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应用化学简介
研究方向名称:医药化工中间体的研究和开发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现代医药为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科学技术的支持,2001年世界医
研究方向名称:医药化工中间体的研究和开发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现代医药为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科学技术的支持,2001年世界医药销售额为4300亿美元,我国医药销售额为2500亿元,现代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成就巨大,仅就原料药而言,我国已经成为化学制药大国,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化学制药企业2000多家,生产1500多种原料药品种,总产值为1300亿元,出口量为8万吨,价值10亿多美元。作为医药工业高速发展基础的医药化工中间体生产也有长足进步,以往医药化工中间体生产则分散在各个药厂、染料厂、农药厂或其他化工生产厂家,行业结构松散,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对于药品质量要求日趋严格,新药开发难度增大,市场竞争加剧,原料药厂倾向于尽可能外购医药化工中间体,以集中精力生产最终产品,并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药物品种繁多,生产工艺复杂,所用医药化工中间体更是五花八门,尽管数量不大,但是属于市场的迫切需求,具有市场发展潜力,一些化工企业凭借开发和经营能力专事医药化工中间体,依靠先进技术,稳定的质量,合理的价格,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方向以我校医药新产品为先导,以我校医药技术为依托,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潜力和技术含量的医药化工中间体,可以用来制备心脑血管类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抗生素类等药物和农药,形成了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控制容易,成本低,产率高并具有较高利润率的工业生产技术,为实现工业化做好技术准备;同时注重创新,发展新型医药化工中间体,改进现有医药产品的生产工艺,探索新技术,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为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方向以宋宏锐教授等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目前承担“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基金等项目,同时开展与国内外企业合作,以新药研究和开发为前提,主要探求利用酶技术,不对称技术等解决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存在的医药化工中间体的技术难题,同时获取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对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研究方向名称: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金属有机化学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随着科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提高,金属有机化学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化学学科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现和具有特殊结构和类似芳烃的二茂铁得到了制备和结构确证,有力地推动了金属有机化学的蓬勃发展。现已发现,周期表中几乎所有金属元素都能和碳结合,形成不同形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可以成功地为价键理论的研究工作提供大量新颖物种,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以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和生物活性,已经被广泛用作新试剂、新催化剂、新药物和新材料等。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医药关系也十分密切,一方面金属有机化学为药物合成提供了新方法、新试剂,另一方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直接参与人体的生化过程,发展了众多的金属有机药物。本研究方向以金属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潜在应用为目标,利用金属有机化学与结构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性质,进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质研究,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合成试剂、金属有机化合物参与的合成新方法、金属有机催化剂、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药用和导向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本研究方向以胡春教授、董金华教授、王国清教授等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基金等项目,同时开展与国内外企业和学术机构合作,在有机锡化合物、有机硒化合物、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过渡金属配合物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创新性的基础研究,重点以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药用研究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参与的合成新方法和金属有机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其研究成果对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前景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简介:胡春,男,1964年1月生,博士,教授,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化学制药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编委,沈阳药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和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有机锡化合物、有机硒化合物以及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现在主持沈阳市科技局基金项目一项,与美国DOW公司和香港科技大学合作,从事金属有机化合物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近几年来,在《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学(英文版)》、《中国药物化学杂志》、《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Molecule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30余篇为第一作者,曾两次被评为辽宁省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2000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2001年荣获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2000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培养计划。
研究方向名称:环境分析化学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本研究方向是以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重点,充分体现医药、卫生、饮食和环境多学科交叉边缘学科性质,进行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分析,侧重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中药材农药残留与净化技术研究。本研究方向目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课题一项,4项研究通过辽宁省成果鉴定,并且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其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由于人们长期和大量使用农药,特别是开始时人们对农药在自然界、生物体内运动规律掌握不够,致使一些性质稳定、对人和牲畜又具积贮性慢性毒害的化学农药污染了自然环境,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造成了它们在动植物体内,甚至人体内的积贮,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对农药在环境、作物中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制订安全用药措施,来控制农药污染。中药材是人们用来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对于重金属、农药超过了允许标准的中药材如何处理,是人们极大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废弃,将造成极大的浪费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而直接作为药用,又威胁着用药者的生命安全。比如重金属铅在人体内蓄积量达120mg/dl以上,可出现机能障碍、麻痹和脑病;血液中汞含量达200mg/L时能出现肾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震颤乃至麻痹。同样,药材中残留的农药,如有机氯农药,多属神经毒物和实质脏器毒物,直接毒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中药材的农药污染问题,国内外有些单位是在植物的栽培过程中,从病虫害防治方面着手,如中国医科院药植所采用生防技术或物理防治技术,避免使用农药,栽培出无污染的绿色中药材。但是,由于我们曾经广泛、大量地使用杀虫剂(如六六六、DDT、PCNB等),这些农药性质稳定、不易分解,能长期在水域、土壤和生物体内贮积,因此,在已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由于植物的富集作用,仍不可避免地有农药残留,对于已有污染的中药材的净化研究,不仅可以解决药用资源的再利用,而且是中药材标准化研究的需要,又可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开展环境分析,研究农药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净化中药材中的残留农药,对于提高中药材的国际市场竞争地位、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提高中药材质量,满足我国人们医疗用药日益增长的需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简介:赵春杰,男,1960年4月生,教授,中华医学微量元素学会理事,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先后参与完成了十几项新药的研制工作,目前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补益类中药材中残留农药的净化技术研究”和国家发展项目“中成药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已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多项省级科研成果奖励。
- 2021-03-23沈阳药科大学复习资料汇总
- 2021-03-21沈阳药科大学生物化学课件
- 2019-03-11沈药考研资料生理和分析课件可下载
- 2018-04-13沈阳药科大学2018药理学学硕复试笔试回忆
- 2018-04-092018沈阳药科大学药分复试真题回忆
- 2017-09-0216沈药药剂初复试经验
- 2017-09-0118考研之沈阳药科大学精华推荐帖汇总【入版必看】
- 2017-07-072014年考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学硕心得
- 2017-04-13给报考沈阳药科大学药事管理学学子的一封信
- 2016-03-25【汇总】沈阳药科大学考研信息汇总