知识。
2.2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曲柄摇杆机构的特性。
如何判断四杆机构的类型是本章的难点。应当认真分析总结,确实掌握在什么情况下有曲柄存在,以哪个构件为机架时,有曲柄存在,有几个。
3、凸轮机构
3.1复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2)掌握推杆(从动件)几种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3)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反转法”原理,用作图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4)掌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确定的原则、压力角与自锁的关系,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等。
3.2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凸轮机构的运动设计。它涉及到:凸轮的选型,推杆运动规律的设计与选择,合理确定凸轮的基圆半径,设计凸轮轮廓曲线以及对设计出来的凸轮机构进行分析,以校核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
4、齿轮机构
4.1复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及功用。
2)理解齿轮啮合基本定律。
3)掌握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方程及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4)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5)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需满足的条件。
6)了解范成法切制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产生根切的原因,掌握不发生根切的条件。
7)了解变位齿轮传动类型及其特点。
8)了解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掌握其主要基本参数法面与端面的换算关系。
9)掌握一对斜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以及当量齿轮的概念和当量齿数的计算。
10)了解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传动特点和几何计算。
4.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
5、轮系
5.1复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轮系的组成和分类,能判断一个轮系属于哪一类轮系。
2)熟练掌握各种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并确定主、从动轮的转向关系。
3)了解各类轮系的功用。
5.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特别是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必须熟练掌握。首先将各基本轮系划分开来,分别列出计算各基本轮系传动比的关系式,然后找出各基本轮系之间的联系,最后将各基本轮系传动比关系式联立求解。
6. 联接
6.1 复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和分类。
2)理解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3)了解螺纹联接的基本型式和螺纹联接件。螺纹联接的防松措施。
4)熟练掌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受横向载荷,受轴向载荷)。
6.2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以及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7. 齿轮传动
7.1 复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轮齿的失效形式,掌握设计准则。
2) 熟练掌握齿轮受力分析方法。
3)熟练掌握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和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4)了解齿轮构造。
7.2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和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难点是齿轮受力分析方法。
8.蜗杆传动
8.1 复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2)掌握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3)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
4)熟练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方法。
8.2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和受力分析。
9. 带传动和链传动
9.1 复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带传动的主要型式、特点和应用。
2)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失效形式。
3)熟练掌握V带标准。V带传动的参数选择与计算。
4)了解带轮的材料和结构。
9.2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带传动的参数选择与计算是本章的重点。
10. 轴
10.1 复习的基本要求
1)掌握轴的分类。
2)了解轴的材料。
3)熟练掌握轴的结构设计。
4)熟练掌握按扭转强度计算轴的直径。
5)熟练掌握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轴的直径。
10.2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是本章的重点。
11. 滑动轴承
11.1 复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滑动轴承的主要型式和应用,材料和结构。
2)掌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3)了解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11.2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是本章的重点。
12. 滚动轴承
12.1 复习的基本要求
1)掌握滚动轴承的分类、结构和代号。
2)熟练掌握向心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3)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组合的结构。
12.2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和轴承组合结构是本章的重点。
《机械设计》 濮良贵 高教出版社 第八版
《机械原理》 孙桓 高教出版社 第七版
《机械设计基础》 杨可桢 高教出版社 第五版
815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课程,要求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掌握用截面法求内力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内力图的绘制方法,能熟练求解杆件轴向拉压、剪切、扭转、弯曲等基本变形的强度和刚度问题。能熟练进行拉弯、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和简单压杆的稳定性计算。了解动荷系数的意义及构件受冲击载荷时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
1. 轴向拉伸与压缩:熟练掌握轴力图,拉压杆的应力及强度计算,变形计算及材料的机械性能,剪切和挤压的强度计算。掌握拉压实验。
2. 扭转:熟练掌握扭矩图,扭转切应力,扭转强度,刚度计算。
3. 弯曲:熟练掌握弯曲内力,剪力、弯矩图,弯曲正应力,弯曲强度计算,弯曲实验。弯曲变形:掌握梁的刚度条件,梁的边界条件和简单超静定梁求解的基本方程。
4. 组合变形:熟练掌握拉弯组合变形,弯扭组合变形。
5. 压杆稳定:熟练掌握压杆的稳定性计算。
6. 了解动荷系数的意义及构件受冲击载荷时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
《材料力学(Ι)》 刘鸿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版
或《工程力学-材料力学》 北京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版
816 热工基础
掌握理想气体概念及其状态方程,比热的概念及应用;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的含义与应用,卡诺循环、熵、焓的基本概念,正向卡诺循环和逆向卡诺循环效率的计算式及应用;了解热力学基本过程及其特点;掌握水与湿空气的基本性质。
掌握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含义及热阻的概念;掌握导热基本定律,了解稳态导热与非稳态导热的概念;了解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掌握雷诺数、普朗特数、努谢尔特数的含义;了解辐射换热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典型换热器的特点和传热过程。
掌握蒸汽动力循环的工作过程,朗肯循环在T-s图上的表示,循环性能指标的计算,了解循环的改进分析;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原理,理论循环过程在T-s图上的表示,循环性能指标的计算,了解循环的改进方法;了解内燃机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热泵、热管、新能源的基本概念。
《热工学》 蒋汉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第二版
817工程流体力学
重点掌握流体静力学、流动运动学和动力学、流体阻力及计算、非牛顿流体流动等内容。
1. 流体静力学:
(1)静压强及其特性,静压强分布图。
(2)作用于平面上液体总压力
(3)作用于曲面上液体总压力,压力体的画法。
2. 流体运动学和动力学
(1)连续性方程
(2)能量方程(伯努力方程)
(3)动量方程
(4)能量方程与动量方程的应用
3. 流体阻力及计算
(1)流体流动的层流、湍流特征与判断(雷诺数的定义与计算)
(2)流体沿程、局部阻力的产生原因与计算方法
(3)有压管路的水力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串联管路)
(4)绕物体流动及阻力(压差阻力因素分析)
4. 非牛顿流体流动
(1)非牛顿流体的定义与表观粘度
(2)非牛顿流体的基本分类与特性
《工程流体力学》 赵孝保,周欣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818电子技术
包括模拟与数字部分。
模拟部分
①重点掌握半导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的分析、计算与应用;
②掌握反馈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数字部分需掌握
①逻辑代数基础;
②门电路(TTL、CMOS);
③触发器;
④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及常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⑤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1第五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5 第五版
819自动控制理论
①线性连续系统:掌握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框图及信号流程图;熟悉并掌握系统的时域法分析、系统的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频域法分析以及系统的综合(校正)。
②线性离散(采样)系统:熟悉Z变换、脉冲传递函数;掌握离散系统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计算、暂态响应分析、Bode图法校正以及最小拍系统的设计。
③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熟悉并掌握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可控性与可观测性、极点配置与状态观测器以及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 科学出版社 2007年 第五版
《自动控制原理》谢克明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年 第二版
《现代控制理论》谢克明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
820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①掌握微型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运算基础、几种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②熟练掌握8086CPU的结构、8086系统结构,掌握8086系统配置、8086CPU的内部时序。
③了解8086指令的特点与指令集,掌握8086的寻址方式、指令格式与数据类型。
④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⑤了解主存储器及存储控制,掌握存储器分类、多层存储器结构,熟练掌握8086系统的存储器组织。
⑥掌握CPU与外设通讯的特点、输入/输出方式、CPU与外设通信的接口、8086CPU的输入/输出。
⑦了解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掌握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接口芯片8253。
⑧掌握串行输入/输出接口、掌握中断与中断管理。掌握D/A与A/D转换及其接口技术。
⑨掌握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的典型应用与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彭虎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年 第二版
821传感及检测技术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及标定,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波式和射线式式传感器。电桥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分析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典型测控电路分析。
《传感器》 唐文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01 第四版
《测控电路》 张国雄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823印刷色彩学
第一章 光与色觉
重点掌握:光的基本概念;物体的光谱特性;颜色视觉产生要素;光谱光视效率。
第二章 颜色视觉
重点掌握:阶段学说;颜色的视觉属性;格拉斯曼定律。
第三章 CIE色度学体系
重点掌握:三刺激值;颜色匹配方程;光谱三刺激值;色品坐标概念;色品图;标准色度观察者;CIE 1931标准色度系统;CIE色度计算方法;颜色宽容量;CIE 1976 LAB均匀颜色空间及色差公式;同色异谱现象。
第四章 光源的色度学
重点掌握:色温概念;标准照明体与标准光源;光源的显色性;印刷行业反射样品照明条件。
第五章 色序系统
重点掌握:孟塞尔色立体及HVC表色法;印刷色谱作用。
第六章 颜色测量
重点掌握:颜色测量的几何条件;颜色的密度表示法及计算;网点面积与密度关系;
第七章 彩色印刷
重点掌握:彩色印刷呈色原理;调幅加网参数;底色去除与灰成分替代;灰平衡;色彩管理步骤。
《印刷色彩学》 刘浩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年8月第一版
824包装材料学:
1. 纸包装材料
掌握包装纸与纸板的分类、性能和用途;了解造纸原料、生产工艺、加工技术与包装纸、纸板性能的关系;掌握瓦楞纸板、瓦楞纸箱的主要性能和生产工艺,熟悉凯里卡特(kellicutt)纸箱强度计算公式的应用。了解纸盒、纸袋、纸浆模塑制品的生产原料、工艺及主要性能。
2. 塑料包装材料
了解常用塑料包装材料的分类和命名;熟悉常见塑料包装材料种类、结构、性能及应用;掌握塑料软包装、容器成型工艺;掌握复合包装材料的结构设计、加工工艺、性能与应用。
3. 其它包装材料
熟悉常用金属、陶瓷、玻璃等包装材料与制品的种类、特性和应用。熟知包装常用粘合剂、涂料、捆扎材料、封缄材料等辅助材料的性能、制备和应用。
4. 熟知常用包装材料及制品的性能检测方法与技术。
《包装材料学》 王建清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1月第一版
825管理科学综合
主要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其演变;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协调等基本职能。
在管理知识运用方面,主要考核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考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管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既包括上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有一定的定量分析内容,包括运筹学中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运输问题等基本内容。
《管理学》徐国华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版次均可
《运筹学》钱颂迪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版次均可
826管理学
主要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的含义、作用、性质及应用范围;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其演变;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组织环境及其分析;计划的含义、作用、种类;现代计划方法;目标管理;计划工作的程序。
组织:组织的基本问题: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集权与分权、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直线与职能;组织设计与常见组织形式;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权变理论;组织变革动力、过程与影响因素。
控制:控制目标与类型;制定控制目标;控制的手段和控制的方法。
激励:激励的基本概念:需要、动机、行为、激励;激励理论:层次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
领导:领导与领导者、领导者权利的构成、领导者的素质;人性假设理论;领导方式、决策、用人、领导效率。
协调:团体的类型及作用、非正式团体的优缺点、冲突及冲突的解决;沟通、人际关系。
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的结构;文化力的内涵、特征及功能;企业文化建设。
比较管理:美国的管理、德国的管理;日本的管理、亚洲的管理;中国的管理。
管理知识应用:本部分主要考核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察考生掌握管理实践热点问题及管理研究动态情况。管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既包括上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包括其它相关背景知识。
《管理学》 徐国华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827计算机程序设计
C语言概述: C语言程序的开发过程; 基本数据类型和运算符: 关键字、标识符和保留标识符,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简单程序和选择语句: 结构化程序设计概述, scanf()函数和字符输入、输出函数调用, 表达式语句,复合语句, 副作用和顺序点, 关系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 条件运算符, if条件语句, 结构化流程图, switch语句; 循环语句和转移语句: 循环的概念, for循环, while循环, do-while循环, break语句, continue语句, 多重循环; 数组: 一维数组,二维数组, 数组的查找与排序操作, 字符数组和字符串; 函数: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调用, 函数的返回值, 函数参数及函数间的数据传递, 函数的嵌套与递归调用,变量的存储类型及其作用域, 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指针:指针的基本概念, 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 指针运算符, 指针变量的运算, 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 指针和数组的关系,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指向多维数组的指针变量, 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指向函数的指针, 指针型函数; 预处理程序: 预处理指令#include, 预处理指令#define:符号常量, 预处理指令#define:宏, 条件编译; 结构与联合: 结构定义和结构变量的引用, 结构数组, 指向结构的指针, 结构与函数, 引用自身的结构,字段结构, 位运算, 联合, 枚举, 类型定义; 文件: 文件类型指针,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文件的读写, 文件的定位, 文件的错误检测。
《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均可。
828专业设计
1、服装设计
1)服装设计基础理论及应用
2)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实践
3)服装工艺制作的知识及经验
4)服装品牌策划及相关方面的知识
5)服装经营方面的知识
2、产品设计
1)复习设计方法、设计思维等理论以及提高应用能力
2)复习市场调研内容,研究市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提高研究、分析、判断、归纳能力
3)研究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4)加强草图、效果图的表达能力
5)产品的绿色设计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6)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
7)产品系统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研究
8)产品人机界面与语意研究
9)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信息化研究
10)数字媒体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研究
11)产品造型设计的表现技法
3、玩具设计
1)复习设计方法、设计思维等理论以及提高应用能力
2)研究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3)加强草图、设计效果图的表达能力
4)产品造型设计的表现技法
5)玩具材料性能、特点及应用研究
6)玩具生产工艺、加工流程研究
7)玩具安全标准与检测
4、环境艺术设计
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历史与理论知识:
1、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
2、中外园林发展历史
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技能:
1、快速设计及表现的能力
2、工程图样的规范与要求以及绘制
5、视觉传达设计
掌握系统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从事学术研究具有的创新意识和完备的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具备新时代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
6、装饰艺术设计
系统掌握装饰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装饰艺术设计语言的表达能力,良好的造型基础与色彩的表现技法。
服装设计
《时装结构设计原理与实例精解》 齐德金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8年11月
《服饰形象设计原理与实例精解》 齐德金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年4月
《文化服装讲座》 (日本)小池干枝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年2月第一版
《从灵感到贸易》 (日本)柳泽元子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年9月第一版
产品设计
《产品创新设计与思维》 张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11月第二版
《产品设计艺术》 李砚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第一版
《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 安 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10月
玩具设计
《玩具设计师》 马泽生、孙莉等 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一版
《玩具设计》 张剑、薛峰、孙欣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8月第一版
环境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学》[美]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
《世界室内设计史》[美]约翰.派尔著,刘先觉、陈宇琳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美国大学室内装饰设计教程》[美]约翰.珍.尼尔森等著,徐军华等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年1月第一版
视觉传达设计
《世界平面设计史》 王受之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一版
装饰艺术设计
《装饰艺术设计》 陆晓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
830 专业综合
专业综合考试包括三部分内容: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和翻译。
1. 英语语言学
1.1 要求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及语言学中一些重要的区别;掌握语言的基本定义和特征。
1.2 要求掌握语言学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包括:音位学、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
1.3 了解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变化、语言与文化、语言习得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2.英美文学
2.1 要求掌握英美文学的主要流派、特点及其代表作家的生平、创作思想和代表作品。英国文学的重点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美国文学的重点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及现代主义文学。
2.2 了解英美社会发展中对文学创作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的兴起、美国内战、一战等。
3.翻译
3.1 要求掌握与翻译有关的基本概念,包括翻译定义、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和译者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3.2 要求从语言、文体、修辞这三个角度灵活地运用好翻译系列技巧。
3.3 理论上,对翻译学科的发展有所了解;实践上,对时文和经典散文译作有所掌握。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戴炜栋、何兆熊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
《英国文学简史》 刘炳善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年4月新修订本
《美国文学简史》 常耀信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二版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孙致礼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年7月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陈宏薇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年7月
831自命题农学学科基础
1.生物化学复习提纲:
① 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各级结构、重要性质和功能;酶的特性、组成、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活力的概念与计算;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生物氧化的主要方式,典型的呼吸链。
② 糖代谢途径(EMP、TCA、HMP、糖异生)过程、生理意义、能量代谢、相互关系及应用;甘油三脂的分解代谢(水解、甘油代谢、脂肪酸β-氧化)和脂肪酸全合成途径过程、生理意义、能量代谢;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核苷酸生物合成主要原料和合成途径特点。
③ 遗传物质传递的中心法则,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合成(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方式、过程要点和特点、参与合成的主要酶和因子的种类及作用。
④ 代谢的酶活调节---激活与反馈抑制(包括分支代谢的几种调节方式)、酶量调节(包括酶调节合成的诱导与阻遏)。
2 植物生理学复习提纲
① 植物细胞生理:
了解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与主要结构;植物细胞主要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 植物水分生理
植物细胞的水势的组成、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与气孔蒸腾,根系吸水的方式
③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理解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特点以及根外营养的意义;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方式;
④ 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叶绿体的结构、光合色素的种类;光合作用过程以及能量吸收转变的情况;光合磷酸化过程;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熟悉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循环等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呼吸链的概念、组成、电子传递多条途径和末端氧化系统的多样性;了解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谢和呼吸代谢的调控;掌握测定呼吸速率的基本方法;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器官的呼吸特点和这些器官贮藏保鲜的关系
⑤同化物的运输分配与信号转导
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两种运输系统即短距离运输系统和长距离运输系统;了解韧皮部运输的机理、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方式、运输的物质种类和方向;第二信使
⑥ 植物的衰老与抗逆生理
种子中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熟悉果实的生长模式、果实成熟时的变化;熟悉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引起衰老的原因、影响衰老的因素;逆境蛋白概念、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代谢特点;了解渗透调节与抗逆性的关系、膜保护物质与自由基的平衡;了解低温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寒和耐热的机理与途径;了解病虫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
生物化学 金凤燮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年3月第一版
植物生理学 王忠, 高等农业出版社, 2010年第二版
832人机工程学
掌握人机工程、人机系统、人机界面的基本概念,了解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和历史,理解人机工程设计的内涵和目的。掌握人体尺寸数据的特性、了解GB/T10000-1988《中国成年人的人体尺寸》的内容、熟悉人体主要尺寸,熟练掌握产品设计中人体尺寸数据的应用方法。
了解坐姿生理解剖基础,掌握座椅功能尺寸及办公桌的功能尺寸的确定方法。掌握人的视觉特性,熟悉显示装置的主要类型及设计原则。了解人体手足尺寸与关节活动范围,理解反应时运动时的概念,熟悉人体的施力与运动输出特性,能熟练应用人机学原则进行操纵器设计、操纵起的布置和控制台设计。
能够灵活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机电装备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电子通讯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届面设计。
《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应用》 张峻霞、王新亭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
833高分子化学
缩聚及其它逐步聚合。线形缩聚反应的机理、线形缩聚动力学、线形缩聚物的聚合度与分子量分布、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重要线形缩聚物、体形缩聚、凝胶化作用和凝胶点
自由基聚合。自由基聚合机理、链引发反应、自由基聚合聚合速率、自由基聚合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链转移反应、阻聚和缓聚、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聚合热力学
自由基共聚合。二元共聚物的组成、多元共聚、竞聚率的测定和影响因素、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Q-e概念、共聚合速率
聚合方法。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反应机理、阳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引发剂、活性聚合
配位聚合。聚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Ziggle-Natta引发剂
《高分子化学》 潘祖仁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年第四版
834物流配送中心工艺设计
第一章 绪论
重点掌握:1.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2.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第二章 基本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重点掌握:1.ABC分析法;2. 销售额变化趋势分析;3. 订单、品项和数量分析(EIQ分析)。
第三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网点设置
重点掌握:1.网点设置的原则和影响因素;2.网点布局的常用方法;3.一元网点布局(重心法)。
第四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系统规划
重点掌握:1.三种业务量预测模型(线性、指数及二项式);2.建筑面积及占地面积
的确定;3.区域功能规划及区域布置规划。
第五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设计
重点掌握:1.储存基本单元的标准化设计;2.物流设施设备的基本功能及主要参数。
第六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空间设计
重点掌握:1.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2.行政区域与厂区面积设计;3.物流配送中心
的建筑要求。
第七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设计
重点掌握:1.设备面积与实际位置的配合设计;物流与周边设施的统一设计。
第九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管理
重点掌握:1.储存保管作业;2.盘点作业;3.拣货作业。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贾争现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7月第二版
835印刷材料学
第一章 纸张的结构
重点掌握:纸张的正面和反面、纵向和横向的性质;纸张的水平、垂直结构和孔隙结构。
第二章 纸和纸板的基本物理性能
重点掌握:纸张质量性能评价的指标;定量、紧度、平滑度等的概念;基本定量、紧度、平滑度等基本物理性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 纸和纸板的力学性质
重点掌握:纸张所具有的流变性质的特点;纸张机械性能的定义及检测方法,明确其影响因素;掌握纸张表面强度的定义及检测方法,明确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 纸张的光学性质
重点掌握:纸张光泽度对印品质量的重要性;纸张白度的定义、检测方法及其重要性;纸张不透明度的定义、检测方法及其在印刷中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纸张的吸湿性与酸碱性
重点掌握:纸张的吸湿特性,滞后现象的本质规律及在印刷中的实际意义;纸张酸碱性对纸张的影响。
第六章 油墨的组成及特性
重点掌握:颜料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对油墨性质的影响;各种颜料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性能;连结料的种类与用途;常用连结料组分的结构与性能;常用连结料的组成、性能、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常用辅助剂的种类与功能。
第七章 油墨的结构及制造
重点掌握:油墨的结构及其稳定机理。
第八章 油墨的干燥性质
重点掌握:油墨的附着机理;渗透干燥型油墨的干燥机理,影响油墨渗透干燥的因素;挥发干燥型油墨的干燥机理,影响油墨挥发干燥的因素;氧化结膜干燥型油墨的干燥机理,影响油墨氧化结膜干燥的因素;紫外线干燥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 油墨的光学性质
重点掌握:油墨膜层的光泽度、透明度及颜色;油墨的细度;油墨的耐抗性。
第十章 油墨的流变特性
重点掌握:油墨的粘滞变形;油墨的粘弹特性。
《印刷材料及适性》 向阳 王利婕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4年2月
836 基础工业工程
一、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基础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工作研究的两大结构体系,并且能灵活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a: 流水线生产分类及定义,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点。
b: 生产率定义,生产率测定与评价定义,生产率测评的意义、种类。
2) 工业工程概述
a: 工业工程定义及说明,工业工程学科性质、内涵、意识,工业工程三个代表人物贡献及发展历程。
b: 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学的关系。
3) 工作研究
a: 工作研究的特点、内容、分析技术、实施步骤。
b: 方法研究的定义、特点与目的。
c: 制定时间标准的三种方法,作业测定的定义、目的与用途。
4) 程序分析
a: 程序分析的定义、特点与目的。
b: 绘制工艺程序图。
c: 绘制物料型流程程序图和人流型流程程序图。
5) 作业分析
a: 作业分析定义、种类,绘制人-机作业分析图(含闲余能力计算)。
b: 联合作业分析定义、目的与基本原则,绘制联合作业分析图。
c: 双手作业分析定义、特征与作用。
6) 动作分析
a: 动作分析的定义,18种动素符号。
b: 理解动作经济四条基本原则、动作三要素。
c: 绘制动素图并结合动作经济原则进行改善。
7) 秒表时间研究
a: 秒表时间研究定义与特点,秒表时间研究的步骤。
b: 速度评定法和合成评定法。
8) 工作抽样
a:工作抽样定义、方法与步骤。
9)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a: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定义。
b: 模特排时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熟练掌握模特法21种动作分类。
10) 现场管理方法
a: 现场管理、目视管理、定置管理的定义。
b:“5s”定义、“5s”管理的内容。
三、 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型结构:
a: 单选题
b: 名词解释
c: 简答题
d: 计算题
e:论述题
《基础工业工程》 易树平、郭伏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 第一版。
837 会计学
1.熟悉会计的概念、会计要素、财务报告体系、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熟悉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基本原理;
3.掌握货币资金、应收项目、存货、投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与成本、收入与利润等的概念、核算内容、确认条件、计量基础及会计处理方法;
4.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性质、作用、基本内容与编制方法;
5.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作用、程序,掌握基本分析方法。
《会计学》 刘永泽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6 第二版
838 技术经济学
了解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了解设备更新与租赁的经济分析、了解可行性研究中的市场、技术、环境和公用设施分析等内容。
掌握技术创新、价值工程、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内容。
熟练掌握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经济性评价基本方法、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熟练掌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等内容。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吴添祖、虞晓芬、龚建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三版)。
839 大学物理
一 力学
1. 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转动方程; 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线量与角量关系;切向与法向加速度。
2.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及应用
3.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角动量守恒定律
4. 力矩的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考质心系)
二 狭义相对论
1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2 洛伦兹坐标变换
3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同时的相对性;时间延缓、长度收缩)
4相对论动力学:相对论质量、动量、能量;质能关系;动量和能量关系
三、振动和波
1. 简谐振动:定义、表达式、旋转矢量表示、振动曲线、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2. 一维平面简谐波: 波动式及物理意义、已知波形图写出波动式
波的能量、波的干涉、驻波
四、热学
1.气体动理论
五个统计规律(1)压强公式(2)温度的微观意义(3)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4)麦氏速率分布率(5)平均自由程、碰撞频率。
2.热力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四个过程中的应用;循环过程;卡诺循环;循环效率
(2)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及其等效性;熵的统计意义
五、电磁学
1.静电场
(1)静电场中电场强度矢量、电势的定义及求解计算
(2)静电场特性:有源场、保守场;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及应用
(3)导体电学:求电势
2. 稳恒磁场
(1)磁场:磁感应强度 的定义及计算,毕萨定律、安培环路定理。
(2)磁力:磁场对载流导线作用的安培力,对运动电荷作用的洛伦兹力,对载流线圈作用的磁力矩。
(3)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自感,互感系数的定义及计算,自感电动势,互感电动势。
六、波动光学
1.光的干涉: 光程,光程差,光的干涉,双缝实验,薄膜干涉,增透膜,增反膜,等厚干涉,劈尖干涉。
2.光的衍射: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光学仪器分辨率,光栅,光栅光谱。
光的几种偏振态,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
《大学物理学》(上、下册),上海交通大学物理教研室编,第四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840 普通物理
1.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核学生对普通物理课程(力学和波动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物理知识面的宽度以及对问题分析、处理的能力和灵活性。
2.考试的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一)力学:50%
(1)质点与刚体运动学:矢量,运动学方程,轨道及轨道方程,速度、加速度及其分量表示,角速度、角加速度、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2)质点、质点组与刚体动力学:单位制和量纲,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的平动、定轴转动及平面平行运动问题。
(二)振动与波动(30%)
简谐振动方程和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拍现象,能量特征,驻波,多普勒效应,以及两个简谐振动和两列波的合成问题。
(三)热力学 (20%)
传热与做功, 热熔与焓,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类普通物理教材
841 数值分析
1.考试的总体要求
2.考试的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1)误差分析:误差来源,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分析的若干原则
(2) 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 均差与牛顿插值公式, 差分及其性质, 分段线性插值公式, 三次样条插值
(3) 函数逼近与计算: 最佳一致逼近多项式, 正交多项式,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4)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牛顿-柯特斯求积公式, 龙贝格求积算法, 高斯求积公式, 数值微分
(5)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龙格-库塔方法, 单步法的收敛性和稳步性, 方程组与高阶方程的情形, 边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6)方程求根:牛顿法,弦截法与抛物线法,代数方程求根
(7)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高斯消去法,高斯主元素,追赶法,迭代法
数值分析(第4版),李庆扬 王能超 易大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
842自命题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Ⅰ.考查目标
自命题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机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二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 7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 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
综合应用题
Ⅲ.考查内容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或Java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结构
2.链式存储结构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一)树的基本概念
(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三)树、森林
1.树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
1.二叉排序树
2.平衡二叉树
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四、图
(一)图的基本概念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邻接矩阵法
2.邻接表法
(三)图的遍历
1.深度优先搜索
2.广度优先搜索
(四)图的基本应用
1.最小(代价)生成树
2.最短路径
3.拓扑排序
4.关键路径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顺序查找法
(三)折半查找法
(四)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
(五)散列(Hash)表
(六)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六、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起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简单选择排序
(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
(九)基数排序
(十)外部排序
(十一)各种排序算法的比较
(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
[考查目标]
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3.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三)计算机性能指标
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
二、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一)数制与编码
1.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2.真值和机器数
3.BCD码
4.字符与字符串
5.校验码
(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定点数的表示
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
2.定点数的运算
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浮点数的表示
IEEE754标准
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四)算术逻辑单元ALU
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结构
三、存储器层次机构
(一)存储器的分类
(二)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
(三)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1.SRAM存储器
2.DRAM存储器
3.只读存储器
4.Flash存储器
(四)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五)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
(六)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1.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2.Cache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
3.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
4.Cache写策略
(七)虚拟存储器
1.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2.页式虚拟存储器
3.段式虚拟存储器
4.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5.TLB(快表)
四、指令系统
(一)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
3.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
(二)指令的寻址方式
1.有效地址的概念
2.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
3.常见寻址方式
(三)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处理器(CPU)
(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二)指令执行过程
(三)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硬布线控制器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格式,微命令的编码方式,微地址的形成方式。
(五)指令流水线
1.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2.指令流水线的基本实现
3.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六)多核处理器的基本概念
六、总线
(一)总线概述
1.总线的基本概念
2.总线的分类
3.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二)总线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2.分布仲裁方式
(三)总线操作和定时
1.同步定时方式
2.异步定时方式
(四)总线标准
七、输入输出(I/O)系统
(一)I/O系统基本概念
(二)外部设备
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2.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3.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存储器
(三)I/O接口(I/O控制器)
1.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2.I/O端口及其编址
3.I/O地址及其编码
(四)I/O方式
1.程序查询方式
2.程序中断方式
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
3.DMA方式
DMA控制器的组成,DMA传送过程。
4.通道方式
数据结构(C语言版)》, 严蔚敏、吴伟民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 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
843 海洋生物学
了解海洋有机体的功能、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三个方面的内容。了解海洋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布、形态和结构,进化与演替的特征和生物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探索海洋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其所处的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重点掌握海洋里生命的起源、演化和海洋生态学。
要求掌握:
1) 海洋生命有机体的起源与演化,了解海洋有机体进化的主线;
2) 海洋多样性,了解生物主要门类:海洋植物、海洋动物、海洋真菌、海洋细菌和海洋病毒,了解海洋各门类的主要分类依据。
3) 海洋生物区系分布,了解主要海洋生态系类型中海洋生物的分布及其规律;
4) 海洋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着重了解海洋食物链(摄食者与被食者的营养关系)和海洋生物生产力;
5) 海洋生物与人类,了解海洋生物的食物、资源价值,人类活动与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生物学》张培军等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
844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是对环境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技术与方法的全面描述与概括,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性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生态学基本知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声学环境保护、其他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法,以及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等。要求考生深入了解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与方法,运用环境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发展中产生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要求掌握:
1)环境及其分类、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食物链(网)和营养级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3)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污染的发生与类型,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的扩散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及其综合防治。
4)水体概念、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水体污染的防治和管理。
5)土壤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污染、污染物、污染源及发生类型;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的措施以及治理土壤污染的常用方法。
6)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的概念,环境评价的类型、基本内容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类型、程序和方法。
7)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职能、内容、技术与方法;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适用范围、目的和作用、基本原则以及环境管理体制。
8)环境监测的作用和目的,环境监测设计和质量控制。
9)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特点和原则,常见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处置技术。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钱易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第一版
《环境学导论》 何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年 第二版
845 海洋科学导论
要求学生了解海洋是由海水这一特殊流体和它的边界组成的,其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过程,通过海水的运动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以研究海水运动为中心的物理海洋学,成为联系海洋各学科过程的纽带。海洋学教学以物理海洋学为中心,并有机结合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以使学生较全面认识海洋。
要求掌握:与海洋有关的最基本的现象、概念、理论、观测手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1)绪论:地球科学体系、海洋科学的发展史;
2)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3)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
4)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5)海洋环流与水团;
6)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7)潮汐;
8)大气与海洋;
《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
846 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数据及区别与联系,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技术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功能和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社会性,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系统规划的步骤、内容,系统规划模型与方法,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安全规划,可行性研究;结构化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任务,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处理逻辑分析,要求掌握各种图表工具的绘制;系统分析报告:新系统逻辑方案设计,系统化分析报告内容;结构化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内容与步骤,模块结构图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UML建模工具及应用,系统分析工作内容;面向对象系统设计:主要工作内容,系统逻辑体系结构设计与物理体系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系统实施: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系统测试与转换;系统运行管理、评价与维护内容;熟悉现代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包括BPR、JIT、VOM、DSS、SCM、KCM、OAS、MRP、MRPII、ERP、CIMS各自特点;掌握信息系统的新发展趋势。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工具与应用》慕静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版次均可。
847 现代物流概论
本课程要求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物流基本技术和组织管理原理,并能够进一步结合物流科学的最新发展,将物流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技术与现代物流理念、现代物流技术、现代物流管理和现代物流模式进行对接。了解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理解现代物流理念;掌握物流的七大基本功能:包括各功能的定义及合理化措施;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了解第三方物流的价值;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识别技术,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与跟踪技术;掌握现代配送模式及选择;了解配送中心的类型及基本功能;了解国际物流的含义,掌握国际物流系统;了解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掌握物流系统、物流工程、物流系统仿真、物流结点、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知识;了解物流设施与物流设备;能够合理运用物流设施及物流设备;能够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
《现代物流学导论》,蒋长兵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社,版次均可
848 国际商务基础
主要包括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国际贸易新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企业国际化发展阶段理论。
在知识运用方面,主要考核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考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跨国公司发展及其主要类型和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从国际商务的制度与市场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商务环境评估方面分析国际商务环境;从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国际商务战略的新内容方面研究国际商务战略;从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演进及形式、企业组织结构选择与设置、企业组织控制模式及其选择方面研究国际企业组织;国际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策略、国际产品策略、国际定价策略、国际分销渠道策略、国际促销策略方面研究国际市场营销;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作用方面研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国际商务管理》张海东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三版。
849 知识产权管理
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特点,知识产权的主体、客体,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及其地位。知识产权管理与竞争优势,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及职能,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的取得、运用与保护。
著作权的概念与性质,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著作权的主体、客体与内容,著作权的利用、保护与限制。软件著作权管理。
商标权的概念,商标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商标注册的条件与程序,商标权的保护、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商标权的转让、许可、质押,品牌战略与商标管理。
专利与专利权的概念,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与程序,专利权的取得、利用、保护与管理。专利池的含义、组建及运作,专利池知识产权滥用的应对策略。专利信息的含义与分类,专利信息的检索与分析。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公共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国际化。
1.《知识产权法》(第4版),吴汉东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4月。
2. 《知识产权管理》朱雪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2版。
3. 《知识产权管理》宋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相关专题: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汇总 | 2013年硕士研究生推免信息汇总
- 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 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080202机械电子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 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 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080204车辆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 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0802Z1能源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 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0802Z2工业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 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080706化工过程机械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 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0822Z6工业设计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 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085201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 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085206动力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